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疫情期間,梅州政務服務“不打烊”

政務服務“不打烊” 防疫發展“兩不誤”

梅州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護航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

2月7日,籌劃轉產口罩;9日,1天時間拿到營業執照,註冊成立廣東博能福源醫用品有限公司;22日,啟動首條口罩全自動化生產線,加上此前已安裝啟動的8條半自動化生產線,正式量產口罩,首日產口罩5萬隻。

從企業註冊到量產僅用13天、30分鐘內招工40人、全部投產規模可達30萬隻……廣東博能福源醫用品有限公司快速轉產生產口罩的數字背後,是抗擊疫情的“梅州速度”,也是政務服務的“梅州溫度”。

提速度不缺溫度,得益於梅州“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從疫情防控到復工復產,在信息發佈、數據分析和在線服務等方面,梅州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平臺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撐作用,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保障政務服務“線上辦”“預約辦”“指尖辦”。

“正確把握‘變’與‘不變’的關係,有的放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各項措施更科學、更有效,努力贏得工作的主動權。”梅州市委書記陳敏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實做到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兩促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雙贏”。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疫情期间,梅州政务服务“不打烊”

科學防控

大數據+智能化精準防疫落實到人

“你好,請問你是××本人?您家裡有幾個人居住?近一個月,家中有從其他市回來的人嗎?這兩天家中有沒有人發燒或咳嗽症狀?如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有沒有去醫院就診……”日前,梅州市不少群眾都接到了顯示來自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智能語音電話,智能語音系統通過電話進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知識宣傳,以及調查摸排。

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要求,梅州市委政法委、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與科大訊飛公司、梅州電信通力合作,依託12345政府服務熱線開發的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外呼助手”,成為疫情防控中的新力量。

“AI智能語音外呼助手,可應用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健康隨訪和健康宣教等多種場景,通過快速、批量的呼叫和短信發送,協助工作人員迅速掌握轄區群眾最新健康情況,並向他們傳遞最新防疫知識和資訊。”操作人員告訴筆者,與傳統人工呼叫相比,“智能語音外呼助手”呼叫提升上百倍效率,而且避免了人與人接觸的疫情防控風險。

以數據的“放管服”,助力疫情防控“快準實”。梅州在省開發上線“粵省事”抗擊疫情專區的基礎上,僅用1天半時間開發上線了“健康梅州”微信小程序。“粵省事”抗疫專區設置了入粵登記、健康申報、同乘疫情、群眾監督4個版塊,“健康梅州”微信小程序設置了健康自查上報、疫情線索上報、醫療物資捐贈3個版塊,為市民和來梅人員提供本人此前14天內離、返梅情況及健康狀況填報登記、疫情線索事件信息上報、收集捐贈醫療物資線索等服務。

“同時,我們會同有關部門,以短信方式告知市民和在梅人員使用‘粵省事’抗疫專區及‘健康梅州’主動申報離、返梅情況及健康狀況。”梅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從“粵省事”疫情防控服務專區、各縣(市、區)自建健康申報系統中獲取的全部原始數據,以及“健康梅州”小程序中收集的15.78萬條原始信息,均已全部交由公安部門進行篩查分析和跟蹤監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數字廣東公司大力支持下,梅州針對疫情防控排查過程中手工登記繁瑣問題,充分利用“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推出的信息化應用成果,推動粵省事“粵康碼”在梅州上線。

在梅州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掃碼進門已經成為必要的步驟。“通過信息化手段,減輕檢測人員登記壓力,提醒檢測人員留意體溫異常用戶,實現體溫檢測結果聯網、重點人群排查管控。接下來,也會逐漸在小區推廣使用。”梅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藉助“粵康碼”,基層防控部門工作人員掃碼就可獲取相關信息,居民不用攜帶、查驗各種實體證明,大大減少了重複填報、交叉填報,可以減少短期內市民重複測量體溫的麻煩,提高疫情排查效率。

優化提升

7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

“李先生,您好,您剛才諮詢的辦理事項,可以全程在網上辦理,不用特意到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一天內便可以辦理完畢。”上門辦事的人少了,提供的服務多了,這是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根據疫情防控需求,對與企業生產經營、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堅持“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生動實踐。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者都離不開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把握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平衡,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

在夯實防控舉措、做細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從2月3日便正式對外受理業務,所有類型窗口均實現正常對外收件、辦件,充分滿足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政府服務不間斷。

“我們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把各項惠企政策儘快落實到位,全力做好服務工作。”梅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作人員丘華斌告訴筆者,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要求,全市各行政服務中心多渠道引導企業群眾通過線上渠道進行“不見面”審批,大力推行線上辦,減少到現場辦理人數,降低聚集傳染風險,確保疫情期間工作“不打烊”、服務“不斷檔”。

目前,全市共7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網上辦理,其中4494項可全流程網上辦理,891項支持網上預約辦理,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須提交紙質材料的事項外,網辦事項申請材料均支持以電子文件方式提交。

疫情當前,梅州要如何找準“放管服”的落腳點,保證“放管服”改革成效持續惠民惠企,優化營商環境?

