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如何診斷?可選用哪些藥劑防治?

黃曉紅果果


  • 蔬菜真菌性病害的種類很多,例如蔬菜的霜黴病,白粉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鏽病,立枯病等是蔬菜常見的主要真菌病害;蔬菜真菌性病害診斷過程可通過觀,看,摸,掐,拔五種方式來判斷;種植戶可根據種植經驗和管理技術,或者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確判斷蔬菜感染真菌病害的種類,積極採取科學對症的防治措施,方能獲得蔬菜種植的全面豐收。

蔬菜真菌性病害五種診斷方式

  • 一,觀;即觀察;種植戶可站在蔬菜種植地的地頭或者局部區域,遠觀蔬菜的長勢是否一致;如果蔬菜感染了真菌性病害,蔬菜長勢,莖蔓高度,葉片顏色,果實形狀等特徵肯定與正常生長的蔬菜植株不同;一般情況下,蔬菜如果感染了真菌性病害,肯定會出現一片或局部的發病中心,成片發生,並以此中心作擴散遞進型蔓延;蔬菜真菌感染的觀察判斷經驗為,由局部向全株擴散,由單株向多株感染,由點到面蔓延,由輕到重擴展。

  • 二,看,即近看;如果蔬菜感染了真菌性病害,可以走進病株中心點,看葉片顏色與其它正常生長植株的色澤有無不同;看發病植株的葉片上是否有真菌性病害的不同形狀的葉斑或葉枯;看發病植株是否有根,莖,葉,果實上的腐爛;看莖蔓,葉柄有沒有組織萎蔫;看基部葉片有無枯萎和莖基有無干枯。
  • 三,摸,即觸摸;種植戶可靠近感染植株,用手摸葉片上是否有白霜狀粉末,絮狀物質,鏽狀物質,棉絮物質和顆粒狀物質;摸葉片背面斑點斑塊有無黑褐色的腐殖物質;摸葉片是否已經出現裂變組織凸起,摸葉片斑點斑塊感染組織是否乾枯腐爛;摸莖基是否有膠體物質流出,摸莖蔓葉柄是否有生長液溢出;摸感染莖葉,果實是否脆硬或疲軟。
  • 四,掐;即揉掐;對於已經感染真菌性病害的植株,可用指尖掐動感染組織,看有無乳白色的線蟲藏在裡面;掐莖蔓看有無生長液流出,並聞有無刺激性氣味;掐感染藤蔓果實有無變色,並尋找有無瘤狀物質存在。
  • 五,拔,即拔植株;對於已經感染真菌性病菌植株,可連根拔起植株,看根部是否長出根瘤,看根系組織是否已經變色腐爛;看根系和莖基維管束有無堵塞,看根基有無白色線蟲體存在。

真菌性病害主要特徵和採取的分類防治措施

  • 一,霜黴病;霜黴病可感染絕大對數的瓜果蔬菜;它主要的症狀在葉片上;蔬菜霜黴病感染初期,在葉片上會有淡黃色水漬狀斑點,進展為不規則圓形斑塊,葉片背面有白色霜體呈顆粒狀物質,斑塊邊緣增厚並有凸起。霜黴病感染不同蔬菜品種,可分別使用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百菌清,殺毒礬,鉀維鹽等生物製劑按照說明噴施。

  • 二,白粉病;如果蔬菜感染了白粉病,可見葉片上有白色小分點,逐漸進展成圓形白色粉狀斑塊,如果不採取抑制措施,會蔓延成斑塊交叉重疊連接,並逐漸萎蔫乾枯;蔬菜白粉病可使用甲基託布津溶液,粉鏽寧粉劑,多硫懸浮劑,百菌清,甲霜錳鋅溶液在農技人員指導下按照說明劑量霧狀噴施。

