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二師兄
科學的共同特點是邏輯演繹,有些學科的科學性不強是因為無法或很難將問題對象抽象出完備且被普遍接受的假設條件,如歷史學,不同歷史學家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是因為歷史很難基於一些普遍接受的公理和嚴謹的定理進行邏輯推理,經濟學好一些,但也經常看到不同大經濟學家對經濟現象判斷和預測得出相反結論,醫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科學性漸次加強。數學是純邏輯思維,不論公理的設定多麼荒唐,只要邏輯鏈條是牢固的,這一數學分支就是可靠的,也許這一數學分支近期或永遠得不到實際運用。嚴謹的邏輯使論證從條件到結論得到可靠保證!
講這麼多,是因為社會太多人(即使很多人受過很高等的教育)邏輯性太差,而數學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最好方法。
普通數學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數學家,而是培養人的邏輯思維,因此深度和難度不必太過要求,畢競多數人以後從事的職業用到的數學知識很有限,可以把更深(可能也是更基礎)和更難的問題留作參考擴展課程,供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更強的學生深入學習。我反對在普通數學教育中題目過難,中、小學生在基本概念尚不完整理解、邏輯論證方法尚不嚴謹的情況下,只學習一些數學技巧和知識是無益的,因此也不主張中、小學生普遍接受奧數訓練。
槓鋪二掌櫃的
據新聞晨報報道:中國初中生3分鐘搞定美國高考題,美國大學生對咱們的中學題束手無策。SAT(美國高考),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入學資格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其中800分的數學題,中國考生基本滿分,外國學生680、750就已經算是高分了。
首先是中國初中生出戰,本次挑戰試卷在SAT數學題中隨機抽取10道組成,全班在6分鐘內收齊了試卷(據說這套題估計老美需要10分鐘),問到大家的普遍感受是so easy。
再來檢查下成績,確實不難啊。
少年們旗開得勝後也向美國大學生髮出了戰書。三名應戰選手的狀態有點懵,內心獨白:這是什麼鬼。美國大學生這一局的綜合戰績相當不理想啊。
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學生學習的數學都算非常難的,但是中國學生數學基礎教育好也是出了名的。不說別的,就拿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為例,中國拿過19次總分第一,而美國只拿過5次總分第一。
不得不說,我們的基礎教育確實很厲害,在數學基礎甚至奧數題上可以實力碾壓美國人。但是,還有一個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該獎項每四年頒獎一次,獎勵2-4位在數學界具有突出貢獻的年輕數學家,美國籍得獎者高達數十位,而至今沒有中國籍的數學家獲得該獎。
數學題出的這麼難,真的讓我們變聰明瞭嗎?或者換一種問法,為什麼中國高考數學那麼難,中國的科研水平還跟美國差了幾十年?
我們的基礎教育的確優秀,但在高考之外的時間裡,我們需要更多獨立的思考,沒有隻懂得死記硬背的數學家,只有把數學當工具、當藝術的數學家。畢竟少年強則國強!
丘成桐:中國學生基礎真的比歐美學生好嗎?
丘成桐在北師大附中的一次演講說:“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裡,中國學生唸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美國的教學體系,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雖然這也不見得是一個理想的體系。
比如美國的高中和大學對成績就不給出分數,只給出A、B、C、D。這不是件壞事情,可以削弱學生之間不必要的競爭。為分數而斤斤計較以及爭奪班裡的第一名,會破壞學生之間的合作,集體的力量得不到尊重。中小學教育裡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獨立人格和品性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特點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不少學校把對個人品德的要求按頭一個字母縮寫成“PRIDE”(榮譽),即Perseverance(堅持),Respect(尊重),Integrity(正直),Diligence(勤奮),Excellence(優秀),作為學生自我要求的基本要點。這種美德的評價要尊重人的本性。對於學生本人,要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
對中學生來說,永保一顆純真的童心,保持人與生俱來的求知慾和創造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這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是至關重要的。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可愛的孩子們快快樂樂、健康地成長。
任正非:“中國要和美國競賽,唯有重視數學!”
