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演義》第一個登場的為什麼不是張角,也不是劉關張,而是大青蛇?

李豔勤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這是《三國演義》開篇的章名,述說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連續不斷,國家勢力、日趨疲弱,又逢大旱、賦稅不減。劉備、關羽、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相遇街市,因其意氣相投、言行相依,便選在一處桃花盛開的園林,為了一個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以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舉酒結義,對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話說,走投無路的貧苦百姓在張角的號令下,發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組織的農民戰爭,向官僚地主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然而作者卻用大青蛇和天降異象來作為文章的開始,來表示漢朝即將發生動亂、漢室即將走向衰亡。公元168年,洛陽皇宮溫德殿竟然突然颳起了一陣邪風: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
這個場景,很容易讓人想起漢高祖劉邦起義的時候,斬了白蛇,而青蛇的出現,還盤坐在龍椅之上,表明漢室已經開始搖搖欲墜、行將就木,漢靈帝就是漢朝的最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了,作者告訴讀者們,天道有輪迴、天理有循環,王朝即將易主。當年劉邦斬白帝之子,造就了四百年的江山;到了東漢末年,終究有因果、報應來了,要血債血償,這份禍端還是降臨在了他的子孫後代身上,有種造化弄人的感覺,冥冥之中似乎正應了天意。


張公述史


《三國演義》的開場,描述了漢靈帝年間的一系列詭異的現象。第一幕就是大青蛇登場。建寧二年陰曆四月十五,漢靈帝剛剛坐到龍椅之上,一條大青蛇忽然從樑上飛落下來,剛好掛在龍椅上面 。

為什麼是一條大青蛇呢?因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傳說中就是斬白蛇而起,奪取了天下。用毛宗崗的話說就是:白蛇斬而漢興,青蛇見而漢危。作者正是用這種方式,來暗示漢朝江山不穩,岌岌可危。此外,為什麼要出現一條蛇呢,這還有另外一種暗示。《詩經》裡面說: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太監和女人類似,這裡似乎也暗示著太監將要亂政。

在小說的開篇,大青蛇逃逸之後,天下又出現了嚴重的水災,冰雹,損害房屋無數,建寧四年又出現洛陽地震,海水氾濫。嚴重的水災預示著什麼呢?漢高祖劉邦號稱赤帝之子,崇尚火德,現在大水氾濫,對於大漢的預示清楚無疑。

在往後面看: 光和元年, 雌雞化雄。母雞變成了公雞,是什麼意思呢?太監被割掉重要器官之後猶如女人一般陰柔,現在母雞變成公雞,預示著原本陰柔之物忽然反客為主了,原本陰柔的太監忽然大權在握了。

再往後面看,再這一系列不尋常的天災和異象之後,著名的大書法家,議郎蔡邕上書給皇帝,認為這些災禍都是在警告皇帝,這是“婦寺干政”,皇室外戚和宮內太監擾亂朝政,實際上指的就是外戚何進和宮內太監的“十常侍”集團。後來蔡邕的這份奏摺被太監看見,十常侍暗地裡動用手腳,把蔡邕治罪,放歸田裡。

那麼小說《三國演義》一開始就寫這麼多象徵性的東西,預兆性的事件,有沒有什麼內在的道理呢?

如果一味用封建迷信,宿命論在解釋這一段,那是小看了古人的創作智慧。實際上寫這一段預兆性的東西是符合漢朝的特點的。

漢朝有一位了不得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大家都知道就是在他的鼓吹之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知識分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董仲舒還有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就是撰寫了《春秋繁露》一書,這本書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的觀點學說,尤其是作者鼓吹的天人感應之說,對於西漢之後的文化和政治生態具有深遠的影響。在這個學說裡,從宇宙天地,春秋四季,到政府運行,社會組織,知道人體生理,全部包含在一個巨大複雜的同一系統裡面,這個系統裡面的所有元素都是密切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更為嚴重的是,即使俗世的王權,也像春秋四季一樣有輪替變化的趨勢,當一個朝廷“失德”之後,就會被新的朝代代替,天災人禍,就是德命將有變動的徵兆。董仲舒的這個理論從上至下深入人心,因此漢朝的歷代君主都特別在意所謂的輪迴變化。所以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每隔四五年就要更換一下年號,表示新陳代謝的意思。王莽篡位之後,朝代的名稱就叫“新”,劉玄起兵發對王莽的時候,給自己的年號就是“更始”,就是“重新開始”的意思。

