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見過不合群的人,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叮咚叮咚帽發商貿


合群作為一個問題提出,說明這件事對己對人是有影響的 ,也就是說有功利性,有利益在裡面,這是討論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的根本。

合群問題,利益表現在哪呢?舉出幾個假設。

假設1、合群有利於群體共同利益的獲取。群體利益是內部所有個人利益的交集。群體利益的實現,根本上依靠內部個人利益的協商平衡並充分實現。前者要求內部個人利益的獨立性,後者要求內部契約的充分履行,和合群關係都不大。 其實,只要程序清晰,你在信息社會,你甚至可以不認識自己利益群體內的合夥人。

假設2、合群能產生情感,促使心情愉悅。心情愉悅,單從情感上看,前提是遇到想遇到的人,比如很多興趣群,需要自身有興趣,群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高度一致,合群不再成為一個問題。當興趣群內開始有和興趣本身無關的事情產生,抱歉,沒興趣,不合群。本質上合的是興趣,不是群。

假設3、合群能獲得更多幫助。這是個幼稚的想法,沒必要討論了,成年人都懂。

討論合群與否,其實是在討論能否真正發現自己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厭惡什麼,這個不容易。


嗜㶔


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上學上班都是很孤僻,性格也內向,不活潑,包括我的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我的妹妹能說會道的,他們就是喜歡她。長大後,我工作了,還是這樣,我還是不喜歡跟人家相處,喜歡單獨一個人在那裡,同事評價我不合群,我的女同事在一起嘴巴可能了,我瞅著死人都能讓他們說活了。東家長西家短的亂扯,我想,那樣有什麼用?又不能幫助你賺錢。我喜歡學習看書,後來通過應聘面試到了一家不錯的單位。薪水也挺高,我就想:天不負勤;天道酬勤。努力拼搏提高自己老天不會辜負這種人。會有回報的!


淡定低調趣味


他們的不合群,只是走一條讓自己舒心的路。

剛進大學的時候,一個宿舍住著八個人,每天都吵吵鬧鬧。然而現在我的腦海中,只留存著他軍訓時站軍姿的身影。

他叫景,我的大學室友,瘦瘦的,卻一點也不清秀,初次見他時,只是點頭笑了一下,便在寢室裡各忙各的。他彷彿對室友一點也不關心,完全沒有新生的那股好奇勁。平時室友聊天時,也是問他一句答一句,不問他時他就安靜地聽著,彷彿溶入空氣中了無聲息。

大學軍訓時他一直站在我前面那排,站個軍姿搖搖晃晃,彷彿隨時會跌倒,不出意外地,他是受到教官重點照顧的一個學生。休息時,我們調笑他,他也不回應,一笑而過。這就是他大學四年最高光的時刻。

軍訓完成後,他理所當然地消失在這座男生眾多的理工男院中。雖然他每天都回寢室,每天都去上課,但是我們心中不知不覺便會將他遺漏,打球,吃飯,聯誼,逛街,泡網吧。所有一切青春期該有的活動中,都沒有他的身影。

上了大二,他搬出寢室,在校外租了個房子。這次他消失得更徹底了,除了上課時間,也就在圖書館偶爾能看見他得身影。他就是你在校園和他插肩而過,也無法想起他是你同班同學的那麼一個人。或許是我的性格可以接納怪人,我成為了他和我們班級唯一的聯繫人。每次班級有什麼活動,都是我負責在QQ上給他留言,而他通常只會回答不去,或者知道了。

最後一次見他是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忙著寫畢業論文,論文答辯,拍畢業照,領畢業證,吃畢業晚飯。吃畢業晚飯時,沒有看見他的身影。我打電話給他,他說他已經到了汶川做義工。那一年,汶川大地震。

我突然懵了,我根本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離開的學校。我問他,你論文答辯了嗎,拍畢業照了嗎,領畢業證了嗎?他根本沒有回答,說那邊信號不好,就給掛了。飯桌上我和老師彙報了這件事,老師說他知道,景是答辯完就走了,答應把景的畢業證書寄回他家裡。

那天晚上同學們喝得爛醉如泥,抱頭痛哭,而我卻一直在努力回想,我和景見得最後一面是什麼時候。

兩年後,我意外地接到他的電話。

“墨哥,江湖救急,我需要500塊,過兩年還給你。”

我知道他的性格,輕易不求人,我也沒問緣由就問他寄哪裡去。他報出了一個地址,地址是江西省一座山的一座廟。剎那間,我又懵了,“你怎麼跑廟裡了?”。

他說當時在汶川救災重建時,感受到人間的磨難,心中無法平靜,所以到寺廟中吃齋祈福。

“那你現在是和尚?”

