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出將入相,位列開國“六王”之首的徐達,為什麼能功成身退?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出將入相,位列開國“六王”之首,是五位丞相中唯一能夠得以善終的人,也是功臣集團中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人,洪武十七年徐達留守北平時得了背疽,第二年病情加重而死,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为什么能功成身退?

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自為他寫了神道碑文,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十七年甲子,太陰數犯上將,朕惡之,召罷北鎮,勞勞於家。是年臘月二十有一日,染疾,朕恐之,星馳四召名醫鹹至,終疾弗瘳,明年乙丑二月二十七日乙末薨。

這裡說到朱元璋看天象知道將星有難,感覺徐達要糟糕,於是叫他回家,還派了名醫給徐達看病,可惜還是醫治無效,在第二年病死,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賜徐達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民間廣為流傳的徐達犯背疽,朱元璋故意賜燒鵝給他使得徐達病發身亡的說法,《龍興慈記》: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這個是野史,可信度相當的低,燒鵝這種東西容易加重溼熱症,但並不能確定燒鵝不利於背疽患者,也沒有得了背疽的人吃燒鵝會死的說法,不過朱元璋殺貪官殺功臣,殺的人太多,很可能後人對他不滿,就編纂了這個故事,加上明朝印刷業發達,這故事就廣為流傳了。

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为什么能功成身退?

徐達能夠得以善終,其實跟湯和是差不多的,徐達也是濠州鍾離人,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不過湯和是朱元璋的領路人,徐達是朱元璋回鄉招兵時才加入的,只是徐達加入朱元璋隊伍後,很快就被朱元璋發現他的才能,於是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戰四方。

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時,徐達跟湯和一樣,“奉約束甚謹”,幫朱元璋樹立威信,朱元璋離開郭子興自立門戶時,徐達義無反顧的跟隨朱元璋,成了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在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生衝突攻打和州時,孫德崖被郭子興抓了,而朱元璋卻落到孫德崖部眾手裡,徐達提出用自己交換朱元璋,用自己的性命換朱元璋的性命,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他才被放出來。

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为什么能功成身退?

朱元璋的大敵主要是北元、陳友諒和張士誠,在跟這三方作戰時,徐達和常遇春皆身先士卒,立下許多功勞,徐達善於在戰爭中鍛鍊自己軍事才幹,小時候沒機會讀書,在帶兵出征時“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歸朝後又經常“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論終日。”徐達在戰爭的歷練和刻苦學習下終成一代名將,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之功。

不過徐達雖然功高卻不震主,嚴於律己,不貪女色,不圖貨利,平時在南京住的房子也不大,朱元璋幾次說要給他換房子,徐達都推辭了,朱元璋還跟徐達結成親家,明朝建立後,徐達被朱元璋授太傅、中書右丞相,後封魏國公,面對朱元璋的恩寵,徐達並沒有飄,而是依然保持人臣之道,從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恭敬謹慎,象不敢講話一樣。

出将入相,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为什么能功成身退?

徐達不僅僅保持謹小慎微的人臣之道,每次“功成而還,拜上印綬,待命於家,略無幾微矜伐之色”,還和同鄉保持距離,不和他們拉幫結派,胡惟庸想要結好徐達,徐達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想賄賂徐達閽者福壽來結好徐達,福壽向徐達彙報後,徐達便不時提醒朱元璋,說胡惟庸這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案發,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越發敬重徐達。

徐達能夠善終,最主要是他的頭腦始終保持清醒,再好的朋友有了君臣名分就應該尊卑有別,在政治上忠誠不二,在經濟上不貪不佔,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給朱元璋抓,更何況對朱元璋還有救命之恩,朱元璋稱讚“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在徐達死後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讚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歷史上能夠象徐達這樣功高而不居功自傲的人很少,象唐朝的郭子儀也是如此,才能避免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亨”的厄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