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回首38年,記憶中熟悉的春晚面孔們,曾帶給過我們的感動

回首38年,記憶中熟悉的春晚面孔們,曾帶給過我們的感動

文 | 大貓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你還記得他們嗎?

臨近春節,2020年的春晚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各式各樣的節目消息在網上傳播。

所有中華兒女翹首以盼這場盛大晚會,這樣的期待已經進行了幾十年。

今年,是春晚的第39年。

1983年,央視第一次為春節籌辦晚會,而這場晚會,一開始連名字都沒取。

直到節目上演前10天,才有了“春節聯歡晚會”六個字。

誰能想到,這個一開始連名字都沒有的晚會,會在往後的38年裡,成為億萬中華兒女春節的寄託,賦予了過年新的定義。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作為全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不少老藝術家們曾在這個舞臺上大放光彩。

還有無數新秀,懷揣著夢想走上這個舞臺,第二天就紅遍大江南北,並且在往後每年的春晚舞臺上帶給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感動。

那些記憶中陪伴我們一年又一年的熟悉面孔,無論什麼時候看到,都很親切。

  • 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二人時代

1984年,春晚舉辦的第二個年頭,也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一次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他們表演的節目《吃麵條》一炮走紅,開創了春晚小品表演的先河。

小品裡,陳佩斯飾演一個龍套演員,朱時茂飾演導演,二人為了拍好一場吃麵條的戲,需要陳佩斯吃很多遍的麵條。

而當時的現場,陳佩斯其實是對著一個空碗在“狂吸麵條”,這樣一個近乎無實物的表演,硬是把觀眾都給看餓了,那狼吞虎嚥的勁兒,簡直就像是在吃一碗香極了的麵條大餐。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84年春晚小品《吃麵條》 表演 : 陳佩斯、朱時茂

而到了陳佩斯打了飽嗝,又不得不吃的時候,觀眾又感受到了他那股難為的勁兒。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84年春晚小品《吃麵條》 表演 : 陳佩斯、朱時茂

這段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現場效果極佳,陳佩斯後來也說,演到一半的時候,發現臺下的凳子四處散落,很多人盤腿坐在地上。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小品太好笑,觀眾簡直笑到肚子疼。

在他們搭檔的那幾年裡,二人為春晚貢獻了很多年的經典小品 《吃麵條》、《拍電影》、《羊肉串》、《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即使是現在看來,也能輕易就讓觀眾捧腹大笑。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86年春晚小品《羊肉串》 表演 : 陳佩斯、朱時茂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8年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 表演 : 陳佩斯、朱時茂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與配角》 表演 : 陳佩斯、朱時茂

這些年,在類似“最希望出現在春晚舞臺的人”相關投票中,陳佩斯總是能排在前頭,但其實,距離他最後一次出現在春晚舞臺,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快餐化時代,再難有這樣的藝術家,離開的越久,觀眾就越發想念。

  • 春晚永遠的懷念—趙麗蓉

1996年,央視確定將小品《打工奇遇》搬上春節晚會。

在節目試演時,導演覺得如果有現場寫字的場景,效果一定會很好。

趙麗蓉聽了激動地說:“ 對呀! 最後我就現場寫幾個字。”

可這現場題字是要有書法功底才能辦到的事情,對於一個字都不大識的老太太來說,談何容易。

可趙麗蓉卻說到做到,她請一位書法家給她寫了“貨真價實, 童叟無欺” 八個字,並向劇組宣佈自己要封閉一星期,如果寫成就演,不成就別露怯。

之後她就天天在家練字,光紙都練了一摞又一摞,想起來就寫,有時候半夜兩點鐘去完衛生間之後也要先寫上幾筆再睡。

一星期之後,趙奶奶來到劇組,把“貨真價實”四個大字在紙上寫出,眾人都拍手叫好。

導演覺得字寫得是真不錯,可這時間用了一分鐘,恐怕觀眾會覺得太長。

趙麗蓉就拍手說道“哎喲,把這給忘了,你說得多長時間?”

“最好二十幾秒。”

“行,我再接著練。”

就這樣,趙麗蓉就接著回家練字,到最後晚會現場用二十秒時間題了這四個大字,成了節目的經典之筆。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 表演:趙麗蓉、鞏漢林

春晚之後,很多人找到趙麗蓉,想讓她給自家牌匾題字,可趙奶奶笑著說:“我可不是書法家,我就會寫這四個字,這還是我使出吃奶的勁兒練出來的呢!”

