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婚姻中最大的敵人是環境的不如人意,或者是遇不到合適的機會和人,其實,每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一部關於女性覺醒的作品,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交際花凱蒂,與丈夫瓦爾特的無愛婚姻及情人查理婚外愛情故事。小說中,凱蒂是一位容貌嬌美,愛慕虛榮又頭腦簡單的女人,一邊享受丈夫帶來的安逸生活,一邊又和情人愛得如火如荼,縱觀她的整個婚戀過程,的確是一場悲劇,有人說她的婚姻悲劇是因為多情而無情的查理的介入,也有人說是因為她那寡言無趣的丈夫瓦爾特的痴心,而我認為她的悲劇恰恰來源於她自己,一個沒有主見的女人。
明明是無愛,偏偏卻選擇婚姻,接受了無愛的婚姻,卻面對丈夫單純的愛視而不見,反而選擇在婚外出軌,併為此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愛,卻換來情人無情的拋棄,作者想通過凱蒂的感情婚姻故事告誡女人們:“不管在婚戀生活裡還是其他生活裡,盲目聽從別人而沒有主見的女人只能是以悲劇收場,只有敢於主見,有自信的女人,才會獲得幸福的人生。
1表面上是無愛婚姻的悲劇,實際上是凱蒂沒有主見造成的不幸。
凱蒂在婚前,母親把她培養成了交際花周旋在各種男人身邊,挑來選去,卻不知道該做如何選擇,等到她25歲的時候,眼見17歲的妹妹已經訂婚,而且對象還是有權有勢的人家時,凱蒂心裡暗暗著急,為了應付母親煩人的催婚,終於在和傳染病學博士瓦爾特見面2次後倉促接受他的求婚。
然而可笑的是,婚後,凱蒂並沒有愛上瓦爾特,反而愛上了有婦之夫的查理,他們的姦情敗露之後,瓦爾特給她兩個選擇:要麼讓情人離婚娶她,要麼和他進入霍亂瘟疫疫區,否則告她通姦罪名,當凱蒂信心滿滿地找到查理的時候,卻被無情遭到拒絕,她只得選擇和瓦爾特去到遙遠的疫區救援。
在丈夫瓦爾特的條件裡,她只有被迫接受的份而沒有選擇的餘地,完全是因為她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女人。如果凱蒂是個有主見的女人,也不至於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而倉促隨便結婚,儘管瓦爾特對她一見傾心,但是,凱蒂畢竟還不深入瞭解他,甚至都不愛他;也不至於在面對被愛情拋棄的情況下,無奈地接受丈夫的報復,跟他去到“疫區死亡地帶”。
沒有主見的人,別人的選擇都變成了她自己唯一選擇。她的選擇是無計可施,即使面對丈夫要去“死亡地帶疫區”的懲罰,為什麼凱蒂非去不可呢?她又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更不是病毒專家,那畢竟不是去玩,而是一種救援,去了只會增加救援人員的負擔和累贅,說不定隨時會被感染而身亡。
說到疫區,我們最清楚不過了。就在前不久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也沒有像瓦爾特那樣攜家帶口去到疫區救援,這或許可以說是瓦爾特對凱蒂的懲罰,但是即使瓦爾特要求凱蒂去,凱蒂完全可以拒絕,比起失去生命,犯個“通姦罪名”明顯是很輕的懲罰,她之所以接受要以隨時染病死的代價去到疫區,就是因為自己完全沒有主意了,一個頭腦簡單,膚淺的人,很難讓她有個好的主意的。
2沒有主見的凱蒂,婚姻的不幸,其實根源是她內心自卑。
凱蒂雖然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裡,但是由於家庭教育更注重外表和交際,即使頗有姿色的外面下,內心卻是自卑的靈魂,當一個人內心空虛的時候,往往是要在外表上彰顯那份優越感,以填補自己靈魂深處的無知和自卑。
她是如此,妹妹也是如此。她的妹妹17歲就訂婚了,可見接受的教育也不是很多,如果一個女人只注重社交,又愛慕虛榮,而家庭的教育又給不了她很好的教養,那麼年輕和美貌就是她們最大的資本,而當年輕的資本和充盈高深的學識之間產生衝突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生活會令對方很壓抑,這就是她之所以覺得博士學歷的丈夫木訥呆板無話可說的原因所在。
他們兩人之間差距懸殊,難以有共同話題,無法瞭解到對方的領域,對丈夫也崇拜不起來,明明知道存在差距,但是凱特並沒有因為差距懸殊而選擇多讀書來縮短差距,反而是一門心思想著逃離,去玩,並出軌。
即使凱蒂在沒有充分了解瓦爾特的時候選擇了他,瓦爾特也是得到了家人的認可,從某種方面來說,瓦爾特在某些領域上也是得到公認優秀的男人,只是兩人在學識上的差距,在婚後的生活無法融合在一起,歸根結底是凱蒂的自卑在作祟。一個沒有什麼學識的女人遇到一個專家或學者,如果不能好好地學習,得到共同成長,那麼沒有相愛是必然的結果。沒有交流,沒有共同語言的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孤獨的人更孤獨,無聊的生活更無聊,於是,在這無聊寂寞空虛的當中,恰巧遇到了外交工作的查理,善於交際的凱蒂和查理,終於在各自平淡無聊的生活中擦出了愛的火花,但是這種愛情之火,是不見得光的,是被世人所詬病的。
