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18年開始,教師會有車補嗎?

人在旅圖


是否發放車補,主要依據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中辦發[2014]41號)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4〕40號)。

這兩個文件裡界定的享受車補人員的範圍是: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事業單位。

這裡提到了事業單位,無疑,教師是屬於事業單位的,但是,且莫高興,這裡還多了幾個字: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簡稱參公。我國的事業單位按照管理制度分為兩種,一種是參公事業單位,一種是一般事業單位。前者實行公務員管理制度,後者實行事業單位管理制度。顯然,教師屬於後者。

參公事業單位參加公務用車改革,享受車補是一定的,毋容置疑。一般事業單位,如教師,是否參加車改,是否享受車補,在政策上,沒有明確,這是政策留下的彈性地帶,可以在範圍,也可以不放在範圍內,都是可以的。

2018年2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已經明確將教師定位為國家公職人員,這位教師參加車改提供了加分項。教師能否參加車改,還在於各地的政策,最終決定的還是經濟發展水平。拿我們江蘇來說,蘇南一些地區,在啟動公車改革的2014年,幾乎是同步參加了車改,享受了車補。蘇北地區,直到2017年才開始實施,車補定額也是不同的,蘇南地位教師每月400元左右,蘇北地區每月200元左右。筆者所在地區屬於江蘇末位的縣,但也已經發放了每月200元的車補。

這些情況說明,教師正逐步被納入車改範圍,還沒有享受車補地區的教師,2018年是有望領到車補的!


當代師說


當然會有車補!車補就是俗稱的交通補貼。

根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適當發放交通補貼》文件精神,所有G務人員皆享受車補。教師也是公職人員,工資、車補不低於當地G務人員水平。所以也應該享受車補。

筆者所在地區從2016開始享受每月400元的交通補貼。(2016年為補發)外出交流的老師每年額外享受5000車補。

由於教師有三個月的寒暑假。所以,每年發放9個月的車補。補貼打入每月工資。

2018年,我區提高交通補貼標準,為每月500元。從2018年4月起執行。同時補發2017.04--2018.03車補差額8*100=800元。

蘇州地區作為發達地區,已經在教師工資一塊上,真正的向GWY靠攏了。差距在不斷縮小!


姑蘇講堂


2018年開始,事業單位車改大幕也已拉開,學校作為事業單位中的一員,教師在車改後能否發放車補也是廣大教師所關心的。

事業單位因為行業眾多,單位性質、資金來源等情況都不同,因此車改會比較複雜,按照中央的精神,不會按照“一刀切”的原則進行,也就是不會像公務員那樣每個人都發放車補。

根據2016年2月,中央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印發的《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教科文衛等事業單位,但並沒有明確是否有車補:

事業單位數量和人數眾多的教科文衛等事業單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行業實際,加強政策指導,要根據行業業務特點制定本行業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辦法並報中央公車改革領導小組批准;

各地目前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其中福建對教科文衛體廣6個系統單位,要求參照省直各個部門所屬事業單位。

省直各個單位是什麼情況呢?

按照文件,省直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中大部分的政府事業單位人員都無法拿到車補,只能按照實報實銷的方式。

所以,老師參照的話,也是沒辦法直接拿車補的。這是福建省的情況,其他大多數省份應該也是如此。

其實,我還是覺得既然要提高老師待遇,給老師發放車補也未嘗不行。

你覺得老師應該享有車補嗎,歡迎留言討論!


流雷電


千萬別當真!

“老師,您辛苦了”,聽聽就可以了,一較真你就輸了!

每次老師加工資,都是雷聲震耳欲聾,雨點嘛,掉兩三滴小水滴。這讓我想到人生四大悲中的典型一悲:久旱逢甘霖——一滴!


文件規定的車補是針對誰的?當然是公務員!教師是不是公務員?當然不是?教師需不需要車補?當然需要!

但是:你是老師,有困難你必須克服!沒有困難也必須製造困難來克服!!

教師是什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然境界這麼高,B格這麼高,那車補什麼的還是免了吧!靈魂都可以修理,那以校為家、不浪費一分一毫的車費應該也可以做到吧?……

唉,別說遠在雲端的車補,近在眼前的績效、公職金都不到人家公務員的一半,而且時斷時續,題主想多了吧!

