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5天寶寶吐奶吃啥有用?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寶寶吐奶好些?

123zcd


你好,我是【穎媽】,謝謝邀請!

新生兒的胃是水平狀的,比較特殊,所以吃到胃裡的食物比較容易迴流,會時常發生吐奶或溢奶的情況。大多數寶寶溢奶或者吐奶都是正常的,只要體重增長正常,精神良好,媽媽就不必過於擔憂餓。

45天寶寶吐奶怎麼處理,首先我們要分清寶寶吐奶與溢奶的區別。

溢奶:指的是寶寶在吃奶時會把一些空氣吸到胃裡。喝完奶後,這些空氣需要從胃裡溢出,空氣溢出的同時會帶一些奶水出來,這就形成了溢奶。溢奶時奶水是自然的從寶寶嘴角流出的,寶寶沒有痛苦表情,而且一般在哺乳過後吐一兩口就沒事了。

吐奶:吐奶不同於溢奶,吐奶是因為寶寶腸胃功能較弱,在胃裡的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腸道,轉而從寶寶口中流出形成的,吐奶一般發生在餵奶後半個小時,吐奶時寶寶會出現嘔吐的痛苦表情,使食物呈噴射狀射出。

溢奶、吐奶嬰兒的餵養

  • 新生兒時期的溢奶僅是流出一點奶液,到了一兩個月的時候,可能就是吐一大口了。一般男嬰比女嬰多,情況也比女嬰重。

  • 如果溢奶比較嚴重,可以讓寶寶將一側乳房吸進後,另一側只吃一半;人工餵養的孩子,可以嘗試著少衝一些奶粉。

  • 如果寶寶體重增長慢了,還是要把奶量加上去。一般一個多月的寶寶每天體重增加約40克左右,一週可增長200克左右。如果每週體重增長低於100克,就說明寶寶不但沒有吃過吃過量,還可能由於溢奶過多影響熱量供應。

  • 一般生理性溢奶不會影響生長髮育,如果生長髮育受到了影響,就要想到是不是病理性溢奶。


吐奶、溢奶的處理方法

  1. 一般溢奶是一種生理性反應,家長無需緊張,只需每次餵奶後,豎抱寶寶給他拍幾個嗝出來,讓寶寶把吸入的空氣排出來。如果拍嗝不成功,可堅持豎抱10~15分鐘。

  2. 如果拍完嗝寶寶還會溢奶,就讓他俯臥一會兒,不過俯臥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守在寶寶身邊,以免寶寶。出現窒息危險。

  3. 無論餵奶後寶寶是否尿尿,都不要立刻給寶寶換尿布,以減少溢奶的可能。

  4. 醒後不要等寶寶大聲哭鬧再抱起寶寶餵奶,那樣會增加溢奶的可能性。

  5. 抱起寶寶時動作不要過猛,要把寶寶頭部先托起來,在隨後抱起上身、下身。

  6. 吃母乳時,寶寶頭、上半身始終要與水平位保持成45度角,這樣也能減少寶寶溢乳。

  7. 如果寶寶發生吐奶量多且頻繁,媽媽要觀察他有沒有其他症狀,如果寶寶精神愉快、且體重與身高都增長正常,就不必太擔心;

  8. 但是如果寶寶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發熱、咳嗽的症狀,體重、身高都增長緩慢,家長就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鄭玉巧育兒百科》一書中提到,針對特別嚴重的吐奶,可以使用1/10000的阿托品滴液。

開始滴量為餵奶前15分鐘滴1滴,逐日增加滴數,每日增加1滴(第2天是每次餵奶前滴2滴);直到孩子臉部發紅,再逐日遞減,直到臉紅消失。如果在滴的過程中吐奶減少,或者不吐奶了,就不要遞增,保持原量,鞏固幾天即可停藥。

這種方式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同時有護士協助、醫生觀察,這樣更安全。

總之,寶寶溢奶和吐奶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如果情況不太嚴重,家長大可放心,只要做好一些預防措施就好。隨著寶寶會坐了,吐奶的現象也會得到好轉。


穎媽談育兒


我家寶寶從出生一直到六個月,期間一直有吐奶的情況。在剛開始月子期間,寶寶偶爾溢奶,就是喝完奶後,放回床上,嘴角會溢奶。兩三個月的時候開始吐奶,吐得不是很嚴重,偶爾會吐一兩口,吐出來的有時候是奶液,有時候是奶塊。到五六個月的時候最為嚴重,經常呈噴射狀,喝的奶基本全吐出來。因為孩子一直除了吐奶,沒有任何異樣,所以我們也沒有去醫院看醫生,就在他每次喝完奶之後拍嗝,每次喝完奶都拍出隔以後再放回床上。六個月之後基本沒有吐奶的情況了。

