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權謀祕卷」權謀是都陰暗的、害人的?不,你們都想錯了

很多人提起權謀,都嗤之以鼻,認為學權謀的沒一個好東西,而且用權謀的都沒有好下場,舉出一大堆的例子,譬如蘇秦,韓非,李斯等等;一般持有這樣觀念的朋友,一般是受過別人對他施展的權謀,說的直白點,就是他受過權謀的害,所以對權謀有一種自然的內心牴觸感,雖然他那種牴觸感從何而來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權謀秘卷」權謀是都陰暗的、害人的?不,你們都想錯了


如果要弄清楚權謀到底是什麼?我們必須要從權謀的起源開始講起,我們人一生下來,做事情往往都是直來直去的,然而經歷事情多了,這種直來直去的方式往往不僅得罪了別人,回頭也禍害了自己,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聰明人就在尋找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發展到後來就形成了權謀。國內的權謀學其實都只是在用,不能說,而且這些是很多人的職場核心競爭力,所以更加要諱莫如深,因為如果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是一個權謀高手,那對方可能就會處處防著自己,自己很可能就舉步維艱,而且因為外界對權謀的偏見,如果自己的權謀洩露那對自己的形象也是有巨大的損傷。所以大家必須珍惜推廣權謀的朋友,譬如我們等等。

也有人要說了,哪有你說的那麼複雜,像西方一樣用法律或者規章制度來規範大家的行為就可以了,這些一般都是沒有什麼閱歷的年輕人的觀念,因為且不說中國的法律和規定都是掛在牆上,基本上不用的,就算用起來也會碰到如下問題:

1、法律必須穩定

法律在組織中的表現就是自己訂立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必須有一定的穩定性,才能被遵守,被執行,如果這個經常變,也就不能指導未來的行為,大家就會無所適從,領導自身不維護制度的穩定性,隨意執行的話,很快這個規章就成了廢紙,而實際上穩定的法律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法久弊深,因為法律持久了,漏洞就暴露了,而有些人每天都在想方設法鑽法律的空子,那法律怎麼執行?

2、權力面對變化

問題就來了,因為規章制度是死的,而組織的事情千變萬化,如何讓自己的設定的規章制度,不會成為領導權力的絆腳石呢?這個就需要界定權力的和制度的邊界,以及提前設定調整的方法。通行的慣例就是首先私下協調醞釀,然後召開全體大會,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基本政治規律來協調變化,那這樣又超過了法律的範圍,給法律的執行帶來了困難。

3、權力大於法律

上述的都是正規的做法,在中國的歷史和現實裡面,很難遇見這樣的領導以及如此堅定的執法者,從中國的官場和職場角度而言,永遠都是權大於法,人治大於法治,你不聽話,我自然有辦法收拾你。從整體利益而言,領導思考的高度要大於法律思考的維度。領導的思考會更加貼近現實。所以聽權力的話是第一位的。

由此可見,在中國,用法律替代權謀也是不可行的,而在利益越錯綜複雜的地方,你的法律越沒用,而且法律也只是往往是借刀殺人的工具,而不是為了伸張正義。

其實權謀和法律類似,都只是一把刀,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掌握在誰手裡,也就是誰掌握了主動權。本身工具沒有好壞,沒有道德負擔。都只是為了一個目的而存在,而有目的的人往往在現實裡面要被批判的,但是這個批判的由來卻搞不清楚,試問有哪個人做事沒有自己的目的呢?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被批判呢?

一般人都認為道德和權謀是衝突的,站在道德的高度來批判權謀,殊不知,道德就是最深的權謀,原來道德的產生就是通過洗腦來從心來控制你的行為,讓你不要做越位的事情,所以道德是提前介入的。法律是事後的,事後給你秋後算賬的,但是禍害已經造成了;而權謀是給你一種威懾力,讓你不敢做越位的事情,或者是可以防患於未來的,經過一系列運作就把危險消弭於無形了。所以道德是用來穩定社會和組織結構的一種權謀,權謀也是穩定組織和社會結構的一種道德,他們其實早就“同流合汙”了。所以我們看到有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權謀,我們就會不禁好笑起來。

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就會被認為玩弄權術了呢,最後走火入魔乃至玩火自焚了呢?其實核心還在於他的心態,就是他自己是不是有一顆慈悲的心,如果目的慈悲,手段權謀,等人家看清了結果,也不會說什麼。所以金庸著名小說《天龍八部》裡面金庸藉著掃地僧的口說出來他對於武功(權謀)和佛法的關係:“為什麼少林寺數百年來只有達摩祖師練成了少林七十二絕技,因為每一項絕技都足以致人於死地,所以,每一項絕技都必須以相應的佛法來化解。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的高僧才能練習越多的絕技,否則,強行多練只會內傷越重,早晚有一天會導致走火入魔。”

所以我們很自然就總結出如果權謀的最佳使用方式:”佛心鬼手”,這個意思就是你有再正的三觀,再光明的目標,都不應該拒絕必要的謀略和技巧。心是佛心,手是鬼手,鬼手就是權謀,也就是說你有菩薩心腸,也有雷霆手段 ,用雷霆手段實現菩薩心腸,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通過打通佛法和現實,做打通佛法和政治任督二脈的先驅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