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銀行的臉譜下

銀行的臉譜

工,建,中,農,交


一)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是徹徹底底的“宇宙第一大行”。

就是那麼有範,就是那麼有味。

一舉手,一抬足,跺跺腳震動地球。

銀行的臉譜下


別人都在盤算“跨行費率”,錢轉出去如何高效免費。

工行手一揮,什麼跨行,俺們不需要。

很負責任地和你說,你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有工商銀行戶頭。

要什麼跨行,你直接同行轉過去不就行了嘛!

霸氣側漏。


別人都搞信用卡“全額罰息”。

只有他搞“部分罰息”。

意思就是,你欠銀行10000元。還了3000。

按照銀行標準流程,是要10000元全部扣利息的。

只有ICBC,他是按照7000元扣收利息的。

大行呀,太牛太牛的大行。

因此銀監會宣佈“三天寬限期”。工行冷冷地拒了一句,俺們不參與。


2009年的時候,工行對外招聘了一個超牛超牛的“信用卡部”總經理。

當時招商的信用卡風頭還很盛,號稱發了3000W張。

其實09年時工行的髮卡量就超過招行了,名列中國第一。

可是那位超牛超牛的信用卡總經理不滿足,他喊出了“亞洲第一”的口號。

於是就開始了ICBC信用卡的大躍進。

具體的時間窗口,只有2009.03~2009.05的三個月。


當時,是申辦工行白金卡的黃金時段。

按業內的叫法,“單張額度50W”+“奉送PP卡”,這種工行白金卡被稱之為“黑白菜”。

2009年,戰鬥在第一線的職業多軍們都瘋狂了。那一年也是黑白菜豐收的一年。

銀行的臉譜下


此後呢,一直到2012年,工行內部塵埃落定。

或許發生了人事變動,整個路線180度大轉變。

不僅僅申新黑白菜無望,而且整個ICBC信用卡部發生了“戰略收縮”。

此後,就是聞之色變的2012“封卡潮”。


工行信用卡,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異類。

別人分期利率都是14~15%左右。而工行是7.8%

大行風範,底蘊深厚。

而7.8%的分期利率,因為踏過了閾值。

所以工行分期,幾乎可以當長期現金使用。


當時2012年,我每年為工商銀行提供約RMB 20W的利潤。

曾經一度,我以為我是ICBC最忠實的客戶。這輩子也不會叛離了。

你只要全國找到一萬個象俺這樣的客戶。你的信用卡中心就有了20億的贏利。

基本就超過全中國信用卡行業利潤總和了。

妥妥的,絕對的鑽石黃金客戶。


可是,這個時候,工商銀行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

他把我封卡了!

真是一口血吐到槽裡。我每年貢獻20萬元的淨利潤,不拖不欠,你把我封卡了。

頂峰時期,哥哥手裡超過250W元的工行信用卡額度。

目前還剩下100W不到。

風險,風險你媽個頭啊。這150W不是妥妥還給銀行了麼。

其實象我們這樣的人,你哪怕批我一張500W額度的卡。哥哥也經受得起。

優質信譽給你貢獻穩定利潤。

也就半套房子價錢。


對於工行的態度,基本上就是“又愛又恨”。

工行是宇宙第一大行。你離不開他。任何時候都離不開。就象香港做生意離不開匯豐。

可是工行的國企作風,任性蠻橫,又讓你恨得牙癢癢的。


可你還是離不開他。守在他身邊。

誰知道四萬億哪一天又發瘋呢。


二)建設銀行

從賬面上看,建行目前的“總資產額”和利潤等指標,升得非常快。都快要趕上工行了。或許就今明二年。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感覺建行和工行不能比的。

工行的網點實在太誇張了!

