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這個千年古村落,你去過嗎?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這個千年古村落,你去過嗎?

核 心 閱 讀

眼下,在建寧縣溪源鄉,千年古村落,被注入新“元素”,煥發出新生機,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不僅如此,建蓮、山茶油、溪源明筍等各種原生態農產品,經過文創重新包裝設計後,搖身一變成了精緻的旅遊商品伴手禮,走出溪源,走進城市。

近年來,建寧縣溪源鄉轉變觀念不走尋常路,打造鄉村旅遊的思路,正是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古村落+文化創意產品、古村落+特色農業體驗,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推動古村微改造與活化,助力精準脫貧,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端上了旅遊飯碗,甩掉了貧困帽子”,讓村民作為古村的主體參與到古村的發展中來,使上坪古村的文化底蘊得以延續,使鄉村的各種資源優勢被激活。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從“輸血”幫扶,到綜合開發旅遊“造血”,建寧縣溪源鄉轉變觀念不走尋常路,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的發展新路子,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從旅遊到扶貧,“扶”出一片新天地

對於建寧溪源鄉來說,鄉村旅遊不僅讓旅遊與各大產業“聯姻”,還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也實實在在惠及了當地百姓。

8月19日,烈日炎炎,在上坪村農家樂古香園裡面,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李宗燕和姐妹們一早就開始忙著張羅飯菜,準備招待從城裡來的遊客。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眼下,隨著旅遊業的不斷髮展,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前來上坪遊玩,週末尤其多。”李宗燕笑著告訴我們,她們的餐館平均每天都能接待4至5撥遊客,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20多個預定電話。

李宗燕,今年30歲,大學畢業後,在泉州工作,直到2016年10月份才回家生孩子。去年9月份,她和3個姐妹合夥開起了農家樂。李宗燕說,年輕人沒有自己的收入來源不太現實,如果沒有在村裡創業,那她早已經出去工作了。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今年4月份,李宗燕的丈夫放棄了福州的工作,考回建寧成為了智華中學的老師。“現在能一邊創業,一家人又在一起,還是沾了村裡發展旅遊的光啊。”李宗燕感慨地說,旅遊業的發展給她家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

眼下,李宗燕的身份是溪源鄉旅遊發展公司的講解員,每個月的工資有2000多元。

講解員的工作除了能增加收入以外,還能給她的農家樂帶去好生意。

據瞭解,溪源鄉有貧困戶64戶195人,目前已全部脫貧。其中,該鄉上坪村有貧困戶6戶16人。

近年來,上坪村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推動古村微改造與活化,助力精準脫貧,增強獲得感,並建立起“共建”的機制,讓村民作為古村的主體參與到古村的發展中來。2016年,上坪村成立了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採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旅遊促脫貧的道路,讓村民和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願景,讓他們在鄉村旅遊中獲得實惠。

“我們在推動上坪古村微改造和復興的時候,把全村的老百姓都鏈接到每一個利益點上,這樣才能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隨行採訪的溪源鄉黨委書記陳俊銘說。

今年63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善早對此深有感觸。前幾年,他的兒子生病,把家裡的積蓄全部花光後,還欠下了幾十萬元的債務。孩子生病,因病返貧,讓他們這個家陷入到了絕望的境地。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我們家能脫貧,真的應該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楊善早感慨地說,為了照顧他們一家,村裡主動把古村改造過程中的木工活外包給了他,讓他能照顧家裡的同時,還能有收入。同時,他還兼職鄉旅遊公司的報賬員,每個月能增加800元的收入。除了楊善早,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松德和楊文豪分別獲得村裡的環境保潔和綠化管護崗位。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搭上旅遊快車福利的除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外,還有當地的村民和合作社社員。前來上坪古村遊玩的遊客們除了對這裡的傳統民俗文化感興趣外,對本地的山貨、農特產品也及其喜愛。李宗燕告訴我們,每次講解完,她都會根據顧客們不同的需求,帶去村裡不同的農戶家採購,土雞蛋、筍乾、紅菇、野山茶、梅菜乾……“只要是‘土貨’都非常暢銷,經常都是供不應求。”李宗燕笑著說。

