01.21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人父母如果不能够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教育,那不仅是自身的遗憾,更是孩子都不幸。

中国式父母总是对孩子缺少一份该有的耐心,看到孩子弄脏了衣服训斥打骂,看到孩子弄坏了玩具训斥打骂,似乎只有打骂的方式才能够让孩子的错误行为得到纠正。

但是事实上训斥打骂的方式不过是父母的情绪失控而已,根本谈不上教育意义。

五岁女童当街被亲妈暴打,孩子哭着说“妈妈求你别打了”路人纷纷侧目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小段视频,一位宝妈领着女儿逛超市,一开始女童十分乖巧紧紧地跟在宝妈的身后,但是到了玩具区后,女童被琳琅满目的芭比娃娃所吸引了,于是渐渐地和宝妈拉开了距离。

宝妈发现孩子没有跟在自己身后有些不高兴,于是提醒孩子快点走,不要被拉下。但是孩子显然不情愿跟妈妈快点离开,于是在玩具前有所犹豫。

终于女童鼓足勇气对妈妈说“妈妈可以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吗?这个娃娃好好看呀!”宝妈看了一眼女童显然没有要给她买娃娃的意思,于是拉着女童的胳膊想要快速离开。

可能是女童实在是太想要这个娃娃了,于是僵持着不肯走,孩子的举动激怒了这位宝妈。把那件女童没有跟随自己离开便大声地骂了起来,孩子甚至铆足了力气甩给孩子一个巴掌。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孩子被妈妈打蒙了愣了一会儿随即大哭起来,而孩子的哭声让宝妈觉得更加恼怒,于是情绪失控的宝妈又接着甩给了孩子两个巴掌。

孩子害怕极了,赶紧恳求妈妈,“我啥都不要了,求你别再打我了。”

这时候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纷纷指责宝妈太过暴躁,打孩子不能解决问题。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宝妈听到众人的指责后崩溃大哭起来。

“我也不想打她,但是她就是不听话,我一个单身妈妈又能怎么办?”

显然这套说辞并不陌生,很多家长在打骂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很无力,一方面自己并不想对孩子如此暴躁,但是另一方面又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于是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父母常常把孩子推入无助的深渊,成为自己情绪的牺牲品。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父母的情绪失控对孩子伤害有多深?聪明的父母懂得这样教孩子。

​父母情绪失控有多可怕?

促使孩子形成自卑的消极性格。父母的情绪失控使得孩子承受着语言暴力以及肢体暴力,同时这些来自父母的否定,使得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性格特点,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的爱,反而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被动接受者。

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关系。父母的情绪失控使得孩子遭受更多的诋毁和侮辱,孩子们倾向于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对自己不在乎,所以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因此变得异常脆弱。

孩子身上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对待父母的态度也越发地纠结。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导致孩子也无法正确地掌控情绪。父母成为情绪的奴隶似使得孩子有样学样的无法掌握正确纾解消极情绪的方法。

孩子痛恨父母的情绪失控,但是在无形中也变得无法掌控情绪,当有负面情绪袭来时,孩子所有的抵抗都非常无力。

​聪明的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保持理智地和孩子沟通。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后,很容易失去理智进而负面情绪所掌控。无法理智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使得自身的教育理念无法有效地给孩子接收到。

冷静情绪的循循善诱才能够让孩子明白错误所在以及找到纠正的方法。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后会越发地渴望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这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逆反的行为表达。

“我不要了,妈妈你别打了”,5岁女儿痛哭,失控的家长多可怕?

​显然,这与父母惯有的掌控欲有所冲突,这时候家长更加应该懂得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这样才不至于使得亲子间的矛盾被激化。

懂得和孩子讲道理。很多家长并不相信和孩子讲道理就能够起到教育的意义,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纵容,但是事实上,懂得和孩子讲道理的家长更加能够收获长期的教育成效,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更加要先掌控好自己的坏情绪,这样才能够带领着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否则被情绪掌控的父母是无法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

大家对于父母教育中的情绪失控是如何看待的呢?对此有哪些教育见解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