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會養育出一個怎樣的孩子?

182133踏雪尋梅


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會缺乏對Ta人的信任感。孩子時常受到打罵,起初的時候會對施暴的人失去信任感,然後這種信任危機逐漸的向外延伸,如果信任危機向外延伸時候涉及到的人又開始打罵Ta,孩子同樣會失去對這一類人的信任,進而失去對所有人的信任。

信任感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傾向,失去了對Ta人的信任,就開始變得冷漠。面對強有力的施暴者,受打罵的孩子會採取撒謊、屈服等方式躲避打罵;而如果施暴者比較弱小,受打罵的孩子則開始反抗,逐漸變得暴力、逆反。

懦弱孤獨是人格傾向的一個極端,同樣暴力逆反是人格傾向的另一個極端,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如果心理問題得不到糾正,人格就會逐漸走向這兩個極端,一方向是極端的自卑,另一方向是極端的暴力,經常受打罵孩子的會形成嚴重的人格缺陷。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從來不缺乏打罵的因素,正如老話常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也說“黃荊條下出好人”,其實這種教育思想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只是單純的放大“棍棒荊條”而忽略了“聖賢之道”,就是以偏概全,也就違背了傳統教育之道。

我們傳統的教育指導,從來都是“先禮後兵”,錯誤可以犯,道理必須講,破鍋有個破鍋蓋,啥事都要講個收場。但是要注意,錯一次可以原諒,錯兩次可以包容,在犯錯估計就要上家法了。家族裡老太爺的柺棍兒不僅能幫著他走路,也幫著他揍人。

孩子可以打,但不要經常打,也不要無緣無故的打,更不要長時間的打,最終演變成家庭暴力。孩子可以打,關鍵是打完了儘量的想想為什麼打Ta,孩子理解不理解捱打的因由。但是無論再怎麼有道理的打孩子,也要防止打疲了罵嫌了,毀了孩子一輩子。


五畝閒田


我還真見過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這種現象,在我小時候的農村並不少見。

我是個女孩,捱過的耳光不計其數。

說來慚愧,我可能是小時候太不聽話了,經常捱打,我爸經常大耳光呼過來,我都五六年級了還捱打呢。有時候媽媽也打我,我至今還記得我媽媽拿著掃炕的掃帚追著我打,只是忘了因為什麼了。

其實捱打的原因都沒什麼大事,雞毛蒜皮的,好多都忘了。記得有一次捱打是因為我摘了一個小黃瓜。

小時候家裡太窮了,院子裡種的黃瓜西紅柿都是美味的零食,西紅柿還沒紅,黃瓜還沒等長大,全家人就開始盼著吃了。有一次我偷偷摘了一個特別小的黃瓜吃了,我怕它長大了被別人吃掉。結果就被我爸扇了一個大耳光,而我橫著脖子看著她,根本不覺得我錯了。

有個男孩很淘氣,媽媽打他總是往死裡打。

我家附近有個比我小兩三歲的男孩,也經常捱打,他媽媽每次打他,用現在的標準衡量絕對算得上虐待了。

他捱打的原因我不是很清楚,估計也是些雞毛蒜皮的事,男孩子畢竟淘氣,比女孩子更容易捱揍。但是我知道他捱打的時候從來不服軟,大一些了會跟媽媽叫板:“你有本事就打死我!”

捱打的孩子們怎麼樣了?

長大後,其實我理解了父親打我。因為家裡太窮了,他過得一直不順心,很容易把不滿發洩在孩子身上,加上我是家裡第二個女孩,就是最不受待見的那個,脾氣又有些倔強,首當其衝地成了他的發洩筒。


我沒有怨恨他,但是我擁有了像他一樣的壞脾氣。

我沒有怨恨父母,自認為待他們還不錯,但是我擁有了像父親一樣的壞脾氣,這種壞脾氣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我有時候也會像父親一樣,無緣無故地衝別人撒氣,我老公,我孩子,都成為過出氣筒。好在我自己有意識要改掉,也一直在努力,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也是漫長的,而且經常反覆,到現在也會偶爾發作。

我家附近的那個男孩,現在還住在原來的地方,我經常從媽媽的口中聽到一些老鄰居的消息。他長大了,經常打老婆,有一次還把他媽媽給打了。

我不知道基因裡有沒有壞脾氣,但是我始終認為,被打的孩子通常會痛恨壞脾氣,卻不由自主地繼承了壞脾氣。

所以,為了孩子將來能有一個平和的性格,擁有健全的人格,擁有和睦的家庭,停止打罵孩子吧!