總結一下:《三國演義》開頭出現一條大青蛇,既是對東漢國運即將衰落的一個預示,同時這種預示,也完全符合東漢年間,朝野上下重視預兆預示的社會風俗。


鐵錘文史


大家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劉邦斬殺的那條蛇是條白蛇。


《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

劉邦斬殺白蛇以後,隨後有人來到劉邦殺蛇的地方,看到有一個老太太在夜中哭泣。問她為何而哭,老太太回答:“有人殺了我的兒子,為此而哭。”問她兒子為什麼被殺,老太太說她兒子是“白帝子”,變化成為一條蛇,當道而臥,被“赤帝子”所斬,人們都認為這老太太胡說,準備報官說她妖言惑眾,結果老太太突然消失了,杳無形跡。

看來,劉邦是“赤帝”的兒子,他斬殺的那條白蛇是“白帝”的兒子。

殺人償命,不付出點代價來那肯定是不行的。人間如此,天道亦然。怎麼報復呢?父債子還,劉邦造下了孽,但他是“真龍天子”,有自己的壽數,這是上天安排的,不能違了玉旨,但此仇也不能不報,自然要由他的子孫來承擔。


所以二百年後,大蛇投胎轉世成人,就是王莽(蟒),字巨君,看這名字就是一條大蛇。來到人間,主要就是為了禍亂漢室江山,奪取劉家天下。

通過一系列的操作,王莽篡漢奪位,建立了新朝。

但是仍然不成功,“位面之子”劉秀橫空出世,以弱敵強,拔亂反正,打敗了王莽,重新奪回了天下,仍然是劉姓江山。

白蛇的報復又歸於失敗,這個樑子算是越結越深,仇怨越積越大。白帝又不是隻有一個孩子,有了白蛇,就有青蛇,老大不行,老二上。等到老二青蛇長成,具備了報復能力,又是將近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


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四月望日,漢靈帝在溫德殿召集群臣議事,剛準備往龍椅上坐,突然殿角狂風驟起,一條巨大的青蛇飛落下來,盤曲在龍椅上,當場就把漢靈帝嚇昏過去。

為啥這次青蛇這麼著急出現呢?不能再等了,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宮中肯定要提前準備雄黃酒,還會在牆角四處灑上硫磺粉,這都是驅蛇的東西,青蛇再想展開行動就困難了。

青蛇的這次行動還是收效不錯的,緊接著世間就出現了很多不祥之兆,大冰雹啦,大地震啦,大海嘯啦……總的來說,對帝國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

漢朝講究的是“福禍休咎,上幹於天”,君王無道,天降不祥,民心思動,這就有了“黃巾之亂”。

漢室雖然衰微,但也不是沒有扭轉局面的人才。劉家出了個很厲害的人物――劉備。連曹操都欽佩的英雄,胸懷大志,要興復漢室,力挽狂瀾。經過千辛萬苦,南征北戰,劉備成了氣候,在川蜀一隅維持住了漢室最後的希望,還隱隱然顯霸出北征中原的龐大氣勢。


但是,白帝豈能善罷甘休?就要做掉劉備。彝陵一戰,火燒連營八百里,劉備倉皇敗逃,興復漢室的理想徹底破滅,急病而死,死在什麼地方呢?――白帝城。

所以說,赤蛇、白蛇、青蛇這就是個冤冤相報的過程,纏綿悱惻。

大仇得報,怨恨化解,剩下的就是報恩了。幾百年的歲月過去,白蛇和青蛇再到人間,就是為了報恩,感激奪了劉家天下的那些人。

曹丕篡漢,民間有讖雲:

“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言在東,午在西;兩日並光上下移”