在記憶力,趙奶奶是個活潑又聰明的老太太,什麼時候都倍有精神氣兒,但其實,趙奶奶的身體沒有看起來那麼好。

小品《如此包裝》裡面有一段表演,是趙奶奶要形容自己嗓子好,一個得意忘形坐在桌子上一盤腿。

她下來的時候是金珠攙著的,這個動作看起來似乎只是一段表演。

但其實在趙奶奶去世後,鞏漢林在一場採訪裡哭著說:“趙媽那時已經很容易腿軟,我愛人扶著她下來,我們心其實都提著,怕出狀況。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 表演 : 趙麗蓉、鞏漢林

而最後跳舞的那段,趙奶奶跳完以後跪在地上,其實本來不是跪著的,只是她那會病的已經很嚴重了,站不住了。

但即使在身體情況如此不佳的狀況下,趙奶奶依然可以完成這段表演,為我們留下了經典。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 表演 : 趙麗蓉、鞏漢林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 表演 : 趙麗蓉、鞏漢林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裝》 表演 : 趙麗蓉、鞏漢林

這個跳著時尚潮流的舞蹈,唸叨著“那就是一盤大蘿貝”的樂呵呵的時尚老太太,不知不覺中成了我們春晚最懷念的人。

  • “黃金搭檔”黑土和白雲的經典幾年

1990年,趙本山被姜昆力薦,第一次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跟黃曉娟合作表演小品《相親》,“徐老蔫兒”一角初露頭角。

一身工作服、戴著標誌性的帽子,這套打扮成了趙本山在春晚上的經典裝扮,這一戴就是21年。

那些年跟何慶奎、高秀敏組成的鐵三角,真是春晚語言類節目難以撼動的三座東北大山。

很長一段時間裡,趙本山都似乎是可以代表春晚的存在,對很多人來說,看到他的小品,晚會就是圓滿的。

尤其是他和宋丹丹的“黃金搭檔”組合,他們塑造的白雲黑土系列更是春晚的絕佳CP。

“我叫白雲”、“我叫黑土”、

“我七十一”、“我七十五”、

“我屬雞”、“我屬虎”、

“這是我老公”、“這是我老母”……

這段臺詞恐怕是每個看過春晚的人張口就能來的一段對白。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表演 : 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06年春晚小品《說事兒》 表演 : 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裡,那對缺著牙,裝扮接地氣的老夫妻,是我們關於春晚的經典記憶。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07年春晚小品《策劃》 表演 : 趙本山、宋丹丹、牛群

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時代,白雲黑土為我們貢獻了多少諸如“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的流行語,他們的小品,堪稱“笑果”絕佳。

雖然他們近些年已經不在春晚舞臺上一起出現了,這些臺詞卻也能在我們看到他們的一剎那,在腦海裡湧出來。

還有很多人……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只要一句“想死你們啦”就能讓我們開懷大笑的馮鞏;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96年春晚小品《機器人趣話》 表演 : 郭達、蔡明

永遠在求變求新,走在時代前沿的的蔡明;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05年春晚小品《裝修》 表演 : 黃宏、鞏漢林、林勇健

差點破(pò!)了相的林永健;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01年春晚小品《賣柺》 表演 : 趙本山、範偉、高秀敏

賣柺的“大忽悠”範偉;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17年春晚小品《老伴》 表演 : 蔡明 潘長江 潘斌龍

“濃縮就是精華”的絕佳代言人潘長江……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2016年春晚小品《是誰呢》 表演 : 郭冬臨、馬天宇

頂著光亮的圓腦袋,總是給我們帶來歡樂的郭冬臨;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1987年春晚歌曲表演《冬天裡的一把火》 表演 : 費翔

跳著歡快的舞蹈,燃起冬天裡一把火的費翔。

他們都是我們關於春晚節目最熟悉的面孔,他們用自己專業而精湛的表演功力,給春晚貢獻了許多經典之作,在每一個年三十兒裡,給我們帶來最開心的表演。

回首38年,记忆中熟悉的春晚面孔们,曾带给过我们的感动

那些年的春晚,因為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網絡,很多表演嘉賓都是在晚會當天才被人知道要表演節目。

而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春晚也變得越來越貼近民眾。

《我要上春晚》就是為春晚選拔優秀的民間節目而開設的。因為這檔節目,很多普通人圓了春晚的夢,觀眾也變得越來越有參與感。

再後來,節目不僅僅作為百姓圓夢的舞臺,也是明星挑戰自我的競技場。

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開始登上春晚的舞臺,大放光彩。

他們加入,給春晚帶來了蓬勃的朝氣,讓春晚也年輕起來。

只是,當看著這些雖然青春卻有點陌生的面孔在舞臺上歡樂唱跳,總是會不可避免地想起寄託著我們滿滿春晚情感的老面孔們,懷念他們熟悉的表演方式。

網絡盛行的時代,我們有各式各樣好看的網綜和網劇可以看,娛樂生活可以被很輕易地豐富。

但是春晚,可能是唯一一個我們可以和家裡老人一起看的節目了。

沒有所謂的代溝,沒有意見不合的爭吵,春晚節目從來也不只是代表著一檔節目,而是一家人團圓美滿的意義,異鄉人過年的寄託。

感謝那些年伴隨我們年夜飯的鬧哄哄的節目,永遠不會忘記讓我們捧腹大笑的那些表演。

2020年的春晚,又將會有什麼故事呢?

大貓,期待2020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