  • 三,枯萎病;真菌性枯萎病常見為害藤蔓型蔬果,主要感染植株的根莖,藤蔓,和葉片;感染症狀為葉片萎蔫下垂乾枯,莖蔓變細萎縮,根系變黑逐漸腐爛,導致整株萎靡乾枯;如果植株感染了枯萎病,可採取間作輪作的方式預防枯萎病的發生;還可使用嘧菌脂溶液,咪鮮氨溶液,惡毒靈粉劑,苯醚甲環唑溶液按照說明噴施。
  • 四,蔓枯病;蔓枯病主要為害瓜果類蔬菜;發病初期在藤蔓節柄處會有油浸狀褪色裂痕,並有膠質物溢出,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在藤蔓裂紋部位會出現爆裂,並流出灰紅色膠質生長液,農民稱它為爆血管。間作輪作是預防蔬果蔓枯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果蔬菜感染蔓枯病病菌,可使用甲基託布津原液,或者杜邦萬興100倍液直接塗抹患處,可抑制蔓枯病的發展蔓延。
  • 五,疫病;蔬果感染疫病病菌,在節間可見淡綠色水漬狀斑點,如不採取措施,斑點逐漸擴展成病斑,病斑中間缺水萎縮萎蔫;如果感染在果實上,可見果實上會有水漬狀斑塊,斑塊會逐漸凹陷並有膠質物體溢出;蔬菜感染疫病,可採取間作輪作方式預防,並對種植地滅菌處理,感染期,可使用殺毒礬,阿米西達粉劑交替噴施;或者使用代森鋅,代森鋅錳,氰霜唑,霜脲氰按照說明噴施。
  • 六,炭疽病;如果蔬果感染了炭疽病,會主要為害植株的葉片,藤蔓,葉柄和果實;炭疽病病斑在上述部位上呈現不規則圓形的斑塊;顏色初始為淺褐色,進展成深褐色,最後轉化成黑褐色;炭疽病病害可使用輪作預防,用50%炭疽福美雙,70%的代森錳鋅,75%的百菌清溶液,25%的施寶乳油噴施;或者使用嘧菌脂,咪酰胺按照說明噴施。
  • 七,灰黴病;真菌性灰黴病可為害大部分的蔬果,灰黴病可致使葉片變色,捲曲,畸形,葉質清脆易裂;對於蔬菜真菌性病毒病,可使用10%磷酸三鈉浸種30分鐘預防種子帶菌植入;如果蔬菜感染了灰黴病,可使用20%的病毒A,或者1.5%的植病靈乳油按照說明噴施;還可使用氟啶氨,代森錳鋅等按照說明使用。
  • 八,鏽病;蔬菜鏽病主要為害植株的葉片,根莖,和果實;感染初期可見葉片莖蔓部分有淡綠色點狀褪綠斑點,後逐漸轉化成黃褐色和鐵鏽色孢狀物,孢狀物裂變後呈現紅褐色粉末;鏽病初期,可使用50%硫磺懸浮劑250倍液噴施;或者使用25%三唑酮可溼粉劑2000倍液,或者,50%萎鏽靈1000倍液噴施。

結論

  • 蔬菜真菌性病害診斷可採用,觀,看,摸,掐,拔等方式辨別,根據植物不同品類,採取不同的施治方式,種植戶還可在農業植保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科學辨別,對症施治,可預防和抑制真菌性病害的發生。


鄉音鄉情


以前曾講過蔬菜細菌病害的識別與防治,當然幫人總要幫到底的!所以這次再來教你幾招正確辨別蔬菜真菌病害的好方法,當然還有用藥大禮包噢!

真菌病害判斷4大招

第一招:根據田間分佈情況判斷

一般有明顯的發病中心,經常成片發生;

病害有傳染蔓延的現象,如有點到面、輕到重的擴大趨勢;

在植株上以局部性部位發病居多,然後逐漸蔓延傳播;

第二招:根據發病症狀判斷

壞死:在葉片上常表現為葉斑(不同形狀的病斑)和葉枯

腐爛:在根、莖、葉、果等都會發生腐爛,如根腐、莖腐、果腐等

萎蔫:如莖基部的壞死或腐爛經常會引起上部植株的萎蔫

第三招:根據發病病症判斷

如病斑上會產生一些霜黴狀物、粉狀物、鏽狀物、棉絮狀物、顆粒狀物等。

第四招:根據病菌類型判斷

低等真菌:如猝倒病、根腐病、霜黴病、白鏽病、疫病、綿疫病等

高等真菌: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等。

常見真菌性病害用藥指南

霜黴病

代森錳鋅、代森鋅、吡唑醚菌酯+烯酰嗎啉、霜脲氰、氰霜唑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雨前雨後注意打藥;病株、病葉及時處理銷燬

猝倒病

惡黴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或腐黴利+百菌清、吡唑醚菌酯+代森錳鋅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銷燬,並消毒土壤

白鏽病

代森錳鋅+烯酰嗎啉、霜脲氰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

疫病

代森鋅、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烯酰嗎啉、氰霜唑、霜脲氰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雨前雨後注意打藥;病株、病葉及時處理銷燬

綿疫病

雙炔酰菌胺、錳鋅·氟嗎啉、唑醚·代森聯、惡酮·霜脲氰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病株、病葉及時處理銷燬

根腐病

惡黴靈、雙炔酰菌胺、氟啶胺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銷燬,並消毒土壤

枯萎病

嘧菌脂、咪鮮胺、惡黴靈、苯醚甲環唑

發病初期噴淋莖基部或灌根處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銷燬,並消毒土壤

灰黴病

啶酰菌胺、嘧黴胺、乙蒜素、腐黴利、異菌脲、咪鮮胺、咯菌腈

發病初期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打藥要打透

炭疽病

嘧菌酯、二氫蒽醌+苯醚甲環唑、咪鮮胺

發病初期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

白粉病

嘧菌酯、醚菌脂、百菌清、肟菌酯、氟吡菌酰胺+乙嘧酚、苯醚甲環唑、腈菌唑

發病初期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

鏽病

溴菌腈,肟菌酯,嘧菌酯、粉鏽寧

發病初期用藥;雨前雨後注意打藥;病株、病葉、病果及時處理銷燬

菌核病

咪鮮胺、腐黴利、異菌脲、戊唑醇、啶酰菌胺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銷燬,並消毒土壤

