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揭曉,幸福之城 又是台州 至此,我市已四度獲此殊榮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揭曉,幸福之城 又是台州 至此,我市已四度獲此殊榮

記者 楊輝 攝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揭曉,幸福之城 又是台州 至此,我市已四度獲此殊榮

記者 施亞萍/文 楊輝/圖

2019年,中國哪個城市的人最幸福呢?昨日,“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結果在廣州發佈,台州入選“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這一殊榮的背後,台州憑藉什麼脫穎而出?台州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台州人的幸福感從何而來?

昨日,副省長、市委書記陳奕君出席“2019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解讀台州“幸福密碼”。

現場,《瞭望東方週刊》副總編輯王啟廣和百度研究院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熊輝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四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壯麗70年,幸福新時代。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共同主辦,自200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3屆,是目前中國極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調查推選活動,全國累計約10億人參與調查,使得“城市幸福感”概念深入人心。

現場,“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揭曉:台州與成都、杭州、寧波、西安、廣州、長沙、溫州、銅川、徐州一同上榜。

幸福究竟是什麼?對於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和標尺。

新華社副社長嚴文斌在活動致辭中指出,幸福城市是居民個人幸福的基礎。這就需要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幸福看得見、摸得到。

“‘製造之都’台州,面積不足1萬平方公里的地級市,擁有53家上市企業,63個國字號產業基地,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嚴文斌說,從中可以看出,台州經濟發展高質量特徵明顯。

王啟廣去過台州好幾次,他說,台州的幸福就業指數非常高,這和台州民營經濟活躍有關。

“台州是一個有底蘊的城市,看到臨海江南長城,就感覺台州的幸福有自己的內涵。”王啟廣說,台州是一個有親和力的城市,雖然它的知名度和一線城市還有差距,但是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不可想象。

在調研過程中,王啟廣發現,台州居民的生活品質比較高,這是吃出來的,台州美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同時,台州的生態環境、醫療健康等都不錯,整個城市協調發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台州人的幸福感由來已久。2007年,首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活動中,台州便榮膺前十。這也是台州自2007年以來第四次上榜。

採集超10萬億條樣本數據綜合評判

數據中透露出中國百姓生活的許多新變化。

現場,瞭望週刊社總編輯、黨委書記馮瑛冰做了《2019中國城市幸福感報告》,報告採集了100個地市級和100個縣級市(區)的城市畫像和人的行為數據,採集樣本數據超過10萬億條,包括就業、居民收入、生態環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等領域的一級指標,以及上百個二級細分指標。

從受調查人群來看,女性受調查者比例首次超過男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性別平等意識和行為已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從關注城市幸福話題的人群來看,主要集中在26-45歲年齡段,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城市中青年人群更在意自己城市的治理和發展;從學歷情況來看,大專以上的人佔了65%,其中本科學歷最多,達到35%,這反映出我國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整體提高了;從受調查者的職業構成來看,今年民營企業主的比例在增加,從去年的13%增加到21%。

調查數據顯示,在地級及以上城市交通幸福度、教育幸福度等排名中,台州均排名前列。

昨天,記者一問及台州,百度研究院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熊輝脫口而出的答案是:台州,吃得好、餐館類型豐富,這是大數據解讀出來的。尤其是海鮮,這次大數據也收集了很多網友的評論,從中可以看出網友對於台州餐館的滿意度比較高。

他說,從數據中也可以讀出,台州百姓收入比較高、消費能力強,當地旅遊資源豐富。也許,生活在臺州城市久了,大家感覺不明顯,但是台州百姓日常生活狀態和其他城市對比後,就可以看出台州居民的生活品質比較高。

台州人“幸福感”的底氣

1000個人有1000個人幸福的理由,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幸福座標,幸福感怎麼評定?台州為何能當選“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宜居宜業、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好、生活品質高、社會文明安全……這些都是“城市幸福感”的標籤。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台州之所以能夠一再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榮,“幸福密碼”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用民本善治,提升城市的溫度,連接每個人的幸福,讓居住在這裡的所有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幸福家園”。

