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為什麼總會重演?

囍嘉楽


我是閒翻古書笑談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熟悉歷史的人都會有這個發現,歷史似乎只是在不停的輪迴,後世所發生的的某一件事情,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翻閱書籍,會發現在以前的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甚至多次的發生過了。

所以說: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所以歐陽修對自己編寫整理的史書起名:資治通鑑。

這種現象究竟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關鍵在於:人沒有改變,人性沒有改變!

環境決定了性格,而性格決定了命運。對於封建國家的掌控者來說,性格所決定的則是國運,或者說是其他很多人的命運。

而在近乎相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統治者,所作所為自然即位相似。

以歷史上僅有的兩位起於草莽而得天下的帝王朱元璋和劉邦為例子,會發現他們是殺戮功臣的行為要遠多於地主階級化家為國而登基的皇帝(僅對比統一天下的開國君主),原因就是在於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沒有忠誠的譜代家臣,身邊的朝臣多是自己的戰友,所以他們需要除去這些人而確立從屬關係。

仔細對比,會發現這兩位在開國之後的所作所為,很多地方都是非常神似的,與其他開國君主迥然不同。

另一種原因則是人性,人所活不過區區幾十年,長壽者不過百年,每一代人身上都帶有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天性。

這種天性在每個人身上都是真實存在的,在這裡我們不討論“性善說”和“性惡說”。因為無論是善或惡,孔子和荀子這兩位先哲都承認一點:人在出生時其天性是相同的。

比如人類對於自己的血脈都有著疼愛之心,那麼自然就希望自己的一切能夠傳承給自己的後世子孫,比如朱元璋,生前對後代兒孫操碎了心,制定了完善複雜的制度,希望保證自己的後代永遠富貴榮華。

那麼在考慮到自己死後,自己的戰友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後代時,朱元璋就用殺戮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他所有的帝王也是這種想法,所有他們在死前也會注意身邊重臣的忠誠,比如李世民死前對於李績的試探。

這種做法的根源其實來源於人類的愛子之心。

面對更上一層樓的誘惑,有條件的人就有可能舉起叛旗。

面對金錢美色的誘惑,人就有可能墮落

其實多看看動物世界猴子的世界,這個問題就有答案了。新猴王會殺死前任的幼崽,果子誰都想多收藏幾個,看見漂亮母猴,公猴猴子們都喜歡,強壯的公猴就會惦記上猴王的位置。

作為從猴子進化而來的人類,其自然天性從未改變,因此在遇到相同的性質的問題時候,其所作所為自然是極其的相似。

由於所作所為極其相似,歷史自然就是在一次一次的重演啊,就像猴子的世界所發生的事件,也是如此啊!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歷史也似人一樣從少年(初期)成長到中期,再到晚期(年老力哀)到死亡(滅之)的規律。剛開始創業雄心勃勃,到強盛自足驕傲,再到第二丶三代沒經過艱難創業的太子老爺們,只懂享受,不懂艱苦保江山,最後因各大家族控制,民不聊生,最終導致又一個朝代的產生,所以歷史為什麼會重演就是這個原因。


海棟樑


首先得定義一下什麼是“重演”。過往的事情無法再現,這是歷史的本質特徵。但歷史發展過程,會不斷出現和以前類似的事情,比如中國古代的王朝更替,由夏而商而周,由秦而漢而三國,由西晉而東晉而南北朝,由隋唐而兩宋而元明清。幾千年來王朝更替成為常態,著名歷史學家王家範把這種現象叫“百年顛沛,千年往復”。這是從宏觀角度觀察中國歷史,似乎一再重演。如果我們稍微對每個王朝進行觀察,會發現,幾乎每個王朝之初,統治者都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快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一旦進入王朝中期,統治者開始奢靡享樂,政治開始腐敗,經濟不斷衰落,百姓生活日益艱辛,社會矛盾逐漸尖銳,民變頻發,最後王朝傾倒,新王朝繼起。如此反覆,持續幾千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歷史一直在重複王朝更替這一現象?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制度決定。中國古代雖歷經幾千年,幾十個朝代,但制度卻從未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直是專制集權制度。梁啟超說過:百代皆行秦政制。同樣的制度必然會發生同樣的事情。每個王朝的發展脈絡基本相似是有相同的政治制度所決定。專制集權必定帶來貪汙腐敗,貪汙腐敗必然帶來矛盾頻發,矛盾頻發的最終結果就是民變。這是一個死結,中國古代歷史的死結。當年民主黨派人士黃炎培曾經就這個問題問過毛澤東,如何解決中國古代一治一亂的怪圈。毛澤東回應,以民主,靠人民的監督來解決中國歷史治亂怪圈。