立枯病

惡黴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或腐黴利+百菌清、吡唑醚菌酯+代森錳鋅

發病初期灌根處理,病重株直接拔除銷燬,並消毒土壤

黑斑病

苯醚甲環唑、唑菌胺酯;百菌清+嘧菌酯、溴菌腈;福美雙+異菌脲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雨後注意打藥

葉斑類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氟硅唑、氟環唑、丙環唑

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雨後注意打藥。





文伯的春天


在蔬菜的種植過程中,發生的蔬菜病害,真菌性病害是較多的,真菌性對蔬菜的病害就約佔了蔬菜病害的80%以上,當我們發現了蔬菜上出現的侵染性病害時,首先要考慮是不是由於真菌造成的,對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如何進行判斷,並採取科學的方式進行防治呢。

一、對蔬菜真菌性病害的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

真菌的個體較大,有的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如黃瓜霜黴病病斑背面的黑或紫色毛黴、黃瓜白粉病的白毛、豇豆鏽病的鏽粉等。有時則需要在盛水的盤內保溼培養後才能看到。

◆識別方法。

對蔬菜的真菌性病害,最簡單的識別方法就是對著陽光,看病部是否具有輪紋狀侵染的病斑和“毛”,如黴狀物、粉狀物、點狀物等。有無這些病症是真菌性病害區別於其他病害的重要標誌。真菌的種類很多,生長繁殖的條件差別也很大,一般溼度大容易發病。

◆蔬菜的真菌性傳播方式。

真菌可以從表皮侵入寄生,也可以由傷口、水孔、氣孔等自然孔口侵入。

病孢子主要藉助風雨傳播,一旦落到寄主的組織表面,遇有適宜的溫度和水分條件時,就能萌發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組織進行為害。在條件不利時,可以形成休眠孢子、厚壁孢子或菌核等度過不良環境,待條件適宜時再行侵染為害。


二、真菌性病害病狀。

◆變色 

染病植株褪綠變為褐色到黃色,如萵苣黃萎病、洋蔥黃萎病、番茄黃萎病、大白菜黃萎病、結球甘藍黃葉病、大蔥黃萎病、辣椒黃萎病、茄子黃萎病等。

◆ 壞死 

壞死是植物體細胞和組織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種症狀。在葉片上常表現為葉斑和葉枯。葉斑有輪紋狀病斑,如番茄早疫病(彩圖26)、炭疽病等;角斑,如黃瓜霜黴病等;蔬菜苗期表現猝倒病和立枯病。

◆ 腐爛

 腐爛是植物組織大面積或局部被分解和破壞,幼嫩和多肉的組織容易發生。

腐爛分軟腐,如大白菜軟腐病;溼腐,如黃瓜疫病。根據腐爛的部位分,有根腐、基腐、果腐、花腐等。如辣椒立枯型疫病、落葵基腐病、番茄菌核病、生菜灰黴病、黃瓜炭疽病、番茄灰黴病等。

◆ 萎蔫 

當真菌性病原菌侵入了蔬菜的植株根、莖、葉的維管束裡繁殖後,由於堵塞導管,阻礙水分輸導,致使整株或局部發生萎蔫,萎蔫部分最終枯死。如枯萎病的病株表現為全株凋萎,根系腐爛,病株基部莖上有粉紅色黴層,剖開莖基部,維管束呈褐色。

黃萎病的病株,病葉由黃變褐,並自下而上逐漸凋萎、脫落,剖開病株的根和主莖,維管束變褐,如茄子黃萎病。

◆ 枯死 

蔬菜整株或局部枯死,與萎蔫枯死的區別是發病快,很快枯乾死亡。如姜根莖腐敗病、瓜類蔓枯病、辣椒疫病、番茄疫病、番茄苗立枯病、南瓜苗立枯病、番茄莖基腐病等引起植株枯死狀。

◆ 斑點 

蔬菜組織部分遭到損壞死亡,肉眼可見呈斑紋狀。如黃瓜霜黴病、茼蒿霜黴病、大蔥霜黴病、大蔥白斑葉枯病、大蔥黑斑病、菜豆炭疽病、豌豆褐斑病、黃瓜褐斑病、黃瓜炭疽病(葉)、大白菜白斑病、大白菜霜黴病等。