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讀”出幸福感:

台州,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99.5%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全市共有61萬市場主體,上市企業達到53家,平均每9個台州人中就有1位老闆,每32個台州人中就有1家企業。

錢袋子鼓了,幸福就更有了底氣。台州,民富程度較高,民資十分豐厚,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55705元和27631元,連續多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每4人就擁有一輛汽車。

安全是幸福感最基礎的來源。台州深入創建“無盜搶”城市,“兩搶一盜”案件基本消失,刑事案件破案率100%,有效保障了社會安定、百姓安寧。

……

在臺州生活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台州藍”經常刷爆朋友圈,空氣質量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台州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就近辦理、集成服務”,實現全市便民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全覆蓋,群眾出家門15分鐘內就能辦成事;好人不斷湧現,“最美”現象從盆景變風景。

2007年11月6日,首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盛典在杭州舉行,主題為“幸福更青睞哪些城市?”,台州上榜,頒獎詞為“股份制經濟的發祥地,千年曙光的首照地,借得一縷陽光,贏得滿城燦爛。”

2017年12月7日,“2017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砥礪奮進·城市中國”。經組委會評審,台州被推選為“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8年11月26日,“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結果在廣州發佈,主題為“改革開放·成就幸福”。台州第三次被推選為“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揭曉,幸福之城 又是台州 至此,我市已四度獲此殊榮

少數民族風情展演給市民帶來異域風情。 (資料照片)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是對臺州的最高褒獎。宜居宜業宜遊,台州人幸福滿滿。

以人民為中心,用民本善治,提升城市的溫度,連接每個人的幸福,讓居住在這裡的所有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幸福家園”,這就是台州的“幸福密碼”。文化惠民,正是破譯密碼的關鍵詞之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一方文化滋養一座城市。到博物館看展覽,到圖書館聽講座,到文化館上公益課,到劇院看話劇表演……生活在臺州這座“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饕餮大餐,嚐到文化惠民的“福利”和“甜頭”。

當文化的觸角融入城市血脈,當文化的溫度熨帖大眾人心,台州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在蹭蹭向上飆。

幸福故事

城市文化圈,遇見幸福模樣

十天前,台州博物館唐三彩特展奇妙夜華麗落幕,一度成為台州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奇妙夜真的很精彩,可惜,我沒有去成現場,只能隔著屏幕飽眼福了。”33歲的項振中一邊刷著朋友圈,一邊感慨道。

台州博物館,是項振中閒暇打卡最勤的地點之一。自從3年前,他成為一名志願講解員,更是有無數個週末都泡在了這裡。台州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他都如數家珍,台州的歷史和文化故事,從先秦到近現代,從台州亂彈到和合文化,他都能娓娓道來。

“原來,台州的文化底蘊這麼深厚。”“我為台州感到自豪。”講解結束後,不少參觀者朝著他豎起了大拇指。大家都以為,這個儒雅博學的講解員,一定是土生土長的台州人。其實,項振中的老家在衢州,12年前,他來到台州市白雲中學執教,此後一直紮根台州。

“剛來時,學校周邊很荒蕪,我一度以為是郊區。”項振中回憶,“12年間,台州的變化簡直太大了。”如今,學校被鱗次櫛比的住宅小區包圍著,旁邊有萬達廣場落戶,超市、餐飲、觀影、健身等生活配套一應俱全,更令他興奮的是,距離學校3公里遠,台州圖書館、台州文化館、台州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拔地而起,築起了一座座“精神糧倉”。

週末時,走出校門,往南徒步5分鐘,可以到萬達廣場看個電影;坐公交往北去,十分鐘就可以直達台州圖書館。項振中的手機裡,關注了不少台州文化場館的公眾號,因此,文化館哪天有音樂會,圖書館哪天有講座,博物館又辦了什麼特展,他總會有最靈通的消息。

