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工筆畫家為何成不了藝術大師?

用戶61404424


是嗎?這完全沒有任何道理。我是千千千里馬。畫家是不是藝術大師,與他畫什麼畫種和什麼藝術風格,沒有任何必然關係。


你就是畫潑墨潑彩,也未必是藝術大師。你就是畫油畫也未必是藝術大師。

不論你畫什麼畫,是藝術成就決定藝術地位,而不是藝術風格決定藝術成就。


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都是工筆畫高手。尤其是張大千喜歡工筆畫,晚年因為白內障視力不好,不能畫工筆畫了,所以,開始摸索潑彩山水畫。

何家英也是工筆畫家啊,他今年61歲了,視力也不是太好,工筆畫可能畫不下去了。


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困惑我們許多中國畫愛好者:好像時代流行什麼風格,什麼就是繪畫大師的必要條件。

那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你真喜歡在工筆畫中出成績,最好還是好好學習工筆畫,怎麼畫得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這才是真正的道理。


今天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畫寫意畫,你看看有幾個的因為畫寫意畫就成為大師的?

工筆畫也是中國畫的優秀品種,只是畫起來比較費時費力,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畫罷了。

工筆畫也有自己獨特的美,也有用不完的技法,表現力很強,畫路也很寬廣,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都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應該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你用足了功夫,一定會畫出文采動人的工筆畫。


千千千里馬


何為大師,概念並不清楚,在佛教中,古官名中有大師的稱呼,在工藝美術界有正式授予的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他的,有對年令大的老師稱呼,對專家學者的尊稱,甚至有對某些有專業特長的人調侃時的稱呼,但我以為應該是指某一領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認,德高望眾之人,在近現代工筆畫領城,有幾位可視為大師級畫家,工筆人物畫領域的徐燕孫,劉凌滄,王叔暉,黃均等這裡不做介紹了,僅工筆花鳥領城,就有於非闇,陳之佛,劉奎齡,田世光,張其翼,李長白,俞致貞等。中國工筆畫在唐代就產生了知名畫家,五代更有黃荃,徐熙,兩宋時代皇室的參與和提倡,名家輩出,工筆畫達到鼎盛,元明清以來,花鳥畫出現避繁就簡的寫意畫風,工筆畫每況愈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於非闇,陳之佛及其他一批工筆畫家掘起,工筆畫重放異彩,於的畫尚形神,堅骨法,濃色澤,形成濃麗有骨的風格,陳則在傳統的基礎上,將圖案的裝飾手法與日本畫溫婉柔麗的設色特點融合,形成清新雋逸純正典雅的風格,李長白長期堅持教學實踐,筆耕不輟,出版幾部重要技法理論專著,建立了工筆畫教學體系,其作品靜美妍麗,空靈清新,劉奎齡也是近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全能畫家",是傳統派與中西融合派的中堅,他是通過自學成為大家一個典範,此外,張其翼,田世光,俞致貞都是各有成就的大家,稱他們(還有一些人)為大師應該能得到公認。





於非闇作品2幅



陳之佛2幅





劉奎齡作品2幅





張其翼作品2幅





田世光作品2幅





李長白2幅





俞致貞2幅。


瀚墨尋夢


工筆畫家大師還是有的,比如喻慧老師。

很多工筆畫家執著技術,但喻慧老師從年輕時開始,就專注宋畫工筆的精神和氣韻,堅持了30年。她既是工筆畫家,也是一個大藝術家,所以她的畫也特別貴,但很值得。我為你介紹介紹她的作品。

前兩天,我走進華藝廊,發現這裡又有另一番面貌——“時空·掠影:喻慧作品展”。展出喻慧近十多年的優秀工筆畫,既有草場鶯飛的詩意小作,也有石破天驚的大氣作品,我瞬間像穿越回宋代的雅緻生活

城市的生活本來容易讓人壓抑,車水馬龍讓人想逃離,可是,我一看到喻慧的畫,

整個人安靜下來了。

《蝴蝶驚夢》 設色紙本 170cm × 192cm ×2 2010年

畫面中,紅鸚鵡在山石上展翅高飛,賦予了人的精神和角色,掙脫開來,找尋自由。 ▼

《盛世春光》設色紙本 240cm × 120cm × 4 2016

這幅黑鳥也引起我的注意~ ▼

《危情玫瑰》 設色紙本 92cm×170cm 2001

喻慧說,1983年她第一次去西藏有很深印象。在沱沱河一個凜冽的早晨,天廣地闊,清淺的河水平平緩緩地流過,一群黑色的大烏鴉在水邊時起時落,姿態從容優雅。

在傳統中國畫裡時時出現烏鴉的圖像,黑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美。▼

枯石飛鳥,一動一靜,為什麼會把石頭和鳥組合在一起

喻慧有更深的思考:“石頭象徵歲月的恆久,花鳥象徵著生命的脆弱,自然的堅定永恆

個體生命的鮮活短暫,賦予整個畫面以深邃的哲理意味。

《曾經 - 飛羽》 設色紙本 93cm×57cm 2013

知道生命短暫,卻要尋找永恆”,這是喻慧的生命態度,正如她在隨筆中所寫:

與山川、海洋、石頭相比,我們只是

匆匆而過的掠影,心頭揮之不去的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因此我們用音樂、詩歌、繪畫各種藝術方式,來表達我們在有限中對永恆的嚮往,藉以慰藉我們脆弱的生命

我一開始看到下面這張畫,下意識以為是豹子在咆哮,沒想到是長得像豹子的暹羅貓在嶙峋怪石上躊躇。

《偶遇》 設色紙本 93cm × 172cm 2012

在與人類親近的動物中,沒有哪一種像貓這樣,可以美麗、華貴、驕傲、自我,既與人類為伴,又不臣服於人。取名“偶遇”,估計是在等待它的時機?

暹羅貓起跳了,畫面定格在貓從懸崖上跳出去的瞬間,它跳出去會獲得什麼,貓並不知道。但如果它不跳,就肯定什麼都得不到。所以啊,我們要經常保持一種對未知的探索精神~ ▼

《義無反顧》設色紙本 172cm × 92cm 2014

你有沒發現,喻慧筆下的貓都比較瘦,不慵懶,在她看來,貓是警覺的動物,危險而有趣。

畫面看似簡單,卻是一個鑽研國畫三十年的藝術家對生命、時空的思考與追問!

現場的展覽布展方式也很特別,有一組鉅作很吸睛,以奇石與飛鳥為主角,用錯落的方式拼接把多幅畫作組合起來,這件作品《故園煙雲》是喻慧對傳統長卷繪畫的解構和重組。 ▼

《故園煙雲》組圖 設色紙本 尺寸可變 2005-2013

聽說這個作品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有讀者在作品面前問喻慧,能不能給你拍張照留念?她一口答應。

平常人拍照都是木訥站著,她才不是。

喻慧在這幅長卷作品前,

像一個少女般跳躍起來相機咔擦一聲,記錄這個瞬間。

這麼有趣的女子一定要好好結識!在華藝廊的引薦下,我認識了喻慧。

喻慧1960年生於南京,現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等,她的繪畫以工筆花鳥畫見長,因為繪畫語言和藝術樣式特別,在當今畫壇中佔有重要地位。

我眼前的喻慧,不時會點上一支菸,長髮有一綹染成了酷酷的寶藍色,跟她筆下英姿颯爽的貓有點像,高傲華貴,不像過去認知裡畫工筆花鳥的嫻婉女子。

喻慧深愛傳統文化,但在生活中,她活潑又喜歡新奇,在她作品就可以看出了,她的工筆畫早就突破工筆或花鳥的傳統面目

我最喜歡的是這組作品《鏗鏘玫瑰》,把石頭炸開了,碎石迸濺。

《鏗鏘玫瑰》設色紙本 171cm×93cm×4 2010

喻慧從“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中,引出繪畫的靈感:石若有心石亦碎

《蝴蝶驚夢》設色紙本 170cm×92cm×2 2010

石頭也不能永恆,這是喻慧畫這些爆炸石頭,再次強調她對生命的看法: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沒有永恆,永恆不存在。

這是喻慧在廣州首次個展,為了呈現她豐富的藝術探索,她帶來的並不只是充滿“石破天驚”當代精神的作品,也有草長蝶飛的詩意小作。

《杏花》設色紙本 28cm×65.5cm 2014

這是她為自家後院植物所畫的“肖像”,花開時剪枝一插,果熟時即興而作,生趣盎然。

《曼陀羅》設色紙本 32m×41cm 2016

《洋花蘿蔔》設色紙本 32cm × 41cm 2013

《菊花》設色紙本 67.5cm×44.5cm 2015

我為什麼覺得喻慧的畫好?我們過去都說,工筆畫往往講究釘頭鼠尾、十八描、線條力度,但太過於拘泥的話,就變成了畫匠,與藝術無緣。

喻慧的創作,是那麼自由靈動,完全沒有工筆常犯的拘謹。她作畫的步驟很有趣,大家不妨偷師一下:

1、她往往先想到一片構圖;

2、然後草草地用毛筆畫一個輪廓,預見一個繽紛的畫面;

3、再覆上一張紙來顯影,平心靜氣地勾線、染色,讓花、葉、鳥、石漸漸接近自己的預想。

一幅優美雅緻的工筆畫,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

《梧桐》設色紙本 65.5cm × 28cm 2013

要想畫出這麼好的畫,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喻慧年輕的時候,老前輩們經常提及古代繪畫的好,她沒有一點感覺,還看不進去。但進了畫院,老師讓她臨宋畫,她只好硬著頭皮臨起來了。

整整360多天了,她臨的宋畫才10幅左右!她內心有點急躁。但通過看書以及老師教誨,她才慢慢地知道,宋畫是需要用心和手來體味的,一張小小的宋畫,能讓你精微觀察了整個客觀世界。

《牡丹》設色紙本 65.5cm × 28cm 2013

“老師把紮實的工具教到我的手上,我通過一花一世界掌握了一門技術,也學到了宋畫的味道、意境和高貴典雅的氣息。”喻慧回憶起這段經歷,特別感恩。

我們看著這些工筆畫,筆下輕鬆自如,卻來自喻慧的穩紮穩打的苦功夫。其實做任何事都一樣,你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是人生多高的境界啊!