◆膨大 

蔬菜的組織增生異常肥大,如大白菜根腫病等。

三、真菌性病害病徵。

 一般蔬菜真菌性病害具備以下兩個典型特徵:一是一定有病斑存在於植株的各個部位,病斑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多角形、輪紋形或不定形等。
二是在受害部位出現真菌的繁殖器官,病斑上出現的不同顏色的黴狀物或粉狀物,顏色有白、黑、紅、灰、褐等。

◆黴狀物 

黴狀物是真菌病害常見的病徵特徵,可分為霜黴、黑黴、灰黴、青黴等。如瓜類與番茄灰黴病,受害葉片、殘花及果實上出現灰色黴狀物。

◆粉狀物 

可分為:白粉,如黃瓜白粉病,葉上病斑處出現白色粉狀物;鏽粉,如菜豆鏽病等;黑粉,如洋蔥黑粉病等。

◆鏽狀物 

病原真菌在病部表現黃褐色或鐵鏽色點狀、塊狀、毛狀物。

◆棉(絲)狀物 

多呈棉絮狀,如茄子綿疫病、黃瓜疫病、番茄晚疫病。南瓜、西葫蘆幼果上發生的褐腐病通常會有大量的大頭針樣的黑色菌絲。

◆粒狀物 

在病部產生大小、形狀、色澤、排列等各不相同的粒狀物。有的粒狀物小,如豇豆褐斑病。

四、真菌病害的典型病害。

◆ 紫紋羽病 

根及地下部分覆蓋紅紫色到紫褐色的菌絲,似蜘蛛網狀,受害器官表皮腐爛,近地表部上呈紫褐色籮底狀,如胡蘿蔔、姜、牛蒡和蘆筍等都可能受到本病為害。

◆ 白絹病

 在我國南北均普遍發生,一般蔬菜都可能受其為害,如黃瓜、甜瓜、西瓜、番茄、辣椒、茄子、大白菜、胡蘿蔔、牛蒡等。

◆菌核病 

屬於導致植株慢性死亡的一種病害。病部初為淡褐色溼潤狀,進而腐爛,上生白色黴狀菌絲,菌絲糾結形成鼠糞樣黑色菌核。

莖部發病時,病原菌進入到導管部,造成植株枯死。葉片和果實發病時,出現軟化和腐敗,也常出現菌核。病徵比較明顯,診斷相對比較容易。茄子、番茄、辣椒和豆類蔬菜上比較常見的容易發生菌核病。

◆ 苗立枯病 

葉子先端出現暗褐色水浸樣,進而發展成為暗綠色水燙樣,隨之軟化腐敗。長期低溫、溼度大的苗床常會成片地發生這種病害。菜豆、荷蘭豆、黃瓜、茄子、西瓜、蘿蔔、大白菜、蕪菁等常受本病為害。

◆ 疫病 

葉上初生褐色大型病斑,病斑表面生有白色黴狀物,果實和莖部發病呈溼腐,表面也生有白色黴狀物或棉毛狀物。

◆ 霜黴病 

葉上病斑受葉脈限制形成明顯或不明顯的多角形,病斑正面黃色到黃褐色,背面生有白色粉狀物或黴狀物,葉片黃化,病斑背面產生毛黴狀。

◆ 鏽病 

葉片或莖表皮下生成淡黃色、黃色、黃褐色、赤褐色、鏽色的圓形或長圓形腫粒狀皰斑,表皮破裂後散出與皰斑相同顏色的粉末。

◆白粉病

 莖和葉片上初為散生的白色粉點,進一步擴展成大塊不整形粉斑,覆蓋整個葉面或莖節。顏色逐漸變為灰色到淡灰褐色,上生黑色小粒點(子囊殼)。光照不足、通風不良、低溫高溼或高溫乾燥都有利於本病的發生。

五、防治的方法

◆選擇抗病良好品種。

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培育壯苗是提高蔬菜抗性的基礎,大多數病害的發生與品種的抗病性密切相關,抗病品種的選育是育種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除極少數病害尚沒有抗病品種以外,多數品種都有較好的抗病品種。

◆掌握良好的栽培技術。

良好的栽培技術是蔬菜生長健壯、減少病害的關鍵。嫁接栽培可以較好地預防土傳性的真菌病害;壟作、配方施肥、溫溼度控制等管理措施對植株的抗病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使用藥物防治。

使用藥劑是蔬菜發生真菌性病害後,最好的防治方法。

①對一部分蔬菜的早疫病、晚疫病、茄子綿疫病的進行藥物防治方法。

當蔬菜發生了真菌性病害時,要科學的進行防治,要根據所發病害選擇特定藥劑,如黃瓜霜黴病、辣椒疫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茄子綿疫病等可選用烯酰嗎啉·錳鋅、霜脲氰·錳鋅、甲霜靈·錳鋅、乙膦鋁、霜黴威等藥劑噴灑防治;