這陣子,項振中著迷於台州亂彈。台州亂彈現代戲《我的大陳島》上演時,項振中說,“我看得痛哭流涕”。現在,驚豔國家大劇院的《戚繼光》,又被他列入了必看名單。

“台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底蘊有情懷;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有活力有朝氣。”項振中這樣評價台州。一座城,千人心中有千面,而最令項振中留戀的台州,是富有文化韻味的一面。

5年前,曾有一次跳槽回衢州的機會擺在面前,項振中斟酌再三後選擇了放棄。他的理由是,越是靠近這座城市,就越捨不得離開了。“那時候沒有離開臺州,今後也不會再離開了。”項振中說。

項振中告訴記者,再過幾年,他打算把父母也接到台州來定居。

幸福解讀

文化惠民,照進百姓幸福生活

“2017年,90.39;2018年,101.74。”這是台州文化發展指數的“心電圖”。

上個月,2018年度浙江省文化發展指數評價報告出爐,台州文化發展指數增幅居全省首位。

今年,台州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三年來,以創建為契機,台州不斷推進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縣級層面,全市有19家文化館和圖書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整體一級館佔比達到95%。另有10個重點文化設施項目在建,總建築面積超30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為歷史之最。

鄉鎮層面,我市在全國率先將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每週免費開放42小時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全市12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已全部實現“站舍面積達標、功能區塊齊全、服務項目多樣”的建設目標。

村社區層面,全市3300個行政村(社區)實現文化活動中心(室)覆蓋率100%,建成農村文化禮堂超1800家。

各類文化設施,正在臺州大地上交織成網,讓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有去處。一組來自台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完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省定標準和“五個百分百”建設任務,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十百千”工程建設,完成對1個重點縣、14個重點鄉鎮、123個重點村的考核驗收。

各類文化活動輪番上演,讓老百姓得到“真金白銀”般的實惠。“文化超市”、“苔花開”鄉村美育計劃、台州市民講堂、臺圖移動E課堂等品牌公益性文化活動開展,深受廣大城鄉居民歡迎。今年,我市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已送戲下鄉2096場,送圖書下鄉21萬冊,送展覽講座下鄉3303場,文化走親70餘場次。“台州文化雲”平臺註冊粉絲量已超過45萬人,接受群眾預定活動服務1萬多人次,精品活動累積網絡直播瀏覽量達30萬人次。

在臺州,文化惠民照進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幸福憧憬

延伸的文化觸角,升級“幸福家園”品質

文化就像空氣和水,須臾不可或缺。而衡量一座城市文化發展的標杆,正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隨著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成熟,城市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城市與人的文化互動愈加多元。文化惠民的觸角不斷延伸,和合書吧正因此興起,記者也是書吧的常客。據瞭解,今年全市已新建20家和合書吧,全市總數達到80家,提供流通圖書173萬冊,年接待讀者196萬人次,市區範圍基本建成“30分鐘”閱讀圈。此前,圖書館少之又少,又有著空間和時間的阻隔,看書借書頗費周折;如今,對於台州老百姓而言,文化不再束之高閣,反而是觸手可及,這正是文化惠民的魅力所在。

記者瞭解到,接下來,台州的文化基礎設施又將新添一員——台州市非遺館即將開館。這裡將全力打造成活態展示台州非遺項目、傳承弘揚台州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填補台州非遺展示平臺的空白。

文化,正是解碼台州“幸福密碼”的關鍵所在。在老百姓的翹首企盼中,文化惠民,正成為台州一張亮閃閃的“金名片”。

台州,我為你驕傲!

台州晚報 記者 王佳飛/文 潘侃俊/圖

台州晚報2020年讀者訂閱已經開始

訂報熱線:13515761363

訂閱價:268元/年

台州晚報,台州市民的都市生活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