“言在東,午在西”,這就是個“許”字。書中說,這是說曹魏代漢,建都許昌。

但白蛇和青蛇尋找的那個許仙不知是誰的後代。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青蛇就是黃巾賊首張角張寶張梁的師父,也就是那個神秘的鶴髮童顏的碧眼神人。蛇隨風,碧眼神人離開張角三兄弟時隨風消失。蛇眼是綠色的,雖然大青蛇修煉後,有了很高深的功力,但是眼睛還沒有修煉到人眼境界。漢靈帝是真龍天子,漢靈帝是真龍,龍是蛇修行到一定境界,身體生出四肢,頭頂長出龍冠,就是真龍。大青蛇突然盤在景帝龍椅上,趁靈帝一驚之際,摘掉了靈帝的真龍龍冠。真龍靈帝已是人身,龍冠看不見但神在。沒有了龍冠的靈帝己不是真龍之身了。大青蛇把偷來的龍冠種在還未出生的劉備家院子裡,這棵龍冠長成一棵狀如華蓋的大樹。大青蛇就在劉備父母家投胎轉世了,生下的劉備就是大青蛇轉世。劉備是帶著前世記憶投胎轉世的,劉備六七歲時,按理說,怎麼也輪不上劉備來當皇帝,可劉備卻對鄰居們說:哪天我當了皇帝,我要用這棵狀如華蓋的大樹,當作我乘坐的華蓋。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大青蛇早知道張角張寶張梁學會法術日後必反,這時大青蛇劉備已經二十歲了,劉備便借平黃巾之亂為名,謀取劉家漢室江山。因為有了張角三兄弟的先大亂天下,大青蛇劉備就不會背上亂國篡位的惡名,而且大青蛇劉備確實是漢室劉家的旁系皇叔,大青蛇劉備一直打著匡護漢室的旗號,大青蛇劉備謀取劉家漢室江山就一切都是那麼地名正言順了。大青蛇劉備的一切都是有預謀有計劃的。帶著前世大青蛇記憶的劉備,花花腸子特別多,十分冷血,關羽伐魏勢危,大青蛇劉備毫無兄弟結義情義,坐看關羽自生自滅。張飛死了,大青蛇劉備毫無表情地吐出四個字:張飛死了?就再也沒有下文了。關羽是黑虎精轉世,張飛是野豬精轉世,在投胎轉世之前,大青蛇和黑虎精野豬精早就對奪取劉家江山謀劃己久,時機一到,三人便相繼帶著記憶投胎,後來又按原定計劃三人聚一起桃園三結義,開始了謀取劉家漢室江山的行動。大青蛇劉備不是修行的真龍,偷來的龍冠最終沒用,大青蛇劉備最終沒有達到目的。





華學志6699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三國演義》一開始,沒有寫哪個起於微末的英雄,也沒有寫大漢的天下,而是從漢皇宮寫起,這裡是大漢的統治中心,也是各方諸侯窺伺之地。

盛世的西漢長安城復原圖

皇宮裡發生了什麼呢?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跑避。

原來是皇上在這一天剛剛坐上龍椅,突然颳起一陣妖風,接著房樑上掉下來一條大青蛇,把小皇帝嚇得撲騰一聲倒在地上,百官也慌亂不堪。

這是小說的常用筆法,也是古人思想的一個體現:凡大變必有徵兆。

要知道,皇帝是什麼,是真命天子,是龍的化身。而漢末的這個真龍天子,卻被一條蛇嚇到了。

我們來回過頭看看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遇到這種事情,會怎麼辦。

劉邦和眾人一起走,被路上一條白蛇擋住了道,劉邦拔劍斬殺了白蛇,繼續前行。

當然,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這才是真命天子應該有的作風。

漢末皇帝被一條蛇嚇得倒地不起,也暗示著大漢的國運,走到了盡頭。

《三國演義》之所以這樣寫,也是為下文的漢室衰微,諸侯四起做鋪墊。

其實這樣的情節,在《三國演義》中並不罕見。

大奸臣董卓死於呂布之手時,也有三個徵兆:

一、臨行前董卓母親就對他說: 我近日肉顫心驚, 恐非吉兆。這是第一個暗示。二、董卓進京之時,街邊就有兒童在唱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合在一起是個“董”字,“十日卜”合在一起是個“卓”字,最後一句“不得生”,就是說這個董卓活不成了。三、在董卓乘車前行的路上,突然車軸斷了,董卓下車騎馬,馬也嘶鳴不安。這是第三個徵兆。

由此可知,這種徵兆之像,不僅是小說中常見的伏筆,也是民間流傳甚廣的“凡大變必有徵兆”之思想體現。



歷史寶藏


《三國演義》第一個登場不是張角,也不是劉關張,為何卻是大青蛇?

