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松,在放松中培养爱好和兴趣并从中感受快乐

管理学上有一个“破窗理论”。意思是:如果有一排窗户全部是好的,你不会去踢它;但如果一排窗户中有一扇是破的,你踢别的窗户就会毫不犹豫了。所以规则定下来,就不能有一点违犯,有一点违犯了,这个规则就更容易被违犯。而我的学习计划就像那排窗户,其中有一扇是早就破了的,所以再踢破其余的窗户也就总是显得很容易。

我的爱好实在太多了,因此总有特殊情况,学习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渐渐也就不执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突发感慨,在日记中大骂自己一通,强迫自己必须按计划学习,但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固态复萌,于是又责备自己,接下来又能坚持几天;但过几天又会给自己找一些理由,反正还早,以后还有时间。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折腾了几年。到最后自己痛下决心,决定春节也不回家,买几箱快餐面,关在宿舍里苦读。但自己并不喜欢那些书,只是靠毅力强迫自己苦读,所以学习效率总也不高,到最后研究生没考上,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那时,我对自己彻底失望了,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毅力、没有出息的人。

当我懂得了潜意识的原理后,我明白了,其实用强迫的方式逼自己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物理上说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你越是强迫自己,你内心的抵触就越大,效率就越低,而且你也越不容易坚持长久。人不是机器,我不相信有哪个人能单靠毅力、强迫自己取得成功。真的不行,我有很深的体会。

你可以观察那些学习最好的同学,他们一定不是靠毅力,强迫自己学习的。他们之所以学习好,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学习,将学习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能在学习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并从中感受到了一分乐趣。

潜意识的工作方式已经告诉我们了,要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让自己持之以恒,就要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也只有在轻松的心态下,你才能逐渐培养出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

有很多人习惯于在听着音乐的状态下看书、学习,而且效率更高,不就是因为音乐有助于人放松吗?

为了避免我讲的潜意识是伪科学,我曾专门上网查阅了一些医学资料。有份资料中谈到,1975年美国医学科学家就发现了大脑内可以分泌一种物质,叫内啡肽。它的成分和吗啡一样。当一个人达到兴奋状态时,大脑里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人就会有快感。

所以你想工作效率高,首先你就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在放松中,慢慢的你就会产生兴趣,焕发热忱,这时你的头脑里就会分泌出内啡肽,你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我要反驳一个传统而又十分流行观点。现在很多成功学的书在鼓励大家,说要像奴隶一样的工作,要吃苦、流汗水,要艰苦奋斗,这样你才会成功,才会富有。我说这是鬼话!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得越轻松越好,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做你爱干的事,去感受它的激动和喜悦,这样你就能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取得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才是幸福的成功。

不要像奴隶般地去工作;不要相信汗水和艰苦奋斗才能变得成功和富有。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得越轻松越好,做你爱干的事,去感受它的乐趣和激励,这样你会在快乐中变得成功和富有。

用高尚取代低劣---我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孩到森林里散步,最后来到一块大空地旁的小屋。房子的两侧是大花园,两座花园里各有一位园丁。这两座花园很不一样,其中一座杂草丛生,园丁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手边拔着杂草,嘴边不断骂着。

另一座花园则呈现一幅和谐的景象,到处开满花朵,洋溢一片自然美景。这座花园里的园丁做起事来好像很轻松,他背靠在树干上,吹着口哨,哼着歌。

这个小孩决定去拜访那位轻松自在的幸福园丁,问园丁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就把花园打理得这么有条有理,而另一位园丁则要不断的工作,但花园还是一团糟呢?

