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窮不回孃家

  • 記憶中有兩位姑媽,爸爸的親妹親姐。妹妹(二姑)嫁一工人,家庭條件好些,每次回孃家都會給侄兒侄女買零食,還會給哥嫂弟媳帶點吃的東西,那時生活緊張,大人小孩都喜歡二姑。
  • 姐姐(大姑),每次回孃家,都背一個空背篼來,基本上不帶東西來。回去時都會帶一些東西回去,借的糧食是要還的,其它東西不用還。每次來,大人小孩都不是很喜歡。記得很多次都是我們剛吃中午飯她就來了,聽老爸說,要來就早一點來,好多煮一點飯;要不就吃了飯再來。但,大姑家住山裡,山路不好走,全是小路,她家有事,我們也去過。要半天才能走出來,那時又沒電話,不可以提前通知。
  • 孩童時知道,窮親戚不大招人喜歡。
  • 遠嫁,很少回孃家。回去一次,拖娃帶女的一大家子,車費都是上千塊,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走親訪友,回孃家一次也要花過萬兒八千塊。
  • 那一次回孃家,侄子問老媽,“這娃兒哪裡來的,土包子一個,遊戲都不會打”,一臉的嫌棄。老媽解釋說是你爸爸妹妹的兒子,你的表弟。這話傷到我了,我們再土,也算小縣城的人。我們省吃儉用的錢還不是被你老爸借去“當老總”了。
  • 窮不走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窮了就會被人瞧不上,穿差了,日眯眨眼的,活像個討口要飯的。
  • 為了不傷自尊,沒錢莫回孃家,免得孃家人嫌棄。
  • 還記得外婆在時,外婆有幾個女兒,誰家有錢,誰家回孃家送得多,就喜歡誰,連她家小孩子都受寵。
  • 外婆不喜歡我爸媽,就因為窮,幹活的時候會記得爸媽,栽秧打穀,修房造屋,爸爸有勞力,媽媽做啥事快。每次都跟我說,爸爸如何地“夾夾客”(小氣鬼)(吝嗇鬼),其實爸媽都是家裡的老大,我們家有啥吃的,都想著兩邊的兄弟姊妹,媽媽又是一個特別顧孃家的人,有時爸爸說自己是豬腦殼,皺紋多。
  • 孃家,那是我多年生活的地方,那裡有我熟悉的一磚一瓦,那裡有我兒時的記憶,那裡有生我養我的父母,那裡是我一生的牽掛。
  • 誰都想衣錦還鄉,誰都想回到家鄉,看看她的模樣,孃家的路,有那麼遙遠嗎?
  • 觸手可及,還是遙遙無期?是得到親人的熱情相迎還是冷眼相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