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健之佳: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與單店盈利飛速提升之謎

2019年7月5日,二度申報的雲南健之佳健康連鎖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之佳”)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健之佳申報前創始股東與高管就相繼套現離場,不看好公司IPO還是另有起因?截止發稿,健之佳對和訊網的相關問題未作任何回應。

和訊網此前發佈文章如下:

健之佳:IPO申報前高管頻繁離職及創始股東套現離場為哪般

同股不同權 股權多次轉讓或存利益輸送

除了上述提及的高管與創始股東相繼套現離場外,健之佳歷次股權轉讓更是出現同期不同價情形。

2009年11月7日,健之佳對20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將實控人藍波將所持有的159.5萬股健之佳股份進行老股轉讓,但價格差異極大,分為1.2元/股、2.4元/股、4.8元/股三個檔。

2014年10月26日,健之佳增資擴股,利用昆明南之圖、昆明春佳偉、昆明雲健宏三個持股平臺進行股權激勵,合計入股數量109.5萬股,價格8.55元/股。

2014年12月16日,健之佳通過外部機構增資擴股,蘇州和益、蘇州和聚融益等七家機構以17.11元/股投資,合計入股數量572萬股;公司高管藍波、張雲鴻、李琦等5名高管同步增資,合計入股數量24萬股,增資價格17.11元/股。

一般來說高管股權激勵,同一批次的股權激勵,差別在於數量。價格存在如此大差異,健之佳即使不是首例,至少也是為數不多吃螃蟹者。當然利用實控人股份進行股權激勵,也有效避免利用增資擴股方式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按相關規定,高管股權激勵應與同期/近期對外募資價格應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差異,應將差價計入管理費用,健之佳此次股份支付費用應為936.225萬元。

這意味著,2014年或2015年或其他行權年度,健之佳至少需要將以上936.225萬元計入管理費用。

根據健之佳2017年5月版招股書,其2014年—2018年管理費用如下:

健之佳: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单店盈利飞速提升之谜

2015年,健之佳管理費用同比增幅24.13%,但招股書並未披露增幅原因,對於相應的股份支付,招股書更是隻字未提。

對於費用的增加,招股書解釋如下:“2015年公司新開門店143家,導致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大幅上升。2016年公司通過加強管理,實現了從規模擴張想提高管理效率、穩健發展的轉變。”

和訊網在該版招股書裡找到2014年—2016年股權激勵費用的遞延資產,分別為2.55萬元、33.11萬元、78.94萬元。管理費用明細裡並無相關股權激勵費用。

和訊網查閱健之佳2019年6月版招股書,管理費用明細裡涉及股權激勵費用,其中2016年—2018年分別為203.73萬元、218.49萬元、196.02萬元,三年合計為618.24萬元。

存在的317.985萬元股權支付費用,不知健之佳在哪一年度做了處理。

除了之前和訊網提及的創始股東張小軍在健之佳申報前全身而退之外,其高管郝培林及創始股東王雁萍均在申報前大幅出讓所持有股份。

更耐人尋味的是,健之佳實控人藍波在2010年—2011年與胡渝明存在多次相互股權轉讓,具體轉讓情況如下:

健之佳: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单店盈利飞速提升之谜

根據招股書解釋,2011年8月,胡渝明離職,將所持股份原價轉讓給藍波。

按照招股書高管就職介紹,胡渝明2011年5月—2012年9月任中國伊頓教育集團幼兒園事業部總經理。2012年9月再次入職健之佳至今。

2014年12月,再度入職滿兩年的胡渝明參與健之佳股權激勵,除了持股方式被調整為通過有限合夥,股權價格也水漲船高至8.55元/股,胡渝明通過昆明南至圖間接持有健之佳12.5672%。

胡渝明配偶妹妹張黎萍則通過昆明誠德業持有健之佳0.4628%。

擬IPO企業高管親屬持股,多數為代持,這意味著,胡渝明合計間接持有13.03%健之佳股份,為健之佳除實控人藍波(舒暢為藍波配偶,合計計算)與創始股東王雁萍之後的第三大股東。

匪夷所思的是,第三大股東並非直接持股,而是選擇通過有限合夥間接持股。健之佳的高管直接持股者有:控股股東暢思行財務負責人郝培林(持有196.36萬股,發行前持股比例4.94%,申報前已套現較大比例),副總經理顏文(持有20萬股,發行前持股比例0.50%),董事、副總經理張雲鴻(持有15萬股,發行前持股比例0.38%),全國發展部高級經理宮水平(持有13萬股,發行前持股比例0.33%)。

以上四人持股比例均遠低於胡渝明,卻直接持股一方面方便解禁後退出,同時交易稅費也低得多。

遠高於同行的資產負債率

2014年—2018年,健之佳的資產負債率雖呈現逐年下降態勢,但仍遠遠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即使與2017年7月上市的大參林相比,依然是高出40%之多。

資產負債率近75%的健之佳,基本上可與房地產公司相媲美。

一心堂與益豐藥房的資產負債率基本為健之佳的一半。

健之佳: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与单店盈利飞速提升之谜

如此高的資產負債率,對健之佳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利用槓桿效應提高淨資產收益率。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健之佳銀行抵押借款9680萬元,其中短期借款5000萬元,一年內到底的抵押借款為540萬元。

貨幣資金—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高企

根據招股書,2014年末—2018年末,健之佳貨幣資金中其他貨幣資金分別為12726.64萬元、11428.42萬元、15,483.32萬元、16,908.82萬元、1,4530.34萬元,佔比貨幣資金比例分別為53.53%、55.89%、62.97%、47.29%及44.25%,且其他貨幣資金主要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

其中2016年創歷史新高至62.97&,之後雖有所下降,但2018年底這一比例依然為44.25%。

健之佳在此期間應付票據金額分別為24,000.52萬元,28,804.21萬元,31,725萬元。

一般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B類客戶在30%左右,健之佳的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之高,要麼是自身銀行的信用指數不高,要麼是其保證金真實性存疑。

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與單店盈利的飛速提升之謎

2014年—2018年,健之佳營業收入由16.67億元增加至27.6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3.49%,淨利潤由1,563萬元增至13,269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0.69%。

期間公司銷售費用年複合增長率僅為9.88%。

2014年,健之佳門店數量為1,125家,2018年,健之佳門店數量為1,506家直營店與12家加盟店。

2014年單店年創收162.90萬元,單店年盈利為1.46萬元;

2018年單店年創收(不含加盟店)183.67萬元,單店年盈利8.81萬元。

五年時間,單店創收年複合增長率2.43%,而單店盈利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3.26%。

單店營業收入增長不足3%,單店年盈利複合增長率卻近45%。

一般來說,藥店連鎖的盈利模式很簡單,賺取中間差價扣除相應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在中間差價變化不大的前提下,要保證盈利以43.26%的速度增長,健之佳除了少計入費用之外,似乎並無他法。

和訊網後續將針對健之佳的相關費用進行分析,看看這一家藥店連鎖企業如何費用控制,保證盈利能力如進入快車道一般飛速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