“高科技的本質是數學技術。”縱觀歷史,我們發現,數學的應用幾乎滲透到了每一個領域當中,並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中美貿易戰波動,華為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前幾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全國數家媒體群訪,相信兩萬字的全文大家都已看過,任正非在群訪中數次強調的基礎教育的重視。他說:“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而基礎教育中,他尤其強調數學的重要性。“
國家發展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但錢砸下去不起作用。我們國家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但是芯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不止這次,在此前的採訪中,任正非就說:“將來退休後,想找個好大學,去學學數學。”以及,“我認為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已趨近飽和,要重視數學方法的突起。”
根據報道,華為在全球設有26個研究所(其中位於俄羅斯、法國的研究所重點研究數學算法,挖掘基礎數學資源),共計擁有700多名在職數學家。這一強大的科研團隊,支撐著華為真正的核心科技。
作為基礎學科,數學在如今乃至未來的世界中,似乎已經是顛覆想象般地重要。要想孩子能夠立足未來,數學教育亟待重視.
如今的華為。其在全世界擁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700多名在職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從1995年開始,華為就不斷招聘數學博士,創新性地突破IT技術的瓶頸。因為當今核心的密碼學、圖像學、數據壓縮存儲等技術,都與數學密切相關。
任正非一直強調數學在華為起了關鍵作用,未來很多技術和解決方案要通過數學來解決。數學人才成了各大公司搶奪的資源,谷歌、騰訊、百度、阿里都開出高薪吸引數學家的加入。任正非更是在此次談話中表示要和谷歌“搶人”!
任正非的訪談,讓我們跳脫出“中國孩子數學好”的認知侷限,再次正視這個問題。其實,我們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段路也是必要的,是立足於未來世界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大影響。
中國人數學這麼“紮實”,為什麼最後難出數學家?!
縱觀世界範圍內的獲得菲爾茨獎的頂端數學家,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時代曾獲國際數學奧賽獎牌;但中國大量的奧賽獎牌獲得者,卻沒有一個獲得菲爾茨獎或阿貝爾獎等重量級國際數學大獎。
更有人說,中國的數學課堂上壓根就沒有數學!背後的意思是,我們的孩子可能計算能力好,公式定理記得牢,卻唯獨沒有數學思維。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曾說:“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則是把其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大學生缺什麼?缺少對時代的關切,對國家發展命運的思考,對改變這個社會的責任。”
有一個數據顯示,清華大學70%至80%的高考狀元都讀了經濟管理學院,計劃畢業後進入金融行業。放眼全國的高校,這都是一個趨勢。
“數學思維就是遊戲思維,就是窮盡你的想象力去創造一個世界,然後用嚴謹的論證和邏輯推理去得到一個答案,是一種高度抽象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才是數學真正能賦予孩子更多可能性的東西。
TED有一場著名演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學博士Arthur Benjamin揭示了數學學習的三個根本原因:計算、應用,以及激發靈感。簡單來說,我們欠缺就是數學帶來的後兩者意義。
爾茲獎的哈佛大學數學教授丘成桐說:
平面幾何的學習是我個人數學生涯的開始。它提供了在中學期間唯一的邏輯訓練,是每一個年輕人所必需的知識。……將來無論你是做科學家,是做政治家,還是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都需要有系統的邏輯訓練,我希望我們中學把這種邏輯訓練繼續下去。中國科學的發展都與這個有關。
數學本質上是研究規律的科學,可以幫助孩子們進行邏輯思維訓練,鍛鍊思辨能力和創造力。中國學生要通過數學獲得這些能力,還有一段路要走。
那麼,中國為什麼難出數學家?Readfirst給出三個理由:急於轉化的教育,缺乏責任感;缺乏人文的教育,難以接近真理;丟失興趣的教育,感受不到意義。
一點看法,我們真得亟待反思我們的數學了
參閱各類資料,筆者意識到的是我們的計算的解決是通過孩子很小的時候的大量刻意練習來解決的,人家是通過思考微積分等高難問題時自然而然的解決的,這樣的學習過程,痛苦指數差距是巨大的。就如我們練習籃球是天天在家的刻意投籃和拍球練習,人家是天天在球場打球玩,這個差距是多麼大?不光是水平差距,這過程的快樂指數也差距巨大啊!