不知道你家孩子吐奶的表現有哪些?是大口吐奶,還是嘴角溢奶,亦或是噴射狀吐奶?程度不一樣,相對應的措施也不一樣。如果只是簡單的輕微溢奶,這個是不用擔心的,每次吃完奶豎著抱一會,拍拍嗝,打出嗝之後再放回床上,另外寶寶如果經常溢奶,不建議寶媽躺著餵奶,這樣會加重寶寶溢奶的程度,如果晚上媽媽睡著的話,孩子還有可能發生窒息的危險,所以這種情況下,寶媽要坐著給寶寶餵奶。如果是大口吐奶,吐出的奶就是純粹的奶汁,或者是奶瓣,沒有難聞的氣味,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寶媽不用太多於擔心。

但如果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建議寶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嘔吐前寶寶有不適感,表情不快,臉憋的通紅,有時候哭鬧,哼哼,給奶也不吃,難以用奶頭制止孩子的哭鬧。嘔吐的奶量往往比較多,有時候呈噴射狀,出列有奶液外,還伴有膽汁樣物、胃液、奶塊等,氣味發酸,甚至酸臭。吃奶量顯著減少或增加。體重增長緩慢,孩子顯得有些乾瘦,缺乏精神,大便不正常或次數少,而每次的量多或次數增多,大便性質不正常,往往伴有腹痛。

我也是一名寶媽,孩子一歲半,我每天都會分享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寶媽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我,頭條賬號萌寶顏可可!


萌寶顏可可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其實新生兒由於各方面發育不完善的原因,都經常吐奶,這個是正常的,隨著月齡越來越大也會改善的,新生兒胃還沒有發育完全成水平狀,所以說每次餵奶後豎抱拍嗝,放下後不要翻動他,情況會好很多的。

緩解辦法

不要喂太多了,餵奶的時候抱起寶寶讓寶寶身體傾斜45度左右。每次喂完奶之後都要給寶寶拍嗝,然後豎著抱30分鐘左右,喂完奶之後不要擠壓寶寶的肚子。還有就是把寶寶床頭墊高一點。以上這些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經驗,我知道的都寫上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石榴聊育兒


對於吐奶的寶寶,你可以選擇少食多餐,吃完奶必須豎著抱起拍後背,寶寶打嗝後,在放下

還可以吃益生菌調理腸胃,我家寶小時候吐奶就是這兩個結合,後來我堂妹家寶寶吐奶,也這樣做的,現在寶寶真對於吐奶好多了,寶寶慢慢長大了,腸胃功能健全了,吐奶自然就好了……媽媽們們多觀察,躺著的寶寶吐奶的話趕緊側著讓把嘴裡的奶吐乾淨,防止嗆到。


出淤泥而不染lotus


吐奶是小寶寶常見的生理現象。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嬰幼兒的胃與成人不同,它的特點主要是

1、胃呈水平狀、賁門(胃上端連接食管的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調節能力差,所以胃內容物容易倒流出來。

這是寶寶容易吐奶的生理原因,但不代表頻繁吐奶是正常的,如果寶寶吐的奶不多,不是呈噴射狀的,吐後無面色改變,也不啼哭,則不用擔心,這種情況一般會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而得到改善,通常在寶寶六月齡之後可消失,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髮育。

另外喂完奶拍背需慎重,有的寶寶越拍越嚴重,因為寶寶胃是橫位,豎起來拍並無助益,抱起拍背的動作若是沒掌握好反而讓奶倒流出。

2、胃容量小

如下圖,這張圖不錯的,很直觀表明寶寶胃容量和適宜餵養量。

只有懂寶寶的胃,才能做到正確餵養!

