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听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没看,周末在家的时候刚好空闲就看了。
说实话,我没有怎么看懂。所以看完电影去看了一下影评的解读。这有点拾人牙慧的感觉。
影评的解读是主人公刚开始是自己,后来经过黑暗,被小丑替代,他已经不是亚瑟了,亚瑟已经死亡,新生的是小丑,以后活下去的也是小丑了。
emmmm.....这个解读,我不能否认,也没有很赞同。因为我没有理解到这里。
这部电影评价很高,国内没有引进,所以看的韩版。
整部剧是灰色的,很压抑。
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
我一直以为和理解的小丑是喜剧中的一个角色,表演诙谐幽默。看片名以为讲的是喜剧角色逗笑别人,却没人关心它开心不开心。
主人公亚瑟是一个喜剧演员,患有狂笑症和妄想症。原生家庭的影响,母亲受到家暴,受虐者又成了施暴者,母亲也患有妄想症。所以亚瑟的妄想症可能是因为母亲。狂笑症不知道是怎么得的。只有一句话,说小时候他一直在笑,母亲以为他是因为开心,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一种病。
电影中,亚瑟从未被世界温柔以待过,工作中被混混打,不被尊重,在回去的地铁上被欺辱的过程中,他用枪打死了欺辱他的那三个人,枪是他的同事给的,因为他工作时被打,所以给他防身用,后来他去表演时,不小心墙掉了出来,老板炒了他,他的同事却不承认。
从地铁上打死了那三个欺辱他的那三个人开始,他就开始了复仇之路。
然后知道了母亲的妄想症和小时候被母亲家暴的事情,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他后面也杀死了那个给他枪又举报他的同事。那个场景相当血腥。
亚瑟跟隔壁单亲母亲在电梯里偶遇后,后面发展成亲密的关系,看到那里我以为那是他生命中的温柔,后面却发现那只是他的妄想。
到这里有时候分不清哪些是他的妄想,哪些是真实的。真实和虚幻交织,个人理解不同,无法确认就是真实。有可能自己以为真实的其实也只是他的妄想呢?
最后在脱口秀节目上,因为较真,他杀死了主持人。被抓走的路上碰到反抗的“小丑们”,被救出来,他成了“小丑们”的英雄。“小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直被压迫,生活困苦,贫穷的,跟他一样相似的人群?
这一幕是不是也是妄想的?
每次亚瑟狂笑的时候,总觉得是因为难过,难过了就笑,每次都觉得笑得很悲伤。
他看心理医生的时候,说医生其实并没有听过他说的,每次永远反复在问同样的问题,因为没有人关心他怎么样。
他说我只是不想一直这么难过。
他说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一个因为受害变成精神病患者的人,经历了太多的不友好,最后黑化,变成恶魔小丑。
这部电影太过压抑,也太过黑暗,也太过堕落。
仿佛很同情他的遭遇,但是也不能学他一样堕落。
这部电影可能有很多现实主义的东西,比如贫富差距,比如社会现状等等。这一方面我是看影评解读的。
不知道电影是想表达一群在社会边缘的人需要关心,不要被嘲笑,不要忽视,需要尊重。除了自身,社会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还是想表达其他更深层的什么东西?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
看完很压抑。
閱讀更多 木槐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