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三年前,被称为开心麻花的第二部喜剧《驴得水》上映,影片虽然只获得1.72亿元的票房,与《夏洛特烦恼》14.41亿元的票房相差甚远,但影片在豆瓣高达8.3分的评分却成为开心麻花影片评分最高分。

三年后,由《驴得水》原班人马打造,被称为开心麻花的喜剧《半个喜剧》上映,影片首日1200万元,票房落后于《叶问4:完结篇》《误杀》《只有芸知道》《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仅排当日票房第五。按照当前形势,《半个喜剧》在票房上扑街已在所难免。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从去年国庆档屡受诟病的《李茶的姑妈》首次失利,到今年贺岁档《半个喜剧》再次翻船,曾经高光时刻的开心麻花的喜剧招牌在失灵后未能翻身。造成《半个喜剧》这次票房失利的因素是什么,为何曾经统治喜剧市场的时代却离开心麻花渐去渐远呢。

毫无笑点的《半个喜剧》真的成了“半个喜剧”

单从评分看,《半个喜剧》在各个评分平台并不算差,豆瓣当前评分高达7.6分,评分在国产喜剧类型里已属上乘;猫眼和淘票票分别达到9.1分和8.8分,两项数据也不算差。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从评分上看,《半个喜剧》的评分并不处于劣势,毕竟开心麻花曾经高光时刻的《夏洛特烦恼》在豆瓣的评分也只有7.6分,《羞羞的铁拳》在猫眼也不过9.1分。

实际上,真正对《半个喜剧》造成致命伤的还是影片类型的错位,影片用喜剧的包装讲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在喜剧类型上,笑点太低级,它不好笑;而在爱情类型上,影片对于爱情部分的处理存在逻辑上的致命伤,故事上难以让人信服,情感自然不能打动观众。最终的结果是未能在任何一个类型做好的《半个喜剧》最终在两个类型的受众上都不讨好,成为了一个十足的“半成品”。

首先是喜剧,《半个喜剧》最多只能算是一部“半成品”喜剧。《半个喜剧》里很多喜剧情节似曾相识,各种误会的穿插也都能在以往的喜剧电影里找到影子。比如最被认为有笑点的影片开头部分,当郑多多的未婚妻高璐前来,孙同帮着郑多多一起圆谎,不让莫默和高璐识别对方的真实身份。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如果看过90年代周星驰的《家有喜事》《漫画威龙》《大话西游》等影片的观众,就会发现这种类似的通过制造多个人物关系营造喜剧的桥段早就被用烂。《半个喜剧》即便是向经典借鉴,也没有玩出更高级的地方。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另外,《半个喜剧》的节奏感做得非常差,喜剧的点不是没给到位就是没给足,抓不住喜剧的节奏,这也导致观影过程中的情绪大打折扣,情绪难以彻底释放。

最后,对于喜剧这一类型而言,《半个喜剧》影片虽然制造出了喜剧冲突,但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冲突,影片不是让处于冲突的人物早早收场,就是多个人物在一起时显得杂乱无章。而观众如果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冲突戏份,就不会充分感受到反转带来的喜剧包袱。

仍以开头为例,无论是孙同母亲的到来,还是高璐的到来,这种将多个人物对峙的地方明显偏少,戏剧冲突没有调配好,为此编导人员也只能让这两个带来戏剧的人物过早地离去,处理的过于草率。

而如果对比一下《唐人街探案》,就会高下立判。至少从喜剧点上,《唐人街探案》充分利用了每个人物并将其在戏剧冲突中不断放大,而多个人物在一起引发的对峙冲突也没有弱化任何一个人物的存在感。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所以,《半个喜剧》的观影过程中,总觉得缺少一些能让人彻底放开大笑的点,这自然带来了主打喜剧类型的彻底失败。当然这个通病实际上在开心麻花的第三部喜剧影片《羞羞的铁拳》中就已经暴露了。

《半个喜剧》逻辑硬伤不断,情感戏不走心

《半个喜剧》有意通过用喜剧讲述一个情感故事,所以前面部分它试图给观众传递喜剧的欢乐,后面部分试图探讨人物的情感观问题。但很明显,影片未能做好喜剧的同时,在情感的处理上也是一锅粥乱炖,糊弄了事。