這個問題得從漢家江山開始說起,漢高祖劉邦從劍斬白蛇開始起義,按照白蛇的讖言:“你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你斬了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劉邦大驚之下,將白蛇從中間斬段。後來大漢江山被分為東、西兩漢,篡位者即為王莽,“蟒”乃蛇也。

而《三國演義》開頭,寫到建寧二年,一條大青蛇,從帝御溫德殿樑上飛 下,蟠於椅上,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捲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餘丈,飛入溫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現於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

作者以大青蛇開頭,又以各種不詳之兆衍射,漢之江山,氣數已盡,將亡也。。。。


暮雨長箜


這什麼破問題?我估計題主是想說,為什麼第一個登場的不是主角,比如說劉關張吧?

一、四大名著,第一個登場的都不是主角

四大名著中,第一個登場的都不是主角。

《紅樓夢》上來就交待女媧補天背景,接著出場茫茫大師、渺渺真人,將石頭帶去人間歷劫。

《水滸傳》也是一來就提陳摶老祖,接著是張天師祈禳瘟疫,引出魔君被放走的故事。

《西遊記》首先交待的是道家世界觀,也就是整部書的背景設定,接著就是玉皇大帝一撥神仙,再下來才將鏡頭轉向花果山。

同樣的套路,同樣的配方,《三國演義》雖然與另外幾本名著內容、風格不同,但下筆手法還是有類似的地方。

好作品都不是平鋪直敘,而講究草蛇灰線、一波三折,簡單說,就是繞著彎兒地緩慢進入主題。

尤其,古典小說大多有話本基礎,開頭喜歡扯點古今玄虛的東西,比如《紅樓夢》裡硬核設置女媧補天背景,《三國演義》裡也順勢就關聯了大漢王朝興衰的神話故事。

二、漢因白蛇而興,青蛇而亡

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而漢靈帝時期,殿中出現一條青蛇,蟠於椅上,無非是預示著,有人覬覦皇帝寶座,天下將要大亂。

靈帝時,相繼出現各種災害現象,像冰雹,雷雨,地震,洪水,還有許多怪異事件,比如蜺墮(雄霓為雌)、雞化(雌雞化雄)等,在這種亂象之下,張角等人出場,漢末轟轟烈烈的黃巾軍起義由此展開。

但張角並不是《三國演義》的主角,他只是個導火索,類似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由他點燃群雄逐鹿的開局,而真正能夠爭霸天下的英雄們,這才陸續登場。

《三國演義》中的幾大勢力,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堅,其實都是平定黃巾軍起義的好手,是在平叛行動中逐漸壯大勢力的。

三、大部頭小說重要的是佈局,而不是單個人物

從大青蛇等亂象,到張角起義鋪就的群雄逐鹿大局,再到三國鼎立形勢的形成,以及各種爭霸故事。

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像《三國演義》這種大部頭小說,佈局是首要的,其次是群相塑造,幾次重大戰役中,各自塑造出生動角色,像官渡時的曹操,赤壁時的周瑜,長坂坡的趙雲 ,作為個體,某個場景中是主角,但整個故事中,則未必時刻佔領主角光環。

說白了,這類小說中,人物是為故事服務,而非故事服務人物塑造。


元二使安西


我是花禪酒仙,三國演義開篇當中,首先介紹的是天下大勢,緊隨其後說的就是在建寧帝第二年發生的一件怪事,建寧帝第二年也就是東漢漢靈帝劉宏登基的第二個年頭,有一天漢靈帝劉宏來到溫德殿上朝,剛剛坐下來的時候,房梁之上就掉下來一條很大的青蛇,驚嚇到漢靈帝劉宏,也嚇跑了文武百官。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樑上飛將下來,蟠於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

這是三國演義中首次出現的具體角色,在東漢末年三國這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明明有那麼多英雄豪傑,為什麼首先出場的卻是一條大青蛇呢?