吐奶頻繁的一定要先減量!減量!減量!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是古話,簡單一句卻飽含深意,很多人只是看看,並沒有當回事,希望即使做不到“三分飢”,也不應“餵過飽”哦。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寶寶老是吐奶,先從餵養上找原因,如果自己沒有經驗可以諮詢周圍專業育兒人士。

我是職業營養師秀媽

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及疾病營養調理

🈶育兒問題可以私信我@兒童營養師秀媽



兒童營養師秀媽


請關於吐奶的4大原因

1. 生理性吐奶

寶寶剛出生,胃還沒發育成熟,胃容量比較小,奶就很容易從胃裡進到食管裡,出現吐奶。特別是喂的太多或太急的時候,就更容易吐奶。

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的,寶寶慢慢長大就會好轉,基本到了1歲左右就不會吐奶了。

應對方法:每次喂完一邊奶或者喝完60ml-90ml後,都需要給寶寶拍5-10分鐘哦~

2. 餵養方式不當

在自然的狀態下,寶寶身體貼著媽媽肚子,寶寶的鼻尖對著媽媽的乳頭,而不是嘴對著乳頭,等喂的時候,再把媽媽乳頭塞進寶寶的嘴裡。

如果你是拿奶瓶給寶寶餵奶,那要保證奶水沒過瓶頸,直到填滿奶嘴,這樣可以預防寶寶喝奶過程中會吸入額外的空氣。

應對方法:無論哪種餵養方式,及時拍嗝都是很重要的

方法一:豎抱拍嗝

方法二:坐著拍嗝

方法三:趴著拍嗝

3. 對牛奶蛋白過敏

很多寶寶吃了配方奶後會出現吐奶、哭鬧、看起來很不舒服,體重增長緩慢,這種情況建議找醫生判斷是否存在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如果確定是過敏(我家就悲催的被分到這一類了..)

應對方法:建議服用氨基酸奶粉

4. 病理性原因

比如有各種腸胃道疾病或先天性畸形,這種的表現症狀會比較嚴重,吐得會很嚴重,目前我周圍的人還未發現這種情況,但是醫生說也會有這種的可能性。

應對方法:沒別的辦法,建議直接去醫院就診

除了上述提到的,寶寶還是出現吐奶情況,我們怎麼辦?

如果寶寶吐奶頻繁,建議每次不要喂太飽,可以少喂一點,多分幾次喂。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限制每次餵奶的時長,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奶瓶餵養的寶寶,就要減少每次吃的量,同時保證奶嘴的大小合適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 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2. 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

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3. 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4. 豎立抱會寶寶

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10-15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夏天daddy


因為寶寶的胃是水平狀的,賁門鬆弛,吃完奶後,胃裡邊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胃部壓力大,就會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如果掌握正確的拍嗝姿勢,每次餵奶以後進行拍嗝,讓寶寶將吸入空氣排出,可以減少寶寶吐奶和溢奶情況哦!。

1、在肩膀上墊一塊口水巾,右手托住寶寶頭頸部,左手托住寶寶臀部,將寶寶的頭靠在肩膀上,面部偏向一側,右手呈空心掌,由下向上輕輕拍寶寶脊柱,拍3到4分鐘即可,記住不要太用力。

2、扶著嬰兒坐在大人腿上,用手肘和手腕支撐住寶寶身體,手掌張開拇指和食指輕輕托住寶寶下巴,支撐頭部,另一隻手呈空心掌從腰部開始從下往上拍,從外往內拍,或者從下向上擠壓寶寶背部。

3、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寶寶肚子壓在大人腿上,頭部略高於胸部,在寶寶後背輕輕打圈按摩。

另外,寶寶吐奶、流口水還會造成寶寶口水疹和淹脖子。如果你沒有進行拍嗝,寶寶吐奶了,一定要進行以下護理:

1、立即將奶水或口水擦拭乾淨;

2、用乾溼柔巾或者柔軟的毛巾擦拭寶寶口周及脖子皮膚,減少細菌刺激;

3、擦拭過後在清潔的皮膚上塗抹松達山茶油或者山茶油霜,其他油酸含量較高的植物油護膚品也可以,能夠在寶寶皮膚上形成一層自然油膜,減少水分蒸發,與口水、奶液殘留細菌刺激。

還有,如果寶寶吃奶後睡著了,那麼不建議拍嗝避免將孩子拍醒,可以採用豎抱形式讓孩子將空氣排出。


吃貨妍寶寶育兒錄


首先分清楚是溢奶還是吐奶,溢奶量小無不適感,吐奶量大往往伴有不適感。溢奶或吐奶出來的東西:白色液體是胃液,“豆腐渣”是蛋白質遇到胃酸凝結成的乳凝團(奶瓣)。

另外關於吐奶,寶寶會因為餵乳次數頻繁、過度餵養、吃奶速度過快、腸道不適等原因導致偶爾吐奶。寶寶吐奶後不要馬上抱起來,可以讓孩子側臥,避免吐出來的奶會返流,吐奶後不要馬上再給吃奶,先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

