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成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等涉及民生的10項指標提前完成

原標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等涉及民生的10項指標提前完成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成都市研究民生事業領域“十三五”期間執行情況專題會議上獲悉,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市實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革攻堅計劃和3年行動計劃,推進以利民便民為導向的基本公共服務改革,衛生、教育、養老等民生保障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扶貧脫貧等目標任務已提前達成。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主持會議並講話。

全力以赴促民生穩就業

涉及民生的14項指標有望提前完成

“十三五”以來,我市聚焦醫療衛生、教育、養老、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重點領域,全面加強民生保障和服務工作,民生事業發展更加優質均衡,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市“十三五”規劃各項指標推進良好。其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等涉及民生的10項指標提前完成。

“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40所,現已建成689所,計劃新增學位28萬個、現已新增學位17萬個;2020年還將新增學校150所,新增學位13萬個。“十三五”以來3次提高全市低保標準,逐步建立起物價上漲與低收入群體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水平普遍提高,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97%和65%,較“十三五”初期均提高超過20%。

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險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全市醫療衛生機構12121個,每千人實際開放床位數8.98張,衛生技術人員18.49萬人,千人醫師數4.13人,醫療衛生綜合能力在一線城市中處於領先位置。

推行基本公共服務改革

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早在2017年,為高標準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高水平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我市啟動了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有感發展”。截至2019年底,在實施生態環境攻堅方面,全市人均公園面積接近1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實施市政設施攻堅方面,實現軌道交通運營里程341公里以上,軌道交通對公共交通分擔率超過50%,市民出行生活更加智慧和便捷。實施公服設施攻堅方面,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89所,新增學位17萬個,建成三級醫療機構74家,規劃建設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和疾病防控設施,有效補充幼兒園、中小學學位缺口。目前,全市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開工2072處,已達總目標的73.56%。

時間推進到2018年,我市啟動基本公共服務改革,堅持以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新多元化供給模式和動態調整機制,著力構建“底線民生、普惠民生、品質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按照“高品質生活”的要求,在國家清單81個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價格臨時補貼、疾病應急救助等項目,我市基本公共服務政策項目達到96項,達到或超越部分一線城市,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務“成都標準”。同時,創新基本公共服務研判機制,結合群眾合理性需求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按照“只增不減、基本優先、提升標準”原則,每年對我市基本公共服務清單進行動態調整。

在推進多元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改革中,以國家五項試點(國家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工程、城企聯動普惠托育服務工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產教融合、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試點)為抓手,著重在社會養老、育幼、職教等領域集中發力,積極對上爭取銜接,通過政策扶持、資金引導、試點示範等舉措,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多元化服務供給機制,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服務供給。

此外,我市還積極推進基層治理改革,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發揮社區貼近基層群眾和承載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優勢,加快建設“15分鐘公共服務圈”。截至2019年底,共實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1776個,新增小區黨群服務站901個,打造社區生活性服務業範圍點位66個,“15分鐘公共服務圈”服務更加便利、服務水平更加優質、服務效果更加滿意。

(成都日報記者 趙榮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