“合作社的社員也提早分到了一杯羹。”上坪村黨支部書記楊永華說,為了帶動村民、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旅遊合作社讓村民、貧困戶通過資金、土地、房屋、扶貧資金等形式入股,以此成為合作社股東。按照規定,每年給予入股社員5%的紅利,並確保精準扶貧戶每戶每年分紅收入至少可得1000元。與此同時,合作社還統一收購村民的自制明筍、擂茶、山茶油、有機蓮、高山茶等本地農產品,進行加工、包裝,一部分銷往市場,一部分作為伴手禮銷售給遊客,增加村財收入的同時增加村民收入。

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帶動全村人開發特色鄉宿,讓城裡人到農村體驗生活。合作社與村民簽訂協議,將空置房間作為特色民宿,用於來客住宿,從而獲得收益。

除了通過“旅遊+文化”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外,溪源鄉還積極探索“旅遊+產業”的扶貧方式。

在溪源鄉都團村,村裡的合作社充分發揮高山村林業優勢,與三明市聖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林下金線蓮等珍貴藥材種植項目。公司提供種苗、物資和技術,並按照協議合同價回收產品;合作社採取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出資的股份合作模式發展生產,其中集體佔51%的股份,村民佔49%的股份,每年按照股份份額分紅收益、共享風險。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眼下,都團村的貧困戶不僅將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還常年在精種基地務工,這讓他們實現了“月月有收入,年末有分紅”。

“將美麗生態和傳統文化轉化為美麗經濟,是溪源鄉將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一招。”溪源鄉黨委書記陳俊銘介紹說,鄉里為發展鄉村旅遊、培養髮展新引擎,在緊盯打造上坪書香水村目標基礎上,繼續實施古村復興深耕計劃,助推鄉村振興,再造生態文化、鄉村振興創業、文化講學三大空間,打造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農耕民俗創意農業體驗基地、古村家風祖訓廉孝文化基地等三大基地,帶動鄉宿、餐飲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全域旅遊成為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實惠。

鄉村旅遊業,豐富了業態,凝聚了人氣,今年1至7月該縣溪源鄉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75萬元。近年來,該鄉全力抓好旅遊扶貧,發展鄉宿、農家樂、採摘園等鄉村旅遊經濟實體,吸納貧困農戶通過出租農田、竹山、資金等入股,參與當地旅遊項目經營管護。截至目前,已有鄉村旅遊經營主體45個,累計提供公益崗位105個,輻射帶動貧困戶50餘戶、農戶700餘人致富,入股分紅促進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從古村落到“旅遊+”,做活全產業鏈

上坪村位於建寧縣溪源鄉,是福建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全村628人,山林面積16786畝,耕地面積1646畝。上坪村四周群山環抱,形成盆地,兩條小溪流環繞全村,四周是層層而上的梯田。

走進村裡,大夫第、古香園、司馬第、得水園等26處古蹟、古建築散落在綠水青山中,這些古樸的建築、千年傳承下來的孝德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上坪村自古學風濃厚,人才輩出,大理學家朱熹曾遊駐講學。自然古樸的村莊,歷史的印記隨處可見,可是,長久以來,上坪和大多數古村落一樣,由於交通信息閉塞,經濟落後,古建築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挖掘,使古村呈現出一片沉悶的氣息。上坪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上坪村列入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行動村。

如何保護古建築?又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些都成了當地黨委政府思考的問題。

“千年古村要擺脫貧窮,還得不走尋常路。”建寧縣溪源鄉黨委書記陳俊銘介紹說,鄉黨委、政府利用古村落的文化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做活鄉村旅遊文章,打贏旅遊扶貧攻堅戰。

古村要改變,重新煥發生機?還得有“法寶”。

2016年,上坪村確定了“古中帶新,藝術介入”的改造手法,即並不刻意追求復古的形式,也不使用過於現代、城市化的形態,而是在局部呈現新的氣象,從而使建築身兼古與新的雙重個性。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去年,上坪村計劃投資3000萬元,實施“上坪古村再生計劃”,與清華同衡、中央美院、東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機構合作,在保護的同時予以開發,引入新型零售、旅遊業態,尋求古村落髮展新契機。

