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感覺韓國電影的質量很高?


國家政策 演員方面 導演方面 片源方面 個人感覺方面等

國家政策層面,韓國敏感電影不限制,什麼電影都敢拍,題材多樣百花齊放

  1. 韓國本就不缺乏優秀的導演和演員,為電影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

  2. 在中國審核就比較嚴格,拍電影考慮到多方因素,越是反應現實的題材,越敏感!

  3. 拍電影是個燒錢的行業。所以商業電影,拍了不讓播,血本無歸。誰也賠不起這個錢。

  4. 中國電影,注重商業片,為了票房,鮮肉配角常見,可想而知,沒演技,賣顏值,直接拉低電影檔次。

  5. 哪個國家都一樣,好片,爛片都有,只有好片才容易外流,不好的誰還看。

  6. 還有韓國一些災難片《釜山行》《流感》等,最近很火,這也是在中國疫情的大環境下,好多人才看到了這部片。

  7. 如果過沒有這次疫情,也可能不會被那麼多人熟知。所以,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8. 所以,在中國地大物博,影片基數大,爛片也更多。好片也有不少,《我不是藥神》就不錯。也有一些被埋沒了的,你有可能都接觸不到

  9. 總結:影片投資方為了賺錢,輿論引導,視頻業娛樂化,誰還沉的下心來好好拍片

  10. 沒思想沒深度沒內涵電影,成不了好電影


夏洛說電影


韓國電影質量標準較高的原因:

1、寬鬆的審查制度,讓韓國電影百花齊放。

1984年,韓國痛定思痛,廢除了幽靈一般的審查制度,1996年又出臺了中國電影人翹首以盼卻永不可能實現的分級制度。體制大改革之後,電影人身上的“枷鎖”減重了很多。韓國電影開始噴薄發展。

2、極高的從業門檻。

要想在韓國從事影視導演一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不亞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在韓國,導演們也被稱為“世界盃導演”,意思是韓國的導演都很低產,一般是四五年才會出一部作品,不是說他們效率低下,而是他們真的很務實,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對劇本進行推敲和打磨。只有到了改無可改的地步才會著手拍攝事宜。

3、觀眾給面子,支持本土電影。

韓國觀眾確實支持本土電影,就拿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就能看出端倪,《星球大戰7》在全球其他地區瘋狂收割票房的時候,在韓國卻吃了閉門羹,反而是與它同天上映的《喜馬拉雅》拿到了同期的票房冠軍。而在中國,如果某一部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同天上映,中國觀眾會不假思索的選擇看好萊塢大片。

其實以前中國技術落後,國產電影的質感比韓國電影質感要差一些。但是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現在的國產片的質感並不比韓國電影差,甚至比韓國片更有質感。例如戰狼、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等等,也是質量很高好評不斷!




紫色的小白菜


我最近看了三場電影,《鐵雨》、《毒王》、《犯罪的全盛時代》(具體名字忘記了)

韓國電影個人感覺特點:

1.敢拍

1998年韓國取消了電影剪閱制度,以分級制取而代之。暴力、色情、犯罪、時政、開放程度大,看著也過癮。

2.電影文化的獨立

電影製片人並沒有因為 經濟和權威 過度的將電影結構破壞,製片方在合理的方式下進行拍製作。有許多電影因為一些外在因素不得不將創作進行改變,而韓國電影並不是,有自己一套方案(按照個人想法寫的詳細想了解也可以上網查詢)

3.能夠借鑑學習別的國家的電影拍攝方法。

這裡說的不是翻拍,他們能夠把一些優秀電影文化的細枝末節的東西搬到自己的電影,當然也有把版權買過來翻牌的我記得是香港電影《跟蹤》,任達華梁家輝主演的,當時看的韓國版感覺那叫一個好看,後來才知道香港是原版結果又看了一遍,兩部都很好看。 韓國可以把亞洲歐美電影的精髓文化都能夠學習消化再融合,這也是一個本事。

總之個人非常喜歡看看韓國電影,大家有空看一下吧!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平安在家看大片!


小正經男孩15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韓國年度進口片引進多達600餘部,韓國本土電影拿下市場總額60%,而中國每年進口片引進不足60部,創下的年度市場總額也是50%—60%,中國電影與韓國電影的差距一目瞭然。

那麼問題來了,就是這麼一個彈丸之地,為何能夠在商業大片龍頭老大好萊塢的衝擊下愈戰愈勇?

