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剛上一年級,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試沒考好,怎麼辦?

兔吒筋xf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點進來,因為今天下午我們這裡的一所小學正好期末考試最後一門。而我家鄰居的孩子因為發燒了,大中午鄰居被老師叫去把孩子領了回來。

我問鄰居,下午還讓孩子去考試嗎。鄰居看著奄奄的孩子,眉頭緊皺,說,一會輸完液再去吧,考的好不好先不說,得考啊!

我們這裡最近正在流行甲流,這個孩子他們班已經有八個孩子因為發燒而影響考試了。雖然這些孩子都按時參加了考試,但可以肯定得是,絕對不能正常發揮。

不過,這種情況,就算考不好了,估計家長也不會責備孩子的。而且,孩子剛上一年級,也就七歲左右,抵抗力還沒有那麼高,生病在所難免。

但是,如果沒有其它原因,卻考試很糟糕,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了。好在孩子只是一年級,正是起步階段,很容易就追上的。

要知道,家長的態度絕對影響孩子的情緒,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所以,作為家長自己玩先穩住,絕對不能平時不管孩子,孩子考差了就罵孩子。





懶媽育兒路


上週兒子拿出一張數學試卷說:“媽媽,我考了56分。”當時我的腦袋嗡的一下就懵了,一下子冒出好多問號:天啊,數學56分?孩子都幹了什麼?怎麼可能只考56分?究竟發生了是什麼事情?

雖然我沒有直接質問孩子,但是我知道我當時的臉色一定不好看,因為兒子看我的眼神都變了,變得有點膽怯,他已經察覺到我看到分數之後的情緒變化了。

作為家庭治療師的我,看到兒子的眼神,一下子察覺到自己內心的失落感,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對孩子期待不高,只要能跟上老師的節奏,不被落下就可以。但是在我的認知裡,56分已經是被明顯落下了,即便我的期待不高,但是也落空了,那種失落感我是沒有辦法掩飾的。

我起身離開學習桌,對孩子說,媽媽現在有點情緒,需要離開自己處理一下。

我一個人坐到客廳,和自己失落的情緒待一會,大概五六分鐘,情緒平穩下來。我又來到孩子旁邊,對他說:“寶貝,看到數學試卷只有56分,媽媽心裡的確有些失落,但那是我的事情,與你無關,與這個分數也無關,現在媽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了,咱們來討論一下這個數學試卷吧。先告訴媽媽,你看到試卷之後,感受如何?”

兒子說:“我本來以為我能考90多分的,沒想到試卷發下來,只有56分。”

我:“那你什麼感受呢?”

兒子:“我很驚訝,也很難過,我覺得分數有點太低了。”

我:“媽媽能理解你這種感受,你也期待自己有個很好的成績,看到分數有點低,心裡有點失落,來,媽媽抱抱。”

當我抱抱兒子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有點想哭出來了,但是很快平靜下來,我說:“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了,好不好?”

然後我和孩子一起尋找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找到自己的薄弱點,制定了以後的重點學習計劃。

學習完之後,看到兒子臉上滿滿的信心,我覺得這份56分的數學試卷太好了,給我們彼此都帶來更好的成長。

好的,總結一下我的做法:

1.媽媽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幫助孩子處理問題,否則很容易爆發情緒。

2.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問問孩子的感受,表達一下理解和支持。

3.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考試分數只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哪裡還要加強,以後要怎麼做,做對了這些,孩子的學習才會更有動力,更有意義。


育學社


沒考好沒事,我想問問那孩子學好了嗎?平常孩子考多少分,一般期末統測和平常的測試相差不了多少的。

沒考好的概念是什麼?和自己平常的水平相比,還是和班裡大部分孩子相比呢?

不要只看分數。分數並不是衡量孩子學習好賴的唯一標準。

去年我教的一年級學生。期末統測時考雙百的有23名同學。其它孩子考了99分或者98分的也很多。那些考98、99分的孩子,也大多是題全部做對了,扣了一兩分卷面分而已。這說明很多孩子在期末統測都達到了一年級應該有的水平。相差三兩分也屬於正常。

可是班裡還是有兩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差的。平常測試基本都是分數墊底。過年考試也沒有出意外,他倆依然是成績墊底。一個70多分,一個80多分。有的家長或許覺得不錯了,考了七八十分,也不少了呀!

其實我要告訴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慢慢的學點東西吧。學前三年,再加上一年級一學期的努力,你的孩子才考了七八十分。其實代表他學東西很慢的。不信你走著瞧,過了二年級,到了三年級以上,就會有一批孩子學習成績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嗖嗖的下降。

一二年級的東西真的是比較簡單的。有的家長會說孩子也小呀,是,孩子們年齡也小,但是很多孩子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學會。因為低年級的東西就是比貓畫虎那麼簡單。學到什麼題型就練習什麼題型,考試就有完全一樣的題型。稍微聰明點的,用心的孩子就會輕而易舉的得到高分。

那些分數比較低的孩子。家長要格外多加關注了。

看看造成孩子分數低下的原因是什麼?