凱蒂清楚知道自己的婚姻存在的問題,但卻沒有積極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是投向另外一個男人的懷抱尋找安慰,這正是一個女人因為自卑而需要通過他人得到依靠的一種表現。凱蒂一邊在生活上公開享受丈夫帶來豐厚的物質條件,一邊在情感上偷偷享受情人帶來愉悅的愛情,這也說明了,凱蒂在情感和物質上都是不足以自立的人。 這也是她自卑的根源所在,沒有主見,不自立。
凱蒂明明知道查理是有婦之夫,還要跟他糾纏不清,出軌,甚至還懷上他的孩子,因為她認為那才是真愛。我想,當凱蒂信心滿滿地去找查理的時候,肯定是已經把瓦爾特的條件重複說過,而凱蒂也相信,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男人肯定不會忍心看著她去到疫區而不管不顧,畢竟去到霍亂瘟疫四處橫行的地方,說不定就會死,隨時都有可能葬生於霍亂瘟疫中,但是查理的態度卻是令人大失所望的,可以看得出,查理是個見死不救的傢伙,在他的心裡,凱蒂的生死比不上他的榮華富貴和地位。因為他一旦向妻子提出了離婚,那麼查理的一切權貴就會被收回去,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當一個人,如果被愛所傷害,她會做出更決絕的事情,所以,在對愛無望的情況下,凱蒂才迫不得已選擇了跟瓦爾特去疫區,這也是凱蒂對查理的無情做出的一種報復,我想,她原以為可以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會讓對方心生愧疚,其實她又錯了,查理並沒有因為她的離去而感到悲傷,反倒受傷的是她自己,去到了疫區,忍受不了山區惡劣條件的各種苦,寫信讓查理來救她,結果杳無音信,最後才通過別人的嘴巴進一步證實了查理的虛情假意。
但是,當你選擇以極端的方式想去懲罰對方的無情的時候,人家是毫髮無損,而你卻是身心疲憊,傷痕累累。這就是一個女人的幼稚所在,以傷害自我的方式求得對方的疼愛和愧疚,如果是真愛你的人,又怎麼會忍心讓你去到荒蠻的地方受苦受罪?這是一個情場男人的老練狡猾,卻反映了一個女人的無知幼稚。
由此,我們看到,凱蒂的內心其實很脆弱和無助,她並沒有強大到:不管什麼情況,我都有能力自己做決定,不管你怎麼對我,我都會以最好的狀態生活著。
3疫區之行,凱蒂找回自我,內心是力量之源,自信是幸福生活之基
疫區是病毒盛行的地方,也是考驗人性和磨練人性的地方,它就像一個鍊鋼爐,把廢鋼煅燒熔化成水,再重新鑄鋼,凱特在疫區所受到的苦,其實換句話說她是在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從她的內心,對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了重新認識。
經過共同磨難,凱蒂對瓦爾特的感覺發生了變化,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瓦爾特的真誠的愛意,慢慢對瓦爾特多了一些理解,同時在修女的關心幫助下和她對孩子們的照顧下,凱蒂重新認識了愛與被愛,等到她憧憬著他們好好活下去的時候,瓦爾特卻不幸被染病身亡,在這裡,作者用瓦爾特的死來喚醒了凱蒂的覺醒。
如果說他們從英國結婚,到香港凱蒂出軌,我看到了凱蒂在情慾和人性的糾結中苦苦掙扎,迷失自我的辛苦歷程,那麼在疫區得到救贖,丈夫染病身亡後,獨自回到香港,再見到情人,卻最終擺脫了情慾的誘惑選擇了回到英國的家,從凱蒂的人生路上
,我卻看到了凱蒂清醒的自我、篤定的神情和充盈的自信,凱蒂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她能在最後關頭找回自己,成為獨立的人格。人的長大是在經歷某些深刻的生生死死中成長起來的,當再次遇見查理的時候,她選擇了離開,回到英國的家過自己的生活。說明她已經成熟了,已經獨立了,已經具備了一個媽媽該有的擔當和責任。
我們總是在各種不同的選擇中慢慢地感悟生活的真諦,從幼稚中走向成熟,從無知走向自知,漸漸地,我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當一個人有了獨立思考和獨立生存的能力的時候,她的內心是充滿自信的希望。
當凱蒂和查理再見面的時候,查理還是以前的查理,但是,凱蒂已經不是以前的凱蒂,從毫無主見到獨立自主的女人,在她的心裡多了一份成熟和擔當,多了一種豁達和理解,我們看到了凱蒂自信的樣子,這其實是自我成長的一個見證,每個人都是需要從無知、幼稚、膚淺走向成熟、穩重、深沉,作為女性,不論何時,我能夠坦然對自己說:這是我的選擇,這也是我想要的人生,即使你丟掉了我,但是還好,我從來沒有丟掉自己。
閱讀更多 八桂錦鯉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