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17年之後,媽媽又一次選擇堅守崗位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陳志華

“我們到紫溪村了,老媽不要忘記休息,還有注意安全!”這是一個平日靦腆、少言的高二大男孩,除夕中午給在社區醫院工作的媽媽打的電話中的囑咐。

17年之后,妈妈又一次选择坚守岗位

17年前,“非典”來臨前夕,當時還是西湖衛生院的普通醫師邵躍芳生下了一個小男孩。面臨非典,還沒休滿產假的她,舍下了嗷嗷待哺的兒子,提前半個月回到工作崗位,奔赴轄區各隔離點,毅然帶領應急小分隊成員到隔離留驗點,消毒、量體溫、偵查病人。其中有名被隔離的患者,發生了過敏情況,需要靜脈推注,邵躍芳主動請纓,為病人靜推,與被隔離者近距離接觸20餘分鐘。

在困難面前,她從來沒有退縮。

17年之后,妈妈又一次选择坚守岗位

17年過去了,當時的衛生院改名成為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邵醫生用也從普通醫師變成了中心副主任。

今年元旦過後,她答應了老家的父母,過年一定回去,還讓丈夫帶著兒子提前回去。沒想到,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如此兇猛。17年後,她在防控疫情工作和家庭團聚之間,依然選擇了站在防控一線。

17年之后,妈妈又一次选择坚守岗位

這次她作為公共衛生工作主管領導,多年的工作經驗與敏感度讓她意識到此次疫情的嚴峻性。接到兒子電話時,她正在單位預檢分診處接待患者。作為進門第一關,量體溫、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及近期接觸史後,順便指導普通病患正確戴口罩。空隙時間,還要登記查看疫情監測信息,根據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落實工作,一刻不停。

17年之后,妈妈又一次选择坚守岗位

自從疫情升級以來,邵躍芳沒有一天不是幹到深夜才回家,正月初一、初二兩天索性就睡在了單位。同事發現了這個情況,她笑著說:“這樣方便一點,省得來回趕,反正回家也是一個人。”白天,她帶領防疫科同志對所有居家醫學觀察點進行排摸、消毒、宣傳指導,晚上碰到要上門核實情況,她義不容辭地出發,截至1月30號,已經是她這樣高強度工作的第12天了。

疫情就是命令,不讓任何一個任務過夜。社區防疫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條戰線,春節裡,衛生服務中心的所有醫務人員都隨時待命,時刻準備著,他們的口號是:一個人都不能倒下,戰疫尚未結束,我們逆行而上,定不負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