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個孩子因為家長訓斥跳樓了,非常痛心!是教育缺失還是愛缺失?

飄雨右岸


孩子叛逆不是教育問題。

主要是孩子太少了,我現在就認為,我家就一個孫子,他的煩惱無處訴說,他滴快樂無人分享。不是孩子不好,孩子不是動物,他也是個有七情六慾有思維的人。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姐妹6個,這個一會有事就喊媽媽,那個有事找媽媽,媽媽激動時就講,喊啥喊,還沒死呢,喊頭魂呢。,😂😂

現在想起來猶如昨天。,我們都感覺是幸福並著快樂。只是當時不痛快可沒有叛逆。

請主動和孩子交流,確實不是孩子本身滴責任,不是孩子出問題,是不是。


天娥姐姐


慈母多敗兒啊 慣子如害子 一點不假 我這從小被家人打大的妞也沒覺得恨家人 反倒更孝順他們 現如今我兒砸也兩歲多了 該打時打 該寵時寵 該慣時慣 他爸總說我看著心疼 我說他打你時候怎麼不這樣說 他奶奶有次見我吼孩子 怕我把孩子吼膽小了 恰恰相反 娃很活潑 也很懂事 什麼事需要把握個度 現在都提倡不能打 不能罵 平攤順滑的長大後受不了這氣 受不了那罪 動不動就抑鬱崩潰 我只想說打得輕 生你來這世上不是讓你來享福的 更不是讓你在父母面前尋死覓活的 是讓你體驗人生價值 是讓你感受世界每個視角的不同 你要學會不同角色 不同地位 不同技能才能感受這個世界的真善美與現實的差距



哈雷1234567


是教育的缺失也是愛的缺失!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有分數,還有很多很多......我侄兒上大二,湖南衡陽南華大學,是一所負責任的大學,聽侄兒說,他們學校各方面都管得很嚴。每天除了上網課,學校還要求做家務做運動並拍照,運動有專門的記步軟件......大學尚且如此,小學呢?老師家長都只關心孩子的分數,這樣的悲劇已經夠多了,希望不要重演了!



退休的少女


最根本原因是,當今我國社會對心理健康關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

試問一下,有多少人依然認為只有心理有問題的的人才會去了解心理學?有多少父母和老師瞭解兒童及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徵?有多少父母瞭解管教方式對於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有多少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安排了心理輔導老師?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經常需要面對的壓力、焦慮、抑鬱等的心理形成機制是怎樣的?

人只要有生命就有心理活動,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心理活動影響著我們的所有的行為和人際關係以及個人體驗,而我們卻對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知之甚少。

2019年國務院開始推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並在年底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推動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大小豆談心說理


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最大的教育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次才是學校和社會。

而家庭中的愛與被愛,本身就是教育,我們叫:愛的教育。

孩子不是在說教中成長的,而是在模仿中成長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先成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否則根本談不上合格的父母。

世界上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父母的第一個責任義務是給孩子物質能量,讓他身體健康,衣食無憂。

父母的第二個責任義務是激發孩子生命的神聖感,在心靈上滋養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和存在意義、知道自己對父母、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這種內心神聖感的建立,會讓孩子學會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絕不輕易放棄生命。

在神聖感形成過程中,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而不是打罵、否定、挖苦、訓斥、比較、貶損等粗暴方式,這些只能讓孩子的心理陰影疊加,越來越自卑、爆躁、無助、恐懼,直至崩潰。

父母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堅挺的力量,也可能是唯一的力量。當他認為父母已經不再愛他時,孩子內心會產生很深的罪惡感,自我價值瞬間崩盤,經常被父母以愛之名實施暴力管教的孩子,當最後一棵稻草被壓垮時,選擇應激自殺。

推動搖籃的手,足以推動整個世界。

父母愛的教育,影響和決定了孩子一生。所以,最需要教育的,恰恰是父母。

希望本事件,能引起年輕的父母們深刻反思…


幸福教主鄭直


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經常看到或者聽到相似的新聞。而且,孩子輕生的年齡越來越小,而原因也越來越簡單。

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教育,但也很不重視教育。為什麼這麼說?說家長注重教育,我們能看到眾多的培訓機構裡,絡繹不絕的孩子來補課,從學科到興趣班,應有盡有,家長在等候的時候,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說不重視,很少有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生活能力的教育!品德教育!很多孩子上學了,書包是家長背;物品忘記帶,家長送到學校門口;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不遵守規則受到批評,家長馬上會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啊……如此種種不言而喻。造就了孩子自私懦弱、任性妄為、無視生命的性格。