其一,孩子對於知識點是否真的學會了。不要覺得在你的幫助下,孩子做過這樣的題,或者做對過這樣的題,就是學會了。考試時是孩子單獨面對,在一種相對於比較嚴肅,比較正規的考試過程中,孩子多少會有壓力,會緊張。這時大腦會做出第一印象判斷。如果孩子知識點有缺漏,那麼就會造成孩子判斷的失誤,以至於寫在試卷上的就會是錯誤答案。這就是為啥回家大人念題後,孩子為啥都會做,自己獨立面對時,往往會做錯的原因。因為大人在讀題過程中,已經有了答案,在讀題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的對於某些語句進行了重點的解讀。孩子就會從中,找到正確答案。而他自己應對試卷時,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或者會出現認知上的錯誤。其根本就是知識點沒有弄明白。

第二點就是馬虎不認真。考試時有的丟題拉題。不注意細節。老師囑咐的注意事項統統不記得,這裡扣幾分,那裡扣幾分,最後分數肯定不會很好。不要覺得這是個小毛病,孩子細心了就可以做到完美。因為這個毛病如果不重視起來,孩子很難改掉這個看似小缺點。其實是個大毛病。形成馬虎大意的習慣後真的就不好改過了。

其三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包括孩子寫作業,日常小測試時的態度問題。

如果孩子對於每道題,每一個細節都認真對待,那麼將來呈現在試卷上的就比較完美。如果平常態度就不是很認真,那麼你覺得他會在最後考試的時候能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出來嗎?

練兵千日,考試一時。就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就可以檢測到孩子日常的學習狀態。你不要看到孩子的分數後,覺得失望。這只是個結果而已。並且是孩子學業上一個起步而已。但是對於這個結果,有的家長很失望。第一次考試,沒有獲得家長心裡期望的高度,有點失望吧。

這不是高考,不是最終的結果。所以沒有必要很失落。這樣其實很好,給家長敲了一個警鐘。說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有缺陷的。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那麼家長就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幫助孩子了。每家的孩子特點不一樣,那麼缺點也自是不同。我不能告訴你,怎樣去幫助你家的孩子。就是說了也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不會太實用。這需要家長自己去探究孩子,幫助孩子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缺點,逐步完善自己。這樣才會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


這是我的拙見。如果有不當之處,請友友們留言批評指正。有的一年級小朋友已經考過了。考的咋樣,友友留言說說唄!


淺淺的教育


今年正好教一年級,就語文學科來說,來說說我的經驗。

首先,期末考試沒考好,到底是怎麼個沒考好呢?比如100分的試卷,考了91,班級平均95,這個程度也不能說考得多差,也許就是某個題粗心了,也許是某個題漏做了。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沒有什麼考試的經驗,經常就是這個題沒看到,那個題看錯了,有時候他明明腦子裡想的是這個字,寫到試卷上卻是另一個字。這樣的情況,家長不需要特別憂心,等等他,這樣的情況次數多了,他會自己意識到問題,也會慢慢改正的。

其次,如果100分的試卷,孩子認知能力還可以,而他只考了70分或者更少。這個就需要引起重視了,說明學校裡學的東西他掌握得很差。通常情況來說,學校裡每週都會有練習,反反覆覆做,到期末考試時,這些題孩子們應該都很熟悉了。而孩子只考了60,作為家長,你可以反思一下,每一天孩子回家要進行預習和複習,你有在他身邊監督他一起學習嗎?每一週有考試,拿回來的試卷,你有看一看,幫他分析原因,並給他出類似的題目幫他鞏固提高嗎?甚至更長遠一點的,你有意識要讓孩子每天進行課外閱讀,擴大識字量嗎?說到底,一年級的知識已經很簡單了,而孩子還跟不上班級的腳步,只能說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太少,做得也太少。

最後,也有另外的情況,有時候,家長為孩子的學習實在付出得很多很多了,但是孩子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實在是很差,一首4句話的兒歌背了2個小時依然背不出來,這樣的孩子也是有的。還有更極端的,從小被家裡寵溺著長大,到一年級課堂上依然坐不住要在地上爬一節課的。這樣的情況,希望所有人都寬容一點,友愛一點,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只能一點一點慢慢陪著孩子往前走。


是鬼五十七啊


孩子剛上一年級,人生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試沒考好,對孩子的打擊可能會比較大,家長要及時做好疏導,引導孩子重新振作,努力學習爭取進步。