②一部分蔬菜的灰黴病、菌核病的藥物防治方法。

對一部分蔬菜的灰黴病、菌核病等可選用腐黴利、異菌脲、嘧黴胺等藥劑噴灑防治;

③對一部分蔬菜白粉病、葉黴病、黑星病、鏽病的藥物防治方法。

白粉病、葉黴病、黑星病、鏽病可選用苯醚甲環唑、腈菌唑、氟硅唑等唑類藥噴灑防治。

④對一部分蔬菜的枯萎病、黃萎病、腐皮鐮孢根腐病蔬菜的藥物進行防治。

枯萎病、黃萎病、腐皮鐮孢根腐病等可選用惡黴靈、氯溴異氰尿酸等藥劑灌根防治。藥劑防治時建議保護劑與殺菌劑混配使用,同時輪換用藥,避免產生耐藥性。

總結

真菌性病害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要掌握真菌性病害的觀察方法,病害的特徵,典型病害的表現形式,最重要的要掌握防治方法,才能種植出產量高質量好的蔬菜。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首發頭條,抄襲必究。

以文溫暖三農


真菌是引起蔬菜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據統計,真菌性病害在蔬菜侵染性病害中的比例達到50%~60%。真菌性病害不但種類多,危害性也大,比如棚室蔬菜發生嚴重的灰黴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等都是生產上危害嚴重的病害。下面就說一下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如何診斷以及可選用哪些藥劑防治。

真菌性病害的發生特點

凡屬真菌性病害,無論發生在什麼部位、什麼症狀表現,在潮溼的條件下大都有菌絲、孢子產生,也就是我們見到的“毛”、“粉”等。這是判斷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據。由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可表現出斑點、萎蔫、畸形等病狀。葉部是真菌侵染最多的部位,各種真菌性病害大都在葉部有所表現,葉片病斑中心變色,多長出毛狀或粉狀的孢子梗,病斑周圍多有黃色的暈環。

按引起棚室蔬菜侵染性病害種類的多少,真菌主要包括半知菌類以及子囊菌、擔子菌、接合菌門的真菌。在棚室蔬菜生產中,半知菌類病害佔有主要地位,根據在瓜類和茄果類蔬菜主要病害中的統計,70%以上的真菌病害是由半知菌類引起的。比如灰黴病、黃萎病、葉黴病、鏈孢枯萎病、早疫病、炭疽病、立枯病等都是由半知菌類引起的。子囊菌類也是真菌類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白粉病、菌核病、蔓枯病等屬於此類。還有很少的真菌病害由其他類的真菌引起,比如芸豆的鏽病屬於擔子菌門真菌,南瓜的花腐病屬於接合菌門真菌。

主要真菌性病害識別

炭疽病

蔬菜葉片感染病原菌,會出現淡黃色至灰褐色圓形斑,中間白色透明發亮,有時會有穿孔現象,多數病斑會融合成大形壞疽斑。病徵多發生於下位葉,嚴重時受害葉片會乾枯下垂。該病原菌也會造成甘藍、蘿蔔、芥菜、芥藍、不結球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炭疽病。

褐斑病

發生在蔬菜的葉部病害,在下位葉最初呈現細小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黃褐色斑點,多在中肋及葉脈上,隨後病斑相互融合,造成葉片全面受害,嚴重時導致葉片壞疽及黃化。本病菌也會危害花環菊。

立枯病

蔬菜種子發芽且尚未出土前被立枯絲核菌感染,即造成種子腐爛。出土後之蔬菜幼苗被侵害時,近地面的莖基部呈褐色水浸狀,造成蔬菜幼苗萎凋死亡。幼苗後期被感染時,莖基部褐變繳縮,且莖部變細,全株發育不良,甚至會倒伏死亡。

白絹病

白絹病菌以菌核型態存活於土壤,菌核發芽長出白色菌絲,沿土壤表面蔓延,侵入寄主植株莖基部,形成水浸狀病斑,隨後地上部黃化、落葉、萎凋,地下部皮層腐爛,長出白色菌絲纏繞莖基部,並有菌核出現,由白色轉變成褐色,在土壤中存活。該病菌寄主範圍廣泛,約三百餘種植物受其危害,在高溫多溼環境下尤為嚴重。

常用的防治藥劑

  1. 2%武夷黴素水劑 防治黃瓜霜黴病、炭疽病、白粉病、黑星病,用150~200倍液噴霧;蘆筍莖枯病、黃瓜灰黴病用100倍液噴施;番茄灰黴病、早疫病、晚疫病、葉黴病用150~200倍液噴施;西瓜、甜瓜炭疽病、白粉病,韭菜灰黴病用100~150倍液噴施;落葵蛇眼病用150倍液噴施。