“俗家弟子。”

“可以結婚?“

”這不是重點……“

2013年的春天,他給我寄來了五百塊,還有一張他站在山頂古松下的照片。照片中他彷彿格外平靜,照片背後是一個座機號碼。

”你還要待多久“

”我很喜歡這裡的生活,簡單純粹。”

“但是你的父母需要你”

他沉默了。

年底入秋的時候,他沉寂已久的QQ頭像終於亮了起來,留言和我說,他回到他父母的那座城市生活。

“那裡是一個平靜港灣,可以讓人看清自己,找到自我,我建議你也去那裡住一段時間。”

“……我結婚了……”

“這不是重點……”

去年是我最後一次收到他的消息,他發了幾張他和非洲居民的合照給我,留言說道:這是一個紅十字會的義工活動,在城市中朝九晚五的工作讓我迷茫,我還是喜歡做這些純粹的事。

我說:你父母不會喜歡這種膚色的兒媳婦

他回:這真不是重點……

如今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我總會不時地想起他,他彷彿就是一座燈塔,點亮了駛去另一種生活的航路。一個人不合群又有什麼不好,起碼活得純粹,活得自在。


墨染南國


真實姓名知閱給你,信不信去想去吧?我站的,徐海武同志,從接班頂崗,和我在一起有20年,說話難有50句,個性孤僻,單獨,生活簡樸,洗三個土豆炒菜,還要瞪出一兩粉面,可人家20年前,96000塊錢,買了套120平方米的別墅,後來大家都找他取經;劉忠誠,獨生子,三句話,一個笑臉,從不開口,在新鄉,七年前,60萬給兒子買了一套樓房,當我去向他求經時,就兩句話,手裡掰著省點,嘴裡吃的少點,慢點攢唄;


馬金駒


我父母不止一次的說,我是一個寡人。

曲眾和寡。

我一直堅信一個真理。

孤單時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我是一個不合群的人,我也是一個寡人。

但是我卻不覺得不合群有什麼不好。

甚至說孤單讓我學會了很多。

讓我可以快速成長。

我在上學的時候就比較孤單,可能是我年齡都比其他人小的原因、

我是90年的,在我上學的那會對年齡限制還沒有現在這麼嚴格,所以班級上會出現相差兩三歲的情況,我的年齡比班級平均年齡差兩歲。

這兩歲對於小的時候來說,是一個災難。

因為我長得矮小,所以我曾經深受班級同學欺負。

這也就造成了我比較孤僻的性格。

但是後來到了大學畢業以後我發現,孤僻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首先孤僻可以讓我快速成長。

我個人從小的性格素養和年齡代購,讓我遠離了同齡人喜歡的酒吧、KTV、夜場等等的娛樂場所,所以我有很多時間可以自己獨處。

而這些獨處的時間,我會拿來看書和學習。

畢業以後在報社工作了兩年,這兩年時間因為工作的緣故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審視,不能人言亦言,這也加速了我孤僻的性格。

而在這些時間裡,我發現我自己的特長。

文字。

三年的時間裡,我通讀了明朝的歷史,包括:《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後傳》《朱元璋傳》《徐達列傳》等等的史實,並且用三年的時間親自寫了一本《笑讀朱元璋》的歷史書。

同時我也開始自我研究哲學。

這些文化讓我研究出了一套個人認知的歷史哲學觀。

雖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但是我覺得這對於我的人生來說極具作用。

起碼我從中學會了自信,也學會了堅強,還有很多去繁從簡的樂趣。

這些都是獨處教會我的東西。

在此,我深深的感謝獨處。

也感謝孤獨。


楓葉課堂


從小我就是不合群的人。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我很羨慕她們能結伴在一起,我不知道怎麼跟她們相處,不知道怎麼能加入到她們的話題之中。再加上我比較晚熟,有些話根本聽不明白,更插不上話了。如果強迫自己加入她們的小團伙,我就會覺得非常緊張,心跳加速,臉色通紅。現在我知道,我這是有社交恐懼症啊。慢慢長大了,也更瞭解自己了,不會再強迫自己非加入什麼團體,畢竟一時勉強自己合群,也堅持不了多久,心裡那種強烈排斥的感覺,騙不了自己。長大後,因為自己這種個性,少了不少是非,多了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因為不擅長社交,人脈不廣,信息不靈通,這是這種性格顯而易見的弊端。好在因為這種所謂的不合群,我們這種人大多都選擇做技術或從事研究工作,基本避免了和別人密切地接觸。在自己的領域專注自己的事,我覺得過得也很好。


