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看春晚、吃年夜飯、走親訪友,這個年原本會在“按部就班”中結束。

蔓延的疫情攪亂了既定的節奏,也讓我們重新理解了年的意義。

一年將盡夜,卻有無數“萬里未歸人”。

除夕夜,很多人取消了出遊計劃、家族聚會,選擇在家中守候;更有一些人主動與家人離別,請纓抗疫,奔赴戰場;還有人連夜趕工,誓要在新年第一週建成一座醫院。

除夕夜,每一句“闔家團圓”“平安健康”的祝福都格外真誠。

這個年三十,註定不同尋常。關心多於開心,所有中國人的目光都在武漢。

除夕夜23:00

24名南方醫院的醫護人員搭上了離開家的飛機。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他們已身在武漢。

一天前,他們寫下了一封請戰書,印滿了24個紅手印,遞到了南方醫院黨委。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曾經在“非典”時期奔赴北京小湯山醫院,為抗擊SARS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並且“零感染”的20多名醫護人員,在請戰書的末尾寫道,“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亞兵說:我的任務就是把大家平平安安帶到武漢,再平平安安地帶回來。

醫生們想帶給武漢的也是平安。

2個小時前,一場“特殊的點名”在上海虹橋機場候機大廳舉行。


“華東醫院,排好隊”“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同濟醫院”“龍華醫院”……

來自上海52家醫院的135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在24小時之內集結完畢。

除夕之夜,九省通衢的武漢成為中國醫生共同的方向。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的150名解放軍醫護人員在滂沱的雨夜逆行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出征儀式只讓我們看到了一身迷彩的背影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一位收拾行裝準備出發的軍人在跟哭泣的女兒告別

這個冬天比從前更有寒意。扶危渡厄,是醫者擔當。危機時刻,更需要我們彼此守望相助,守護親鄰,守護遠方的人,從心底去關注這個世界。

歷史不會忘記這個除夕。

除夕夜20:40

“過年,就要拜年,我姓白,當然,首先要給全國所有的白衣天使,尤其是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拜年。我們在這兒過年,你們卻在幫我們過關……我們愛你們,不止在今天,還在未來生命中的每一天。”

央視春晚的直播舞臺上,主持人白巖松向奔赴武漢和身在武漢的醫護人員致敬。

他和其他的五位主持人本不是本次春晚的參演人員。下午5點20分,這個名叫情景報告《愛是橋樑》的節目才出現在了春晚的節目單上。

這場盛大的除夕“新年俗”已經籌備了近半年、先後完成了五次聯排。一切為的都是萬無一失。

這個節目,走上這個舞臺,沒有趕上過一次正規的彩排,也可能是春晚歷史上給主持人留下準備時間最短的一次。

但就像白巖松說的,疫情發展迅速,這份短恰恰代表的是太多的人對防疫群體最長的思念和牽掛。

本次疫情中心武漢,超千萬人口,在除夕前,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全城進入“緊急狀態”。武漢人在為全國抗疫承壓。

萬家燈火,舉國團圓,“封城”對武漢人生活的影響、對武漢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但不斷蔓延的疫情,疊加上春運的人流,也給疾病控制帶來現實挑戰。

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帶著些悲壯。但春節到了,春天也就不遠了。

隔離病毒,但是絕不會隔離愛。昨夜,一條“武漢緊急求援!”的推文刷遍朋友圈,所有人都在牽掛武漢,武漢的醫護人員足夠麼?武漢的醫療物資充足麼?

許多人馬不停蹄,正在與武漢同在。

除夕夜18:00

年夜飯的時間,武漢版“小湯山醫院”的工地上,約300名工人,許多從早上8點開始已經連續工作了10個小時。

年三十凌晨,武漢市政府宣佈將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專門醫院,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

眼下的武漢,有限的醫療資源和繼續救治的大量患者之間、和不斷增加的疑似患者之間、和大量需要防護的醫務人員、易感人群之間,都存在巨大的矛盾。病床告急、醫療設備告急、防護設施告急。

和疫情賽跑的每一分鐘,都很重要。

當建一座小湯山模式醫院的決定出臺後,人們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

譚主一位朋友所在的單位,恰好是當年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單位。他告訴譚主,第一時間,當年的設計團隊集結起來,提供當年的設計圖紙、提供今天的技術支持。這份材料,是當年的設計團隊負責人,根據眼下武漢的新情況,手寫的建議。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這是一天之內發生的奇蹟:設計方案完成,上百臺施工機械開進現場,同時開工。

除夕當晚,施工第一階段的“場平”工作已經完成。之後埋管解決排水排汙問題,同時打地梁,預計一天完工。然後對地面硬化,之後搭建活動板房。

按照計劃,參與第一階段施工的工人約有300人,未來將增加到1500-2000人,2月3日,醫院就將投入使用。

這個除夕,忙碌的還有口罩生產廠家。浙江湖州一家口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俞敏,原本已經計劃好了利用春節長假去國外度假,工廠也在節前停產放假。一紙通知,俞敏改變計劃,趕回工廠,並緊急召集員工返崗復工。

根據工信部消息,目前全國已經有30多家企業復產,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

不停工的還有來自藥品、物資、電力、通信、能源、建設各個領域的企業和職工。

不休息,搶時間,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遏制住病魔的擴散。

前兩天,一張截圖被微博和微信的網友接力轉發,內容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需防護物資,希望有這方面資源的人能夠伸出援手,在截圖底下,留了一位名叫楊東明的處長的聯繫方式。很快,大量的電話讓楊東明的手機應接不暇。

這當然不是一群人、一個城的戰鬥。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戰鬥!

大風大浪是淬鍊中國人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的試金石。從“98抗洪”到“03非典”,從“08抗震”再到今天的疫情,有困難,中國人都能一起扛。

面對疫情,我們命運與共,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家人。


除夕,我們與武漢同在

除夕之夜,大概許多人已經忘了“除夕”二字的含義。根據《呂氏春秋》的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會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

千百年來,中國人選擇在除夕團圓,就是為了共克“疫癧之鬼”。今天的疫情,是一次更大的挑戰,但不用怕,我們“過年”的意義,就是我們在一起。

武漢,我們與你一起“除夕”,我們也一直與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