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落落大方,敢於人前發表想法,有較好的人際圈,可很多時候卻是相反的。

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膽小、有的孩子又過於頑皮,這些都屬於性格中的極端。

像內向、膽小的孩子,父母應該多多幫助孩子跨越心中的那道障礙,提高孩子在人前、交際中的膽量和勇氣。說到膽小和內向,其實是存在區別的。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是這樣定義內向孩子的。內向的孩子其一般會預料到自己可能不喜歡某種場合,但並不覺得自己會在這種場合中不受歡迎。

膽小羞怯的孩子更希望和其他小朋友去溝通,但是在心底預測了自己可能會不受歡迎。

從兩者的基本定義中可以看出內向和膽小兩者是有差別的,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具備人際交往的能力的。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但膽小,慢熱型的孩子在生活中其實缺乏勇氣,需要父母的助推。這類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就會下意識的退縮,也是遲遲不能改變的原因。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01 面對膽小慢熱,遇到困難就退縮的孩子,家長一般有兩種錯誤做法

膽小慢熱是孩子天生的一種性格,但是這種性格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使得孩子逐漸被封閉。

比如有些孩子看到人多,就下意識的躲在了家長的背後。老師叫孩子起來回答問題,臉立馬就紅了,甚至手還瑟瑟發抖。孩子害怕各種聲音,特別敏感。

像這類孩子就是膽小慢熱型,針對這類孩子家長一般會有以下兩種錯誤的做法。

不聞不問

王浩家有一個兒子,膽子特別小,只要看到陌生人稍微提及一下孩子,孩子就立馬的躲到了王浩的後面。

明明是個男孩子,卻特別像個小姑娘,害怕天黑,害怕各種聲響。

王浩多次在家中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示不滿甚至訓斥,但卻毫無效果。

後來孩子的媽媽對王浩說:“孩子膽子本來就小,你越訓斥,孩子就越緊張,讓孩子自由成長,孩子自然會有所轉變的。”

達成一致之後,王浩開始對孩子放養,不聞不問,被動的去等待,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自己獲得勇氣。

但很多年過去了,那個膽小羞怯的孩子依舊毫無變化,可見不聞不問並不是應對膽小慢熱的好方法。

家長的不聞不問,只會使得孩子墜入這個深淵。孩子永遠都無法跨越心中的那個障礙,從而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強行把孩子推到困難中央

小天有個兒子特別害怕鞭炮聲,一聽到鞭炮聲就立馬鑽到了小天懷裡,小天認為男孩子應該膽大,應該天不怕地不怕。

所以在過年外面滿是鞭炮的時候,小天把孩子推了出去。並對孩子說:“連鞭炮都怕的男孩子,怎麼能成事呢?”

當孩子被推出門的那一刻,孩子回頭無助的眼神看著小天,可是小天依舊原地不動。

孩子也失去了求助的慾望,站在原地捂著臉,渾身瑟瑟發抖。

等鞭炮過後,小天說:“你看沒有事兒吧,根本就不會炸到你。這有什麼好怕的呢。”小天以為兒子克服了鞭炮聲。

可是有一次家門口在放鞭炮的時候,兒子突然嚇得蹲在了地上,抱頭痛哭。

這就是家長強行把孩子推到困難中央的後果。

這種做法是霸道的,孩子心裡並未做好準備,必然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02 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學會“輕推”,增強孩子的勇氣

像那些膽小慢熱型的孩子,實際上就是在遇到事情時,面前出現了一堵牆,孩子只要跨過這堵牆,就能夠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而如何跨越這道牆,就是孩子目前所遇到的困難。

強推孩子很容易折斷孩子現有的翅膀,還容易出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現狀。

而不推或許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但是孩子就會出現一種畏難的心理,未來也只會越來越膽小。

家長髮現孩子停滯不前時就應該輕推,給予孩子一股力量,來提高孩子的膽量。

輕推這個概念是科恩名作《遊戲力》中提到的

相比於強推和不推,輕推是最溫柔的一種方式。其不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傷害,還會提高親子之間的關係。

就拿小天兒子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採用輕推的方式,一般媽媽會這樣說:“寶貝,我知道鞭炮聲音很大,讓你很害怕。但是春節的傳統就是放鞭炮,很多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如果你不嘗試一下,你會覺得很遺憾的。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不會讓你受傷的,你去試一下。”

這種方式去增強孩子的勇氣,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結局。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03 如何把握好“輕推”的尺度?

在使用輕推方式時把握好輕推的臨界點很重要,每個孩子的性格以及承受能力都不同。把握好臨界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一般孩子在遇到恐懼時的四種反應。

• 第一種是直接逃避,想要立馬離開現場。

• 第二種是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 第三種是儘管內心非常害怕,仍舊保持最基本的鎮定。

• 第四種可以慢慢的去體會,並且自我克服這種恐懼感。

而所謂的輕推臨界點實際上就是在孩子情緒失控以及極力逃避的這個交匯點時,家長要及時以輕推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當孩子面對恐懼的事情時,極力想要逃脫。

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就對孩子不管不問,甚至讓孩子躲到媽媽溫暖的懷抱,去妥協。

此時父母更應該放手,在背後輕輕的推著孩子往前走,讓孩子能夠慢慢的走出恐懼,從而直面恐懼。

在此過程中,父母要全程陪伴,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持續的觀察孩子的變化和動態,逐步鍛鍊孩子的膽量。

當孩子發現自己進步之後,對於父母的信任度也會逐步增加。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04 家長在“輕推”孩子時,有這三大注意點

1)平復孩子的恐懼感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在遇到自己特別害怕的事情時,內心自然會有一種恐懼感,下意識地想要逃避。

成年人因自我控制意識較為強大,所以有些成年人可以勇敢的面對,但是孩子更願意躲在自己舒適的小窩裡。

“膽小慢熱型”孩子,家長不妨試試“輕推”,幫孩子跨越心中障

​此時面對孩子所存在的恐懼感,家長就要儘量的幫孩子去平復,可以讓孩子試著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將思想轉移到一些以前快樂的事情上。

2)通過共情,關懷解除孩子內心的警報

孩子可能因為恐懼在內心中徘徊,給自身造成巨大的壓力,此時家長就要試著去給孩子解除內心中的壓力。可以通過和孩子共情。

比如媽媽之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或是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以解除孩子內心的警報。

3)事後總結

當孩子在父母的輕推之下,逐步克服了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之後,鼓勵孩子邁出了困難的一步。

在事後父母要幫助孩子總結,告訴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該去怎麼做?放大孩子所獲得的成就感,降低孩子克服困難過程中的壓力,以保證孩子下次遇到同類事情時能夠儘量的克服。

所謂的強者和弱者沒有天生,都是後天所教育的。在此過程中,父母功不可沒。孩子成長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強推或者是不推都不是最好的辦法,輕推才能在保護孩子的同時,幫助孩子克服眼前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