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很意外的,這兩天有非常多的父母們給我在後臺留言,詢問自己家孩子的各種情況,想知道如何去面對。仔細一看,原來大家都是因為看到了我之前在問答裡回覆一位媽媽的提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所以紛紛前來詢問。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這種情況很多,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將大家的反饋和想了解的情況,做一個梳理與說明,以便更多的家長和媽媽們,能從我的這篇文章中獲得更多的幫助和啟發。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因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可以說是整個家庭關係的紐帶和聯結,唯有在育兒和教育上有改善,我們與家人的關係才能同步改善。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說得更直白些,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她的“工作”和“業績”,就是孩子的教育。在這方面出了問題,老公責備,婆婆不滿,公公生氣。而咱們自己呢,卻是一週七天,全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狀態在儘自己所能的撫養與教育孩子。不僅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還會得到很多的委屈與痛苦。

這不是我們應該有的狀態,所以解決問題,或許需要從育兒方面提升自己,也挽救自己與整個家庭。

這麼說太重了嗎?我知道,對於一些家庭來說,這就是事實。哪怕我們是上班族,並不需要通過育兒來證明自己,但孩子教育問題,也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檻。


可能有很多父母沒看過我的這篇回答,下面先將全文附上,再針對大家提得最多的幾個焦點問題再做進一步的詳解。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這位媽媽的問題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我的回覆:

相信對孩子大吼大叫,發現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是很多媽媽都遇到和困惑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說說有什麼補救的辦法。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站在媽媽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是自己的本意,甚至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孩子“不聽話、任性、總是叫不聽”。

媽媽無計可施之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音量,黑起臉來,惡狠狠的對孩子吼叫。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這個效果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哪種效果呢?一種效果是孩子變得內向膽小,碰到什麼事情都可憐巴巴的看著你,等你的命令;另一種效果則是耳邊風,孩子完全不理會你的吼叫,這種時候就是我們對抗升級,下一步有可能就是體罰和打孩子了。


實際上,兩者是同一個方向,程度輕的是內向膽小,程度重的是直接把你屏蔽,當你是空氣。走到這一路,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對於媽媽對自己的一些誤會、缺乏溝通、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很是惶恐。

所謂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媽媽的指令不清,或者要求過高。他和媽媽總感覺有隔閡,無法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似乎媽媽也不想了解這些想法,媽媽要的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不是一個總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被批評教育得多了,他就會變得內向膽小,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怎麼做,他都要得到媽媽指令才能行動。

這時候,孩子成為提線木偶,媽媽發現這一點時,就得趕緊補救了。


具體要怎麼做呢?

1、既然問題主要來自於溝通,媽媽和孩子就需要提升溝通。溝通兩個方向,一個是溝通的頻次,經常性的溝通會讓孩子有更多與媽媽表達的機會;另一個是溝通的質量,也就是說,能讓孩子說出自己發自內心的話。

2、所以,溝通一定要跟提升親子關係聯繫起來,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我們和孩子之間的很多問題,表面上是各種各樣的,往深層次來看,卻能尋到親子關係的這條根源。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跟中醫一樣,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是對症下藥,從根源來來入手。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提升親子關係,常用的可以是陪孩子做親子共讀,陪孩子玩親子游戲,睡前陪孩子說說話。挺簡單的,只要家長願意,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而不是一邊陪著一邊玩手機。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你很傷心,是嗎?你不想去那個地方,對嗎?你能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覺得你懂他。原來的情緒與感受就大大的緩解,我們就有機會對孩子做引導,讓他走出情緒。


4、情緒好了,就很容易取得孩子的配合,孩子並沒有這麼複雜,他的觸動點在於情緒。好情緒觸發好行為,壞情緒觸發壞行為。解決了情緒的問題,孩子天然就願意配合父母來做很多事情。


5、允許孩子說不

家長對孩子嚴厲的氛圍中,是禁止孩子說不的,因為說不就是在跟家長對抗,就是不配合,就是不聽話。這種思維方式是把問題擴大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而允許孩子說不,是對他的一種平等與尊重,是認可他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說不是合作的開始。這麼說是因為,當他說了不,而你同意了之後。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獲得了認可和勝利,那麼做為回報,你提出的另的建議,他會更傾向於接受與執行。

所以,同意說不,卻讓事情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了。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這個孩子,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可以有情緒,有自己想法,有消極的時候。當你願意接受這一點,他就會在你的接納中,逐步恢復到自我正常髮長的狀態。當然,這個需要時間,也需要你的耐心。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以上,是這個問題我所給的回覆。