那位轻松自在的园丁回答:“你知道吗?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也和对面的园丁一样忙着拔杂草,但后来我发现根本无法战胜杂草,它们的根还是留在土壤里。拔杂草时,种子又掉落在土里,不久又生出杂草来。我这边拔完了,马上又要从另一边开始拔。

后来我改变战略,去找一些生长得比杂草还快的花和植物,这些植物没多久就完全占据了杂草的生活空间,有这些花朵的地方,就没有杂草。如此一来,我的花园当然干干净净。”

从小我就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我要重新反省这句话了。如果认为学习、工作是在吃苦,我想也就永远不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只有将工作看成乐趣的人,才可能最终成功。

其实人都有一些劣根性,都有一些庸俗的爱好,与其想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它,克服它,倒不如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

斯宾诺莎说: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情欲,我们才享有幸福;反之,乃是因为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能够克制情欲。

人在打理自己心灵的花园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人应该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爱好和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这样劣根性就会自动退位。

人不能总是刻意抵抗一些东西,你越是要抵抗的东西,它就越会顽固地存在那里,因为是你将它当作对手放在了那里。当你静下心来,寻找内心的丰富,不再浮躁时,它就会消失幻象。

不要总是努力去克服低劣的东西,而要用高尚的爱好和兴趣占据心灵。

培养兴趣---其实人的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天生的东西我们叫本能,比如要吃好的喝好的,住舒适的房子,从性爱中得到快乐,这些只是冲动,这种冲动是天生的,是动物属性,所以称为本能。但爱好却不同,爱好不是天生的,爱好是培养出来的,是需要学习的。比如欣赏绘画,你必须先学习,具备一定的素养,懂得一些光线、结构、颜色的理论,你才能欣赏,才能为其所感染、陶冶。

如果你知道自己一生将会从事什么工作,你又想要取得成功,那你就必需将这项工作变成你的爱好。那怎样才能将工作培养成爱好呢?

以前有些朋友叫我去打高尔夫球,打了几次我就烦了。我按照教练教的规范动作,两手握紧,双腿略为弯曲,然后一下用力打出去。结果竿子扔出去了,球还在那里。打了几次也打不好,教练也不好说我笨,反正我看她就那个意思。于是打过几次后,我就再也不打高尔夫球了,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但是我学下围棋的时候,开始水平不高,我就找一些围棋书、棋谱来看,感觉有点进步后,就去找一个朋友下,开始总是输,每次输了就回去打棋谱,渐渐我的水平提高了,他开始下不过我了,我很得意,又去找一个更高水平的人玩,开始也常是输,输了就回去看棋谱研究,那段时间我进步非常快,因此我就很喜欢下围棋。只是后来觉得下围棋太耗时间,我才放弃了。

一个人要培养爱好,首先,你得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然后,再让自己不断地取得一些成就。

其实也很容易做到。你只要肯花精力,天天学习,用心钻研,就一定能做好;一旦做好,你心理上就会产生喜悦,就会喜欢它,于是你就更愿意学习、研究它,于是你也就能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环。

我原来教物理,遇到过一些学生讨厌物理。为什么呢?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成绩不好,他就讨厌物理,讨厌就不想学,不想学,成绩就更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哪一天你转换思想,告诉自己,我好喜欢物理,物理很有趣,很好玩,这个月我要专攻物理,以它为主,这样你的成绩就会提高,一旦有提高,你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你就更愿意学物理,就更能提高,也就形成良性循环。

我读初中学英语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初二时我的英语很差,老师总说我像一个跛脚的人,理科强英语弱,这样是走不远的。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决定用初二一年主攻英语。我用大量的时间学英语,渐渐成绩有了提高,一有提高我就有了兴趣,就越来越想学,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实际上在工作中投入爱好和兴趣,是让潜意识发挥最佳效能的方法。因为这时不仅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和谐一致,你的大脑还会达到兴奋点,产生亢奋的热情,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状态。所以不要幻想仅靠强迫、靠毅力就能取得成就,我跟你说那是骗人的鬼话。真正杰出的人士我不相信能靠这样的方式取得成功,他们都是将工作变成自己的爱好,而任何爱好都是培养出来的,没有爱好是天生的。

让潜意识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松,在放松中培养爱好和兴趣,并从中感受快乐。

爱好不是天生的,爱好是培养出来的。

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松,在放松中培养爱好和兴趣并从中感受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