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init.d詳解

Linux啟動圖解

Linux的/etc/init.d詳解

Linux 啟動時,運行一個叫做init 的程序,然後由它來啟動後面的任務包括多用戶環境,網絡等。那麼,到底什麼是運行級呢?簡單的說,運行級就是操作系統當前正在運行的功能級別這個級別從1 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這些級別在/etc/inittab 文件裡指定這個文件是init 程序尋找的主要文件,最先運行的服務是那些放在/etc/rc.d 目錄下的文件。

大多數的Linux 發行版本中,啟動的是/etc/rc.d/init.d。這些腳本被ln 命令來連接到 /etc/rc.d/rcn.d 目錄。(這裡的n 就是運行級0-6)

例如/etc/rc.d/rc2.d 下面的S10network 就是連接到/etc/rc.d/init.d下的network 腳本的。

rc2.d 下面的文件就是和運行級2 有關的。

文件開頭的S 代表start 就是啟動服務的意思後面的數字10 就是啟動的順序。例如,在同一個目錄下,你還可以看到 S80postfix 這個文件,80 就是順序在 10 以後,因為沒有啟動網絡的情況下,啟動postfix 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再看一下 /etc/rc.d/rc3.d,可以看到文件S60nfslock,但是這個文件不存在於 /etc/rc.d/rc2.d 目錄下。NFS 要用到這個文件,一般用在多用戶環境下,所以放在rc3.d 目錄下。

另外,在/etc/rc.d/rc2.d 還可以看到那些K 開頭的文件,例如

/etc/rc.d/rc2.d/K45named ,K 代表 kill 。

標準的Linux運行級為3 或者5 ,如果是3 的話,系統就在多用戶狀態。如果是5的話,則是運行著X Window 系統。如果目前正在3或5,而你把運行級降低到2的話,init 就會執行 K45named 腳本。

不同的運行級定義如下:(可以參考Red Hat Linux 裡面的/etc/inittab)

# 缺省的運行級,RHS 用到的級別如下:

# 0 - 停機(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0 )

# 1 - 單用戶模式

# 2 - 多用戶,但是沒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

# 4 - 沒有用到

# 5 - X11

#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6 )

#

對各個運行級的詳細解釋:

0 為停機,機器關閉。

1 為單用戶模式,就像Win9x 下的安全模式類似。

2 為多用戶模式,但是沒有NFS 支持。

3 為完整的多用戶模式,是標準的運行級。

4 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它來做一些事情。

例如在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用盡時,可以切換到這個模式來做一些設置。

5 就是 X11 ,進到 X Window 系統了。

6 為重啟,運行 init 6 機器就會重啟。

不同的運行級有不同的用處,也應該根據自己的不同情形來設置。例如,如果丟失了root 口令,那麼可以讓機器啟動進入單用戶狀態來設置。在啟動後的 lilo 提示符下輸入:

init=/bin/sh rw

就可以使機器進入運行級1 ,並把 root 文件系統掛為讀寫。他會跳過所有系統認證,讓你使用passwd 程序來改變root口令,然後啟動到一個新的運行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