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古人會認為我們的思維由心來控制?

楓林如風


所有事物都是由內而外“支配”,再由外而內去影響。就像我們的思維支配行為,行為結果回饋思維判斷。而控制或支配思維的就是“心”,可以理解成“內心”、“真我”或者良知。本人更偏向於“良知”,良知是否光明支配著思維格局。


陽子易先生


你好筆者,我是顛強時代,看到你的問題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首先說下我們得文化,我們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得文化,從古至今歷史文化得進步促進了我們中華民族得發展,讓我們中華民族在源源不斷得歷史長流中得以保持泱泱大國得風範。

在我們中華民族得不斷髮展與進步之中,古人得智慧譜寫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獨有得歷史文化所以在中國得歷史發展長廊中就行成了像筆者所說的惟心論和惟物論。

惟心論主張萬物有心控制所有得事物發展都是有我們得心控制,出現一些惟心論得代表人物像王崇陽等他們主張他們得學說,而與之相反得也出現了一些惟物論得代表人物像韓非子等,由於自己主張得學派不同,所以給他們造成思想不同。其實古人得主張代表不了什麼更多得是我們能否正確看待問題,能從問題得正反面解決問題,對於問題有我們自己得判斷能力。

以上是我得解答不知道能不能對筆者有所幫助。





顛強時代


古人任為思維是由心控制,這主要的是由於古人對身體結構缺乏瞭解,認識的誤差,不清楚大腦的作用,只有心臟的跳動是能感覺到和看得見的,心臟停止就等於死亡,所以就以為一切思維行動都由心臟支配,以為心臟是人體的總指揮,好多成語就能體現出來,如,心想事成,心高氣傲,心煩意亂等等,總而言之就是科技不發達產生的誤解。


道法自然ID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都通過直覺,特別是在人沒有解剖學知識支撐驗證前提的下,人們對身體功能的認識也是如此。

人情緒變化時心臟反應映相對更強烈,比如說激動時會心跳加速,壓抑時心臟憋悶,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會心裡發慌,人專注時心跳平穩,這些反應都集中在心臟部位,應該基於此原因,古人就認為心臟是主導人思維的。


達雲


古代(中醫)的“心”不是特指“心臟”,

就像“脾”不是特指“脾臟”,

古代(中醫)心,肝,脾,肺,腎,

每個都是指代一套系統,

你沒發現麼,

現代醫學常用”心腦血管病“,

也是心和腦結合一起說的。


2分鐘看世界


古人的科學知識並不是非常豐富,但是積累下來的經驗很多的,而許多經驗或者俗語中的東西好多是潛意識的,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非道也。兩者結合起來理解,辯證地看待事物。


信王哥考本科


科技水平的差距,心臟跳不跳是個人都可以知道,腦電波古人沒法做也不清楚


1一刀切


心臟自己會動,不管動物的人的心臟脫離身體還會自己動,所以在古代人看來心臟是主宰身體的主要器官,身體只是為心臟服務的工具,所以修仙的神話就此產生,你只要把心修煉好變什麼都行[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