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代傳奇摩根家族,美國財團巨頭之一,居然有這樣奇幻的家族史

今後再也不會有哪家銀行能像老牌的摩根財團那樣強大,那樣神秘,那樣富裕了。銀行家們不再能夠壟斷鉅額資金,世界金融已經成熟,權力也已分散到眾多機構和金融中心。

回顧歷史,往日的銀行世界——大筆的財產、豐富的藝術收藏、豪華的遠洋遊艇以及與國家元首摩肩接踵、自視為君主的銀行家們,一切的一切,都從我們的視野中迅速地遠離了。

然而,與一般的透視法相反,摩根財團離我們愈遠,其形象就愈加高大。

—————————————————————————————————————————

正如一位記者所說:“摩根家族的人一向信奉絕對專制。朱尼厄斯•摩根在世時一直支配著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包括他的兒子和合夥人。”(1)朱尼厄斯巨大的影響力控制著他兒子的生活,直到1890年他去世。

朱尼厄斯沉穩冷靜,不事炫耀。他聰明而不外露,態度和藹,卻奉行鐵的紀律。朋友喬治•斯莫利很欣賞他的“莊重堅強,英俊瀟灑”,也喜歡他“熠熠閃光的眼睛”,但是“他的下巴繃得緊緊的,一臉堅韌”。有時,這張鐵石面孔也會鬆弛下來,可是讓人難以覺察。“有一兩次我看他發火了,也只不過是突然閉嘴不說話,剋制一下心情罷了。”(2)朱尼厄斯情緒失控時僅此而已。

喬治•皮博迪暴露出早年飽嘗貧苦的創傷,而繼承了大筆遺產的朱尼厄斯•摩根則風度翩翩,舉止文雅得體。摩根家族是美國鉅富之一,擁有足以炫耀的門第。他們可不是從貧困中掙扎出來的,也用不著以後來贏得的尊重,為拓荒中攫取的血腥錢財加上合法的色彩。19世紀早期他們就很富足,享受著幾代人積聚下來的財富,頗感安泰。他們家境殷實,舉止文雅,不像範德比爾特家族那樣會遭到歐洲貴族的排斥。在摩根家族裡,很難找到那種貧窮愚昧,早年受苦受難、後來大富大貴的人。摩根家族出的人物,往往是社會秩序的衛士,他們的惡習皆因生活過於舒適,而且全然不知普通人的疾苦,這決非巧合。

摩根家族在美國的第一代人是麥爾斯,他從威爾士遷移到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的那年,正是“五月花”號在普利茅斯登陸十六年之後。邁爾斯靠經營農場和與印第安人打仗而發財致富,為摩根家族幾代人積累了大片土地。在美國革命時期,他的後代約瑟夫•摩根曾和華盛頓將軍的軍隊對抗。

1871年,約瑟夫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西斯普林菲爾德的農場,搬到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後來那裡成了摩根家族的故鄉。

約瑟夫鼻子俊俏,雙目睿智,風度翩翩。他唱誦讚美詩,傳播福音,贊助哈特福德市新的博物館——瓦茲瓦斯博物館,以後摩根家族的人都像他一樣。在做商人這方面他的子孫如出一轍:他買下一條公共馬車線和咖啡交易商行的房子,靠這份產業他組建了埃特納火災保險公司。

後來他又建了城市飯店,投資了運河和輪船公司,開辦了一家銀行,並幫助籌建哈特福德和紐黑文鐵路,但是後來,鐵路上可怕的火車殘骸也困擾著約瑟夫的子孫。他所做的這一切都表現出了摩根家族執拗的辦事風格。

1835年12月,華爾街地區的一場大火燒燬了六百多座建築物,約瑟夫由此發了一筆橫財。作為火災保險公司的創始人,他堅持讓公司儘快付給客戶賠償金,甚至不惜全數購入那些不願償付的投資者所持的股本。約瑟夫•摩根以行動迅速為公司在華爾街贏得了聲譽,後來使公司的保險金提高到原來的三倍。

約瑟夫的妻子薩拉遺傳給摩根家族奇特的眼睛——膽怯、憂怨而熾烈。年輕的皮爾龐特就長著這麼一雙眼睛,閃著那種著名的逼人的光芒。薩拉是雙下巴,蒜頭鼻,摩根家族的貴族臉龐也因她而添了幾分鄉下人的渾圓。

1836年,約瑟夫給兒子朱尼厄斯在哈特福德的豪馬瑟織物店買了合夥股份。同一年,朱尼厄斯與波士頓老霍利斯街教堂約翰•皮爾龐特牧師的女兒朱麗葉•皮爾龐特結婚。1837年,他們的兒子約翰•皮爾龐特出世了,摩根和皮爾龐特兩家的結合在這個嬰兒身上組成了不可思議的基因。

約翰•皮爾龐特是個詩人、傳道士和激進的廢奴主義者,他和威廉•勞埃德•加里森及亨利•沃德•比徹都是好朋友。他的臉稜角分明,頭髮亂蓬蓬的,對摩根家族美國佬的商人價值觀念嗤之以鼻。他來自一個傳統的新英格蘭家庭,經商很不成功,但性情浪漫,富於虔誠的獻身精神。他曾和波士頓的教區居民在公眾場合激烈地爭吵過,因為說了“婊子”這個詞被人指控“道德敗壞”。

由於教堂的地窖租給了當地的酒販子,教民們才發現他對於禁酒的觀點簡直是大逆不道。據說在那次激烈的爭論中,皮爾龐特牧師高聳的鼻子漲得通紅,以後他外孫的鼻子也曾那樣漲得通紅。很可能是由於皮爾龐特牧師的遺傳,摩根家族的後世有些深藏的浪漫主義和道德主義的色彩,難怪摩根家族自認為是華爾街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還吸引了不少傳道士和教師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