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探討什麼是“奢侈”,這次,我在想,到底什麼是“必要”。


奢侈是你所匱乏卻想要擁有的,是喜歡抬頭看忍不住伸手摸的星空。而必要,很簡單,兩層意思:不可缺少的,非這樣不可。


前幾天看到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的脫口秀視頻(附在文章末尾),他的公開背書,讓我對一個電子商城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這個商城就叫做“必要”。


他是這麼說的:“你們去必要買東西,如果覺得不好,在社交工具上罵我吳曉波三天!”


作為一個前年才有支付寶的人,我實在不能算是熱衷網購——魚龍混雜,簡直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往往是朋友買過覺得不錯,直接把鏈接發過來。


還沒有人甩鏈接推薦東西給我時敢說這話呢。這個【必要】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讓吳老師這麼有信心?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先說說創始人的背景。他叫畢勝——名字就很囂張,百度最早期的創始員工之一,曾出任百度的市場總監和總裁助理,2005年百度上市後急流勇退,賦閒三年後,再度出山創辦樂淘網;2013年出售樂淘,創辦了必要(biyao.com)。


上線一年時間,必要的訂單從起初的每月2000多單發展到每月30萬單,一度躍居App store熱門搜索第三,購物排行榜第九。


與別不同的是,這是全球首家C2M電子商務平臺。


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y,將用戶與製造商直接連接起來。


什麼意思呢?


我們想想看,以前一件商品是這樣到達消費者手中的——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商品到用戶手中的時候,價格已經翻了數十上百倍。所以時不時會有人站出來嚷嚷:幾萬塊的奢侈品,成本其實不就是幾百塊嘛。是,沒錯,可那只是製造成本。那麼漫長的中間環節,即使不計較利潤空間,一層層疊加上來,價格已然增加不少。


必要的理念,就是將中間所有的加價環節統統砍掉,讓用戶通過平臺直連頂級製造商,用超低的價格買到超高品質的東西。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這種想法是不是很讓人震驚?簡直像是要掀起一場革命。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他們第一個拿來做試驗的是眼鏡。


必要得到了依視路集團旗下中國製造商的支持,對其生產線進行了柔性化改造,接著在移動端開發出了實時3D技術和人臉識別試戴(據說擁有八項專利)。用戶在線選擇好鏡框、鏡架和鏡片後下單,製造商再按需生產,就省去了囤貨與渠道的費用。這樣一來,在必要上購買一副鈦空金屬眼鏡只需要279元。


參與項目的鞋革製造商,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多年,也投資上千萬元改造生產線,可以在27天內為用戶生產指定皮料和規格的牛皮鞋;吳曉波老師讚不絕口的全棉免燙男襯衫,是一家為國際大牌代工的公司所生產的……這些襯衣、褲子、皮鞋、旅行箱,全部沒有品牌,號稱品質堪比頂級品牌,但每樣只賣兩三百元。


還可以選擇個性化定製服務,比方說在襯衣袖口繡上自己的名字,只要再加個20元的手工費。


天方夜譚嗎?必要就是這麼做的。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什麼才是必要?


這個名字也讓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必要的。


他們只保留了“必要”的環節:一頭是消費者,一頭是製造商,還有一個連接彼此的平臺;


用戶購買“必要”的物品:因為每加入一條生產線都要大費周章,目前商城品類並不算多,都是日常生活基礎單品;


生產“必要”的商品:按需生產,有人要買才製造,不囤貨不積壓;


這些商品也只保留“必要”的元素:基礎款式,去品牌化。


那麼,品牌真的不重要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必要上的產品之所以能吸引我關注,也是因為對品牌的認可,從而對製造商放心;接下來,商城所積累的口碑與信用,又讓其自身成長為一個獲得認可的品牌,反過來為自己的無品牌產品背書。


只是,在這個時代,品牌的定義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一年多以來,我自己也進入了物聯網科技行業。每天接觸很多新鮮名詞,聽說了不少新的商業模式,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潛移默化在改變……是的,我們就處在一個這樣的時代。還有什麼是不會被改變的嗎?


有,那就是對於品質的追求。尤其是在這種新型模式下,消費者與製造商赤裸相對,沒有了障眼法,品質就是必要的。


吳曉波說:“必要的模式如果走通了,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低端製造企業的淘汰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而優質日用消費品的成本邏輯被徹底重寫。”


必要是否能完成重新定義全球零售業的夢想?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