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多家眾籌平臺在醫院搶單,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說好的慈善呢?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3日電(魏薇)互聯網籌款平臺已經誕生5年,面對朋友圈裡轉發的“求助”,不少人選擇慷慨解囊。不過近日媒體曝出的“志願者”掃樓內幕,讓人們的熱心被澆了一盆冷水。

  近日,一段臥底水滴籌視頻顯示,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他們自稱 “志願者”,在醫院“掃樓”尋找求助者,隨意填寫募集金額,不審核求助者的實際狀況,甚至有意隱瞞求助者財產狀況。隨後,水滴籌在其官方微博回應稱,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組織重新回爐學習。

  中新經緯客戶端調查發現,除了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等多家大病眾籌平臺都在各醫院地推,這些工作人員在醫院病房“搶單”,甚至在明知患者已經在其他平臺發起了眾籌,又重複為患者發佈新的眾籌。大病眾籌平臺為何需要地推?又有誰來監管?

多家眾籌平臺在醫院搶單,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說好的慈善呢?

  籌款人琴雅:未經我同意志願者發起籌款

  去年,20歲的琴雅在醫院查出了脊柱畸形,這個病可以發生在人一生中的任何年齡段,嚴重的需要通過手術進行矯正。經過檢查確診,琴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之後她跟隨家人前往成都某三甲醫院。

  手術花費對琴雅的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琴雅想起了之前在朋友圈看到別人轉發過的輕鬆籌,於是在住院前她嘗試註冊輕鬆籌,併成功在該平臺上發起了籌款。通過朋友和親戚在朋友圈裡轉發,不久後她籌到了第一筆3萬元。

  在住院後,琴雅在病房裡遇到了水滴籌的志願者。“我和水滴籌的志願者說,暫時不想發起了,因為剛發起過了,志願者說先給我寫好,等以後想發起了就轉發出去。”

  水滴籌志願者發起的眾籌,琴雅沒有轉發出去,時間久了就過期了。

  幾個月後,琴雅要進行二次手術,前期籌款又難住了家人,無奈之下琴雅再次在水滴籌平臺上發起了眾籌,這次籌集到了1萬元左右。

  就在這次水滴籌籌款結束時,此前輕鬆籌的志願者再次來到病房,和琴雅的媽媽聊天中獲知她的病情,並拿琴雅媽媽的手機再次為她填寫了籌款信息。“我和志願者反覆強調,我剛籌過款了,不想再眾籌了,他們就忽悠我媽再發起一次眾籌。”琴雅憤然表示,自己剛做了手術,身體比較虛弱,沒有精力去管,他們未經過本人同意再次發起了眾籌,並且群發給她的親戚朋友,這會讓人說閒話的。

  “其實還有一次一個愛心籌的志願者,也是跟我媽媽聊天,聊著聊著就要幫我發起籌款,後來我多次拒絕她才沒有發起。”琴雅表示,在住院期間經常有各種平臺的籌款志願者來,她發現只有堅決拒絕他們,不然就會粘著問你的情況,然後就把手機拿過去幫你發起籌款。

  中新經緯記者問到醫院針對地推者是否會派保安採取措施?琴雅說,保安並不會來轟人,保安會以為他們是“病人家屬”。

  琴雅對志願者的寫作水平也並不認可,他們往往將一個模板用到底,籌款效果也不好。琴雅說,她親自書寫併發起的兩次籌款總共籌集到四萬多元,志願者兩次發起的籌款並未籌到多少錢。

  她介紹,在目前未報銷的情況下已經花費二十七萬了,後續還有一次十五萬左右的手術花費。“手術依舊還有缺口,但是我應該不會再發起籌款了,已經正式發起過兩次了。”

  琴雅說,本來對這些籌款平臺志願者看法很好,覺得他們能夠幫助不會籌款的病人。但在經歷過這些後,她認為,社會上不缺乏愛心人士,但是過度消費他人的愛心,只會讓更多愛心人士變得麻木。

  地推人員為“搶地盤”大打出手

  在媒體曝光的視頻中,這些平臺的工作人員自稱“志願者”。事實上,不少人質疑為何“志願者”還會在醫院地推,甚至在病人已經發過眾籌後,重複眾籌?

多家眾籌平臺在醫院搶單,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說好的慈善呢?

