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工笔画家为何成不了艺术大师?

用户61404424


是吗?这完全没有任何道理。我是千千千里马。画家是不是艺术大师,与他画什么画种和什么艺术风格,没有任何必然关系。


你就是画泼墨泼彩,也未必是艺术大师。你就是画油画也未必是艺术大师。

不论你画什么画,是艺术成就决定艺术地位,而不是艺术风格决定艺术成就。


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都是工笔画高手。尤其是张大千喜欢工笔画,晚年因为白内障视力不好,不能画工笔画了,所以,开始摸索泼彩山水画。

何家英也是工笔画家啊,他今年61岁了,视力也不是太好,工笔画可能画不下去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困惑我们许多中国画爱好者:好像时代流行什么风格,什么就是绘画大师的必要条件。

那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你真喜欢在工笔画中出成绩,最好还是好好学习工笔画,怎么画得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今天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画写意画,你看看有几个的因为画写意画就成为大师的?

工笔画也是中国画的优秀品种,只是画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画罢了。

工笔画也有自己独特的美,也有用不完的技法,表现力很强,画路也很宽广,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该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你用足了功夫,一定会画出文采动人的工笔画。


千千千里马


何为大师,概念并不清楚,在佛教中,古官名中有大师的称呼,在工艺美术界有正式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他的,有对年令大的老师称呼,对专家学者的尊称,甚至有对某些有专业特长的人调侃时的称呼,但我以为应该是指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德高望众之人,在近现代工笔画领城,有几位可视为大师级画家,工笔人物画领域的徐燕孙,刘凌沧,王叔晖,黄均等这里不做介绍了,仅工笔花鳥领城,就有于非闇,陈之佛,刘奎龄,田世光,张其翼,李長白,俞致贞等。中国工笔画在唐代就产生了知名画家,五代更有黄荃,徐熙,两宋时代皇室的参与和提倡,名家辈出,工笔画达到鼎盛,元明清以来,花鳥画出现避繁就简的写意画風,工笔画每况愈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于非闇,陈之佛及其他一批工笔画家掘起,工笔画重放异彩,于的画尚形神,坚骨法,浓色泽,形成浓丽有骨的风格,陈则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图案的装饰手法与日本画温婉柔丽的设色特点融合,形成清新隽逸纯正典雅的風格,李長白長期坚持教学实践,笔耕不辍,出版几部重要技法理论专著,建立了工笔画教学体系,其作品静美妍丽,空灵清新,刘奎龄也是近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全能画家",是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的中坚,他是通过自学成为大家一个典范,此外,张其翼,田世光,俞致贞都是各有成就的大家,称他们(还有一些人)为大师应该能得到公认。





于非闇作品2幅



陈之佛2幅





刘奎龄作品2幅





张其翼作品2幅





田世光作品2幅





李長白2幅





俞致贞2幅。


瀚墨寻梦


工笔画家大师还是有的,比如喻慧老师。

很多工笔画家执着技术,但喻慧老师从年轻时开始,就专注宋画工笔的精神和气韵,坚持了30年。她既是工笔画家,也是一个大艺术家,所以她的画也特别贵,但很值得。我为你介绍介绍她的作品。

前两天,我走进华艺廊,发现这里又有另一番面貌——“时空·掠影:喻慧作品展”。展出喻慧近十多年的优秀工笔画,既有草场莺飞的诗意小作,也有石破天惊的大气作品,我瞬间像穿越回宋代的雅致生活

城市的生活本来容易让人压抑,车水马龙让人想逃离,可是,我一看到喻慧的画,

整个人安静下来了。

《蝴蝶惊梦》 设色纸本 170cm × 192cm ×2 2010年

画面中,红鹦鹉在山石上展翅高飞,赋予了人的精神和角色,挣脱开来,找寻自由。 ▼

《盛世春光》设色纸本 240cm × 120cm × 4 2016

这幅黑鸟也引起我的注意~ ▼

《危情玫瑰》 设色纸本 92cm×170cm 2001

喻慧说,1983年她第一次去西藏有很深印象。在沱沱河一个凛冽的早晨,天广地阔,清浅的河水平平缓缓地流过,一群黑色的大乌鸦在水边时起时落,姿态从容优雅。

在传统中国画里时时出现乌鸦的图像,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美。▼

枯石飞鸟,一动一静,为什么会把石头和鸟组合在一起

喻慧有更深的思考:“石头象征岁月的恒久,花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自然的坚定永恒

个体生命的鲜活短暂,赋予整个画面以深邃的哲理意味。

《曾经 - 飞羽》 设色纸本 93cm×57cm 2013

知道生命短暂,却要寻找永恒”,这是喻慧的生命态度,正如她在随笔中所写:

与山川、海洋、石头相比,我们只是

匆匆而过的掠影,心头挥之不去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因此我们用音乐、诗歌、绘画各种艺术方式,来表达我们在有限中对永恒的向往,借以慰藉我们脆弱的生命

我一开始看到下面这张画,下意识以为是豹子在咆哮,没想到是长得像豹子的暹罗猫在嶙峋怪石上踌躇。

《偶遇》 设色纸本 93cm × 172cm 2012

在与人类亲近的动物中,没有哪一种像猫这样,可以美丽、华贵、骄傲、自我,既与人类为伴,又不臣服于人。取名“偶遇”,估计是在等待它的时机?