1、告訴孩子,媽媽讀一年級期末考試的時候考得比你更不好。

我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數學考了37分,吃飯時對我說起這事難過得很,他說自己註定學不好數學了。我若無其事地對他說,沒關係,媽媽以前讀三年級的時候還考過17分呢,後來通過努力很快就提升上來了。聽到我這樣說,兒子鬆了一口氣,消除了心理壓力,後來努力學習,成績很快提高上來。

2、告訴孩子,你下一次考試必定是進步,而其他人則很有可能是退步。

第一次考得好的孩子,要狠努力才能保持優異成績,而第一次考不好,進步的空間就很大了。

3、和孩子一起找出考不好的原因,制定相應的提升措施。

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孩子考不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查找出原因,例如是沒認真聽課,對所學知識沒掌握,還是答題馬虎,大意失荊州?然後制定出相應的提升措施,才能在下一次考試當中獲取進步。

沒有幾個孩子可以每次考試都優秀,當孩子考差的時候,家長切莫過於心急,更別輕易動怒,冷靜下來,和孩子找出原因,制定出對策,多鼓勵肯定孩子,才是明智的做法。

哲媽說教育,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覺,為孩子解決學習上的煩惱,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歡迎關注我。


哲媽說教育


小孩👶🏻一年級沒有考好很正常,我家小孩也經歷過這個情況,小孩自己都還記得第一次考試80幾,別人都是100或者接近100的。小孩一下就懵了,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會了,教的太簡單小兒科。之後就夾緊尾巴好好學習了,六年後年級第一,獎狀證書200+.

幼兒園在上海上的,學得相對多一些,小學在蘇州上的,學得想相對多一些,報名那個學校時,錄取比例1/15。開學兩週老師就投訴小孩上課紀律不好,講話,號稱話癆。多次投訴,第一次考試考了80多,一下自己驚醒了。至少在學習態度上變得認真了,下面再考就是98.99.100了。之後四年級之前還是講話,但是成績好,體育繪畫語數英科學都很好。老師也慢慢越來越喜歡了。

成績不好,家長要有所認識,要重視又要掌握方法。和老師良好的溝通有必要。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就像成人世界沒有錢💰,那日子是相當地難過😔。學生學習不好,要承受的壓力是很大的,家庭的,學校的。每天睜開眼睛眼睛👀就覺得不開心,討厭上學,很少看的開心情好的。所以讓小孩跟上學習,才是快樂的童年,而不失傻玩。

小學最最重要的是海量閱讀,多旅遊多看博物館,還有學會游泳。





目標985


說說我的觀點。我認為小學入學第一次考試沒考好,不能代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

一年級期末考試沒考好,原因真的可能是五花八門。

比如說,我同事的孩子,一年級期末考試的時候,還不理解考試的意義,數學試卷正面全答了,反面全空著。這能說她成績不好麼?我女兒曾經出現過一年級上學期小測的時候,在試卷上畫了滿滿的卡通畫,還因為數學考試的時候幫同桌削鉛筆而放棄過答卷。他們並不是學習成績不好,只是說還沒適應學生生活,沒理解考試的意思。

也有的小朋友,平時在家做作業比較磨蹭,考試的時候沒有時間觀念,結果試卷沒做完,就被老師收走了,成績自然不理想。這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也有的小朋友,確實剛入學,上課注意力還不集中,課上容易開小差,導致成績不好。

還有一部分小學生,是因為家長沒適應小學的節奏,沒有起到對孩子的監督管理作用,導致孩子成績在班級排名中落後。

個人覺得,一年級期末考試是一個警鐘,家長看到孩子的試卷成績不理想,正好可以藉機分析一下原因,看看孩子是出於什麼原因答卷不理想。

如果是平時作業速度慢,導致考試沒完成試卷,家長可以在以後讓孩子限時完成家庭作業,培養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果是因為孩子還沒適應小學生活,不懂得考試的意義,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理解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讓孩子知道小學怎麼上課,怎麼考試。

如果孩子確實沒聽懂老師的講課,那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後採取有效的方法,比如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等等。

所以說一年級考試沒考好,未必是一件壞事,而是凸顯了孩子學習中的問題,給孩子和家長都敲響了警鐘。讓他們有機會能夠在後面用心調整。


朵媽說說


隨著期末考試而來的,還有兇猛的流感,我家寶寶今天帶病參加了人生第一次正式考試,一大早,我就明確告訴她:認真考就行了,不管考不考雙百,媽媽都永遠愛你。她們班上十幾個孩子也都不同程度發燒,咳嗽。真心覺得是我們家長太當回事兒了,一年級的小朋友對考試沒有太多概念,他們不知道這只是他們漫長的考試生涯中最容易的第一步。所以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重,讓孩子對考試留點兒美好念想。

