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鬆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水缸是用來盛水的器皿,一般都是粗糙的陶土燒成,表面上塗著深棕色釉,都是上大下小的圓形口,好像蓮蓬一樣。表面看起來一點也不精緻,卻是農村裡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水缸大都放到灶旁,用木板做上兩個半圓合成的缸蓋,防土防塵。通常都半尺深的埋在土裡,或者在水缸的外側做上半圈欄杆,一方面來說方便倒水,另一方面是怕水桶會把缸沿磨壞。


人們常說的水缸就是這種“吃水缸”,其實有很多種的型號,家庭常用的是中等型號,能盛三四擔水,小的能盛一兩擔。像過去磨坊或者家裡有養著大牲口,用的都是大水缸,能盛十多擔的水。都說叫水缸,其實它什麼都能裝,裝米的話叫米缸,裝面的叫做麵缸,榨油的油坊裡的叫做油缸。在農村裡有一句說的好,“窮柴火,富水缸”,灶門口上不能堆太多的柴火,水缸不能缺水,這也是農村裡主要的防火措施。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過去農村裡吃水都靠水井,早上起來的一件事,男的就是到井邊裡挑水。這個時間要趕早,稍微晚點就要排隊,再晚了剩下的水可能就比較渾濁,甚至沒有水了。水缸挑滿,就能保證幾天的吃喝和小用。小時候挑水離不開扁擔和水桶,這也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物件。小時候沒有幹過挑水的活,力氣太小肩膀嫩,只能兩個人抬水。等候按上了自來水,直接一根長管子就能接上一缸的水,方便多了。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在早先裡吃井水的時候,一遇到大雨井水就會變的渾濁,挑來的水倒在水缸裡不能直接喝。這時候有種非常廉價的淨水劑“明礬”,不少人可能聽說過,這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晶體,化學叫硫酸鋁鉀。用的時候先把明礬給敲碎,直接撒到缸裡面,再有就是找一根打通的竹竿裝明礬,上面上一些小孔,直接伸到缸底然後攪拌,不一會兒的功夫水裡面的的雜質就沉澱了,這時候的水才能喝。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水缸用一段時間後底下就會堆積一些泥沙水垢,這時候就要清缸,老家叫做“缸腳子”。先用東西洗刷,然後再用乾淨的布抹乾淨缸底。在農村裡,人們通常會在吃水缸裡面養上幾條小魚,可以用來淨化水質,和檢測水質。這是比較實用的小辦法,若是有魚死了,這缸水就不能用了,直接的淘換乾淨。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說起來水缸不得不提一個物件,“水舀子”也就是水瓢。俗話說,“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葫蘆是天然的器皿,不少人曾經當瓶子裝水裝酒。沿著兩頭劈開,這就是天然的“水舀子”,放到水上不沉底,表面好像塗了一層蠟也不沾水。小時候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水缸前,先舀水半瓢水喝,甘甜清爽,比現在的水好喝。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吃水缸非常的結實,但經過磕磕碰碰,日子長了也可能會破。就這樣也沒人捨得扔,用樹皮、鐵絲、竹篾打上幾道箍,仍然可以用來裝糧食,過年的時候可以會在缸身上貼一個“豐”字。要是破損的不嚴重,等村裡來了據缸鋸碗手藝人,讓他們給打個鑻子,這些人的手藝特別好,補完了缸還能繼續用,就是盛水也不漏。


農村的粗陶大缸,俗話“水缸裡按葫蘆,松不得手”,還是寶貝嗎?


現在人們吃水方便,水缸也失去了早先的價值,被人們棄之不用。甚至還有嫌棄水缸佔地方,乾脆敲碎了扔掉,對此感到十分的惋惜。先不說這些水缸製作起來不容易,關鍵現在還沒有地方買,這麼實用的物件留著總比丟掉強,誰知道哪天就又派上了新用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