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50多年前渭南华县咸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段难忘的中学时光

——记六十年代咸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

作者 杨满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尤其是六四至六六三年,是华县咸林中学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除了优异的教学质量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50多年前渭南华县咸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

杨满年近照 作者供

这一时期,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和爱好,启迪和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热情,学校相继成立了许多课外兴趣组织。例如:篮球队、足球队、文艺演出及合唱团、无线电学习班、科技兴趣班、民族器乐训练班等等。

在体育方面,由高六六级和高六五级学生组成的篮球队最为突出。当年华县境内的县供销社篮球队是社会公认的冠军队,而咸中学生组成的篮球队初生牛犊不怕虎,经常与冠军队进行切磋比赛。比赛时,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叫好声、鼓掌声响成一片,场面就像过节一样无比热闹。每每比赛,双方成绩都不差上下。

由于文艺类兴趣班经常组织活动,使学生中多类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初六五级女同学刘美丽主演的秦腔折子戏《斩秦英》、《三对面》、《望江亭》等,其艺术感染力令观众咋舌惊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娃,凭借自己超常的艺术灵感和悟性,未经多少师教,竟能把秦腔传统古典戏无论是声腔、身段、扮相表演,都呈现的如此惟妙惟肖,至今想起仍令人回味不绝。

50多年前渭南华县咸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

1963年咸中校园平面示意图 顾育训绘

初六五级的王大卫同学的笛子独奏,几十人的学生口琴合奏,令人耳目一新,达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我当时才十五、六岁,凭借着爱好文艺的一股子热情,和同班庄裕民同学在校文艺晚会上表演了数来宝《说说王杰好班长》。由于感情投入,表演自然,也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六五年最引起轰动,最具规模,最令人难忘的是:在校长赵玉玑的全力支持下,在音乐老师罗春生的具体排导下,几乎由全体师生参演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获得巨大成功。记得在华县剧院演出时,盛况空前,连演不衰,就连临县的一些群众学生都赶来观看。在排练《东方红》的过程中,广大师生群策群力,各显其能,同学们把医院的白大褂和老人的圆顶帽借来,贴上彩色的油纸条,远远看去,俨然就是一身漂亮逼真的维吾尔族服装。舞台美工设计由高六五级的薛天宝同学担任。此同学极尽自己的美术特长,把每一场布景都设计的绚丽多彩,极具特色。后来这位同学如愿考入了中央戏曲学院舞台设计系。毕业后担任陕西电视台高级美工,在电视剧《长征》等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随后,学校为配合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以青年教师为主,排演了大型话剧《年轻一代》。音乐老师罗春生在剧中扮演了俏皮捣蛋的小青年一角,活灵活现,真实生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育质量大大提高。1965年的学校高考录取率达到了90%以上。这在华县教育史上,乃至全国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学校因此获得了国务院的表彰,赵玉玑校长也荣幸的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50多年前渭南华县咸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生活

1996年六六级一班聚会合影 杨国超供

光阴如箭,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往事禁不住令人感慨万分。今天写出这篇柮文,一是表达对过去那段中学时光的恋念之情,二是能够对母校的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我忠心祝愿母校能够再展当年陕东学府之雄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作者杨满年,1949年生。系华州咸林中学初六六级一班学生,现住华州城内村。)

2020年3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