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陳小旺的太極拳到底有沒有真功夫獲得真傳?如果沒有,太極拳的真正發源地或創立人是誰?

胡迎春


陳小旺確有真功夫,只是父親陳照旭過世早,陳小旺沒能學到父親太極功夫,是跟伯父陳照丕學拳,陳照丕雖比不上陳小旺爺爺陳發科及父親陳照旭功夫好,但也是大師級拳師,陳小旺全面繼承了陳照丕的武功,後又跟親叔父陳照魁學拳,使功夫進一步提高,成為一代太極宗師。根椐溫縣縣誌記載,陳氏家譜及牌文證實,太極拳確是陳氏九代傳人陳王庭所創,現己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紅富士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事求是的說,陳小旺先生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功夫,之所說這麼說,是因為頭條上有一段"陳小旺與臺灣八卦掌大師對決"的視頻為證。(時間2002.3.16)

視頻中兩位內家拳大師的對決是隨機的,陳小旺先生在整個對決過程中,絲毫沒有把太極拳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無過不及,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太極拳技擊特色展現出來。而陳氏太極拳的纏法,震腳,擒拿,摔法,炮錘,千斤墜及各種招法,也統統沒有具體的體現。觀眾看到的是兩人毫無章法的你推我搡,對對手先發制人的突襲,根本不會隨化。這與經典的《太極拳論》所述技擊之法完全不相符合,如果是太極後學,此結果情有可原,可陳小旺先生是當今太極拳界的頂尖人物,如此表現恐怕說不過去,此其一。

其二,在頭條及其它網絡平臺上,搜不到陳小旺先生隨機懂勁散手的練功視頻,只能看到簡單的定活步套路推手,然後就是各種招法發人制人的展演了。

《太極拳論》曰:“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何謂懂勁?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太極拳的隨機懂勁散手是太極技擊的基本功,也是入門功夫,是階級“從心所欲"的必由之路,沒有正確紮實的基本功,所謂“神明"階段的發人制人,即依然是"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的外家旁門功夫,這種推手對抗的制人之法,於師徒,師兄弟之間似乎很靈驗,但上擂臺對戰MMA,它會完全失靈。


上善若水125944379


陳小旺有沒有得到真傳呢?我列幾個數據,用數據說話應該可以吧。陳小旺很小的時候父親去世,其父陳照旭是有功夫的,但小旺很小還沒有機會學拳。後來四大金剛跟陳照丕學,陳照丕的拳沒有可能達到很高的水平,原因有幾個,一說陳照丕18歲就出門闖江湖,從年齡上判斷,當時他的功夫也是有限的,另外從他邀請陳發科到北京,就是因為他向北京的武林介紹陳發科的功夫比他強。據陳家溝老人透露,陳溝比他水平高的還比較多。第三點,陳照丕拿了陳鑫的拳譜謊稱丟失,陳鑫恨他,他並沒有得到陳鑫的傳授。陳照丕的功夫有限,陳小旺又能學到多少呢?更何況學了不久陳照丕也離世。當然,陳小旺的叔叔陳照奎教過他,陳照奎是個花花公子,並沒有學到陳發科的功夫,只是陳發科臨終前傳授擒拿技巧給他,他又傳了部分給陳小旺。綜上所述,陳小旺學到點東西,但並不多,沒有得到太極拳的精華。