考好沒考好,每個人標準不一樣,我覺得一年級小朋友95+就可以了。如果考得確實很不好,那就要分析原因了;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及時糾正,避免下學期重蹈覆轍。還要利用寒假時間,加大閱讀識字量,查缺補漏,這樣下學期學習起來才不會太吃力。



教書陪娃


我想,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很多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會遇到的。孩子小一,第一次正規的學校考試,孩子是第一次,其實,家長也是第一次。孩子第一次考試考得不好,是對家長心態和智慧的考驗。

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可能會用下面的辦法來處理。

一,和顏悅色,高高興興地對孩子說,“孩子,去年的這個時候,你還是幼兒園的幼兒,一年的時間,你就從一個幼兒,成長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小學生了,爸爸媽媽為你的成長感到驕傲。這次考試,是你第一次經歷正規的學校考試,可能你會覺得沒考好,可是,爸爸媽媽認為,你能參加這次考試,說明你不再是那個膽怯的幼兒了,無論你考多少分,爸爸媽媽都不會在意,你勇敢地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爸爸媽媽為你高興。”

二,淡化分數,慢慢詢問孩子在校學習的基本情況。比如,每天上學高不高興?老師講課能不能聽懂,有沒有打瞌睡?在學校裡有沒有好朋友?最喜歡什麼老師?為什麼喜歡?學校裡的飯菜好不好吃?通過詢問,可以大致瞭解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及學習情況。

三,不拿別的孩子和他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是最有害的。而這是很多家長最喜歡做的事情,特別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短處比人家的優點、長處。家長這樣做,意在鼓勵孩子進步,但其效果恰恰適得其反。

多鼓勵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四,觀察孩子寫作業的情況,是不是認真?有沒有專注力?是不是磨蹭?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指責、訓斥,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求孩子完美,不求“速勝”。這很重要。孩子的學習“生涯”才剛剛開始,路還很長。家長不能見不得孩子作業出錯,一錯就急,就職責訓斥。

只要孩子喜歡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五,慢慢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比如寫作業心不靜,磨蹭,東張西望,邊寫邊玩,看題不仔細。及時鼓勵孩子在習慣方面的進步。不要一味地催孩子。很多孩子的壞習慣,其實是老師、家長“催”出來的。

六,多跟老師交流溝通。

家長不過分地在意孩子的分數,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慢慢糾正孩子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保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心態,你的孩子一定能進步起來!


雲鶴凌空


孩子剛上一年級,人生中第一次期末考試沒考好,關於這一點,家長沒必要擔心,也不需要大驚小怪,不然很容易打擊孩子,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這時候,家長更應該學會坦然對待,耐心地找原因,想方法。

為什麼孩子人生中第一次期末考試沒考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孩子剛上一年級,根本沒有什麼考試意識。我曾帶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說到考試,小朋友們一個個都非常激動興奮,倒不是因為能考好而興奮,而是因為第一次經歷而興奮。分數對很多孩子來說沒有多大意義,考98分和考68分,在孩子眼裡,可能沒什麼區別。


二是,就算有了一點點考試的意識,孩子可能還沒掌握一定的做題節奏和考試技巧。考試不僅僅考的是知識,還會考察孩子做題技巧掌握的如何。很多一年級的孩子,拿到試卷後,並沒有什麼緊張感,就像平時做作業一樣,喜歡磨磨唧唧,好拖延,往往導致,考試時間到了,還剩大量的題目沒有做。還有一部分孩子,當中遇到難題,就死扣難題,不解決難題,就不往下做。如果這樣的話,學的再好,也可能考不了高分。


三是,孩子的基礎知識可能有待提高。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考試不會考得特別難,很多知識都是基礎知識。比如:基礎的字詞、拼音、加減運算等等。如果說孩子試卷完成了,但成績並不理想,家長要看看是不是基礎知識掌握不到位。

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一是,幫助孩子樹立考試意識,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考試,考試對學習有什麼幫助,這樣孩子才能重視考試,才會認真對待。


二是,給孩子強調做題的節奏,把握好做題時間,以及掌握一定的考試技巧。尤其是要告訴孩子,遇到難題一定不要畏懼,可以選擇先做會做的題,把會做的題拿到分。要知道考試,從來不是看你能做出多少道難題,而是看你能作對多少道題,拿到多少分。掌握一定的考試技巧,相信孩子的成績也會有大的進步。


三是,如果孩子基礎知識欠缺,那麼家長平時就要多花費時間關注孩子學習。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更加重要,很多孩子不是因為智力問題學習不好,而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日積月累,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以上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有同樣疑惑的家長,也希望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能熱愛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我是文瀾,一名認真的班主任老師,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