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野營訓練好,千里紅旗飄。

毛主席揮手指方向,士氣萬丈高。

頂風冒雪吃大苦哇,爬山涉水耐大勞,

練思想,練作風,繼承我軍好傳統,

這樣訓練好,這樣訓練好!……

這首歌曲當年膾炙人口,轉瞬之間,野營訓練已經過去了近四十年了,點點滴滴至今依舊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令我久久難以忘懷……

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曾上演過這場波瀾壯闊的億萬軍民大拉練、大練兵的場景,幾乎每一位五十歲以上的人都有過這親身的經歷。1969年中蘇邊界自衛反擊戰後,形勢驟然緊張,來自北方的威脅越來越明顯了,部隊開展冬季千里野營拉練的報告層層上報,毛主席閱後十分高興,批示:“這樣訓練好。”這就是當年的“11.24”指示!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1970年12月,我在一四一野戰醫院二所工作,接到要隨同五十五野戰軍軍部參加野營拉練的任務!戰友們高興極了,爭先恐後地到所長教導員那裡報名,紛紛表決心要求參加野營拉練!這都是才入伍一年的新兵,把這些當成了遊山玩水,根本想不到,也不會去想一路上的疲憊不堪!而這些七零年入伍的“小”女兵,在當時那個特殊的年代裡,還都是十四、五歲的年齡,有兩個才剛十三歲,身高1.5米左右,還有幾個1.48米的,這麼小的兵,怎麼能隨大部隊行軍啊?還要背上個“大”揹包……但是院領導還是決定讓七零年這批兵參加野營拉練,一是鍛鍊這批小兵,二是把她們身上的“嬌驕”二氣給徹底練掉!我也加入了這次野營拉練的行列。

一輛後勤保障車先出發了,車上除裝滿廚具、食物,每人一個水桶外,還裝滿了揹包裡裝不下的衣服等等雜物,女同志嘛,東西總會多一些的。

晚上八點左右,醫院的大部隊正式出發了。大家還沉醉在興奮中,在行軍途中還忘不了開開玩笑,小聲地說說話。當行走了有半個小時左右,剛才的興奮勁過去了,馬上感覺到背上的揹包直往下墜,揹包帶就像要勒進肩膀裡了,慢慢地腳也拖不動了,大家咬牙堅持著不掉隊,一個小時,部隊吹響了“休息”號,只見這些小姑娘一個個坐在揹包上,誰也不說話了,真是累啊!我當時已提幹,負責收容,按照規定,只用背上挎包、水壺,再加上藥箱。第一天的路程並不長,才十里路,屬於適應性行軍,在潮州的楓溪鎮宿營地就安寨紮營了。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打前站的同志,已為每個戰友準備好了燙腳的熱水,又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每個戰友的手上,我們就可以一邊泡腳,一邊吃飯……各位讀者,這可不是在“培養”嬌嬌二氣的女兵,實在是因為她們太小了,都是十三、四歲大的孩子,第一天的行軍,照顧不好行嗎?第二天怎麼繼續行軍啊!晚上依然要“站崗”,一人一小時,坐在蚊帳裡就行,我們都睡在鋪著稻草的泥地上,(這也是醫院的特點,女多男少,男同志都有床睡,我參加了七八次野營拉練,只是七二年給軍裡保健時睡在木板床上)。第二天整裝待發,醫院的隊伍在最後,前面的隊伍是通信營,那時還有騾馬,我們跟在馬後邊前行,看著前面望不到頭的大部隊,心裡也挺自豪!第一次參加這麼多部隊的行動,對這些只在電影《南征北戰》鏡頭中看到的情景的女兵當然是興奮、緊張。小小的個子,揹著大大的揹包,有模有樣的排在全軍的後面,挺神氣的!走在公路上,(那時全是沙土路)不一會兒,我們就嚐到了苦頭,通信營的馬,一邊走一邊拉,我們緊跟在男兵後面,本來就連跑帶顛地怕掉隊,可又要躲避路上的馬糞,讓我們又氣又好笑。院領導看到隊伍的實際情況,為了躲避“土地雷”,隊伍都不像個樣子了……馬上向軍裡帶隊的領導彙報了實際情況,軍部領導及時調整了行軍序列,通信營排到了醫院的後面,這樣我們就跟在軍籃球隊員的後面了!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我雖然身高只有1.6米,可在這批小女兵的面前,我還算是身強力壯的,但在軍籃球隊員的後面,看到兩隊人員強大的反差對比,籃球隊員身材高大,揹著揹包像個玩具似的,而醫院的這些女兵,揹包已拖到臀部下了!剛好在這個行軍的過程中,有一輛吉普車路過,車上坐著軍政治部張主任,他看到醫院的隊伍就下車和我們一同行走,瞭解了一些情況,也看到了醫院小女兵和籃球隊員的反差比對。張主任馬上下指示:以後醫院的拉練跟著走就行了,不用再背揹包,你們的工作是醫療保障,到了駐地進行醫療救治才是你們的本職工作。從此,我們參加野營拉練就再也沒有背揹包了!