《荷花心經》設色紙本 32cm × 44cm 2010

和尚修行要打坐和唸經,藝術家的修行是畫畫

在喻慧眼裡,畫畫是一種修行。幾十年來,無論有多少瑣碎事,她每天都有一段時間是留給畫畫的。

《荷花心經二》設色紙本 32cm × 44cm 2010

我時常想,如果喻慧的作品放在家裡,一邊品茶,一邊欣賞,思考生活中千迴百轉、跌宕起伏的事情,那應該會令我更豁達吧。


C小姐藝術維C


藝術大師的定義是什麼,在現在大師滿天飛的時代,一個會畫幾筆爛畫的人都敢自封大師,在這種前提下,能把工筆畫畫好的畫家被稱為大師沒有什麼不妥的,何況在中國畫壇,真正能稱為大師的人其實大多數是工筆畫高手,還有,如果算上古代的繪畫大師,工筆畫家就太多了,所以說,說工筆畫家成不了藝術大師的說法是有失公平的。

說的中國畫,追溯到早期的顧愷之,閻立本,吳道子,他們的畫作都是工筆畫,唐宋時期的荊關董巨,李劉馬夏的山水畫也是工筆畫,元代之後文人畫興起,寫意畫逐漸走向成熟,但是,工筆畫並未沒落,直到近代,工筆畫也都是中國畫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談古代的工筆大師,單講近代的,很多重要的畫家都是工筆畫高手。齊白石的工筆草蟲精細程度無與倫比,張大千的仿古工筆畫可與古人比肩,還有,劉奎齡的工筆動物,於非闇的工筆花鳥,徐燕孫的工筆人物,還有何家英,陳之佛,任率英,王淑暉,田世光,俞致貞等等畫家,他們有的一生只畫工筆畫,他們不是大師,誰是大師。所以說,在繪畫藝術的各個領域,只要有十分突出的成就,並在自己的領域有突出的貢獻的藝術家,被稱為大師是完全可以的,不在乎他畫的是中國畫,還是油畫,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





鄞粵強


我國但有大家而無大師之謂。畫之四祖,唐之諸家,荊關董巨李範,南宋四家,莫不細筆。元明以降,意筆大盛,詩書畫印夤於一紙,故號文人畫,但求意足,不死形似。而以工筆能稱家者,仇英、陳老蓮、陳之佛數人矣。至於今日,不惟工筆,即寫意,有能稱家者否?


貧畫中農


工筆畫家,也是藝術家,至於現在所謂“大師”就不好說了,呵呵……

一般認為,大師是對藝術創作方面有獨到的造詣,作品在社會層面影響極大、在歷史層面影響極久、在某一行當正面能量極強、在經濟層面市場極搶手的藝術創作者才被人們普遍認同為藝術大師。那麼工筆畫家的創作活動或其作品是否具備這些個因素呢?

假如某個工筆畫家做到了這些我想Ta不被認可為大師也是很難的!


世界其實是藍色的


不知提問者讀過美術史沒有,就敢說工筆畫家成不了大師?

當中國畫的主體從牆面搬到紙絹上以後,線條代替平面造型成為中國畫的主要表現手段。且從唐宋開始,工筆畫大師就層出迭見,唐代仕女和宋代花鳥小品都是工筆畫主要創作題材。單從以花鳥畫創作為主的宋徽宗,就已是一般古今畫家無法觸及的了。

雖在元明時期,工筆畫略有式微,但也有不少工筆畫大家出現。直至現代,工筆畫又展現出了再度繁榮的景象。

而在藝術創作中,能夠稱得上大師的,多數是起到開宗立派,承前啟後的畫家。而所謂開宗立派,也就是說在美術史中創造出去過去其他畫家不同的風格、技法和樣式,並被後來的畫家與藝術評論家所接受和承認。而承前啟後,則代表畫家在藝術創作和工作中有過對美術起到過積極作用。

而在上述對大師含義的闡述中,可以看出美術史才是評判畫家是否成為大師的的關鍵之一,所以說當代並不是不會產生大師,而且作為當代人的藝術作品是否會在美術史中產生深遠的意義,主要是後代人的評判,所以說工筆畫不出大師或是當代工筆畫不出大師,都是對美術史一知半解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