  水滴籌籌款顧問對兼職人員進行培訓 來源:梨視頻截圖

  原因來自這些眾籌平臺對地推人員的績效考核。視頻中有地推人員稱,每個月最少得完成35單,發不完就會被淘汰。有地推也表示,月薪達1.4萬元,以每單100元計算,其本月應對接100單籌款。

  中新經緯記者聯繫到一位已經離職的地推人員武明,他表示,視頻中的情況是真實的。“我18年初做水滴籌線下,家屬錦旗就送了我二十面,我很喜歡做這份工作。”武明對中新經緯記者講到。

  武明在今年因為個人原因選擇了離職,他說天天在醫院做推廣,醫院的環境長期呆下去很壓抑。

  談到視頻中的地推行為,他認為,商業公司需要擴張,提高市場佔有率,這無可厚非。在此背景下,籌款顧問的績效每月要完成35單,綜合收入約9000-1.5萬元,這在武明所在的三四線城市來說,是相對豐厚的收入了。

  但令武明難以接受的是,為了達到佔有市場的目的,各大平臺的之間“搶地盤”現象越發嚴重。

  就在上個月,有媒體報道,愛心籌在西安的醫院推廣籌款業務時,經常遇到水滴籌的同行。10月份以來有多位“志願者”受到對方干擾,10月26號當愛心籌西安地區城市負責人趕到西安某醫院處理問題時,被對方拉到醫院門外的街道上打了一頓。

  “平臺是好的,但有些線下城市負責人的做法令人不齒。”武明表示。

  專家:商業模式如何平衡慈善和盈利?

  一直以來,互聯網籌款平臺令外界困惑的是其商業模式,目前來看已經越來越清晰,就是以通過發佈籌款的方式來獲取用戶和流量,再售賣保險。也就是說,籌款業務是公益的,而盈利的業務是保險。如同此前互聯網巨頭的打法,流量就成為各大平臺追逐的重點。

多家眾籌平臺在醫院搶單,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說好的慈善呢?

  籌款顧問稱,捐款後會給用戶推送保險 來源:梨視頻截圖

  “對於平臺而言,流量和用戶是其取得收入的根本和基礎。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曉平臺,及在平臺上發佈籌款信息。因此平臺選擇了僱傭志願者到醫院進行推廣的方式。”易觀國際分析師張凱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

  例如水滴籌的情況或許與創始人兼CEO沈鵬的互聯網經歷有關。沈鵬在大學畢業後來到彼時剛成立不久的美團,成為了美團網第10號員工,而他曾帶領美團外賣從日單10到近400萬,更是一手培養了美團強大的地推團隊。

  水滴籌的快速擴展也與地推“基因”不無關係。沈鵬在公開演講中提到,絕大多數用戶分佈在中國的三四五線城市,就是被很多人稱作的“下沉市場”。

  張凱也認為,下沉三四線城市的患者很多家庭條件相對困難,成為籌款人的潛在可能性更大。沈鵬表示,圍繞三四五線城市,水滴籌在建能力之一就是線下服務能力。他認為,下沉必須用線下網絡真正的沉進去,而不是隻靠線上。

  然而美團的地推和大病眾籌平臺地推終究並非一類,以此打法“複製粘貼”產生的審核不嚴、隨意填寫募捐金額等問題逐漸暴露,質疑之聲撲面而來,水滴公司也不得不再發聲明,承認其管理出現問題,管理層自身必須對此負責,承擔相應管理責任。

  慈善和商業盈利很多情況下被視為矛盾衝突的兩面,“水滴籌們”也一直在試圖尋找到這種模式下的平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大病眾籌平臺本身是商業機構中的一環,只能說它做的事情具有一定社會公益性,即使商業機構也能做公益性事情。

  “但是平臺宣稱自己的公益慈善屬性,又在做地推,並且在推廣過程中有產生很多問題,這就令大家難以接受其公益慈善的純粹。”趙佔領表示,作為網絡眾籌平臺,與其這樣扮演著公益機構,不如大大方方承認商業化,就是正常的商業模式來實現各方面的多贏,但是在過程中需要嚴格把關,避免騙捐的情況發生。

  網絡眾籌平臺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是時候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在採訪中,專家、志願者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建議“嚴把審核關”。

  水滴公司也在聲明中提到,捨棄原有以服務患者人數為主的績效管理方式,調整為以項目最終過審的合格通過率為依據,考核圍繞籌款全過程,側重項目真實合規和服務質量維度。

  “調整的目的主要是由原來的更加關注流量向更加關注質量轉型。”張凱分析到,在經營初期,平臺為了自身收入等方面的考慮,會更加關注員工為平臺帶來了多少流量和用戶。而在一系列的事件之後,平臺也開始意識到審核合格率的重要性,並開始更多的關注最終過審的合格率。

  採訪中,中新經緯記者聯繫到多名志願者,其中一名志願者表示,建立信任需要很多年,毀掉它只需幾秒鐘。不希望這次事件對大病眾籌平臺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患者使用。也有義工稱,在醫院的病人籌款後接受手術治療後康復出院,他們慶幸有這樣的平臺能“讓有困難者也看得起病”。(中新經緯APP)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琴雅、武明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