我們只看到現在韓國電影混的風生水起,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早在90年代,韓國電影飽受壓力,曾經也是在抄襲的道路上走了一段彎路,但是事情的轉折要從1999年開始。

1999年後,韓國發生了三件大事,也正是由於這三件事情,掀起了韓國走上電影強國的風潮。

第一件事是1999年韓國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這一運動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分水嶺。光頭運動發生在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光頭運動成功之後,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第二件事是於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全韓國,觀影人次達到史無前例的579萬,上映57天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可以說,是“光頭運動”直接促進了《生死諜變》的成功,而另一方面,《生死諜變》成為了韓國電影的助推器,開始帶領韓國電影走上狂飆之路。

第三件事是在2000年在北京舉辦的韓國電影周暨學術談論會,也正是由於這個研討會讓韓國電影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之後一大波韓國電影開始引進國內,包括那部家喻戶曉的由全智賢、車太賢主演的《我的野蠻女友》。

1999年對於韓國電影的意義就是這樣,要是沒有這一年的這幾件事,就沒有現在的韓國電影。之後韓國電影開始了自己的開掛之路。除了這一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外,“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都站在了韓國這邊,讓韓國電影變得越來越牛逼。


Q電影


韓國電影水平真高,個人覺得犯罪類型的電影,韓國電影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推薦幾部大家可以看看《殺人回憶》、《追擊者》、《不可饒恕》、《再見惡魔》。

另今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目前為止,已經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在最佳影片、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在全球影響力非常大的電影節最高獎項。足以證明了韓國電影的水平之高!


這個殺手有點虎


這問題太寬泛了。韓國電影那麼多,哪部好,比國產片好在哪,得具體到一類或是一部電影上。整體好在哪,這就五花八門,各顯神通了。

韓國電影我印象特別深的,講兩部吧,說說它比國產電影好在哪?

第一部,《太極旗飄揚》。這部電影是我上大學時候看的,也就是10年前。那會為了找這電影的資源可是費了好大勁。當時就想看看韓國的戰爭片能拍到什麼水平。這一看,不得了了水平是高,真的高!兩個方面。一個是場面真實,能把戰爭場面拍成打群架的氣勢,導演水平真的是不一般。人家真刀真槍的幹,鮮血是真的往出流,不像國產戰爭片聽到槍響了就犧牲或者是ak狙飛機那種。再有,情節的主要矛盾抓的是真的好。朝鮮南北戰爭,中國叫抗美援朝,這導演是完全站在朝鮮族,注意不是韓國的眼光來看這場戰爭。戰爭雙方開始是李氏韓國和金氏朝鮮,結果金把李幹得啥也不是了,後來美國過來幫李就把金打得啥也不是了,再後來中國加入戰場,雙方重又打到了均勢。史實是這樣,也就是說這場戰爭根本上是美國和中國的戰爭,朝韓兩方最多也就是提供了戰爭的場地。所以,朝韓兩方是次要位置的。這點雖然是事實,但是韓國電影能真實的表現出這一點是不容易的,畢竟韓國人給大眾的印象是自大甚至是自卑的。影片最後,山坡的另一頭,中國志願軍烏丫丫的衝過來,把韓國人嚇退,成為這部電影最經典的鏡頭。

另一部是《大叔》,這電影評分很高。我覺得也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報復的故事主線,一般人的心裡,作為旁觀者一方往往是同情弱者。弱者最後絕地反擊幹翻獨裁者混蛋,這樣的情節設定能很直接的讓觀眾爽起來。可是我看完這電影之後有點爽不起來。主角帥帥的大叔,青年時意外喪偶,落魄時一個小女孩闖入了他原本沉如死海的心田。小女孩差點被混蛋害死,大叔開啟暴走模式幹掉了混蛋,最後走向死亡。這個故事很連貫,不會讓人覺得很扯。相比於當時的同類型的國產電影~~哦不,我想了十分鐘,有找了十分鐘,真就沒找到一部符合要求的國產片。好吧,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另一個,其實是情節之後的延續。就是看完電影之後讓人回味的地方特別多。這個是我評價一部電影優劣很重要的一個根據。這不電影看完之後有兩種感覺,痛快,惋惜。復仇成功,尤其是主角開槍打防彈玻璃那段,開了幾槍都打不透,大反派開始幸災樂禍的嘲笑,最後玻璃開裂,一槍爆頭,太他喵的解氣了。惋惜,主角由一個深淵進入了另一個深淵,而且不大可能再出來了。這電影看完後好長一段時間都特別的難受,真實生活中遇到再不痛快的事最多也就是買買醉而已,和這電影的觀後感比起來總覺得差點事兒。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相比於國產電影,~~我又想了十分鐘,好像也沒有。



米五戒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這個話題反覆在我的時間線上出現,說什麼都是老調重彈。只能強調最重要的:原因很複雜,每一個因素都導致了現在的結果。沒有任何靈丹妙藥可以一針下去滿血復活。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根本性因素,那麼就是——

取消電影審查制度!中國電影才有希望!

以最近大熱的《釜山行》為例,作為殭屍類型片,要說它有多麼牛逼和空前絕後不至於,但它出現的時間點恰如其分,而且因為文化和地域上的親近性,直接導致了飽受傷害的中國觀眾產生了一種報復性觀影和評價心態,恨不得直接讓這部電影上天。

我們面對《釜山行》,既要正視現實差距,同時又要冷靜面對差距。以《釜山行》所呈現出的創作完成度,以及配套的工業體系成熟度來說,當下的中國類型片確實是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但是!中國電影人真的做不出這種類型創作嗎?我相信知乎上的很多從業者都不會認同這個絕望的結論,只是我們也都知道,是什麼在制約著我們。