其實在《黃帝陰符經》中,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黃帝陰符經》: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這條大青蛇就是龍蛇起陸的一種現象,它沒有傷害任何人就消失了,寓意著大地上殺氣越來越重,整個大地將要開始混亂;果然沒過多久,雷雨、冰雹、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就開始降臨,“地發殺機,龍蛇起陸”的現象應驗了。

之後的“十常侍”擾亂朝綱,並且把持朝政,以及鉅鹿郡的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展開著名的“黃巾起義”,同樣也印證了“人發殺機,天地反覆”的現象。

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什麼要是青蛇呢?

青蛇者,偽龍也,因為青蛇對應著青龍,大青蛇或許可以進化成東方青龍,可它畢竟不是真龍,這條青蛇掉在漢靈帝的龍椅上,變相的說明漢靈帝劉宏不是真龍天子,同時也警示著劉宏要把握機會化為真龍;只可惜漢靈帝劉宏沒有把握住機會,讓“十常侍”等宦官當道,把皇宮內外攪得烏煙瘴氣,最終導致整個東漢分崩離析。

又或者說漢靈帝劉宏是真龍天子,本應該高高在上,卻從房梁之上掉下來變成了一條大青蛇,說明他的龍位即將不保,後來劉宏也確實沒有當多久皇帝,甚至才活三十多歲就去世。

這個大青蛇寓意深遠,必須作為第一個出場,後面的張角和劉關張等英雄豪傑,都不過是滾滾長江東逝的水,浪花淘盡的英雄,最終都將付諸談笑之中,所以將他們放在大青蛇之後出場。


花禪酒仙


其實這個問題在如今的角度來看有些故弄玄虛的意味,但其實在那個年代的小說皆是如此,必須要以一個神鬼或者傳說的背景來起筆。

《三國演義》如是,其餘的三大名著亦是如此,比如《水滸》是一百零八魔星被解封,《紅樓夢》是“草木奇緣”的前世姻緣,《西遊記》就更不用說了,上來就是一塊受天地之靈氣的石頭。

此外還有《說岳》,也是代表岳飛的西方大鵬金翅鳥先出場,然後和秦檜夫妻以及金兀朮等結怨;《封神榜》本來說的是武王伐紂的史實,一上來卻非要讓紂王調戲女媧娘娘而惹起了三界大亂。。。

其實大家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基本上古代小說一上來都是神鬼傳說開頭,然後才慢慢的引入“人間界”,這又是為何呢?

且聽紅塵君細細道來。

第一,封建王朝的文字獄和文化專制

大家都知道,中古歷史小說的巔峰是在明清兩朝,而這兩朝,恰巧是對文字和文人管制最嚴的朝代。

所謂“文以儒亂法,武以俠犯禁”,明清兩代對這兩點都是十分重視,尤其是前者,比如清朝著名的文字獄,不知道牽連了多少文人和作品。

所以施耐庵羅貫中為代表的小說高手,他們深諳此道,一上來就寫的神神鬼鬼的,給統治者以荒誕不經的“戲說”的感覺,從而就不會太過重視了。

否則你上來就開始義正言辭的說一些大道理,再講一些統治者和官場的壞話的話,很容易就觸犯了上層的“逆鱗”,到時候不收拾你收拾誰呢?

第二,趣味性的增加

由於小說的主要受眾並非“士大夫”等文人,更都是給市井小民看的,這種添加了“神話氣息”和“前世後世因果論”的作品,顯然比那些一本正經的更受歡迎。

否則《三國》其實對應的正史就是《漢書》和《三國志》,《水滸》對應的是《宋史》,《封神榜》對應的是甲骨文,後者更加嚴謹真實,大家直接去看不就完了,何必看小說呢?