童書育兒


“肉包子”,“肉夾模”,“木頭燉肉”這樣的詞語熟悉嗎?這都是孩子們自己的語言,是捱揍後的一種說法。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會養育出一個怎樣的孩子?

一,收穫木訥,自卑的孩子。

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強迫孩子屈服,就會收穫這樣的娃。

我有一位朋友,小兩口自己帶娃。孩子小的時候,思維是跳躍性的,也就是現在常說得,孩子的話“不靈不靈”地閃光。

夫妻自己玩心大,總是認為孩子瞎說八道,孩子說什麼,大人都會粗暴地打斷,甚至上手就打。

現在孩子比同齡的孩子低三屆,見人低頭閃過,再也沒有了幼年時的機靈。

二,收穫同樣粗魯的孩子。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高壓之下,莽夫叢生。

看看現在校園裡的“凌霸”學生,追根求源,這樣的學生身後大多數有同種性格的家長,真是“將門虎子”啊!

三,收穫行走著的“垃圾人”。

父母的處世方法直接影響孩子。孩子,這面父母的鏡子,就是負面情緒的攜帶者,是走動著的“垃圾人”。

希望能幫到你。

木頭寶媽和你共同關注孩子,家庭。



木頭寶媽474


父母經常用打罵來管教孩子,證明父母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唯有用暴力來懲罰孩子。而一旦父母開啟了暴力教育模式,那麼孩子就會經常性的因為犯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不聽父母的話等各種理由被打。

我小時候也是在媽媽的棍子中成長起來的,那麼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會教育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呢?

首先,孩子越發叛逆,不服管教

父母因為孩子做得不夠好而打罵孩子,只是在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父母小時候肯定也是這麼成長起來的。所以,在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時就很容易情緒失控,而打罵孩子不能帶來任何益處,孩子只是當時屈服了,可是事後將會更加叛逆,更不服父母的管教。

其次,孩子也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經常遭受暴力的孩子,因為內心的不滿得不到有效的宣洩,那麼,在外面遇到問題時就會想著用暴力解決問題,也容易去欺負一些比自己更柔弱的孩子,成為校園暴力分子。

再次,因為父母的不接納變得很自卑

父母經常用打罵來管教孩子,就是對孩子的各種現狀不滿,不能完全接納孩子的現在。父母的長期否定和打罵,會讓孩子變得越發自卑,在學校也很容易成為暴力實施者的下手對象。

最後,親子關係衝突不斷

在家庭教育中,只有親子關係融洽,孩子才更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如果親子關係不好,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更本不會聽從父母的教導,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父母越來越難以忍受孩子的各種問題,親子關係不斷的惡化升級。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好,長大後只想儘快逃離父母的掌控。


青青寶貝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會養育出人格不健全,性格不好的孩子。

一,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自卑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無疑是一個自卑的孩子,在他的心裡完全沒有安全感可言,自己感覺到沒有任何自尊,在別人面前就會非常的自卑。

二,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叛逆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極可能是一個叛逆的孩子,他們體會不到溫暖和愛,體會到的只有仇恨,所以,這些孩子往往是叛逆的。

三,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膽小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非常擔心,做什麼事情都謹小慎微,生怕出錯以後會受處罰。所以,這些孩子往往沒有創造力和創新意識。

四,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仇恨社會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會仇恨社會,他們會覺得社會上沒有好人,所以人都跟他們過不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打罵孩子是最不提倡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極有可能敏感自卑,膽小怕事,還叛逆,仇恨社會。所以,有這種行為的家長一定要檢討自己的行為。

睿爸:大學本科雙學位畢業,專注幼兒教育,育有兩個兒子,孩子學業優異,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喜歡睿爸的回答就關注睿爸吧!