第二,人性決定。雖然人類已經進化到能夠發明機器上天入地,幾乎無所不能的程度,但是基本人性從未變過。幾百萬年來,人們面對的問題從來沒有變過,生老病死。古代人們想解決的是這四個基本問題,今天依然是。既然人性從未變過,那麼人的行為肯定依然服從於這四個基本問題。那麼,即使人們具體行動上,古今對比,會有一些大的區別,但是如果放到歷史長河中去考察,我們又會發現,這些問題的本質都差不多,依然主要涉及生老病死這些根本性問題。《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認為,只有人類完全解決了這四個基本問題,人類的行為活動才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既然根本人性未變,歷史當然還是會不斷重演。比如,人類對權力的渴望。獲得權力,意味著獲得資源,意味著可以得更好的延續生命和繁衍後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權力的渴望和追求。幾千年來,一再重複著爭權奪利的爭鬥。

第三,自然規律在起作用。中國古代王朝末年大規模的民變,是以巨大的人口消耗為終點的。學者們研究得出結論,中國古代的自然資源和技術水平大概能夠養活的人口在6000萬左右,多於這個數量,資源就不夠分,人地矛盾變尖銳,如何解決人口膨脹和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在技術水平長期得不到改進的情況,只有通過戰爭消耗掉部分人口,以此來換取人口規模與自然資源之間的平衡。所以每個王朝建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也快速繁衍,隨著人口規模的擴大,人地矛盾逐漸產生,資源逐漸形成無法支撐快速增長的人口,最終必然產生對資源的爭奪,戰爭必然爆發。戰爭導致人口大量死亡,緩解人與資源之間的矛盾。新的王朝建立,開始一個新的循環。

這就是中國歷史不斷重演的幾個原因。


牧乙讀書


我說了多遍了: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在歷史中吸取教訓。

因為人只活幾十年,下輩人學不進去。家庭、國家都一樣!毛澤東思想很偉大,人民也擁護,為什麼有些人學不進去?下輩人有自己的看法,再則,社會環境在變化。

從前,有個師傅,取來一樹葉,叫徒弟在林中找同樣形狀的樹葉,徒弟找了很久,還是找不到,為什麼呢?沒有同樣的樹葉,也沒有同樣的人!


Duxiangli


歷史為什麼總會重演?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解析:

1.國家層面: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者不斷更替,但王朝的統治制度雖有革新,但大多換湯不換藥。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運行體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可否認,也會繼承前朝一些優秀的、符合時代的東西,儘管重演的成分大大減少了。

2.社會層面:新舊社會的更替,不可能對舊的東西全部否定,總會或多或少地繼承前朝延續下來的東西。新中國成立後,社會制度有了本質的改變,但仍然有很多東西延續下來了,並不斷重演。比如社會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

3.百姓層面:新舊社會的更替,百姓的生活內涵、文化、思想、禮節、風俗、習慣、勞動形式等方面發生了一些改變,甚至有的方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如土地國有,新的勞動工具的開發和使用。但總體上變化不太大,重演的成份居多。


探索者Kcarl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像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這是萬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每個朝代從建立----興盛----衰敗----滅亡-----新朝建立,無不遵循陰陽變化之理。