哈苦瓜


我雖然沒有與陳小旺面對面的交流過,但從他年輕時候就關注他的太極拳,打得非常好,加之其自己也非常刻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陳家溝有自己祖傳的練功方法,若是說一點沒有傳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真正喜歡練武的人,外界任何影響都不可能使其輕易放棄。據我所知,在陳照丕前面還是有人在陳家溝教太極拳的,只是都非常低調,加之那時候信息交流不發達,所以不為人知罷了。即使現在,還有一些老拳師隱於鄉里,並不張揚顯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古老的陳氏太極拳的影子,架子樸實無華,基本沒有那種如京劇亮相般的表演。作為陳發科嫡孫的陳小旺老師難道會不知這些嗎?另外,陳氏小架也一直在陳家溝內部流傳,其古老的傳承也沒有完全消失,所以陳氏太極拳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又壯大了起來。但不可否認,為了迎合大眾觀賞的要求,陳氏太極拳在四大金剛對拳架的身型、開合、轉換都作了改進,雖然看著比原來更有氣勢更舒展了,但是真正內涵的東西也一同消失了。這大概就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趨之若鶩的緣故,希望這僅僅是一種太極拳普及推廣的手段,而不是傳承,否則,太極拳就會逐漸演化成現代健身操或健身舞了。



太極寄暢


陳小旺的太極拳有真功夫也有獲得真傳。

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真功夫好的技術與演練的技術有何區別,真功夫是擊倒對手為目的,判斷一種技術好與壞就是在擂臺的使用,或者你在街頭實戰使用過,總之無論是合法的擂臺還是私下的自衛總得證明動作的價值。你得用數據說服別人。

可是如果你僅僅是演練,自我的展示,健身來衡量功夫,那永遠是無法說清楚的,也沒有必要說清楚,因為每一個喜歡的東西不一樣。你管我的練什麼,只要我喜歡就行。何況太極拳是強調意念引導動作的拳法,每個人的感悟不同結果也不同。

太極是結合傳統哲學,醫學,氣功的綜合性拳術,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太極拳裡找到自己的樂趣和認知,這就是太極呈現複雜性的因素,例如“氣一元論”可以理解宇宙變化,人世間的處世哲學,也可以理解醫學中的經絡之氣,這種微妙的感覺取決於很多因素,一般來說太極拳既然是一種武術,它的訓練就一定與以下的內容有關。

我從運動學的角度說說;

每個習練太極對象都有不同的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及訓練學方面的特徵。

生物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形態、發育狀況及個人的生物節律。

心理學特徵包括:氣質、個性及參加訓練的動機等。不同的習練太極者對太極的哲學,醫學,所側重的方向不同。

社會學特徵包括:家庭狀況、生活習慣、文化水平等。

訓練學特徵包括:訓練年齡、接受負荷能力等。


福州禪武


現在,共和國的那一些所謂的太極拳大師們,他(她)們一個個全部都是坑蒙拐騙道德無底線的社會主義臭流氓人渣。陳小旺,他原來就是一個會兩下三腳貓功夫的河南農村的老農民罷了。現在的這一些個各行各業各種各樣所謂大師們。其實,他(她)們全部都是一些個搞笑高手、騙子罷了噢!比如:陳小旺,他表演太極拳出掌時候的那種啪、啪、啪、不絕與耳的響聲。其實就是,他只是以極快的速度一隻手出掌表演,另外一隻手在用力啪打著自己的胸脯子發出來的啪、啪、啪、響聲而已,雙手快速交替來做動作唬人,他這樣子的小兒科演技,明眼人全部能夠看穿他的鬼把戲噢!至於說陳小旺的功夫到底是個如何?我可真是不知道噢?但是,陳小旺的那一套太極拳表演下來,他用手把自己的胸脯子啪地彤紅彤紅,這一點我是絕對可以肯定的(看官朋友與吃瓜群眾如果不相信的話,你的可以到網上去查閱陳小旺表演太極拳拍胸脯子的視頻,真正的是證據確鑿證據確鑿有據可查)。閻芳女大師,她是一個隔山打牛的高手,這絕對更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至於,那一個臭名昭著臭名遠揚的雷雷假大師,他的醜陋表演就更不用說了,他真正已經做到了不要臉到極致了。那有那一位叫馬保太極的所謂大師,你們大傢伙也都看到了吧?他,也只不過就是一個像跳蚤一樣的跳樑小醜罷了罷了,而且已經跳到國外去蒙老外了噢!😀哈哈哈……。

太極大師騙子多,

斂財騙吃又騙喝;

徒子徒孫愛上當,

大師在家數錢樂!