  2. 2%農抗120水劑 澆灌處理防治黃瓜、甜椒、西瓜枯萎病,苗床噴灑用100~200倍液;田間灌根用150~300倍液,每株澆灌300~500毫升藥液。防治大白菜黑斑病,芹菜斑枯病,番茄早疫病、灰黴病、葉黴病用150~200倍液噴霧;瓜類白粉病、炭疽病和茄果類白粉病用100~200倍液噴施。

  3. 2%、10%多氧黴素可溼性粉劑,0.3%多氧黴素水劑 防治番茄葉黴病、草莓灰黴病每畝用10%多氧黴素可溼性粉劑100~150克噴霧;黃瓜霜黴病、白粉病,番茄晚疫病、灰黴病,用10%多氧黴素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施;番茄早疫病每畝用0.3%多氧黴素水劑600~1000毫升噴霧;大蔥、洋蔥紫斑病用2%多氧黴素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防治蔬菜猝倒病用2%多氧黴素水劑500倍液進行苗床噴灑;防治西瓜枯萎病用0.3%多氧黴素水劑80~100倍液,每株灌根250毫升。

  4. 5%井崗黴素水劑 澆灌處理防治茄科、瓜類蔬菜幼苗立枯病用500~1000倍液,對播種後苗床,按每平方米澆灌3~4升藥液。田間瓜類立枯病、根腐病用500~1000倍液噴淋植株根部;番茄白絹病用500~1000倍液澆灌。

  5. 2%春雷黴素水劑 防治番茄葉黴病、芹菜早疫病、菜豆暈枯病用400~500倍液噴霧;防治黃瓜枯萎病用100倍液灌根。

  6. 27%高脂膜水乳劑 防治瓜類白粉病、草莓白粉病、番茄斑枯病、草莓褐斑病用80~100倍液噴霧;大白菜霜黴病用200倍液噴霧,韭菜灰黴病用250倍液噴藥,黃瓜霜黴病用70~140倍液噴霧。

  7. 2%寧南黴素水劑 防治瓜果白粉病、虹豆白粉病、番茄白粉病用200~400倍液噴霧。

  8. 地衣芽孢桿菌每毫升含1000單位水劑防治黃瓜霜黴病每畝用350~700克噴霧。

  9. 木黴菌每克含2億活孢子量的可溼性粉劑防治黃瓜霜黴病、白菜霜黴病時用。



農小二SN


大家好,我是麗麗在農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可表現出斑點、萎蔫、腐爛等病狀。細菌性病害也可引起同樣的病狀,不同之處在於真菌性病害在發病部位可看到蜘蛛網狀或絮狀的菌絲體,有的還有菌核等到菌絲體的變態。在發病部位表面長有各種黴狀物,這是識別真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徵。



例如黃瓜白粉病,葉上病斑處出現白色狀物。再如瓜類與番茄灰黴病,受害葉片、殘花及果實上出現灰色黴狀物。真菌可以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也可從傷口或自然口侵入,病菌多在病殘體、種子、土壤、留種植株或溫室蔬菜上越冬,主要借風雨傳播落在蔬菜上,遇適宜條件便可寄主危害。



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有:蔬菜的霜黴病、白粉病、灰黴病、疫病、枯萎病等。防治措施:用殺菌劑進行拌種。清潔田園及時將病葉、病果清出園外,深埋或燒燬。輪作換茬,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大棚或保護地加強通風,膜下澆小水,禁止漫灌,降低溼度。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霜黴類真菌病害可以選用瑞毒黴、乙磷鋁、代森錳鋅、加瑞農、殺毒礬、普力克、甲霜靈錳鋅、甲霜銅等噴霧。保護地還可用百菌清煙劑或粉塵劑。疫病類病害可選用乙磷鋁、甲霜靈、殺毒礬、甲霜靈錳鋅、百菌清、克露瑞毒銅、倍得利等噴霧。灰黴類病害可選用多菌靈、苯菌靈、速克靈、撲海因、農利靈、利得可、多黴靈、武夷黴素等噴霧。



也可用速可靈煙劑或灰黴煙劑燻煙。根腐類病害可選用多菌靈、甲基託布津、雙效靈、敵克松、多硫懸浮劑、可殺得等噴灑菜株基部和地表面,也可灌根。


利利在農村


對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如何診斷?可選用哪些藥劑防治?一個看似簡單的提問,說起來其實並不簡單,原因是蔬菜的種類很多,危害蔬菜的侵染性真菌病害也實在是不少。正因為如此,種植蔬菜的菜農才更需要掌握相應的知識,以便在栽培蔬菜的過程中根據蔬菜所呈現的各種病狀和病徵,準確判斷出病因和病害,並給與科學防治,以確保蔬菜優質高產,提高栽培效益。