(1)新朝建立初期,社會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動盪不堪,國立衰弱。接下來,皇帝就會考慮如何強盛國力,穩定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如果皇帝沒實現國力的富強,接下來又將是一段分裂、反抗的過程。總之,社會會選擇出適合它的統治者。

(2)朝代中前期--興盛。皇帝經過兢兢業業的之理,國力由弱變強,危機與新建國相比,少了許多,後面的皇帝就容易放縱沉迷於安穩的環境;

(3)朝代中後期--衰敗。有了祖宗的治理,國家安穩,百姓樂業,皇帝就沉迷於玩樂,不理朝政,導致大臣魚肉百姓。

(4)朝代末期--滅亡。國內民怨四起,有志者,舉兵反抗。

(5)反抗者得民心,為民謀福利,推翻舊朝,建立新朝。接來下,再開始重複前面的這5步,只是每個步驟,治理的方式、引起民憤的方式等等,大不相同。


葉塘木


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可抗拒的規律。小到一個個體人,大到一個社會一個王朝,莫不如此,誰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一個人從呱呱啼哭降生到人間,先是一個嬰兒,然後到兒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到逝去。封建社會的帝王試圖長生不老,燒茅練丹,結果可想而知。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走馬燈似的經過了多少王朝更替,多少帝王企圖永葆江山千秋萬代,最終還是無奈地消亡。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奪取政權之初,還能為勞苦大眾著想,治國理政符合民情民意民心民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驕奢淫逸,殘酷地剝削和壓榨老百姓,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最終被人民所推翻。這也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藍邑放歌


幾千年來,都是統治階級給社會定規矩,利益集團,都是以個人利益為基調,來限制底層行為,當人民與統治集團的矛盾到達頂點,一個朝代就到達節點。於是:從新洗牌,從起牌局的遊戲又重新開始,後人把它總結為週期律,也就是重演前朝的故事,在封建社會,這個模式重來就沒有改變過!於是,不斷洗牌,不斷打牌,不斷了局就持續到了上世紀40年代末,後來的無產階級專政,打破了統治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改由無產階級專政,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牌局,


微博愚公2017115


歷史從演在人心,人心不正,不公歪心入自念必從演,以望過去而看今日之心都念念無妄金錢之利,從擴歷史轉變全敗於一點之心那就是金錢命,歷史從演無法逃離金錢繞身之命而變從演,註定人生之運是不可能在眼前放過一切利,金錢自私自利是歷史必然行成一個後果。??


念長思


因為中國全部的歷史就是一部皇權爭奪史、是一部部落之間的殘殺史!是一部朝庭的建立與腐敗的週期重疊史!

中國的文學史自然也就是一部皇權爭奪史、所以、歷史上的許多開國皇帝大都精通中國歷史、他們最清楚怎樣才能把權力弄到手、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找到許多成功奪權的例子、也可找到許多不成功的反例、怎樣選擇突破口、怎樣用人、怎樣胡悠老百姓、全是一套一套的!我們看中國的創業皇帝、他們大多都把一生的精力和功夫、幾乎全都花在瞭如何奪權上!而每當皇胞加身後、他們己經老去了!因此、花在奪權上的功夫要比花在治國上的精力多的多!甚至、多數到死也沒把皇權弄到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的創業皇帝、往往是、建國有功、治國確無能、要問為什麼?因為建國花去了他們9O%的精力、對於建國後的治理、他們是生疏的、因為他們的第一要務太費精力了!關於治國大論、他們大都無狹顧及!所以就有了、創業容易守業難之說!

中國歷史有驚人的相似、是由於中國人文化觀念相似、人生的慾望相似、人生的年齡相似、精力相似、奪權的歷程相似、上位的目的相似、上位後遇到的問題也相似、上下級的利害關糸相似、處理的辦法也必然相似、所以、演義出的歷史怎麼會不相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