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世界首例!廣州“線粒體移植寶寶”誕生,迎接人生首個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誕生的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寶寶”回家過節啦!

這個特殊寶寶的出生特別不容易,媽媽原發性不孕,多次試管嬰兒均失敗。最後,中山六院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合作,利用“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這一新技術,讓這位母親成功受孕,最後順利誕生了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寶寶”。

經過15天的精心護理,寶寶接連闖過了險關,近期順利出院了。

世界首例!广州“线粒体移植宝宝”诞生,迎接人生首个儿童节

結婚七年不孕,試管嬰兒也屢次失敗

小美(化名)看著自己懷中安靜熟睡的寶寶,還有些不敢相信此刻的美好。三年前,這一切都是奢望。

結婚近七年,小美與丈夫感情很好,卻一直沒有孩子,檢查後得知她患有原發不孕及雙側輸卵管疾病。

什麼是原發性不孕?中山六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梁曉燕解釋,原發性不孕是指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沒有過任何妊娠或流產情況,並且未採取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仍未能受孕,通常以1年為限。

導致原發性不孕因素有很多,伴侶雙方均存在可能性,男方因素有精液異常,性功能異常,免疫因素。女方因素有排卵障礙、輸卵管因素、子宮因素、宮頸因素、陰道因素等。

小美夫婦找到了梁曉燕教授尋求試管嬰兒助孕治療。然而接連兩次都因胚胎質量差、胚胎髮育慢、胚胎碎片多而導致妊娠失敗。

小美不願放棄,在休養了一段時間後,選擇了第三次取卵手術。這一次,專家們為她嘗試了“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技術。

什麼是線粒體移植?

為突破原發性不孕這一難題,梁曉燕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教授團隊開展了合作,耗時三年研究“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技術。

梁曉燕教授介紹,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細胞糖類、脂肪、氨基酸最終都在線粒體中氧化並釋放能量,可謂是細胞的“能量工廠”。

“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這一技術,是通過提取產婦自身骨髓細胞內的線粒體,並注射到胚胎內,可以改善胚胎髮育質量,提高胚胎存活率。

這項技術的難點在於線粒體的製備和注射精確劑量的摸索。卵母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卻非常脆弱,需要精心的呵護。向卵母細胞中注射治療劑量的線粒體,既要保證提取線粒體的純度和濃度,又要保證注射的體積不會影響到卵母細胞的繼續發育。

團隊人員經歷了無數次的提取方法和注射劑量的調整,才摸索到目前適合用來治療的線粒體用量與方法。

梁曉燕表示,在原發不孕或常規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反覆胚胎質量差、大量胚胎碎片無可移植胚胎者;年齡大於37歲,獲卵數超過6個,但反覆失敗、胚胎質量差的患者,都可以嘗試該項技術。

世界首例!广州“线粒体移植宝宝”诞生,迎接人生首个儿童节

來之不易的“線粒體移植寶寶”誕生了!

小美幸運地成為這項技術在世界上的首位受益者。

移植進胚胎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改善了胚胎質量,在宮腔內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後,B超下證實有胎心搏動!這一新技術圓了小美成為母親的心願。

求子之路不易,懷胎十月更加艱辛。到了孕13周1天,超聲發現,小美宮頸機能不全併合並前置胎盤,流產和出血風險都很高。為了保住這個珍貴的寶寶,中山六院產科主任高羽團隊為小美做了微創宮頸環扎術,成功避免了寶寶的流產。

轉眼到了預產日4月25日,小美自發啟動了宮縮並破水了。產科醫生及時拆除了宮頸環扎線,鼓勵小美經陰道分娩。

在試產的過程中,寶寶胎心出現了減速,寶寶面臨缺氧危險。產科醫生當機立斷,給小美做了剖宮產。寶寶健康出生啼哭的那一刻,在場的每一位醫生護士都舒心地笑了。

由於胎兒早產(胎齡35+6周),寶寶隨後被轉至該院新生兒科,置溫箱保暖、心電監護,得到了精心治療及悉心照料。

“線粒體移植寶寶”平安度過險境!

因寶寶於胚胎期在卵母細胞內接受了母親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注射,兒科的醫生們特別關注寶寶體內能量供應情況。

果不其然,在隨後的住院治療過程中,寶寶出現了血乳酸偏高症狀,這正是體內能量供應不足的警報。

面對這一突發情況,醫務人員也早有準備,立即採取藥物調節代謝措施,並逐漸增加奶量餵養,為寶寶源源不斷地補充能量。

在準確的預判和及時的處理下,寶寶複查乳酸逐漸降至正常,所有指標均顯示體內能量供應充足,很快便停止用藥,重新恢復了活力。

15天后,來之不易的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寶寶”,在大家的共同守護下平安度過險境,完全康復出院。

據瞭解,今後該院仍會長期跟蹤隨訪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與小美的家庭一同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專家表示,世界首例“線粒體移植寶寶”的順利誕生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其科研參考價值不可估量,希望未來線粒體移植技術為更多不孕患者帶去新的希望。

【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簡文楊 戴希安

【校對】曹柏英

【作者】 李秀婷

【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