所以,這些小說才故意一上來就引入神鬼傳說,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性,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還得高於生活才行。

第三,拉開序幕

但是這神神鬼鬼也不是那麼好寫的,二三流作品自然無所謂,胡編亂造一通博人眼球也就是了,但是四大名著都是千錘百煉,作者花了幾十年心血推敲出來的,又豈會這般兒戲?


比如《三國》出場的大蛇有兩個含義:

第一,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羅老爺是在暗示漢朝已經分崩離析,快要完了,從而揭開三國爭霸的序幕。

第二,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曾經“斬蛇起義”,開創了漢朝400年的基業,而這條妖蛇出來,就是來報復他的子孫來了,這也正是因果循環的必然結果。

再比如《水滸》的一百零八魔星被釋放,正表明宋江為首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出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紅塵君說

所以,綜上而論,我們要看一部作品,必須要結合它的歷史背景來看,才能夠看的更加清晰明瞭,而不是站在如今的角度下過於主觀化的分析。

紅塵君也不得不感嘆一句,在明清如此嚴酷的文化管制之下,施老爺子,羅老爺子等一流小說家依然能夠拿出這麼經典的作品,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這幾部作品直到現在都是許多人愛不釋手的好書,是我們國家文化遺產中的珍品。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_^


在下紅塵如鏡,一個不正經的喜歡歷史的攻城獅,還簽約過幾本水滸小說。諸位若是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點贊關注轉發留言聊天,紅塵君承諾每條必看必回,再次鞠躬感謝!(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紅塵如鏡


《三國演義》第一個登場的人物不是張角,也不是劉關張,而是一條大青蛇,這是為什麼呢?

《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名著,他寫的每一個事件都不會是閒筆,就拿這條大青蛇來說,這裡面可是有很多知識點的哦。

第一,大青蛇的出現,暗示風雨欲來

漢朝皇帝和蛇類可謂是淵源頗深,大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遇到一條白蛇擋路,身邊的人都害怕不已,只有劉邦提劍,一劍將白蛇一刀兩斷。在半夜裡,劉邦隊伍走在後面的人,遇到了一個老太太在痛哭,原來老太太的兒子是白帝子,變成了一條蛇橫在路中,被赤帝子所殺。

大家經過充分的聯想之後,一致認定,劉邦就是那個赤帝子,更加堅定了跟隨劉邦起義的決心。這就是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故事,西漢帝國最終被一個叫做王莽的人篡位,莽和蟒同音,可以說,整個王朝始於蛇終於蟒。

而東漢帝國劉秀和他的大哥,發動起義,推翻了王莽的統治,又是一個斬蛇起義,彷彿整個世界又進入了一個週而復始的循環。為了與之呼應,暗示天下分崩,滿城風雨即將到來,所以羅貫中就設置了這個大青蛇的角色。

其次,這條大青蛇的結局又意味著什麼呢?

這條大青蛇沒有向此前的白蛇那樣被一刀兩斷,也沒有像王莽那樣身首異處,而是全須全尾的活著。在眾目睽睽之下,居然沒有一個人敢於去砍大青蛇。最後,大青蛇自己突然消失,這說明了什麼?

這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如今的大漢朝已經不同於以往,沒有一個像劉邦劉秀這樣優秀的人物,能夠收拾舊河山,暗示大漢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大青蛇的順利離開也意味著一個大的變革開始了。

大青蛇出現的位置也很有講究,他坐在了龍椅之上

那可是真龍天子的位置,這裡面蘊含的含義已經不言而喻了。那就是漢靈帝不是真命天子,只是一條大青蛇而已。你還別說漢靈帝時期就是東漢帝國最黑暗的時期,賣官鬻爵,結黨營私,邊境叛亂不已,漢朝已經出現了亡國之徵,這個皇帝乾的還真不怎麼樣。

漢靈帝都不是真龍天子,那麼他的兒子自然也只能是蛇,不是龍。在這裡,羅貫中用暗示的手法,告知我們漢獻帝守不住天下,天下易主已是板上釘釘。

所以這個大青蛇絕不是作者一時起意寫的,其中蘊含著深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