人家是學習了兩輪的微積分、線性代數等高等數學的,我們只學習了一輪!而且大學要學習物理化學等高等課程,這些課程也必須有微積分等數學的基礎才可以,否則你四大力學等課程基本是沒法學的。因此你在高等數學基礎薄弱下學習以高數為基礎的現代科技,對這些科學技術的掌握和理解又要差一截,這些學習層面你的認知不如對方,當然要你創新趕超對方,豈不是痴人說夢?!
因此中國所謂的數學好,只不過是初等數學階段的好,在高等數學階段,我們的教育全面不足。
所以中國的數學好,其實只不過是強在運算,比運算你確實好。對數學理解的深入,其實與創新能力是正相關的,而運算卻與創新關聯不大。中國對數學本身的理解都未必領先,這個好帶有很大的假象的。英美人給你帶上了數學好的高帽子讓你驕傲讓你自滿,暗中在高等數學階段全面碾壓你,你的科技怎麼能夠超越?我們的數學好基本就是會計算,計算好知識多,對數學的理解並不深入。
參考資料:丘成桐哈佛大學講座,原刊於《光明日報》;丘成桐北大附中演講;施一公《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學數學需要認真,需要聯繫實際,說一個很基礎,並不難,但全世界錯了多年的問題,提請各位關注,希望有人能助力改變這一現象。
數學大家雅各布.伯努利300多年前提出來的連續複利計算是錯誤的,現在國內外經濟數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工程經濟學、公司理財、衍生工具等教材中都在講授,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與人合著的《金融學》中也有這種連續複利計算的錯誤講授與應用。其實,認真思考,由中學數學基本知識就可理解這種方法的錯誤所在。
30多年來,我為此多次發表文章,中國知網上可看到這些文章。
這裡列出3篇。
1 1988年中國數學學會辦的數學刊物《數學的實踐與認識》上有文章《關於所謂增長率的連續計算問題》 ,這篇文章初步分析了連續複利法的錯誤。
2.2014年發表在《金融經濟》上的文章《國外教材中關於連續複利講述的種種錯誤》,文章分析了美國五門課程中的五種權威教材中不同的錯誤解釋或應用。
3.2018年發在《金融經濟》上的文章《連續複利錯誤面面觀》,文章摘要中指出,“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沒有看到連續複利推導的錯誤”
這種錯誤存在了300多年,現在的老師們都還在錯誤著講,學生們錯誤著學。
高俊科
老穆認為,有必要,很有必要!
外國的教育方法,難道就是對的嗎?
我們國家自從恢復高考以來,才短短四十幾年,中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什麼呢?
這就跟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有關。
試問,我們在之前落後那麼多,憑什麼能夠快速追趕上來呢?
我想,不就是憑藉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精神嗎?
數學對於科學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說,數學難度加大,對我國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老穆之前看過一則新聞,大概意思如下:
有一個美國大學生,來中國遊玩。
當他看到我國初中數學題後,直接蒙圈了!
他在美國上大學時,經常聽人說,中國的教育比較固定化和模式化,如果讓美國學生來做的話,一定考得很好!
可現實呢?啪啪打臉!
說句實話,不僅外國人看我們的數學難,就是讓我們的國人看我們的數學題,有時也挺難的。
比如有一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難度較大,如下:
用“5,5,5,1”四個數字,算24,每個數字只能用一遍,並且每個數字都要用上。說句實話,如果不能用初中的方法,只能用小學方法去解題,很多大學生都是不會做的。
小學方法如下:
1/5=0.2
5-0.2=4.8
4.8*5=24
朋友們,你們想到了嗎?
如果用初中方法,你們會嗎?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我認為,不是中國的題目太難,而是外國的題目太簡單!