韓國電影近年來在各種類型片的創作上都呈現了成熟姿態,和前些年的創作、市場、技術積累是分不開的。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取消審查後,創作和市場獲得瞭解放。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市場裡,資源會按照市場規律去進行配置,人才會按照電影規律去進行創作,假以時日,再憑藉配套的國家政策的扶持,韓國電影的創作在藝術和商業層面獲得顯著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一個過程。

對比中國電影,從源頭就杜絕了絕大多數類型電影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對比最明顯的幾個類型裡,絕對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關於犯罪類型片的對比,請看

@太宰琰
的相關回答,說的非常好: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嗎? - 太宰琰的回答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上映的《驚天大逆轉》。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極端的例子,因為它是一部在韓國拍的犯罪/懸疑/動作片,但是編劇和導演、主演等主創都是中國人。單從創作角度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類型片,但為什麼它一定要發生在韓國?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唐人街探案》,口碑票房都獲得成功,但是,為什麼它一定要發生在泰國?裡面所有人都在說中文誒!

差不多就醬紫吧。多說都是淚,懶得再說了。

————來吧!讓我們相互傷害————

都是陳詞濫調,但還是要強調一下:審查是把所有電影都強制在一個水平線內,審查對創作的傷害,尤其體現在對「好電影」的傷害。因為爛片都差不多爛,千瘡百孔,你再多捅它一刀也改變不了什麼。但好電影被捅一刀,那對質量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國內電影對明星的過度依賴,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無法在類型和內容上做出差異化,所以只能依賴明星去完成市場推廣。這一點其實對明星也是傷害,因為晉升渠道太過單一,無法依靠表演本質完成升級,只能依賴旁門左道。

————給你們推薦本書吧————

評論裡有幾位陰陽怪氣的,我都懶得和你們辯論了,直接拉黑了,一拍兩散,各自歡喜。其他對這個話題有興趣,但又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的朋友,給你們推薦本書:電影審查 (豆瓣)

Rancho話真多


好看的作品就會有很多人喜歡

最喜歡韓國著名演員號稱“神馬東錫”

他的電影打鬥畫面十分精彩,經常把一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推薦《與神同行》、《與神同行2》、《壞傢伙們》、《犯罪都市》




幻影凌梟


1、韓國電影大多反應的是社會現實跟人性問題,往往能很直接的揭露一些社會現象,容易和人產生共鳴。

2、韓國電影審核機制不一樣,相比國內來說,韓國電影的審核很鬆,韓國電影也是出了名的自黑體質,黑上級、黑領導、黑司法,這樣的電影更加真實。

3、韓國電影不追求小鮮肉,導演敢拍,演員敢演,電影圈跟演藝圈有很大的區別這點。

4、製作經費有限,更多的是花在了電影質量上面,韓國能用的國寶級演員屈指可數,一個宋康昊承接了韓國影史的半壁江山。《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殺人回憶》、《寄生蟲》每一部都是優秀的韓國電影。

5、韓國電影質量高是因為,有深度,不像美國大片一樣。看完過過癮。韓國本就不缺乏優秀的導演和演員,為電影提供了良好的誕生環境,再加上國家對電影的不干涉,不會對韓國電影藝術的形成產生阻礙。所以韓國電影往往質量都高。






流年電影奇妙夜


首先更正一點,中國也有電視劇比韓國拍的好,比如武俠和修仙類絕對是中國電視劇的強項。

然後你覺得現代電視劇不好看的原因可能是劇本,最近都是小說改編劇本,電視劇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小說,然而現在有些很火的本身就沒什麼內涵,而且被爆出抄襲問題,劇本不好演員再努力又能怎麼辦呢。

然後韓國電視劇有一些是對職業的寫實,比如《匹諾曹》《聽見你的聲音》一類,將一種職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也有對技術的尊重,比如《幽靈》,這部韓劇裡的電腦技術都是可實現的,十分真實,如果在中國是不可能播放的。中國曾經也有如《重案六組》一類,但是都不敢把刑事辦案的流程拍的太詳細,怕有人學壞。這種事情是有前車之鑑的,參考美劇《嗜血法醫》。

當然你覺得韓劇好看的另一大原因就是韓劇的化妝,打光等,光影效果比我們強,像《來自星星的你》,每一幕都像是有濾鏡,用過美圖秀秀的感覺,視覺效果比較強。實際上的韓國並不怎麼好看,比如濟州島很荒涼。

你看韓劇聽的是韓語有些臺詞不覺得尷尬,換成中國電視劇的一些臺詞就難免怪怪的,這也要看編劇和導演怎麼設計臺詞了。

當然說起電視劇還有演員問題,現在的當紅小生比起前輩還是不太成熟,有顏值但是演技不熟練,尷尬症都犯了,但是演技這種事情,比如胡歌(個人特別喜歡),當然他的演技也是不斷提高的,這需要時間和天賦。

還有,韓劇日劇一類的音樂製作比中國電視劇要強一點,特別中國電視劇幾乎沒有OST的概念,從經濟產業上來說是不利的。當然中國電視劇的有些主題曲也很棒,不過更多的是和演唱者相聯繫。近年來中國的古風類電視劇終於和古風圈相融合,也出了專輯什麼的,相信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