因為是歷史文化名村,所以必須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在古村保護和開發的過程中,設計團隊沒有采用常用的修舊如舊的方式,而是挑選了村莊中若干閒置的小型農業設施用房,如豬圈、牛棚、雜物間、閒置糧倉等進行改造。”陳俊銘說,在國內外知名院校的助力下,豬圈變酒吧,牛欄變書吧,舊倉庫、烤煙房搖身一變成了茶室。同時,當地文化特色的書籤、手繪地圖、上坪蓮子露……鄉村的文創產品也一併被開發出來。

“現在環境變美了,來村裡旅遊觀光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村民楊勝輝說,不久前,村裡還舉辦了傳統的晏神節,吸引了省內外千名遊客親自體驗民俗文化。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廉政文化是溪源的亮點,生態是溪源的發展底色,更是不可複製的最大優勢。

“讓來這的遊客有的玩,還能住一晚,使村莊成為旅遊目的地,而不是過境地,從而帶動全村的活力和振興。”陳俊銘介紹說,現在遊客的旅遊需求日趨個性化,體驗民俗民情,感悟傳統文化內涵,注重體驗參與等已成為遊客消費的重要方向,獨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是滿足和吸引遊客到來並留住下來的重要途徑。

眼下,對於生態資源豐富、歷史民俗文化悠久的溪源來說,“旅遊+農業”“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扶貧”等多種業態互補和創新所產生的疊加效應日漸顯現。

政府搭臺叫賣山村遊,以文化和農業促旅遊發展。去年以來,建寧縣溪源鄉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今年年初,舉辦“牽著媽媽的手·廉孝家風伴你走”“書香水村尋鄉愁上坪研學公益行”等活動,活動均以弘揚廉孝文化為主題,以研學旅行為主要方式,極大提升了上坪——“書香水村”旅遊品牌影響力。

上個月21日,“為荷而來·書香蓮(廉)韻”旅遊活動在溪源鄉上坪村舉辦,活動為期兩天一晚,研學遊學員是選取參與上坪研學遊網絡評選的50名學員,大家以自願為原則參加此次遊學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楊震拒金”蓮(廉)文化反腐倡廉小品表演、快板《廉》表演、經典詩歌詠誦、篝火晚會等節目和遊漿豆腐製作、趣味剝蓮子比賽、戶外露營基地建設體驗等體驗活動,活動現場氣氛濃烈,學員們遊學熱情高漲。活動當天,吸引了近千名群眾參與。

文旅融合、農旅融合成為建寧溪源旅遊的一張金名片,依託好山好水好生態的優勢,溪源各地的建蓮、筍竹、山茶油等原生態農產品,經過文創重新包裝設計後,搖身變成了精緻的旅遊商品伴手禮,走出大山,走進城市。

從土貨到旅遊農產品,建寧溪源鄉正搭乘全域旅遊和生態精品農業的快車,讓遊客們不僅看到了溪源的好風景,更看到了好風景背後的好產品。

2015年5月都團村成立了都團村農業旅遊專業合作社,社員共有54人,註冊資金500萬元,2016年被評為省級示範社。近年來,溪源鄉都團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有機精種及林下經濟,致力打造“共享田園”鄉愁體驗之地。

合作社以打造共享田園為目標,實施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引進O2O模式的閩江公社,流轉山地農田1000畝,大力發展有機稻、有機蓮、有機山茶、生態採摘園等有機生態農產品並實行訂單銷售模式。都團生態農業種植基地成功申報為有機產品認證基地,有機稻穀已獲得有機轉換認證。通過插秧季、收割季等農事體驗活動,擴大有機產品宣傳,積極與掛鉤單位對接,採取訂單銷售模式,增加村財收入。

隨行採訪的溪源鄉黨委書記陳俊銘介紹說,鄉里將村民、土地、房屋、文化等多種資源相互融合,以旅遊開發為主線,通過打造產品,植入新的業態,補足古村落旅遊服務配套設施,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保護綠水青山有機統一起來,不僅帶動了產業、文化的發展,還助力鄉村振興。接下來,當地政府將不斷地加大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280萬元的上坪村旅遊接待服務中心目前已經開始建設;投資100多萬元的特色小木屋下個月將開工建設。同時,將修建一條寬6.5米,長5.7公里的公路,到時候旅遊大巴可以直接開進上坪村。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陳曉星 黃平柳 曾程 文/圖)

好景+好玩+好吃!三明这个千年古村落,你去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