你見過教師離職考公務員,但你見過哪個公務員辭職當教師?
若是能讓我們自然晉升職稱,我們已經對那些人千恩萬謝了,至於車補,白日夢而已。


微雨潤苗


自從公務用車改革之後,對於事業編(包括教師在內)是否享有車補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很多事業編制都期待著自己也能夠享有車補,可以和公務員一樣共同享有同等收益,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教師可以享受車補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跟隨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的現狀來看,教師可以享有車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從進入2018年開始,關於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呼聲與討論不絕於耳,從國家的規定來看,要求教師的工資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因此部分教師就開始關注是否可以享有車補,這種想法也屬於人之常情,畢竟提高教師待遇的問題,至今仍然處於下發文件的狀態,並沒有進入實際提升教師工資待遇的實際措施,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各地真正兌現提高教師待遇的地區並不多,甚至可以說並沒有地區真正兌現了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

公務用車車補是針對公務員取消公務用車之後的出差交通補貼,雖然這種補貼屬於定額的,而且 補貼的額度並不高,對於部分執法單位,一般人員所獲得的公務員用車補貼,根本無法滿足其日常出發需要,甚至會出現自己倒貼交通補貼的現象。

以目前公務用車補貼都現狀來看,已經公佈的事業編公車改革方案角度,目前主要措施是以實報實銷的方式解決事業編公車補貼,並沒有真正實現定額補貼。其實,從教師的編制來看,雖然教師出發的次數並不多,但從尊師重教的角度來看,為教師提供定量的公車補貼是應該的,也是我國尊師重教社會氛圍的具體實踐。


東愛雨小公


讓教師成為人人嚮往的職業不能只喊口號

按照公車改革的意見,教師並沒有在享受車補的範圍,指望著現在拿車補有點不太容易,但我們更應呼籲!

一、教師真正的社會地位與吸引力

在很多規定中都會說,要提高教師待遇,要教師實際收入水平不低於公務員。從表面上,教師工資好像也不低,但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有多少教師想辦法調入其他機關,有多少教師去考公務員,而反過來,又有幾個公務員和機關人員來應聘教師。真正的地位和吸引力,要看人們的行動,不能自欺欺人。

二、沒有好教師如何能培養好下一代

教育是百年大計,一個國家的騰飛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現實卻是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教師收入待遇有待提高,特別是幼兒園私立的較多,不斷髮生針扎幼兒等惡性事件,祖國的花朵在這一環境長大,會對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他會富有愛心和責任心嗎?

一個好教師會造就一大批人才,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持續終身的。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教育崗位,是一個國家振興的希望,對比一下國外許多經驗,是時候反思一下了。

三、口號不如行動

教育振興不應只是一句口號,教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只是更需要奉獻與堅守。

與其大喊“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捧殺般的口號,不如真正下決心提高實際待遇,讓人心嚮往之,讓教師成為熱門的、人人嚮往的職業。愛心、奉獻不應成為教師低待遇的理由。公務員的車補大部分已經成為個人收入的一種形式,如何平衡這一問題,是頂層設計者應考慮的問題。車補不車補不是關鍵,最終看實際行動,看教師這塊招牌有沒有吸引力。


學做爸媽


2014年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後,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實行了車改,公務員們都開始發放用車補貼。標準根據級別不一樣,未來還會變化,一般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過,國家機關的車輛改革速度也比較慢,2015年推行,2016年下半年才陸續結束。其中事業單位中的參公單位,一起改革完畢。

改革完中央機關之後,2016年2月17日,中央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正式發佈《中央事業單位和中央企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各地也陸續正在推動改革事業單位,老師是事業單位中的龐大群體。發放車輛補貼應不應該有老師呢?

2018年1月國家發佈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文件明確,要確保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可是,公車補貼算不算工資收入呢?


其實參考我們公車改革的目的,廣大教師要想發放公車補貼,這個真的有點難?

