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1912-2019:澳門是如何填海造陸的?

澳門,地理位置重要,但地域狹小,天然的陸地澳門半島,又山多、平地少。根據最早記載,澳門地區1912年的陸地面積為11.6平方公里,而如今澳門的陸地面積達到了32.9平方公里。

多出來的陸地,是填海造出來的。

澳門的第一次填海工程始於1863年。從那時開始,幾乎每年都有新土地產生。截至2011年時,澳門半島的面積在填海工程下已超過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

1912-2019:澳門是如何填海造陸的?

1912年的澳門

1863年南灣澳督府對面的海灣被填平;1866-1910年,澳門半島西岸的北灣和淺灣被填平;1919-1924年,澳門半島西岸的內港被填平;1923-1938年,澳門半島東岸的新口岸和南灣相繼進行填海工程。這些填海造地工程陸續形成了現時的靑洲、台山、黑沙環、祐漢、筷子基、新口岸和南灣等地區的基本形貌,同時因開鑿而改變了塔石山和望廈山的地貌。

原氹仔島是天然島嶼,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個小島組成。1919年,大、小氹連為一體;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路環島的填海工程進行。

1912-2019:澳門是如何填海造陸的?

今日澳門

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黑沙環、新口岸和南灣、氹仔地區的填海工程開展;南灣填海工程於1992年7月8日實施,其總面積為175公頃;同期,黑沙環新區填海工程、林茂塘填海工程、新口岸填海工程、澳門國際機場填海工程及氹仔北安填海工程亦陸續完成。現氹仔島的馬場和澳門國際機場地區,均是通過在氹仔削山填海而來。路環地區33萬平方米的聯生工業村,也是來自填海造。

讓我們通過地圖來看下,澳門是如何長大的。

1912-2019:澳門是如何填海造陸的?

1555—2011:澳門陸地增長過程。製圖:Bourrichon


1912-2019:澳門是如何填海造陸的?

1984-2018:遙感地圖看澳門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