睿爸數學課堂


很多人都認為經常打罵孩子為因,孩子長大後也會脾氣暴躁、發展不好為果,為了證明因果關係的正確,也會舉很多身邊的事例,我相信這些事例是真的,但是,就算這些事例是真的,就真的能證明這個因果關係嗎?並不一定。

一個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有內因和外因,有環境和遺傳,有父母的教養方式和老師同學的相處方式等等。

1、 遺傳or環境

這幾年來,我們總是刻意強調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受到嚴重心理創傷,但我們卻忽視了一點,想一想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見過溫柔和藹的父母嗎?說實話,我沒有見過,那麼我們長大後呢,都成了脾氣暴躁的人了嗎?並沒有。在孩子上學之前的幾年,確實會受到父母非常多的影響,比如脾氣暴躁,但是這個脾氣暴躁有可能是因為模仿父母的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遺傳了父母脾氣暴躁的基因,如果是前者,那麼在孩子進入學齡期後,更多的時間會和同學老師相處,他們在和同學老師相處的過程中,會慢慢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合適的,而哪些行為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麼,為了更好的融入集體,他們就會做出相應的改變,更多的表現出友好的一面。而如果是因為遺傳了暴躁的基因,那麼改變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可能直到長大後仍然會顯得比其他人更具有暴力傾向。

2、經常的頻率

這裡的經常,不知道頻率是多高,是每天有事沒事都打?還是犯了錯誤會打?我想象,作為父母,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哪怕是打罵,也是為了孩子,很少有人以沒事打罵孩子為樂。

3、打罵的嚴重程度

打一耳光是打,拳打腳踢也是打,對事不對人的罵是罵,不分青紅皂白的罵也是罵,但是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打罵並不是很嚴重,平時的愛也不少,那個人覺得更不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問題,孩子,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甚至有些時候,是需要一些打擊才能更好的成長。

最後想說一下,作為父母,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戰戰兢兢,順其自然,相信我們的孩子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希樸羊


看到這個提問,我想抱抱這對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因為作為父母他們的童年沒有被溫柔相待,以至於長大以後自己有了孩子也如此教育。

有句話說“長大以後我成了你,那些曾經我討厭的你的樣子 ,也學得入木三分。”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他們多半也是在打罵中度過童年,長大為人父母后,也沒有走出原生態家庭的陰影,所以以父輩的教育方法再次複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經常打罵對孩子造成的危害是:

1.孩子會學著和父母一樣用打罵來處理問題

經常在打罵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是無法解決的情況時會同樣用打罵來解決。在學校 孩子會以同樣的方式解決和同學之間的矛盾,我家裡有弟妹 ,則會以同樣的方式來教育他的弟弟妹妹。

這是父母長期對他的打罵 ,耳濡目染 ,讓孩子有樣學樣。

2.孩子會變得膽小、怯弱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沒有被溫柔相待過,父母打罵他們肯定是心情不好。長期下來他們會變得很膽小、 怯弱。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就會捱打捱罵,長期在這樣的環境裡漸漸的變得畏手畏腳。


3.孩子容易變得暴躁而叛逆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脾氣肯定是不夠好的,孩子在這個環境中 會學著像父母一樣發脾氣,時間長了 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很暴躁。

因為孩子不被理解 而是用武力、用父母的權威、專制控制的,等到孩子長大 就會變得非常叛逆。

綜上所述,為人父母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而信心耐心和包容心是最需要的,希望我們都可以認識到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不足,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


Avivi遨翔雲端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肯定是不會養育出一個心態平和幸福感極強的孩子!