對於孩子的生命教育更是嚴重缺失。生命教育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小明白生命的可貴和不可逆轉,作為家長,有責任和義務讓孩子明白:在生命面前,一切都要讓步。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愛惜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惡意傷害他人、在生命安全遇到危險時,可以打破常規,為逃生自救贏得時間。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內容。

孩子的言行也折射家長的言行。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父母經常用暴力、傷害自己、祥林嫂式方式、極端的方法教育、照顧孩子,潛移默化之下,孩子遇到問題也會用相同方式來處理問題,悲劇也無可避免。

所以,要避免悲劇,需要父母本身注意自己的言行,從孩子的身上反省自己的缺點,然後改變自己,言傳身教的改變孩子。

父母愛子護子,是天性,無可厚非。但是這份愛要有底線有規則,沒有原則的愛在本質上與殺子無異。


熊娃娃的媽媽


看到這樣的信息真的是很痛心!這是教育和愛都缺失才導致的!

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錯了,對於孩子來說就變成枷鎖了。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很多家長都把這份壓力變相的轉移到孩子身上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今天上完課去上奧數,明天上完課去彈鋼琴,後天上完課去跳舞……孩子沒有一個完整的週末,殊不知,孩子也有累的一天。

在家一點家務都不讓做,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從來不給孩子說一個“不”字,孩子都是在誇讚中長大的,這無形中把孩子都養成了“公主”“少爺”,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家中老大,打不得,說不得,這種情況,孩子早晚會出事。

所以,平時家長們也要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他們知道生活是艱難的,我們無法選擇身處的時代或是環境,唯一能選擇的是如何有效和積極的面對,這將決定我們的命運。

另外,多找時間和孩子溝通,互動,和諧親子關係,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旦發現有什麼孩子解決不了的問題,積極的給予引導和建議,這樣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為。

教育孩子是一項漫長而又艱鉅的任務,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凡事多摸索,多點耐心,不要留下遺憾!





常麗平


這是個很悲痛的事件,最為父母的我們,都需要更加清晰的檢討一下對待孩子的教育。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愛的,我深信不疑。我們任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各種各樣的讚美,各種各樣的被批評。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便在很小的時候,別人一旦對我們自尊心進行踐踏的時候,內心深處很痛的。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對待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樣。家裡生活環境和睦,歡聲笑語不斷的家庭,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挫折敏感度要容易過度一些,可以說是沒心沒肺的對待實物的心態要積極很多。家庭環境過於緊張的家庭,父母容易發生衝突,有的甚至家庭氛圍過於冷漠,一旦孩子出現挫折,焦距點過度集中,孩子父母容易發生衝突,孩子容易出事。還有另一種家庭,就是過度溺愛孩子,萬千的寵愛都在孩子身上,特別是家裡的爺爺奶奶隔輩親,造就家裡的小霸王,任性習慣了,慢慢長大了,也不任人管教,父母突然要管束,孩子受不了,更別說是訓斥,不出事才怪。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都是需要學習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三觀,正確的三觀,所以不要忽視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言行,造就不該發生的悲劇。


話嘮寶寶的媽媽


解讀視角:

1.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2.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奪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讓了手機。

3.應試教育的壓力,壓迫了學生,也扭曲了人際關係。

4.當下教育內容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嚴重缺失。

5.不是手機害了孩子,是我們害了孩子。

6.家長的無能,造成了孩子的遇害。

7.這個社會上任何一個職業都要培訓,合格了才能上崗,而唯有做父母這件事沒有條件,無需學習,孩子出生,自己自然而然升級為父母。

8.作為父母,當我們無所事事地身陷刷屏魔怔,不讀書學習,不陪伴家人,不專心做事,甚至在玩手機中頻頻釀下禍端和慘案時,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孩子去學習,去進步,去自律?


一、痛心!疑因不堪家長訓斥嘮叨,河北石家莊一孩子跳樓自殺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莊明珠花苑小區發生了一起跳樓自殺的慘劇,從媒體曝光的視頻畫面可以看出,當時一名孩子滿身是血的躺在地上,孩子父母在一旁失聲痛哭,警方和醫務人員也迅速趕到現場,據稱:120趕到現場時孩子已無生命體徵。

關於此次悲劇的發生的原因,有媒體爆料稱:疑是因為孩子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於是孩子一氣之下便做出輕生的舉動,直接從樓上跳了下來。一場悲劇就在這個特殊時期發生了,真的是值得反思,當然,具體的原因還要以官方通報為主。

對於只有的悲劇,我想每個人都不希望發生,孩子才上那麼年齡,正是玩耍學習的打好時光,卻因為一些不知道為什麼的原因跳樓了,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你可曾知道,你是生命是你的媽媽懷胎十月孕育出來的,為了生養你,父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陪伴你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不小心跑岔路了,在輔導你成長的作業上做錯了題目,於是乎才有了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們誰都不能接受有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無論是誰,所以請我們的爸媽們真正的學習好如何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爸媽的人生路也是需要老師的,也是需要培訓的,不然你怎麼能做得起一個合格的父母呢?