國外的高考比中國高考靈活許多,分成很多不同的課程與考試體系,比如SAT,AP,IB,A-Level等等,每一類考試的成績都可以當做申請大學的依據。我就拿與高考中國高考內容最接近的SAT2考試舉例。它與中國高考包含的知識點差不多,都包括一次二次函數,指數對數,三角函數,向量,數列,立體幾何,圓錐曲線,概率統計,複數等內容,但是二者在難度上的差異是天壤之別。
就比如數列的遞推公式這部分內容,我先截取一道國內考題
相信大家對這種題還記憶猶新吧,上高三時天天被它們折磨。好了,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高考SAT2同知識點的題目:
估計很多國人的反應是:天吶,這題是給弱智做的嗎!我可以告訴你,這確實是他們的高考真題,並且還是較難的一道。
通過二者對比,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國外的數學題目有多簡單。美國人從小一直到大學都是做的這種簡單題目長大的,所以才會出現網上人們常說的美國人數學特別差的現象。
當然我知道會有些人不服,會舉出例子來比如美國的AP課程會學一些很高級的微積分的知識。但我想說的是,即使是AP微積分中它的題目難度,與中國同知識點的題目相比,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我經常給美國人上數學課,親身感受到長期接受這樣的數學教育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第一。美國的數學課堂經常是隻給一個公式,也不講為什麼,也不解釋其中的內涵,課下的作業中,學生只需要套公式往裡帶個數算出答案來,題目就算完成了。所以長此以往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非常的膚淺,稍微往下深入一點,他們就啥都不會了。比如我舉個例子,我們講直線方程的時候都會講到,兩條直線斜率相等則它們平行,於是他們的高考題裡邊就會有這樣的題目:
簡單的翻譯一下就是:選項中哪條直線與題目中所給直線平行
。
這種題不僅簡單,而且很多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斜率是什麼東西,只是依照老師講的方法,x前面的係數一樣就平行,就可以選對這道題,但實際上對直線斜率這個概念則是完全無知的。
但是中國的課堂就不一樣了,老師對一個概念會反覆進行講解,舉各式各樣的例子,做各種各樣的變形,出題時還會加上許多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並且與其它數學概念聯繫在一起出綜合題目,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訓練之後,對這個概念理解地就非常深刻,大腦也會變得非常靈活。不僅會套公式,還能理解公式背後的內涵,甚至還能自己推公式和創造新公式。
還是舉一個例子,比如以下這個表達式:
中國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它表示的含義就是f(x)這個函數的圖像關於x=1這條豎線對稱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1減掉一個東西和1加上同樣的東西相等,那麼就是關於1對稱的意思。
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美國學生完全看不出來,我曾拿這個式子測試過美國學生,他們中竟無一人能說出這個式子是什麼含義。經常有人抱怨中國是應試教育,只會死記公式,但其實恰恰相反,中國學生由於受了高強度的訓練,因此對事情的事物很深刻,靈活多變,而美國學生長期做簡單套公式的題目,頭腦變得死板而懶惰,對概念的理解非常膚淺。
第二,美國人的計算能力非常差。他們在平時的數學課上是允許使用計算器的,所以很多美國學生從小就特別依賴計算器,導致自己口算和心算的能力非常差。我親眼見過有的學生上高中了還不會算分數的加減法,有人上大學了,還不會畫對數函數的圖像,甚至有高中生連倒數(reciprocal)都不知道是什麼。所以網上流傳的外國超市收銀員不會算賬的各種各樣的段子是都是真的。當然有人會反駁說,計算能力交給計算器就好啦,人的話重點學的是數學思想,中國人要那麼好的計算能力也沒什麼用。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計算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是數學的一題兩面,二者統一為一體缺一不可。就好比學英語,聽、說、讀、寫一樣都不能偏廢,有人說我不想與外國人交流,所以只聽、讀和寫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缺少了說這一項,你的聽、讀、寫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你如果連計算能力都不過關的話,那麼想做好數學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美國這種簡單的數學,對學生來講沒有區分度,不利於選拔人才。就好比如果卷子上全都是1+1等於幾,那麼不管優秀學生還是普通,都能做出正確答案來,那麼我們也就無法甄別出來誰是優秀學生。美國考試基本上就是這樣的,題目大部分都是有現成的公式,直接套個公式,甚至直接拿計算器一算就能得到正確答案,普通學生如果課下多背背公式,甚至有可能比優秀學生答得還好。但中國高考就不一樣了,中國高考絕對是能體現學生智商的一套卷子。那些數學能拿140或者150的人,甚至在難度很大的時候仍然能拿150的人,比如省狀元一類的,絕對是神人中的神人。當然中國的高考制度還有很多缺陷,但僅就甄別智商而言,中國考卷絕對是頂級的。
以上討論了這麼多,其實是因為我對當下中國的一些現象非常憂心。因為現在中國很多地方,尤其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唯外國馬首是瞻,以為外國的一定比中國的好,外國的教育一定比中國的教育先進。於是大搞國際化,與國際接軌,學習西方的教育模式,降低課程難度,削減教學內容。這兩年國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和民辦的國際學校如雨後春筍,很多家長也拼了老命的想要送孩子出國讀書,我覺得這簡直是一種自我智力閹割的行為!