當前,梅州正在大力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在全省率先完成廣東“數字政府”政務雲地市節點建設並啟動系統遷雲上雲等工作,相繼出臺了《梅州市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梅州市全面推進政務服務“馬上辦”改革實施方案》《梅州市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方案》等政策,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地見效,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

當下,企業復工復產對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至關重要,迫在眉睫。梅州依託“粵商通”平臺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服務,及時推送涉企疫情防控相關政策信息,開展企業受疫情影響問卷調查,上線企業員工健康申報功能,協助企業摸清人員返工意向及健康情況底數。

“對於我們企業來說,服務沒有缺,反而更加優化了,當然是滿意。”剛使用“粵商通”平臺辦理業務的劉先生笑著說,自己足不出戶就辦理好企業變更業務。

倡導“出門辦事”進一步轉換為“上網辦事”,梅州不斷完善“粵省事”“粵商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指尖辦理”。工作人員介紹,“粵省事”梅州專區目前可辦理647項高頻民生服務事項、52種電子證照業務,梅州市實名註冊量超過119萬。“粵商通”梅州專區已開通企業名稱申報、銀行開戶、申領發票、中介超市、辦稅業務、企業年報、民宿備案、證書查驗、企業維權、融資貸款等92項辦理事項。

傾情用力

全市累計復工復產工業企業1217家

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現場,大型機械來回穿梭,頭戴安全帽、面戴口罩的工人正有序作業;廣東嘉應制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快速地分揀藥品;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內,窗口工作人員將一份份辦好的材料有序快遞給辦理人……

春日暖陽,俯瞰梅州大地,一場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的復工復產正科學有序、開足馬力進行著。

“科學觀察、科學分析、科學研判疫情發展形勢,準確把握、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兩兼顧、兩不誤、兩促進’。”梅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表示,梅州正在進一步清查疫情存量、嚴堵增量、跟防變量,推動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發展,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3月2日,梅州全市累計復工復產工業企業1217家,復工人數79140人。全市現有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復產469家,佔現有規上工業企業總量的99.15%,全市現有園區工業企業累計復工復產599家,佔現有園區工業企業總量98.84%。

“工人返崗率如何?”“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企業還有哪些困難?”針對疫情下的復工復產,梅州市建立市領導直接聯繫服務企業制度,市五套班子領導分成8個組分別掛點8個縣(市、區)的部分鎮(街),各縣(市、區)也參照制定了領導幹部直接聯繫服務企業制度,通過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督導指導企業落實防控措施、安全科學有序復工復產、用好用活惠企政策等。

精準服務,問需於企,一企一策,梅州出臺了系列暖企穩企舉措:梅州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18條;《梅州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梅州各銀行機構開闢“綠色通道”,啟動“輸血”加速度,實現快速受理、快速審批、快速放款,助力企業有序高效恢復生產經營;加強工程建設類一窗通辦,實現審批不斷檔;依託“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及時處理企業有關政務服務方面的訴求響應……

“對於我們企業來說,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梅州市瑞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丘慶榮說,針對復工復產中的難題,相關部門都及時進行協調、及時處理,讓生產線能夠順暢。

“2020年,我們將要在現有廠房的基礎上再進行擴建,就是面前這塊地,已經平整好了。”丘慶榮介紹說,擴建的是一個4000平方米的制粉車間,將會在一個月內安裝完畢,當前設備也全部到位,爭取再創造一個“梅州速度”。

出臺惠企政策,關鍵在於精準有效。梅州緊扣當地發展現實,直面企業實際困難,以“緩繳+降低+返還”社保等方式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便是其中一項舉措。

“貴公司提到的岀口退稅申報訴求,共涉及70多萬元退稅款,我們已派專人督促完成了審核流程,退稅款很快就會到賬。”日前,梅江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克在與廣東恆一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雪武交流中得知,該企業因轉產口罩,需大量採購生產設備和原材料,在涉稅處理特別是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方面,希望稅務部門給予支持。

為幫助該企業儘快拿到出口退稅款,梅江區稅務局結合轄區內出口退稅管理工作實際,特事特辦,實行出口退稅“隨到隨審”措施,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企有所求,政有所應。為減輕疫情對梅州市出口企業帶來的影響,梅州市稅務部門主動通過電話、網絡等“不見面”方式,快速摸查掌握轄區內出口企業尤其是生產口罩、檢測劑、測溫儀等防疫、抗疫物資的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具體訴求,為企業宣傳輔導支持疫情防控相關稅收政策,並協調解決相關涉稅問題,助力企業快速復工復產。

與此同時,梅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12345政府服務熱線“7天×24小時”順暢運行,整合市工信、政務服務數據管理、人社、稅務、金融、商務等部門,建設完善“粵商通”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加強與各級各部門聯動,協調解決企業在線提出的生產經營問題和訴求。截至2月27日,梅州企業訴求響應平臺收到工單51條,涉及金融、稅務、用工、出口等問題,已處理工單51條,處理率達100%。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黃培強

【通訊員】陳韋辰 曹發興

【作者】 黃培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