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丑》——一部混乱之作

个人情感的过多抒发和宣泄,并不利于对故事的讲述。《小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述亚瑟个人的不幸遭遇。毫无疑问,它是一部合格的个人自传式影片。然而整部影片的目的不止于此。


在经济萧条倒退的环境下,社会秩序接近崩溃,逐渐增高的失业率,使更多的人沦为小偷和强盗。一个肉食者鄙的高谭市,是怎么把这个雪球推向深渊的呢。亚瑟揽下了这个重任。他有不幸的出生、童年、少年和中年,糟糕的过去和现在。他不断的向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遭遇,如同小狗一遍遍的舔舐自己的伤口。当观影人把亚瑟惨痛的遭遇代入到自己身上——小混混的挑衅、职场的不如意、陌生人的恶意——这谁又没遇到过呢。同忧者相怜,勾起了人的同理心。所有的不幸堆积起来,檐雨如绳,亚瑟变成小丑,让人觉得理所应当。监狱里渣滓的皇帝在王座上加冕,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暗无天日。然而这种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的做法,也说明了导演在创作影片时不成熟的姿态。


《小丑》——一部混乱之作


昏暗的影片,像一间建在井底的牢房。(实际上,我非常欣赏整部影片协调的颜色搭配,单从亚瑟的着装来看,既不像秀场的夸张,也不似同类影片般的暮气。)偶尔有风吹过,更让人恶意的揣测,梅雨季节是否已经来临,即将发霉的臭袜子,潮湿的棉被,怎么能让人安稳的度过接下来的一个星期。
这种昏暗不向阳是谁带来的呢。这也是影片表述的断裂之处。开头渲染的社会寒冬并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亚瑟之所以变成小丑,完全是他的咎由自取。他的失业,是因为自己违规携带手枪的愚蠢。(手枪来源于同事的恶意构陷,这是事实。然而整件事情下来,并不妨碍亚瑟失去工作是由于他的愚蠢。)他和一个女人相爱,这是自己偏执的臆想。接着对身世的恼怒,用枕头闷死了自己的母亲。我很费解这一举动的意义。如果是为了告别过去,显然有些自欺欺人。假如把电子秤摔坏,是不是也就告别了两百斤的自己呢。把他归结为精神疾病,从剧情的发展来说,这无疑会减弱亚瑟变为小丑的说服力。工作能力上,亚瑟并不具备脱口秀的才能。其中自己无法控制的狂笑设定,让我更加怀疑,他只是在借助这个行为掩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当然,狂笑不止是个很白痴的设定,把剧情往更加不能使人信服的方向推动。这些事情当中,亚瑟除了悲观消极,所表现出的是一个愚蠢、恶毒、懦弱并且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这样一位先生,无论在高谭市,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城市的经济繁荣还是破败,都会让人对之非常憎恶。


《小丑》——一部混乱之作

至于死在亚瑟手上的几个人,他的同事、母亲、地铁小混混。看似合情合理,其本质上是对弱者抽刀的另外一种霸凌。他作为脱口秀的重度爱好者,甚至想要以此为生,不会不明白脱口秀是一档以取笑他人作为诙谐看点的节目。这虽然很让人难堪,但又恰好是一个展现自己,让别人放下偏见的绝好机会。他又总是一叶障目的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恶意羞辱。至于让脱口秀的主持人毙命在自己黑洞洞的枪口之下,更加落实亚瑟是一个逞匹夫之勇的小人而已。
结局荒唐且牵强的让亚瑟——也就是小丑,成为一种符号,一个象征,成为一群人反抗社会不公(很显然,影片对大环境不公的描述苍白且失败)的精神领袖。什么样的一群人——被人踩了小白鞋便会憋一肚子恶气的心胸狭隘之徒。这算不上超级英雄的科幻片。假如我们把这些宣泄和不满用档案袋封存起来,只要换个故事背景,A城C城又或者是D城,都不影响事情的完整发展。因为这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刑事案件实录,和影片的立意——一个罪恶的起源,更是相去万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