看看大家的問題,這裡我也做個回覆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1、孩子7歲,改變教育方式是會讓孩子改變的。這方面不用擔心,唯一擔心的是我們是否能做到。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形成現在的這種教育習慣和模式,要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也需要專門的訓練,這方面後面我會說。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2、孩子不聽話就只能吼嗎?你對孩子具體怎麼要求的?是所有的問題都要聽你嗎?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總是不聽話,我們需要看看,是否指令明確?是否禁止的同時給出該做的事?(比如:不準不洗手就吃東西!後面有沒有說,咱們要洗手後才能吃東西?)另外,總是兇狠對待孩子,以後孩子也會兇狠對待小朋友,對待父母,他跟你學來的,何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對他的鎮壓力度要不斷提升才能壓得住,但到一個臨界點,他會徹底爆發,你會完全無法教育他。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3、什麼都會對著幹,往往代表了我們什麼都在控制他。小到遊戲要怎麼玩,大到說話要怎麼說,事無鉅細的控制下,他會用對著幹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這裡要注意,並非不能打罵,我們提倡的教育,並非只能對孩子和顏悅色,要有界限感非常重要。但在你這裡,要反思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控制太嚴了,這方面一定要改變。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4、6歲的孩子,是在讀學前班嗎?不願意寫作業,現在就已經有厭學了。想想以後讀書,的確會讓父母緊張。但如此強迫,不符合孩子天性,因為孩子都是順毛驢,可以引誘、勾引他來學,但強迫著學,他會把學習=捱打捱罵=壞事的公式記在腦子裡,換句話說,我們這種教育,這個方向不太對哦。而說了多少遍都不聽,就是明顯的溝通不暢,你說的是你以為說清楚有道理的,但是不是孩子聽得懂聽得進的,那就未必了。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5、活生生從溫柔小姐姐,變成河東老大媽,吼完孩子自己也很煩燥,這說明咱們育兒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建議還是要系統的做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6、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典型看法,以前我們都是被打大的怎麼沒問題?不打孩子反而會自閉抗壓力差。這種看法,往輕裡說是缺乏科學育兒理念,往重裡說是主觀臆斷。不打孩子得出孩子不會更容易自閉,這樣的邏輯是值得商榷的。同時,以前的生活環境與現在,變化巨大,我們不能由此推出現在這麼育兒也不會有問題,教育一定是與孩子的先天個性、後天習慣和環境結合,才能有效果。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7、讓孩子有界限感是沒有錯的,同時一味的只強調尊重也並非最好的方式。但孩子玻璃心就是因為一味的不讓孩子受委屈所導致,這樣的推論是有問題的。對於這位家長來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是非常好的事情,我的建議是完全可以讓這種科學的精神有一個更具體的落地,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把握好分寸,也是值得更仔細的學習和實踐。怎麼做?下面講到。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8、是的,這就是孩子已經徹底站到家長的對立面,打吧罵吧,隨便你。頗有破罐子破摔的表現。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9、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理解,道理誰都明白但實踐中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為什麼呢?是道理的問題嗎?為什麼很多家長卻能運用好呢?是不是說明道理運用得好還是有作用的對嗎?同時孩子可以和家長交流並聽懂大人的話,就什麼都解決了。這種說法背後,是抱有問題在孩子不是家長,是孩子不溝通不聽大人的話的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

不過,這位家長也在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與孩子溝通有多重要,同樣,怎麼讓道理在實踐中運用出來,是有一整套的學習和訓練體系的。

還有很多,這裡也就不一一的摘錄出來,相信很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以上的疑惑或者認識。而所有的問題,歸結在一起,都在指向一個方向:

如何讓育兒和教育理念修正?應該怎麼做才可以?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和孩子有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長呢?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首先要說明一下,親子教育中的問題,都是累積下來的,並且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解決問題,則需要父母先改變,再來帶動孩子改變,這是一條已經證明非常有效的途徑。

同時,解決教育問題,一定先提升親子關係,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我們家長最常犯的毛病是:

只教育,不重視關係!(你就是我兒子/女兒)

只批評,不肯給誇獎(誇了會飄...)

只要方法,不要理念(給幾招試試看,理論都是紙上談兵)

只要現在立法見效,不願稍微幾天沉澱(方法立刻要有效,否則就是騙人的)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你也會有上面的情況嗎?

當然了,說了這麼說,這篇文章也到尾聲,一直說解決辦法是什麼,現在來告訴大家。

請給自己一點點時間,試著找個家長教育的學習課程,跟著學一下,感受一下。

我們有這樣的一場公益課,可以純免費,但考慮到免費的課程人性是不會珍惜的,所以定個9塊9,目的,讓真正願意改變的父母試著學一學,訓一訓,用一週的時間來看到孩子和自己的變化。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也或者,你覺得說半天是賣自己的課程的,那就無視最後這二段話,說實在的,我不需要這9塊9來盈利,整個課程是公益性質的,還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一對一的解決問題。

只是看到大家有這麼多問題,我後臺私信回覆不過來,於是寫了這篇文,算是統一回復吧。


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補救方法再詳解(有乾貨)

如果想參與,可以加入我的圈子,我會把如何學習的課程在圈裡告訴大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至此,本文也就結束了。希望給大家一點幫助和啟發。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總監,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