當然這裡還遺留了一個重大問題:既然國外的數學教育如此簡單,那為什麼國外的科學技術比中國先進,世界文明的大科學家都是外國人。這個問題我在很多其他文章都討論過,歡迎關注!這裡只想簡單的說一下,中國恢復高考不過40多年,不到兩代人的時間,中國人後來居上、奮勇直追的速度已經令世界震驚了。
數學救火隊長
外國大學生做不出我國中學數學題,並不帶表我國數學能力就強,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
一、外國(特別是歐美)實行的是精英教育。
中國的基礎教育確實比較強,中學一週數學能排到7節,遠遠高於國外。當我國的中學生還在為中考、高考大量刷題時,美國一些優秀的中學生已經在學習多變量微積分和群論,我們的優秀學生並不比上歐美的優秀學生,這從近幾年的高斯獎和菲爾茲獎的得主就可以看出,歐美國家數學界的頂尖人才很多。
外國人做不出我國中學數學題是因為外國實施的是精英教育使得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但水平高的遠遠比中國高中學生的水平高。做不出我國中學數學題的外國大學生肯定是普通的大學生,而不是精英。
二、中國在數學教學理念上和歐美國家存在差異。
我國的中學數學教育功利性太強,一切以中考、高考為標準,考什麼教什麼,老師只注重教,而忽視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我們的學生解題還行,但解決實際問題就不行了。而西方國家卻注重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培養,如我國一直強調運算能力,不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而英、美國家卻鼓勵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運算,因為他們更注重數學思維。
總之,我國基礎數學強於國外,但高等數學卻不如外國。我們應該取長補短,來提高我國的數學水平。
教育黃金眼
調查需要具有權威性,這是個偽命題帶來的偽結論,你讓高中生做小學奧數,他也做不出來。這樣的比較到底潛在意識的心態是什麼呢?這個值得反思,中國基礎數學天下無敵了,是不是這樣的臆想!首先是個錯誤的引導。在此王老師想引用《呂氏春秋》中的一句經典。
“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事物都有長處和缺點,取用其長,摒棄其短,不但是個人的修為,也是民族的智慧。所謂博採眾長,每個國家數學教育觀和學習觀也是不同的。我們的學生喜歡提前學習,應試教育下,初三,高三基本上都在大量刷重複題目備考,是深入學習數學嗎?有多少學生會發自內心地吶喊:我愛數學呢?與此同時,很多國外的學生迅速趕上來了。
數學基礎教育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國家都在深入進行數學課程改革,這也是數學基礎教育的自身發展所需,教學課程改革將會不斷地面臨問題和困惑,具有艱鉅性和曲折性,你看到只是個不具有參考價值的表象,而課程體系改革是個綜合課題。
對比新加坡,美國,中國小學階段數學教育理念。
教學教學理念決定了課程設置,培養方向,數學學科比較特殊,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從這個角度去想,沒有難易之分,數學學習之根本在於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王老師覺得數學考察應該少一些套路題型,多帶給學生一些新穎、有趣的題目深入學習,注重思路和創新思考過程,這從近年中高考加入一些新題型,也可以看出在嘗試改變。
借用美國比較有名的一箇中學數學競賽Math counts介紹來作為結束語吧!
結束語
Some students love math
一些學生喜歡數學
Other students fear math.