中央和國家機關“車補”標準為:科級幹部到司局級幹部是從500元到1300元。中央還給各地劃定了“三條紅線”。一是改革後公務用車交通補貼支出總額必須低於改革前的公務用車運行整體費用;二是地方公務交通補貼標準不得高於中央車補標準的130%,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於中央車補標準的150%;第三條紅線是改革以後不能既拿錢又坐車。

我們的用車補貼,來源基於公車的使用費用。如果我們停用公車後發放補貼的費用,高於公車使用前的費用,那這樣車改還有什麼意義呢?那就成了大家普遍發放福利了,這也是國家禁止的。

本身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學校公車就非常少。中小學的校車制度,是後期建設起來的,不納入公車改革。一般來說,老師們的家訪交通補貼都是採取實報實銷的方式解決,不會專門派車拉老師們去學生家中家訪。從這個角度來講,老師們能夠平均到的公車補貼非常少。

但是我們改革必須要注重公平,機關事業單位是一盤大棋,所有人的標準都應當一樣。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公車補貼發放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總體來看,機關事業單位這次車補改革,不太可能按照崗位等級發放了。江蘇等一些地區,對於老師分別給予200到400元的車補,這是一種普惠式的實驗。

實際上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汽車已經是廣大家庭的代步工具,用車補貼也應當考慮到最平均的大家實際消耗,來確定標準。

隨著各地財政力量的不斷增強,對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包括教師發放事業單位公車補貼,是肯定能夠實現的。不過肯定會隨著,當地的經濟社會情況不同,標準也不太一樣。

希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公車補貼成為普惠式的大家的福利,畢竟車輛都是我們大家普通的代步工具而已。


暖心人社


2018年,部分地區教師可能會拿到車補,但全國普遍實行不太可能,估計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2014年公車改革後,在行政機關推行了車䃼制度,公務員每月可領到600-1200元車補(科處級,具體標準各地不同),在明面上小增一筆收入,令無數事業單位人員好生羨慕。

事業單位人員盼了幾年終於盼來了好消息。

有消息顯示,2018年3月29日―30日,中央車改辦在蘭州召開地方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現場會。會議明確提出要求,今年6月底要全面完成地方企事業單位車改。這意味著2014年7月啟動的本次公車改革已經進入收官階段。

目前,江蘇等地的教師已領到200-500不等的車䃼(地區間差異)。接下來隨著湖北等省事業單位車改試點的啟動,像教師等事業在編人員領車補的日子也不遠了。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網絡上流傳了一句歇後語,教師加薪——美的空調。意思是說,教師想加一次工資,難上加上,多數希望都會落空。至於原因,不一一去刨根問底。但事實確實已經客觀存在了很多年了。有老師盼星星盼月亮,從雄心勃勃到白髮蒼蒼,也沒能領到能充分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薪酬。

於是,老師,成了會哭的孩子但依然沒奶吃的孩子——特殊低保戶。


題目為什麼會出來一個時間範疇——2018呢?

那是因為大家在寒假時間看到一個令教師既滿懷希望又憂心忡忡的新聞。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裡面有一句話,“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同時也提及了待遇問題。

滿懷希望,那是文件的級數有史以來的重量級,不像再拿教師來開玩笑。

憂心忡忡,會不會又是雷聲大雨點小?之前要求不低於公務員的工資都……

再來聊車補。


車補是政府對因公務外出辦事的公務員的補貼。公務員常常要求下鄉,要求……

教師作為公職人員,但不是公務員,雖說是事業單位,但人人都認為教師外出辦事的幾率很少,最多不過是去走幾下家訪罷了。沒必要車補。


再者,車補本來是基於公車改革衍生的,學校這種事業單位,哪裡來的那麼多公車?甚至一部也沒有。所以,車補……用腳趾頭想想都明白。

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師也有在外地工作的,也有離家太遠工作的,家訪也不是走路去的……

2018,是教師的希望之年。能否人人羨慕?有人提議把教師直接定性為特殊公務員。這樣,“不低於”直接兌現,車補,油補,生活補……一切的福利會迎面撲來。

2018,讓我們拭目以待!


教書匠也操琴


第一,叫做應該有。我這裡的應該指的是本來就應該有,而不是2018年開始,說了那麼多年的老師工資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應該包括福利待遇,公務員有車補,老師也應該有。

第二,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財政狀況不同、政策落實情況不同,有些地方早已經有車補了,而有些地方還沒有,我們這邊說了幾年,現在依然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