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話家常”這個詞把“話”替換成哪個詞合適?

五月_Jo


“話家常”可能更書面一點,口語一點一般用“嘮家常”或者“聊家常”都是可以的,“談家常”也有這麼說的,總之與語言相配的動詞基本都可以與“家常”合起來使用。

家常指家庭的起居等等日常生活,“話家常”基本就指家長裡短的一頓侃。

我個人覺得,“嘮家常”可能用的更多,尤其北方,一般都說嘮家常吧,譬如東北的“嘮嗑”,和嘮家常意思長不多。

我認為,嘮家常可以算是老百姓的一種文娛活動。

  • 先往近了說,同事之間聊個八卦,說說李三和王四有一腿,又說說老闆找了個小三兒,等等,我覺得都可以歸在嘮家常的範圍內,嘮家常已不再是狹隘的談談今天吃了啥,明天買啥菜,而是天南海北侃大山,其實都可以算在這個範圍內,畢竟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 好友好長時間不見了,見面後都會聊一聊自己家裡如何人如何,也都會互相問問最近家裡怎麼樣,這已然成了一種習慣,或者說他是一種禮儀都不為過,就像原來北京人見面,都會把“吃了嗎?”掛在嘴邊。

  • 往遠了說說,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覺得算是嘮家常全盛時期的尾端了。當時住平房的老百姓還很多,電視也沒有那麼多臺,夜生活也沒有那麼豐富。夏天飯後,都會三五成群的搬著馬紮兒去大樹下稱量,一侃大山,三四個小時可能就過去了。男人們更多的是吹牛、抬槓,婦女們則更多地就是家長裡短,甚至再添點花邊新聞。別的地方我不太清楚,拿北京來說,這可真可以算是大雜院、衚衕裡的一條風景線了。
  • 後來都搬進了樓房,門對門甚至都不認識,鄰居間的嘮家常慢慢的就越來越少了,感覺人情味兒也比原來淡了。

  • 可是凡事都有代替品,網絡的不斷髮展,碼字迎來了鼎盛時期,聊天工具的出現,讓人不在見面,千里之外也能聊天,又不像打電話需要花錢,既容易又便宜。現如今別說碼字了,語音、視頻基本上也都是免費的,只要有網絡,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您多大歲數,拿起手機就可以和朋友“面對面”的嘮家常。這是時代的進步,但是我其實還是挺懷念原始的嘮家常。

  • 古代更不用說了,啥啥業餘活動都沒有,也就能看看書,不識字的就沒辦法了,除了和鄰居侃侃而談,也沒啥好事情可做。

更譬如在下,我其實更願意和您坐下來面對面的聊聊這些內容,可惜無奈只能在這裡碼字。


語留人


我個人覺得,聊家常挺好的,首先家常就是家裡日常瑣事,沒有先後順序之分,想到什麼說什麼,正在聊天時,能突然想起幾天前十幾天前的事,都可以,再一個聊字,本身給人一種悠閒,輕鬆的感覺,所以聊家常給我就是輕鬆,悠閒,和諧,溫暖的感覺。


堅持是我的信條


首先“話家常”這個字詞中的“話”是談、說的意思。“話家常”是指人們在生活空閒之餘,三群五隊不等聚在一起閒聊。其特點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都很隨便,只要是家常事就可以了,不管它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也不管在沙灘上、道路旁、樹底下,環境安靜就可以了,很隨便!很多人還喜歡在閒聊中誇大其詞,玄耀自己,讓別人羨慕自己而沾沾自喜!沒問題,反正也不會犯法!

所以“話家常”是非常隨便的,一點拘束都沒有!如果要將“話家常”的“話”字替換,換個“扯”字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因為“扯”字的意思是不拘形式、不拘內容地談,如閒扯,不要把問題扯遠了。好吧!就改“扯家常”吧!





覃南朝


大家好,我是平陽一虎,很高興來回答問題。

“話家常”是一個俗語,有“說”、“聊”、“嘮”的意思,並沒有一個特定的主題,按照通俗的來講,就是閒說話。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老家人過去在農閒季節,都喜歡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隨便一個人拋出話題,大家就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說話當中無意牽扯到另一個事,就再繼續往下聊,以此類推,很難有結束話語。

“話家常”各地叫法不一樣,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就我的瞭解,東北地區叫“嘮嗑”,陝西方言叫“諞閒傳”,北京方言叫“侃大山”,並且侃的水平高的戲稱“侃爺”,山東的一些地區叫“拉家常”,還有的地方叫“扯洋片”。由於地域不同,說法不一而足。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理解,不是很全面。如果把“話家常”的“話”換成另一個詞語,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山東的“拉”。您覺得怎樣合適呢?歡迎留下你的高見!




平陽一虎


拉家常





黃河風投


我覺得換成“聊家常”挺合適的!



彡亻亠


閒來無事咱們嘮家常。

嘮嗑是東北的方言,泛指非正式的談話,輕鬆隨便的談話,不拘禮儀地,不受拘束地談話。指談天,閒談。 常用於熟人之間溝通感情。

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多數方言的形成,是由於封閉、阻隔、交流不暢、語言發展不同步的原因。作為北方方言一種的東北方言,簡潔、生動、形象,富於節奏感。與東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當吻合。東北方言有些與眾不同,是由歷史的熔鑄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獨特的文化現象。


一夕談


“話家常”這個詞聽起來有一點便扭,不順口。把“話”字換成哪個字比較上口,因為一個地方與一個地方的方言不同,所以看你是換哪個地方的口音。用我們陝北話來換,可以換成“諞”、“啦”。普通話,可以換成“聊”、“說”,不知是否正確,供參考。


郝柱平


‘話家常’在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很直白的俗語。其所表達的是人與人相互交流的,很常見隨意的一種形式。也就是由二人以上,可不分時間地點,可有約定的也可以是偶遇的。大家聚在一起,不分男女老少,年齡大小相互熟悉的人,沒有固定話題的閒聊。所以我認為應改為‘聊家常’更通俗上口,接地氣!


文興天下


“活家常”一般來說就是三五個人在一起暢說欲言,拉拉家常理短,說說心中的煩惱,也講講家中的幸福生活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各地言詞不一。有“嘮家常”“談家常”“聊家常”“說家常”。我認為叫“拉家常”最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