先说人物设定。整部影片并没有讨喜的人物。拼爹的郑多多一直口口声声拿孙同当哥们,并为其安排北京的工作以及今后的户口,然而在自己甩了莫默迎娶白富美时,他又完全接受不了哥们追求莫默,更是撕破脸皮让其丢掉工作,顺带户口问题。从这方面看,郑多多骨子里花心,自私自利,是典型的渣男人设。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而在所谓的现实利益交易下,一直善良并找到真爱的小人物孙同果真向现实屈服了,正如莫默而言,孙同甘愿做郑多多身边的一条狗。孙同这种没有是非和原则的人物自然难引起大众的认可。

孙同的母亲,也是一样,虽然口口声声说为孩子操心,为了孩子好,但是她并没有真正去关心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很显然,这也是一个很讨人厌的人物。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人设上不讨喜,尤其还是放在主角上,那自然难以让观众对于他们的故事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观影中游离而不是沉浸其中,这是整部影片观影的直观感受。

而在人物关系之外,人物的动机也就显得欠缺说服力。比如孙同爱着的莫默也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如果孙同真的为了户口,是选择丢掉爱情甘愿当郑多多一条狗,还是和莫默深爱,今后同样也能留在北京同样拥有户口。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在这一选择上,影片不是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影片如果将男女身份互换,女的没有北京户口,来北京投靠北京本地的朋友(同学),爱上了一个没有北京户口的底层小人物,而这时曾经帮助她的朋友要她和爱着人分手,为其安排北京公司的工作以及户口。按照这种设定,也绝对会比目前影片所呈现的更真实,更具冲击力,也更具说服力一些。

很可惜,影片没有理清这层逻辑关系,也没有弄清真正的要害。而只是想当然的给孙同指出唯一一条路,执拗地认为这是其能够活下来唯一的出路。这就有些牵强了。

从《驴得水》到《半个喜剧》,开心麻花丢失了什么?

喜剧的创作很困难,它离不开一个好的剧本故事,但又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故事,影视化的语言,节奏的把握,演员的表演,这些也都构成了喜剧影片中的关键要素。

而开心麻花的优势是他们拥有多年运作舞台剧的经验,而他们的舞台剧在多次演出中也能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所以当开心麻花进军电影圈,将原来成熟的舞台剧改编成电影时,他们本身拥有剧作的先天优势。

只是电影毕竟不同舞台剧,它对视听语言上要求更多,需要更娴熟的技能。而这也是开心麻花的劣势,更是其几部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后犯下的通病。

当然,电影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一个好故事,从这方面看,开心麻花的成功也是一种必然。拥有好的内容输出,自然也容易打造出诸如《夏洛特烦恼》这样的爆款作品,并在上映后迎来票房的逆袭。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然而一旦失去文本的优势,在剧作都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将一些舞台剧搬上银幕,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原本就不擅长用影视语言讲故事的开心麻花在电影上的不断失利。

如果长板足够强,它在某方面是可以掩盖短板的不足;然而如果连长板都失去了,那么本就存在的短板问题就会成为致命杀手,毁掉整部影片。

而这也正是去年《李茶的姑妈》以及这次《半个喜剧》失利的根本原因。

回想三年前,《驴得水》虽然被认为舞台剧痕迹明显,票房不高,但好在还有个扎实打动人心的故事;而到了这次《半个喜剧》,影片却连个能打动观众的故事和基本的逻辑都丢掉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心麻花的这部所谓的喜剧也只能沦落为一场闹剧而已。

开心麻花的喜剧再次失灵,《半个喜剧》究竟难看在哪?

三年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喜剧《驴得水》还能勉强达到1.72亿元的票房,成为开心麻花近几年票房最低的影片;只是没想到,三年后反而主打喜剧的《半个喜剧》却刷新了自己曾经创下的最低票房记录,迎来票房的新低。

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若未经作者同意,私自转载到其它平台擅自使用原创功能的,一经发现,作者将对其投诉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