如果是生理性吐奶,是因為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導致的,給您幾點建議,1、少吃多餐,降低每餐百分之十五的量,增加一餐奶,總奶量不變。2、吃完會拉的話,換尿布要墊高上半身。3、吃完不要抱太緊不要壓到胃部。4、喂完奶要把嗝拍出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拍10-15分鐘都行,直到聽到嗝氣,而且保持安靜,別大運動。5、靜待花開,一般五六個月以後就會比較少出現了。

因為賁門括約肌的原因,三個月內寶寶溢奶跟吐奶都是比較常見的,看下面方法避免吐奶問題

1、調整體位

首先應該儘量抱起寶寶,讓他的身45 度左右的傾斜狀態,使胃裡的奶流入腸內。

2、輕拍排氣

讓他的頭伏在媽媽肩上,輕拍打出響嗝。

3、側躺抬頭

讓胃內氣體排出後,再讓寶寶朝右側躺下,頭部稍抬高,過會兒再改為仰臥位,這樣可以防止再次吐奶。

溫馨提示

1、儘管寶寶吐奶、溢奶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仍要警惕病理性吐奶。比如飲用變質牛奶、先天性幽門狹窄、胃腸炎、潰瘍病等,均可造成病理性的嘔吐。這種嘔吐量較大,吐奶次數頻繁,並且伴有奶塊,嚴重的甚至會有綠色膽汁或血性物嘔出,患急性腦膜炎時可呈噴射性嘔吐。如果寶寶出現以上這些情況還是建議儘快去醫院診治,以免耽誤治療。

2、如果精神很好,不哭鬧也沒有痛苦的表情,則不用過於擔心,一般沒有大問題。

3、總的來說,寶寶吐奶是很正常的。這種現象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逐漸減輕,大部分到6 個月會自然消失。


玥媽媽樹洞


您好!我知道作為新手媽媽,對寶寶的一點異常反應都會嚇得坐臥不安,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對你說:一般情況下寶寶吐奶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因為,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發育不完善,胃容量小且食物容易返流,餵奶不當、過飽都容易吐奶。

所以,要緩解寶寶的吐奶,媽媽在餵養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寶寶在特別飢餓、劇烈哭鬧時餵奶,因為這樣會引入大量的空氣,而導致寶寶吐奶。
  • 用奶瓶餵養應該吃奶2一3分鐘之後,讓寶寶休息一會喘口氣,避免一次性喂完之後出現劇烈吐奶。
  • 媽媽餵奶時儘量將寶寶頭部抬高,餵奶後將寶寶豎直抱起,輕拍後背,打嗝排出胃中空氣,可以避免吐奶。
  • 還有就是寶寶尤其剛吃完要睡覺時儘量讓寶寶側著睡,這樣即使寶寶睡覺時吐奶也不會被嗆到。
  • 平臥餵奶也容易引起寶寶吐奶,吃奶時儘量避免刺激,聲響或是晃動等,吃完奶之後儘量避免對寶寶胃部擠壓。

通過這些方法可以緩解寶寶吐奶症狀,但需要注意,若寶寶吐奶時伴有精神不佳、體重增長慢、發熱、哭鬧、腹脹、大便異常等情況,考慮為消化系統或其他疾病,建議家長儘快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願我們都找到正確的方法,用耐心、科學的方式要養育我們的小寶寶,祝寶貝健康茁壯成長!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歡迎評論十關注,我們共同學習,一起在育兒路上成長!


峰華晨諾


1.新生嬰兒餵奶,每次喂完奶,必須拍嗝,把寶寶豎抱起來,爬在自己的懷裡,手掌扣起,輕輕的拍打後背,讓他打出嗝來。

2.30毫升水加一勺奶粉的比例,少喂多餐,可以2到3個小時喂一次,但不要一次喂太飽,我家寶寶兩歲多了,現在每次最多也就喝180毫升。寶寶的脾胃弱,一定不能一次吃太飽。

3.奶嘴的孔徑一定要適合年齡段,孔徑太大,太容易,第一容易嗆奶,第二也不能鍛鍊寶寶吸奶的能力。我還是蠻推薦可麼可多奶瓶,就是有點貴。

4.奶粉可以嘗試換一下,清淡一點點,我家用的是諾優能,聞著非常平淡,沒有一點濃烈的奶香味。母乳的話,還是請參考第一第二條。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當初老婆生孩子,我們也這樣,總是有很多問題,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然後慢慢摸索著餵養寶寶,嘿嘿,細心點,祝寶寶健康成長哦。

我是芮先生,一個一心要成為寶寶大樹的男人,我會分享我們的生活,有興趣可以關注我們,大家可以一起探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