科學識別蔬菜病害

科學識別蔬菜病害是一門學問,只有科學準確地識別和判斷出蔬菜的不同病害,在蔬菜的生產實踐中,才可以對症施治,及時選擇正確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用藥,抑制或消滅病害。而不會因為自身判斷上的失誤,錯過防治佳期。總體上來說,判斷任何蔬菜的病害,都是可以依據病狀和病徵的。

1、從病狀上判斷蔬菜病害

無論何種蔬菜,一旦發生病害,不論是侵染性病害還是生理性病害,都不可避免地會表現出變色、萎蔫、壞死、腐爛、畸形等病狀,這就是我們菜農可以用來判斷蔬菜病害的依據。

①變色。當蔬菜受到病菌或生理性侵害後,由於被害部分細胞內的葉綠素被破壞或者是形成受阻,或其它色素形成過多,便會在葉片上表現為褪綠、變紫、變紅、花葉、黃化、白化等病態。

②萎蔫。萎蔫和下垂如影相隨,因為蔬菜植株染病受害後,植株局部或整體會因為失水而喪失膨壓,主要是蔬菜植株的維管束組織受到了病原物的毒害而遭到破壞,影響到水分向上輸送。

③壞死。當寄主蔬菜被病菌侵染或遭受生理性傷害時,植株的細胞和組織自然會遭到破壞,從而出現壞死病狀。壞死症狀多以各種類型的斑點或病斑、穿孔、焦枯表現在蔬菜的葉片、莖蔓、枝條和果實上。不同病害的病斑大小不一,形狀也不相同,或圓形,或紡錘形,亦或不規則形,角斑、條斑都有,病斑的顏色也會有褐色、黑色、灰紫色、白色等不同顏色。

④腐爛。腐爛可以是溼腐、軟腐、根腐、幹腐、果腐、莖腐、莖基腐等腐爛症狀,主要發生在蔬菜植株的柔軟、多肉、含水量多的組織上,原因是這些地方有較大片的細胞被崩解破壞。蔬菜的莖稈和莖基部腐爛會同時產生縊縮,往往會造成腰折倒伏。苗期倒伏的為猝倒病,腐爛後直立不倒的即是立枯病。

⑤畸形。蔬菜植株畸形的症狀包括徒長、叢枝、腫瘤、矮縮、卷葉、皺葉、蕨葉、根腫等不同症狀,主要發生原因是,蔬菜植株受病害影響,整株或個別器官發育過旺或受到抑制引起。

2、從病徵上判斷蔬菜病害

所謂的病徵也就是蔬菜染病受害後,其主要受害部位所表現出來的某種特徵。概括地說,不同蔬菜被病菌侵染染病後所表現的病徵可以歸納為6種。

①黴狀物。也就是由致病真菌的菌絲和孢子梗組成的形狀、顏色、疏密不同的各種黴。

②粉狀物。粉狀物包括白粉、鏽粉、黑粉等不同顏色,由病原真菌一定數量的孢子、孢子梗或菌絲體密集而成。

③核狀物。核狀物主要是褐色、黑色、黃白色的菌核,一般都是在蔬菜感病部位出現,狀如菜籽或鼠糞。

④膿狀物。膿狀物也就是蔬菜被病菌侵害後溢出的膠黏狀菌膿。

⑤顆粒狀物。病部產生的大小如針頭的硃紅色或者黑色等顏色的小粒點。

⑥絲狀或棉絮狀物。顏色為白色或褐色,纏繞狀。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蔬菜被各種病毒侵染羅患病毒病後,沒有病徵,只有病狀。

蔬菜真菌性病害的特點

蔬菜種類很多,不同的蔬菜可能有相同的真菌性病害,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真菌性病害,但歸納起來,各種真菌性病害一般都會有7個共同特點。

1、受害後病部出現黴狀物、粒狀物、核狀物、絲狀物或棉絮狀物。侵害蔬菜的致病真菌以菌絲體、菌核、擬菌核、孢子在病殘體、土壤或蔬菜種子上越冬,翌年溫溼度條件合適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菌絲、菌核等,成為初侵染源。

2、病菌藉助雨水、灌溉水、氣流、昆蟲及農事操作傳播,從氣孔、皮孔或傷口侵入。侵入後在蔬菜植株的感病部位產生新的分生孢子等,進行再侵染,引起病害蔓延性流行發生。

3、多數高溫、高溼、多雨、重茬栽培、黏重地和低窪地栽培易發。雨後積水而排澇不及時的蔬菜田,容易發生真菌性病害。

4、底肥施用不足,土壤忽幹忽溼,施用過沒有充分腐熟的農家肥,蟲害發生嚴重的蔬菜田容易發病或發病重。

5、定植移栽時傷根多和長勢弱的蔬菜易發。

6、栽培密度不合理,通風透光不好,管理不及時和管理失當的蔬菜田容易發病。

7、同種或同科同屬重茬栽培,以及共同易感相同病害的不同科屬蔬菜連作,病害易發或發病重。

真菌性病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採用無病種株留種,合理輪作。

2、溫湯或藥劑浸種或拌種。茄子使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後,移入25℃左右的溫水中浸種8——12小時後催芽播種,也可使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番茄使用50——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清水常溫浸種3——4小時後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40——50分鐘;辣椒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包衣;黃瓜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也可使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拌種包衣,還可以使用96%惡黴靈粉劑3000倍液浸種20分鐘;菜豆可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也可以使用40%甲醛水劑300倍液浸種4小時。