從現實和心理的角度兩方面來講 有兩個極端:

第一種情況是,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極度沒有自信,心裡的受到極大的壓抑,在為人處世學習工作之中表現出來 就是唯唯縮縮,總是有一種懼怕的感覺。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自己做事拿決定 卻總是沒有一種安全感,也有可能 離開父母的視線 就表現輕狂無根。

第二種情況是,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極度的逆反,心裡充滿了恨意,和父母乃至周圍人的相處就比較不容易,甚至和自己相處起來也是非常的不愉快,這類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他的心態一般比較急躁 很難平和下來。

當然 ,我們也可以把父母的打罵看成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練,藉口說是為了孩子好,不過這只是藉口而已,其實經常性打罵孩子只是父母一種不願自我改變的自私表現。

儘管一個人的成長 還有後天自我的成長, 還有周圍除去原生家庭之外 其它方面的影響,也有可能長大之後這個孩子表現的很有出息,從正面理解了父母的用心。但是 父母自小對孩子的打罵肯定在孩子的心裡產生了一種磨滅 不去的影響。睿智的人 會理智的看待自己小時候受到的不良影響,並引以為戒,讓 自己儘可能做的更好,但終歸是性格中的一種影響。




快樂庭院


為什麼不能輕易打罵孩子?
《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一書中指出,“孩子具有很強的愛的感受能力,愛是他們認識自我,與世界建立聯繫所需要的紐帶。通過父母的愛,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才會懂得如何去愛別人,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也不知道如何採取恰當的方法教育孩子。作為父母,我們總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審視孩子,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設定的標準時,或者水平低於同齡人時,就急於採取懲罰、威脅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完全不顧及孩子內心的感受,更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就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影響:
1、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情緒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渴望愛的敏感期”,在這個時期打罵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有的孩子為了討好父母,還會隱瞞自己的真實意願,從而失去獨立人格的建立,長大後容易陷入對自我身份的質疑和失去自我的迷茫中。
2、拉大和父母的心理距離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自然無法理解成年人“打你是為你好”的邏輯,他們只能從父母的言語和行為中來辨別愛。所以打罵孩子就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和依賴感,一旦形成這種心理,孩子就很難和父母建立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關係,只能在所謂“代溝”的託詞中,和父母越來越疏離。
3、不懂得愛自己,也不懂得愛父母
孩子如果不能在充滿關心和愛的環境中長大,就很難明白什麼才是愛,如何正確的表達愛。當父母垂垂老矣,需要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時,不懂得愛的孩子當然也不會懂得如何去愛父母。

北冥有魚和鯤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有這四種危害!

一、經常打孩子影響心理健康和親子的關係

從小經常被打,孩子會明顯缺乏自信,內心封閉,不喜歡和別人溝通。別人靠近自己會有不適感,防備心比較強。

等孩子長大後,幾乎有什麼事都不會主動和父母交流,父母和子女缺少話題!嚴重的話孩子有可能得抑鬱症,最後還有自殺傾向。



二、經常打孩子容易脾氣暴躁,仇恨心理強

打罵不僅影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等孩子長大後容易記恨父母。社會上有很多案例,孩子從小被打, 父母老後,孩子會有毆打父母。記仇心理強,喜歡報復別人,報復社會等。



三、 孩子有撒謊的壞習慣源至於打罵

有些父母總認為棒棍底下出孝子,讓孩子服軟,認錯。長期如此,孩子為了避免被父母打,出於保護自己,往往會編很多理由來逃避捱打,當孩子說謊壞習慣一旦形成,想改變就比較難了!



四、經常被打孩子容易出現自卑、固執、

捱打的孩子表面上看,似乎是聽從了父母的“教導”,實際上,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感,或者孩子一看到父母,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孩子做什麼,父母的話是對是錯,孩子都只會乖乖服從,性格會變得沒主見,自卑、懦弱。

有些叛逆的孩子,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在家故意搗亂或在外面惹事來表示無聲的反抗。父母要孩子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讓家長生氣。



父母也要明白一點,3-6歲是孩子是最活潑好動,經常會犯錯、愛調皮搗蛋的年齡階段。打罵孩子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暴打謾罵孩子都屬於極端的做法,傷害孩子還讓彼此之間有距離感。



誰也不想被打罵,孩子被打後,表面上服從你,心裡卻在記恨你!兵法言,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多跟孩子溝通,引導教育孩子,打開孩子不聽話的心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