二、孩子上網課不積極被訓而跳樓,父母捶地痛哭:如何讓孩子敬畏生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每個家長都有,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的道路更加順暢,平時裡嚴格約束孩子也是必須的,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一味的苛責有時候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心理引導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今悲劇已經發生,縱使再多的後悔也是無濟於事,只希望廣大家長都能夠引以為戒,不要讓類似的悲劇再度上演了。


三、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他們對待生命這麼草率?

是的,不是你要問,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要反問一句,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其實還應該反問一句,我們的家長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家長的問題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家裡的每個大人總希望能竭盡自己所能,為孩子鋪墊一條平坦的大路,沒有崎嶇,不會摔跤。不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越是沒有經歷過挫折,長大後的生活應變能力就會越差,從小無微不至的呵護,反倒可能成為未來的隱患。

  這個社會上任何一個職業都要培訓,合格了才能上崗,而唯有做父母這件事沒有條件,無需學習,孩子出生,自己自然而然升級為父母。但是,孩子的一生也因為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而被註定。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會怎麼想?

  如今我們大多都是成年人了,我們的認知和視角,自然而然的高出孩子們不止一個檔次,可我們回想過去的自己,難道我們沒有幼稚過的時候嗎?很多網友的情況,和那個男孩的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那個狀態下的最後刺激,以及衝動下的最後一躍。

  青少年自殺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但青少年自殺的直接原因看起來都很“常見”:

“沒收手機”、 “發生口角,被老師批評”、“課堂傳閱課外書,被批評”、“考試作弊,被告知班主任”、“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賴床被母親掀被子”、“被關電視機”、“不想考試”等等。


四、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奪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讓了手機。不是手機害了孩子,是我們害了孩子。

  是的,說的 很對,孩子玩手機,都是我們這些無能的家長不經意中害的,因為你自己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把玩手機轉讓給了孩子。綿陽鹽亭某中學學生,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機,因此被父母教育。此學生竟給父母發短信“永別了”,然後跳河輕生。

因玩手機被教育,發“永別”短信欲輕生!事發當天下午5點許,一名輔警下班經過北門大橋,發現橋下有一個徘徊在河邊的小孩好像在哭,舉動異常,於是一直站在橋上靜靜觀察。

  “大約5分鐘後,發現河邊小孩情況不對勁,有跳河的跡象,考慮到自己一個女孩子,能力有限,便立刻聯繫在附近值勤的交警同事下去查看。”

  趕來的執勤交警慢慢靠近小孩,開展勸說工作,此時小孩情緒十分激動,突然跳入彌江河。

此時,河邊待命的交警和圍觀群眾立馬跳入營救,並在河水中對小孩再次進行開導,開導無效,隨後交警及圍觀群眾手拉手協同將小孩救上岸。


  五、“永別了,爸媽!”又一孩子因為這件事自殺,看完很多家長沉默了

  一個悲劇發生了,難道這樣的悲劇就不能避免麼?雖然事發後小孩的母親趕到了現場。她告訴交警,跳水小孩是鹽亭某某中學學生,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機,父母便對孩子進行教育,今天下午5點左右收到孩子發來的一條短信“永別了”。

“我非常擔心、害怕出事情,結果孩子採取了這麼極端的方式,真的謝謝你們交警同志,回家我一定好好和孩子聊聊,教育他要好好珍惜生命。”


六、殺死孩子的不是手機,是父母自我教育的缺失。

  不要去抱怨孩子為什麼會跳樓自殺,其實最大的兇手就是自己,就是作為孩子家長的你本人,不必反駁,說到到玩手機,很多家長自己就患有重度手機癌,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大人也是沉迷在電子產品裡,有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一個個都是低頭族。

  個別家長甚至為了減少陪伴壓力,在孩子小時候把手機甩給孩子:“一邊玩去”。

  當有一天,他們想讓孩子遠離手機時,才發現孩子已經深陷電子遊戲無法自拔。

  “永別了,爸媽!”又一孩子因為這件事自殺,看完很多家長沉默了

  這些慘痛的案例,提醒每位父母:

  不是手機害了孩子,是我們害了孩子。

  不是孩子迷上手機,而是我們自己依賴手機,並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其害。

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奪走了孩子,是父母拱手把孩子讓了手機。


七、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你的孩子會沉迷手機呢?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依葫蘆畫瓢的事情,太常見了,我們的孩子都是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不斷的學習的,因為孩子是有樣學樣啊,所以我們家長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放下手機,用你空閒的時間多多陪伴孩子。

作為家長,你真的可以放下你的手機嗎?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很多的家長都做不到,雖然想做到,但是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就會拿著手機。

但我們需要認清並接受的一個真相是:在鋼筋水泥和人工智能中長大的孩子,相比於父母輩小時候,要孤獨很多。

  他們不缺吃穿,但他們缺少玩伴和陪伴。

  通常青少年在採取自殺行為時,心理已經處於異常,總是以為這是唯一的選擇,除此以外就別無他法了。通常,他們的內心感到自己為解決問題已經竭盡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擺脫痛苦。當然,他們會預計到,別人對自己的自殺可能不理解,會有種種看法,但是在些時此地,他們自己確信選擇自殺是合理的。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雖然周圍的人覺得自殺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責怪自殺的想法太糊塗了,但是,採取自殺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一些中學生內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壓力太大,分數的壓迫、考試的威逼、家長的訓斥、老師的不滿、社會上的諸多不快……。


八、應試教育的壓力,壓迫了學生,也扭曲了人際關係。

我們本不必談論應試教育的壓力,生在這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壓力的,人活著本身就有壓力,何況我們的孩子們呢?

學校本該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場所,所謂“教書育人”,學校最重要的職責在於“育人”。但育人卻不僅僅是教書就可以做到的,它還需要許多的交流溝通和關懷。在實際的操作中,學校為求升學率,不斷以“分數”為指標對學生進行考量,成績不好會不受待見,會被叫家長,不少學生成為了分數焦慮的受害者。

  而在家長看來,家長篤信“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忽視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價值取向,一味地將自我意識強塞給孩子,使之留下“父母都不理解我,萬一沒死給我一刀”的絕望。來自家庭和學校情感上的關懷溝通越來越少,學生寂寞的內心沒有溫情填補,交流的空間逐漸被“分數”壓縮,越來越極端的思想不斷醞釀。

但是,悲劇的釀成,也總是一種警醒,需要我們去反思。而對於青少年自殺事件的不斷髮生,我想,它最起碼反映出的是當下教育內容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嚴重缺失。要看到,生活中總有人遇事是悲觀的,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很脆弱,但我們能改變的,是讓這些人重視生命,不輕言放棄生命。


  九、那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呢?

  一些國家的死亡教育,除了課堂授課外,他們還會拓展一些側重感受、領悟、體驗的教育方式,比如帶學生參觀殯儀館、墓地、參加葬禮,把學生放進棺材體驗死亡的感覺,讓學生到癌症病房、安寧療護病房、老人院做義工等。

  “死亡教育”的目的並非教授學生如何消解死亡焦慮,它是要在死亡被文化變得不可言說的當下,讓孩子認識到生命的有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以正確的態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泰戈爾說:“死亡隸屬於生命,正與生一樣。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不論我們如何忌諱“死亡”,死亡依然如影隨形,因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只有正視死亡,讓孩子瞭解死亡意味著什麼,他們才有可能正確看待生命。

對生命的死亡的尊重,才是一個家長最應該重視的重要話題。

  這個世界上,

  唯有父母這個身份,

  無需考證過關、經年審核,

  但也唯有父母這個身份,

  必須終身學習、不容怠懈。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

  但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們今天做了最好的努力,

  等有一天回想起來的時候,

  便不會感到後悔莫及:

  是自己親手把孩子毀掉了!


老郭說


每次看到這樣的消息都覺得既痛心又悲哀。痛心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撫養大而孩子卻一跳了之,痛心孩子不知道生命的珍貴而說死就死;悲哀作為父母的我們整天圍著孩子轉而讓孩子不能自己成長,悲哀我們對孩子過渡寵溺而讓孩子只有一顆玻璃心。

現在已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是從一個孩子慢慢長大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煩惱許多困惑,但我們不敢叛逆:因為我們知道尊重父母,我們沒有網絡接收太多信息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沒有時間叛逆:因為每天回家要幫家裡做家務,上初中時已能幫著做體力活了,之後才能做自己的作業。所以我們那個沒來得及叛逆就走過的青春,不論如何煩惱,沒人會想到“死”,絲毫沒有這樣的念頭。

現在的孩子需要教育,也更需要愛!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才能讓一個孩子健康成長,避免更多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