😀哈哈哈,😀哈哈哈……。


用戶3613403861720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反問一句,一個把自己膝蓋都練壞的"大師“,你覺得他的太極拳獲得了真傳嗎?

第二個問題,是我之前 所寫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眾多博大精深的文化。太極拳文化,便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是一種集武術、醫術、導引術、道家學說、陰陽五行為一體的科學人體文化。目前全球有1.4億人在習練太極拳,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愛好者的重視和喜愛。

但是,太極拳起源何處?由誰創始?有的說是楊露禪的師父陳長興所創,但更多學者認為是武當山玉虛真人張三丰所創。

其實,如果追根溯源,發現太極拳並非以上二人所創,而是另有其人。

一 太極拳的雛形-由小九式到長拳

中國的太極拳發源地經考證應在安徽徽州歙縣的南山。據文獻記載,南北朝的梁時(502-557),一名為韓拱月之人,在歙縣南山擱船尖的“石門九不鎖”中開悟並創立了太極拳最早的小九式。當時歙縣(古時稱歙州)太守程靈洗(514~568),從韓拱月處學得了該拳法,並令守城士卒全體操練。

548年,梁朝將領侯景發動武裝叛亂,史稱侯景之亂,安徽大部受到戰火塗炭,但唯獨歙州倖免於難,這歸功於士卒長期習練小九式,實力雄厚,侯景未敢進犯歙州。

約550年後,程氏後人程珌(1164~1242),得中進士,曾任樞密院編修官,官至右司郎官,著有《洺水集》一書,該書介紹了在小九式的基礎上,程珌增加了15個用肘的方法,並融入了易經之法,更名小九式為小九天法。

二 唐朝許宣平在傳承太極拳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宋遠橋為金庸小說筆下《倚天屠龍記》的武當七俠之首,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他是武當張三丰的首席大弟子,據其所著《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記載:“自餘而上溯,始得太極之功者,授自唐代於歡子許宣平。至餘十四代”……

許宣平(618-907),安徽歙州人,唐朝道學家,在南山悟道6甲36道門,發揚小九天法為36+1式即三十七式,又名長拳。在宋遠橋書中也這樣描述“所傳太極功之拳名三世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長拳者,所云滔滔無間也”。

許宣平文武全才,所作《題壁》、《負薪行》等詩作被廣為傳誦,並被詩仙李白稱之為“此仙人詩也“。

三 長拳融合了道學理念而逐步發展成太極拳文化雛形

陳摶老祖(871年-989年),即陳希夷,師承了許宣平的長拳(後文解釋為何如此推斷),該人非常長壽,跨越了後唐、五代十國,並活到了宋朝,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道門高隱和學術大師,並把軒轅黃帝及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

陳摶老祖最先繪出了《太極圖》(原名無極圖),而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據此圖又寫了《太極圖說》,他提出了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等理學基本概念。

太極圖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範疇,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這種概念與老子《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相通的。

周敦頤的學生程顥、程頤(太極拳程氏後人?)以及後來的朱熹(安徽徽州人,太極拳的發源地)都是宋代有名的理學家,他們與太極拳(長拳)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前人的基礎上,將道學理念逐步融入到長拳中,而形成了太極拳文化雛形。

四 武當張三丰是太極拳的集大成者

張三丰(1247年-?非常長壽,卒年不可考),遼東懿州人,名君寶,武當派始祖,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也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

張三丰18歲擔任博陵縣令,當看到官場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後,他淡泊名利,散盡家財,於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並四處雲遊,遍訪名師,後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師,傳他修煉內丹及道家長壽之秘訣。張三丰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真人為“吾師”。

