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避免“羊群效應”與“自羊群效應”:職場人要學會獨立思考

(1)羊群效應

當您路過一家餐館的時候,看到前面有兩個人在排隊等候,你可能覺得這家餐館應該還可以,就會跟著上去排隊。

接著另一個人看到前面有三個人排隊等待,他同樣會認為這個餐館還不錯,也會加入這個排隊的行列。

接著第四個人,第五個人都會同樣思考並排隊等候.....

這樣根據別人的行為從而做出相似的行為,我們把這個行為叫做“羊群效應”。

(2)自羊群效應

還有一種羊群效應叫“自羊群效應”,也就是根據自己先前的行為,現在也做出同樣的行為。

當你經過星巴克咖啡的時候,口渴想喝點咖啡,但是咖啡的價格比你之前在甜甜圈店煮咖啡價格貴多了。

而你因為好奇從而嘗試喝了第一次。

第二次路過的時候你原本打算去鄧肯甜甜圈店喝咖啡,但是這家店的距離比較遠,並且第一次喝過星巴克的咖啡,也可以再去嘗試喝一次。

第三次的時候你會想著因為第一次和第二次我都喝過,這次你就順其自然的也都喝了。

第四次、第五次同樣如此循環,最後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因為喜歡喝星巴克的咖啡才去星巴克。

故事還沒有結束,既然你已經習慣了花一點錢喝星巴克的咖啡。

那你就在無意中抬高了自己的消費水平。

你就會從2美元25美分的小杯換成了3美元50美分的中杯,然後再到4美元15美分的大杯。

停下來把事情想一想,這個時候你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去星巴克喝咖啡還是去麥肯甜甜圈喝咖啡,甚至選擇在辦公室喝免費咖啡。

你不會考慮它們之間的對比關係,因為你已經在之前做了很多次。

你現在會自然而然地去星巴克喝咖啡。

也就是你已經加入了一個“自我羊群”。

【點評】

我們做很多事,其實並未經過審慎思考或細緻規劃。我們做事的原始動機可能只是因為看到其他人在做,或者我們之前偶爾做過所以就堅持做下去了。

資料來源:《怪誕行為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The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2008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丹·艾瑞里。中國版由趙德亮,夏蓓潔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