過了幾天,七一年的新兵剛剛換上新軍裝,就來到了野營拉練的部隊,加入了行軍的隊列。一個月前還在父母面前貪玩的孩子,轉眼就成為女解放軍叔叔了,(在潮汕地區,農村的大人小孩都叫我們是女解放軍叔叔)。她們同樣是小小的個子,小小的年齡!為了讓這批新兵儘快融入部隊的生活,剛入伍就參加了野營拉練的隊伍。在部隊,除了要鍛鍊行軍、站崗放哨,還要學會傳口令。不知為什麼,每次口令從第一個傳到最後一個,總是亂七八糟,牛頭不對馬嘴!有一天早晨,醫院政治處李主任來到女兵營地,詢問一位傳錯口令的女兵,他問:“你傳給你的下一班崗口令是什麼?”她說:“口令?沒口令啊!”主任又問:“那為什麼你的下一班崗說你告訴她是‘狗屁’這個口令呢?”她恍然大悟,說:“接崗的人問我,口令是什麼?我聽成‘狗屁’是什麼?覺得奇怪,就重複了一句,‘狗屁’,接崗的就傳下去了。”這個口令的笑話,四十五年過去了,我們幾個戰友聊起來,仍然會無所顧忌的飽笑一餐。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野營的時間好像有二十天左右,每天行軍,遇到有政治學習的任務,就在駐地多住幾天,而醫院又可以進行專業技術的學習和演練。護士們相互在手背上練習靜脈穿刺技術,外科醫生就在動物身上做手術。而我們更多的是為農村缺醫少藥的村民們進行一些義診,治療一些常見病。

有一天,來了一個四十歲左右的農村婦女,她說的潮州話我們聽不懂,就見她拉著一個男醫生往門外推,我們理解了:婦科病男士迴避!只見她躺在床上,腹部稍向下用力,子宮就下垂到了體外,行走時就下垂的更厲害,無法幹活,非常痛苦。那個年代時興“新醫療法”,而且我們只能在當地駐紮四天,根本無法做別的治療,就按埋線療法在幾個穴位做了這個治療。想不到第二天她來了說效果很好,治療後直立時,已不下垂了,我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好的效果,本來準備三天後再做第二次治療,但部隊要開拔沒時間再做治療了,我們只能在臨走前再做一次鞏固治療。她感謝多次,流著淚說謝謝大軍,謝謝大軍!

塵封的記憶——我所經歷的野營拉練

在以後每天的行進中路程都在增加,從剛出發的十里路到返回軍營時的八、九十里。醫院的這些“老老少少”的兵,已可以輕輕鬆鬆地完成了。而中午的這一餐野餐,又是大家吃得最多、最高興、最美味的一餐飯,野營拉練,既鍛鍊了醫務人員,也鍛鍊了後勤保障人員。也正是有了這一次次的磨鍊,才讓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得到了鍛鍊,讓這些十三、四歲就當兵的孩子在部隊醫院這個大熔爐裡成長起來了,在七九年的“自衛還擊戰”中成為中堅力量,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我有幸參加了八、九次野營拉練,除參加本院的以外,還參加過一次軍裡的保健工作,並參加過了陸、海、空三軍演習的醫療保障,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們的青春永遠被定格在那個時間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軍人,是我一生的榮光!今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記住,曾經是一個兵。一天是軍人,一生是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