由此可知並查證文獻,張三丰師父為火龍真人賈得升,而火龍真人的師父則是陳摶老祖,宋遠橋又是張三丰之徒,根據前文所述,則可以推斷出武當太極的傳承關係為,許宣平-陳摶老祖-火龍真人賈得升-武當張三丰。

至張三丰一代,他從先人那裡繼承了莊子太極學說、老子道德經學說、易經卜卦學說、儒家中庸學說,他將道家煉丹理論與太極、陰陽、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和人體五經的肝肺心脾腎一一對應,創出了“內以養生,外以卻惡”的武當內家拳:太極拳十三式。

這十三式包括:起勢 、抱球勢、單推勢、探勢、託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現在所傳無論是楊式、吳式、陳式太極拳都是在該式的基礎上演練出來的,萬變不離其宗。

實踐證明,習練這一內家拳法可以收到增強體質,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練意志的功效,同時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禦外敵,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張三丰是太極拳集大成者,也是太極拳的中興者,他所創造的太極內家拳,是遺澤後世的一份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他將永遠受到後人的仰慕。


清蓮玉珠


陳小旺雖然有些功夫,但不是純正的太極拳。他是文革時期四人幫搞群眾體育運動時,作為典型,被從農村送到了河南省武術隊,後來自封為四大金剛,大師掌門人。他沒有得到太極拳的真傳,只是競賽套路的太極操,加外家拳而已。比起閆芳的真功夫來,是雲泥之別。可惜,世間卻顛倒黑白,假作真時真亦假,大騙子打敗了真大師。但時間是公正的,假的再吹也是假的。


咕咚940


陳小旺先生的太極拳,多有爭議一一樹大招風。個人認為,陳先生功夫是有的,但其襠勁值得商確,震腳也有刻意之嫌…話說回來,有幾點,必須強調:

一,從太極文化傳播的角度,陳小旺先生功不可沒。尤其是海外太極傳播,無人可替代。

二,陳小旺先生,不管太極拳和文化水平如何,他是這個時代的一枚文化符號。

三,陳小旺先生對太極拳的熱情,與下功夫的程度,詮釋的愚公移山式的進取精神,是這個時代缺失的。

四,太極拳在傳承過程中,因各種原因,被曲解、被閹割、甚至被轉基因…這不是一家兩家、一人兩人的問題。

五,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一切皆隨時運之變遷而生滅。萬類霜天競自由耳。近現代,中國人及中華文化一直在度劫中。直至1949年,中國人才站起來…中醫重現生機…若太極不當滅,就會一直活著…

六,今人不管什麼原因,詆譭太極拳,多是基於利益。另外是不懂,但看熱鬧不嫌事大…

七,評價一個人,或一事一物,心平氣和、客觀公正比較好。惡意謾罵,甚至詆譭,是虧心的。


太極夜雨張三石


五百年以前,人民知道張三丰,萬年以後,人們知道太極張三丰,百年過後,會不會有人記得你陳小旺,如果功夫打假,從陳家溝打起,哪有人練功先自殘的,那是七傷拳,不是太極拳,剛練內家,很崇拜小旺同志的震腿發力,如山崩,晏西征的徒弟,朋友侯戈說:那是大炮打蚊子。實戰就象滿清人打炮只要響就可以。當站樁悟了六面爭力,哦,太極,八卦,形意是本一樁,都是無為而爭,爭啥,六面爭力,觸點變化中爭支點,動中一觸即發,鈞穩的支點,平衡力變化的支點,在變化中自己爭先創造,叫爭。小旺同志只得剛勁靠前發力的皮毛,故,震傷膝蓋,成了七傷拳,觸點即是拳,觸點即是發,沒有刻意而為,沒有靠前發力成千斤墜,頂住十人推,那是表演,實戰中只要斜擊一拳,震拳即可打他王八摔。從無為而爭的道家理論,說明太極拳創立武當,陳家溝並沒有得到真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