3、加強栽培管理。精細整地,深耕土壤。採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因地制宜採用高壟高畦或半高壟半高畦栽培,合理灌溉,雨後注意排水,避免田間積水或忽幹忽溼。掌握合理的定植密度,謹防田間鬱閉。棚室種植注意調節溫溼度,合理通風透光,防止大水漫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銷燬。前茬蔬菜收穫後,立即清潔田園,翻耕土壤,減少後續菌源。棚室採用夏季高溫悶棚的方式,露地或棚室可在定植前畝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公斤拌細土20公斤撒施翻耕或耙入土壤,對土壤消毒,消滅病菌。

蔬菜真菌性病害的防治用藥

可用於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的藥劑很多,但防治不同蔬菜的同種真菌性病害,或者防治同一種蔬菜的不同真菌性病害所需要選擇使用的藥劑品種和施藥濃度會有所不同,需要菜農合理選擇,區別對待。切不可“照葫蘆畫瓢”,失之盲目。

可選藥劑有:5%氨基寡糖素水劑、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30%氟硅唑微乳劑、25%丙環唑乳油、50%萎鏽靈乳油、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50%醚菌酯幹懸浮劑、43%戊唑醇可溼性粉劑、3%多抗黴素水劑、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4%噁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40%唑酮·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異菌·福美雙可溼性粉劑等。

後話:

蔬菜的真菌性病害較多,症狀複雜,不同病害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狀,而同一種病害在同一植株的不同生育期或不同環境條件下又可能產生不同的症狀。菜農需要仔細觀察病害的各種病徵、病狀和發病時的環境條件,才可以做出準確判斷。當自己把握不準和難以判斷的時候,需要求助專業人員幫助。必要時,可以向專業部門送檢標本,確定病因和病原後,再選擇合適的藥劑加以防治。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對蔬菜的真菌性病害如何診斷?可選用哪些藥劑防治”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真菌性病害分高等性真菌和低等性真菌,它們的區別在於高等性真菌的菌絲體有隔膜,低等性真菌沒有隔膜。它們都有病症和病狀,在用藥方面一定要區分開高等性真菌和低等性真菌,如果把高等性真菌的藥劑打在低等性病害上面,或者把低等性藥劑打在高等性真菌上面,其作用不大,甚至會增加真菌的繁殖速度,擴大繁殖係數,因為你增加了溼度,創造了病菌的生存條件,

這兩個圖分別代表兩個不同等級的病害,一個是黃花菜的鏽病,他是高等性真菌,一個是辣椒的早疫病,是低等性真菌,

(一),以預防為主,清理田間秸稈,不給病菌留寄主,他就沒有生存的條件,

(二),高等性真菌,高等性真菌有白粉病,鏽病,黑穗病,赤黴病,炭疽病,菌核病,一般用吡唑醚菌酯,三唑銅,苯醚甲環唑,肟菌酯,粉鏽寧,最好是復配藥。

(三),低等性真菌,有霜黴病,疫病,棉疫病,枯萎病,猝倒病,晚疫病,一般用藥方面是甲霜錳鋅,烯酰嗎啉錳鋅,克露,乙磷鋁等等復配藥劑。




老張說農耕


第一:根據田間分佈情況判斷

一般有明顯的發病中心,經常成片發生;

病害有傳染蔓延的現象,如有點到面、輕到重的擴大趨勢;

在植株上以局部性部位發病居多,然後逐漸蔓延傳播;

第二:根據發病症狀判斷

壞死:在葉片上常表現為葉斑(不同形狀的病斑)和葉枯

腐爛:在根、莖、葉、果等都會發生腐爛,如根腐、莖腐、果腐等

萎蔫:如莖基部的壞死或腐爛經常會引起上部植株的萎蔫

第三:根據發病病症判斷

如病斑上會產生一些霜黴狀物、粉狀物、鏽狀物、棉絮狀物、顆粒狀物等。

第四:根據病菌類型判斷

低等真菌:如猝倒病、根腐病、霜黴病、白鏽病、疫病、綿疫病等

高等真菌: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等。


y小花愛生活


蔬菜病害,總體分為,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所問的問題過於寬泛,針對每種作物都有幾種主要病害,每種作物的種植的模式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方法。建議根據每種病害的發生,侵染,擴散的特點,從溫度,適度,通風,土壤等管理,減少病害發生。從而預防病害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