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發表214篇SCI,轉讓費達445萬,這個985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藏個防空洞

發表SCI論文214篇,其中影響因子5以上論文28篇;審定農作物新品種9個,其中小麥新品種"西農511"被認定為第一批綠色抗病品種,經營權轉讓費高達445萬元……過去的一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成果令人欣喜。本期推送,讓我們一探究竟!

發表214篇SCI,轉讓費達445萬,這個985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藏個防空洞

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併組建以來獲批的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首次評估。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實驗室在科學研究與學科群建設、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學術交流與運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學術研究方面,實驗室發表SCI論文214篇,其中影響因子5以上論文28篇,發表學校認定雙一流A刊2篇、B刊10篇,包括本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等,同時作為國內唯一參與單位參與完成了六倍體小麥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及圖譜解析,完成了小麥7DL染色體的物理圖譜及測序等工作,相關成果在Science發表。

發表214篇SCI,轉讓費達445萬,這個985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藏個防空洞

科技成果方面,實驗室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已公示)和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已公示)。審定農作物新品種9個,其中國審小麥新品種"西農511"被認定為第一批綠色抗病品種,經營權轉讓費高達445萬元,創下西北地區新高。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實驗室也捷報頻傳,王曉傑教授、劉慧泉教授、沈錫輝教授入選國家及部委人才項目。

除了上述成果令人欣喜以外,在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裡,還有一點,也讓人充滿了"好奇":它有全世界唯一一個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實驗室——東南窯植物病理試驗站。這個試驗站是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表214篇SCI,轉讓費達445萬,這個985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藏個防空洞

東南窯植物病理試驗站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五臺山腳下東南方向的一個小院內, 20年代80年代初,由李振岐院士主持在地下防空洞基礎上改造而成,國際小麥條鏽病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的學者:李振岐院士、康振生院士、王曉傑教授……都從這裡走出。試驗站現有31個獨立低溫溫室和3個露天玻璃溫室,可保障週年開展小麥條鏽病研究,現已成為集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社會服務於一體的重要基地。

發表214篇SCI,轉讓費達445萬,這個985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藏個防空洞

實驗室由防空洞改造而成,上圖為實驗室總通道

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將進一步凝練研究內容,引導科研人員集中攻關,力爭取得重大研究進展;依託"雙一流"學科群建設,充分利用國家、陝西省及學校政策,積極引進和培養青年優秀人才;加強實驗室國際化建設,充分發揮國際合作研究平臺和國際合作項目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專項經費,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平臺的功能和作用。

歡迎廣大學子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