在上海北京,你幾乎可以確定每一條馬路,每一條街道,相隔500米,必然有一家工商銀行。

其密度簡直比紅綠燈還高。

工行的NB之處,就在於他的網點特別特別多。毛細血管深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處角落。

規模就是實力。


可是建行遠遠不能和工行相比。感覺建行的網點,連工行一半都沒有。

在漫長的歲月裡。建行的規模也不到工行一半。

近年來建行異乎尋常地增長,令人詫異。

懷疑可能是中央幾個賬戶掛在建行名下。例如匯金公司就是建銀國際的一個子公司。而後者控制著所有國有股,社保基金。


閒話少說,如果工行是一家宇宙大行的話。則建行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信用卡公司。

它的額度也不高,費率也不優。也沒有特殊用法。提額也很慢。

關於建行信用卡,平庸至極。幾乎不需要多費筆墨。


至於零售銀行,我們也不推薦建行。

如果一個人主銀行在建行,多半他也是迷糊一輩子夢遊。

因為建行是所有銀行中排隊最慢的。(僅次渣打)


三)中國銀行

1949年之後,前朝只有二家銀行保留下來了。

因為陳芸發話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這二塊牌子值錢。需要保留”。

因為中國銀行的前身,就是大清戶部銀行。

交通銀行的前身,是GMD中央銀行。


按照四大行分類,中國銀行主要側重於外匯,國際貿易等部分。

中國銀行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非常“孤立”的系統。

假設你在北京中銀有300W現金,你要轉回上海工行。

這事是頗多麻煩的。因為中銀和外界不通。超級網銀也沒有。

我們一般是充值到支付寶,然後分流再轉入工行。


除了外匯業務,沒什麼事情和中銀打交道。

中銀信用卡也沒什麼可分析的。


四)農業銀行

直接跳掉。

有什麼人會關心農業銀行呢。沒有。


五)交通銀行

交行是我見過“服務最差,服務態度最好”的銀行。


交行人力資源的那個HRD,的確是一個人才。

很難理解她是怎樣培訓員工的。尤其是OTO貴賓室,真的是彬彬有禮。熱情禮貌都是見過最真誠的。

可是交行的“產品”全部都是渣。

交行的特點,就是服務特別地好,產品特別地渣。

你服務好沒用的。客戶到銀行來,不是來看妹妹的笑臉的。

你關鍵還是要提供“產品”。理財,基金,貸款,信用卡…………

交行產品的費率,回報率,靈活性,都沒有競爭力。


交行迄今仍然是以卡號,而不是身份證作為主證件的。

如果你在交行有4張卡,要籤一個交叉扣款的協議。他會讓你籤12份文件。簡直情緒崩潰。

交行沒有任何特色貸款產品。

交行和其他銀行互聯互通也做得不好。

產品都是渣。真是可惜那些笑得燦爛的MM了。

什麼樣的人會用交行做“主賬戶”銀行呢?


六)外資銀行

對於花旗,匯豐,大華,澳新,打交道只有二種可能。

  • 你是外國人
  • 你去還房貸

除了還房貸,國人還有什麼理由和他們打交道呢。外資銀行在零售領域幾乎就是全滅。


對於渣打銀行,打交道只有一個可能。

  • 笨蛋

渣打是全中國最差,最差,最差商業銀行。

重複三遍,沒有例外。

遠遠拋出第二名幾公里。


渣打零售銀行服務之差,匪夷所思,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刷新了中國人的盜夢空間下限。

不信,你拿HKD50000去存錢試試。

保證你跪著爬回來。


七)結語

對銀行的選擇,體現出一個人的品位。

尤其是他往來最多,使用最頻繁的“主銀行”。揭示了他內心隱秘的一些性格。


如果一個人主銀行是中國銀行。則他與他人的往來必然不多,屬於“下班就回家”的御宅一族。

主銀行工行,建行。浦西土著主流

主銀行農行。御宅族,而且公司在農行樓上。

交行:非主流人群

招商:屌絲

上海銀行:國企事業單位(中下)

浦發:國企事業單位(中上)

農商:鄉下人

外地商業銀行:外地派駐上海員工

韓亞銀行:韓國人

澳新銀行:澳洲人

中信:進出口

興業:中小企業

光大:權貴

民生:混得不如意的人

平安:怪人

當然,這個表格完全不精確。更不能按圖索驥,默認二者有因果關係。

只能說,“有這個味道”。

這二篇(上)(下)嚴格說也沒什麼科技樹。純屬一笑。


上海有32家銀行。當你資產非常龐大之後,你的金融關係也會非常之龐大。

顯然,你不可能32家均分。每家銀行都一樣使用。

你肯定會有一家自己的“主銀行”。或二到三家。

對銀行的選擇,本身映射了你是怎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