一些學生害怕數學
MATHCOUNTS is the place for both
數學就是這樣,如何把這兩部分學生都帶好,那就是成功了。以上!
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一學堂王老師
外國大學生做不出我國中學數學題,我們的數學有必要那麼難嗎?
完全沒必要!數學那麼難,根本就變成了考試的工具,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我們中學時候學過的數學,90%在成年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完全沒有用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除非你喜歡和熱愛數學,否則這個學習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
數學這個學科的起源,是來自西方的。從古希臘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的幾何學,到文藝復興時期初見雛形的代數、三角學,以及17世紀微積分的發明,都是西方人的發明。20世紀以後,數學成為一個成熟的單獨學科,越來越突出重要性。
西方人研究數學,是因為純粹的喜歡。美國數學家阿瑟·本傑明曾經問到,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他的答案是,我們學習數學,是為了這三點:計算、應用、激發靈感。接著他又說,會不會有那麼一會兒,我們研究數學,僅僅是因為對它感興趣,或數學的優美?
只有喜歡,才能真正做出成就。
如果數學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就很難深入進去。就算我們勉強學習,今後用不到的話,也會變得沒有價值。我們的數學基礎教育全球出名,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19次總分第一,而美國只有5次(很多還是華裔的移民)。在基礎教育方面,我們無出其右。但是在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教育選拔,其實可以考慮更加靈活一點的模式。我們的數學沒有必要那麼難的。
北美的濤聲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清華朱邦芬院士在前兩年發表的一個演講,就是中國的減負誤區。
朱院士在報告裡承認,中國的中小學生教育質量不錯,比如有個“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三年評估一次,全球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中國是上海地區參加的,從2009年開始,一共參加了150所學校,有重點中學,也有農民工子弟學校,連續兩屆獲得了數學、科學和閱讀世界第一。
這個當然可喜可賀了,不過朱院士話鋒一轉,認為裡面還是有短處的。就是中國中小學教育太過於一刀切,對於中等層次的學生合適,對於好學生和不好的學生都不合適。楊振寧也跟朱院士討論過這個問題。
像錢學森之問,我認為最根本的也是這個問題,我們的教育培養不出一流人才了。
科學家們盯著沒有高層次人才培養出來,社會上盯著的是另一個方面,中國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競爭越來越厲害,大眾呼籲要給學生減負。
於是,教育部做了減負工作。減負的主要方向是什麼?就是認為課程難的,要減掉。比如物理,那些原理、概念都很難,所以第一個就去掉;比如,數學,也很難,全民不能參加奧賽,奧賽成績不能作為升學依據;再比如,現在有人覺得外國大學生做不出我們的數學題,所以數學應該降低難度。
朱院士回答了,這是步入了減負誤區。中國的減負太過於“一刀切”,對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夠,教育中過多的與應試教育掛鉤的刷題和死記硬背,學生沒有足夠的自由和思考空間。對於不同的人,減負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國外的優秀學生,他們的學業負擔比中國的優秀學生還重。
但教育部基本還是按照它們原有的思路進行減負,比如,我看到雲南省的中考,14門全考,體育佔分100分,物理50分、化學40分、生物等也都是40分。我相信,雲南省的中學生不會覺得這是減負,因為任何一件事跟考試掛鉤起來,就不會輕鬆,但從國民素質來說,卻又是下降的。
再回到高考數學的問題。我們大部分高中生看起來數學不錯,但我們並沒有出現厲害的數學家,而且我們頂尖高校的大學生數學不如國外頂尖高校的大學生數學。只是在國外,他們的分層更為明顯,大部分人數學不好,精英們的數學非常好。
如果我們要把高考數學難度降低,那麼應該有其他措施,保證優秀學生能學到高水平的數學。這樣才是完整的教育體系。
大家覺得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這個結論的依據來自哪裡?
你去看看國外數學、物理、計算機的理論課的書,看看上面的數學式子和推理,再比較比較國內的書,不知道你是否還敢說國外大學生數學差?外國大學生數學不如中國中學生?
你拿國外一個學文科的學生的數學來比,考不了中國高考數學很正常。但是,拿這些對數學要求高的學科的大學生比較,恐怕佔不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