醬紫jiu


年齡大的最好還是少交些狗朋狐友吧,天天在一起沒別的,不是喝點小酒就是賭博找女人,我退休後加入了自行車隊經常岀去騎行,小學中學群讓我全給撤掉了,一天天沒別的,大早上五點就開始轟炸問早上好,天天那麼一套,一個個不知道鍛鍊,就知道約喝酒,所以我不願和這群人入伍,


xsj快樂


我就是不合群啊。不過那是27歲之前的我了,現在我覺得自己性格完善了好多。

我主要是受家庭影響的,除了我媽媽👩️,其他親人都重男輕女,差點點就不屬於這家一份子,他們把還在嗷嗷待哺的我送給了一個啞巴老光棍,可我太哭鬧最後又被送回來了,看見我有多不被待見了吧,但大家不要抱怨我媽,我媽也沒有辦法,那個時候我媽幾乎沒什麼發言權,我媽是外省的,孃家又窮,而且也是我媽護著我到大的。

哎,誰沒個心酸的過去呢。我沒多久就有了我弟,我更不受待見了,我奶奶那會把我弟偷偷抱進屋子給他零食,這四歲的記憶我還記著呢。所以我小時候在親情上就是一座冰山吧,我知道自己不招人喜歡,平日裡做事戰戰兢兢但我心裡還是非常渴望家人需要我,給我安排事情我都想辦好了讓他們誇一兩句,真的是我想的太美。

後來大了要讀初中了,每天都是同學,原以為我能和他們一樣了,可我發現我對她們玩的做的都不感興趣,即使我有時候很想融入她們,我發現我內心做不到,現在我知道那會的自己性格上有缺陷。這種傷很難治的,我嘗試很多次。

更倒黴的在後頭,我爸長年在外打工,我媽天天上班,她那會工資好像只有300塊,想想都哭,她的手現在已經沒有指紋,磨掉的。我整日死讀書,我弟弟出了事,進去了,初中也斷掉了。或許就這事吧,我爸媽不知道什麼時候離了,後面的生活就苦不堪言了,單親媽媽帶著我,賺點錢也不夠我讀書,我們那會住在我媽打工的宿舍,每個禮拜也沒家好回,隔一陣子就得換個地,高中畢業我就沒繼續讀了,因為學費對我媽來說真的太過了。

溫暖的家庭和我是不沾邊的,造就瞭如今膽小,不自信的我。我甚至覺得人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呢,悲觀就是我的心裡世界,而我自己不自知,這樣的人是嫉世憤俗的,我看涼世界,可我心裡善惡分明的,因為我媽,我媽她一直都牽著我的手在社會里闖蕩著,這一顆溫暖的救命稻草。

大家也好奇現在為什麼我想開了,那是我出了車禍,與死神插肩而過。我出院之後心境就想開了,也打開了,那也是我自我的成長,我活出了自我,沒有了懦弱,也不再不自信。套用一句古話,置之死地而後生。

現在我也有了家庭,老公o(≧v≦)o孩子,我很幸福(^o^)o,我老公的家庭很幸福,在和他親人相處時我才看到親人之間正確的相處方式,這也使的我的心開始變柔軟,也教給我包容,繼放過了別人又解放自己,這樣活著很輕鬆。

感謝大家閱讀哈,來一遭,去一遭,遭遭都是人生路,苦也笑,甜也笑,笑笑就是人生態。





叫囂的石頭



用戶暱稱被隱藏


我見過不合群的人都只有兩個結果,比較好的是用硬實力成才成就自己。這類人特立獨行,並不是沒有跟別人交際的能力,而是不屑於與普通人交往。這類人往往在恃才傲物者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通常覺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者,不附和為好。


還有一些人,是真的不擅長交際。他們覺得要把時間跟精力花要更重要的事情上才是正確的,對於泛泛之交不花自己的寶貴時間去附和才最為明智。 畢竟,智商不在同一個層次的人是很難彼此認可的。勉強融入其中,也像身處鬧市,人依然孤獨。既顯得突兀,又沒有意義。這類人比較拎得清,知道什麼更重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古往今來,很多有大成者,都是極其耐受孤獨的,他們不合群,不迎合。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無限的學習上,他們享受孤獨。將社交的時間都用於學習讀書,精進業務了,這類人往往在某方面實力突顯,不可小視。不合群,得善果的通常都是這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


文學界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像巴金他幾乎不與當時主流國內文化界左聯領導人接觸,因為他長期不願意參加嚴密組織,也不太關心文藝界的分岐。魯迅也是文學大咖,他曾說,國人向來有些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可見,他站在了“合群”的對立面。喬布斯少年時也是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常被人看做是“怪物”。這類是比較有成就的。


還有另外一種,結果比較差強人意。他們碌碌無為,窮困潦倒,終其一生。這類人是真不懂交際,又沒有才華。最終,資質平平,人際關係又不好,也沒有得到別人實質上的幫助,最終了了一生無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