暹罗猫起跳了,画面定格在猫从悬崖上跳出去的瞬间,它跳出去会获得什么,猫并不知道。但如果它不跳,就肯定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啊,我们要经常保持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

《义无反顾》设色纸本 172cm × 92cm 2014

你有没发现,喻慧笔下的猫都比较瘦,不慵懒,在她看来,猫是警觉的动物,危险而有趣。

画面看似简单,却是一个钻研国画三十年的艺术家对生命、时空的思考与追问!

现场的展览布展方式也很特别,有一组巨作很吸睛,以奇石与飞鸟为主角,用错落的方式拼接把多幅画作组合起来,这件作品《故园烟云》是喻慧对传统长卷绘画的解构和重组。 ▼

《故园烟云》组图 设色纸本 尺寸可变 2005-2013

听说这个作品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有读者在作品面前问喻慧,能不能给你拍张照留念?她一口答应。

平常人拍照都是木讷站着,她才不是。

喻慧在这幅长卷作品前,

像一个少女般跳跃起来相机咔擦一声,记录这个瞬间。

这么有趣的女子一定要好好结识!在华艺廊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喻慧。

喻慧1960年生于南京,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等,她的绘画以工笔花鸟画见长,因为绘画语言和艺术样式特别,在当今画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眼前的喻慧,不时会点上一支烟,长发有一绺染成了酷酷的宝蓝色,跟她笔下英姿飒爽的猫有点像,高傲华贵,不像过去认知里画工笔花鸟的娴婉女子。

喻慧深爱传统文化,但在生活中,她活泼又喜欢新奇,在她作品就可以看出了,她的工笔画早就突破工笔或花鸟的传统面目

我最喜欢的是这组作品《铿锵玫瑰》,把石头炸开了,碎石迸溅。

《铿锵玫瑰》设色纸本 171cm×93cm×4 2010

喻慧从“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中,引出绘画的灵感:石若有心石亦碎

《蝴蝶惊梦》设色纸本 170cm×92cm×2 2010

石头也不能永恒,这是喻慧画这些爆炸石头,再次强调她对生命的看法: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没有永恒,永恒不存在。

这是喻慧在广州首次个展,为了呈现她丰富的艺术探索,她带来的并不只是充满“石破天惊”当代精神的作品,也有草长蝶飞的诗意小作。

《杏花》设色纸本 28cm×65.5cm 2014

这是她为自家后院植物所画的“肖像”,花开时剪枝一插,果熟时即兴而作,生趣盎然。

《曼陀罗》设色纸本 32m×41cm 2016

《洋花萝卜》设色纸本 32cm × 41cm 2013

《菊花》设色纸本 67.5cm×44.5cm 2015

我为什么觉得喻慧的画好?我们过去都说,工笔画往往讲究钉头鼠尾、十八描、线条力度,但太过于拘泥的话,就变成了画匠,与艺术无缘。

喻慧的创作,是那么自由灵动,完全没有工笔常犯的拘谨。她作画的步骤很有趣,大家不妨偷师一下:

1、她往往先想到一片构图;

2、然后草草地用毛笔画一个轮廓,预见一个缤纷的画面;

3、再覆上一张纸来显影,平心静气地勾线、染色,让花、叶、鸟、石渐渐接近自己的预想。

一幅优美雅致的工笔画,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

《梧桐》设色纸本 65.5cm × 28cm 2013

要想画出这么好的画,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喻慧年轻的时候,老前辈们经常提及古代绘画的好,她没有一点感觉,还看不进去。但进了画院,老师让她临宋画,她只好硬着头皮临起来了。

整整360多天了,她临的宋画才10幅左右!她内心有点急躁。但通过看书以及老师教诲,她才慢慢地知道,宋画是需要用心和手来体味的,一张小小的宋画,能让你精微观察了整个客观世界。

《牡丹》设色纸本 65.5cm × 28cm 2013

“老师把扎实的工具教到我的手上,我通过一花一世界掌握了一门技术,也学到了宋画的味道、意境和高贵典雅的气息。”喻慧回忆起这段经历,特别感恩。

我们看着这些工笔画,笔下轻松自如,却来自喻慧的稳扎稳打的苦功夫。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是人生多高的境界啊!

《荷花心经》设色纸本 32cm × 44cm 2010

和尚修行要打坐和念经,艺术家的修行是画画

在喻慧眼里,画画是一种修行。几十年来,无论有多少琐碎事,她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是留给画画的。

《荷花心经二》设色纸本 32cm × 44cm 2010

我时常想,如果喻慧的作品放在家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思考生活中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事情,那应该会令我更豁达吧。


C小姐艺术维C


艺术大师的定义是什么,在现在大师满天飞的时代,一个会画几笔烂画的人都敢自封大师,在这种前提下,能把工笔画画好的画家被称为大师没有什么不妥的,何况在中国画坛,真正能称为大师的人其实大多数是工笔画高手,还有,如果算上古代的绘画大师,工笔画家就太多了,所以说,说工笔画家成不了艺术大师的说法是有失公平的。

说的中国画,追溯到早期的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他们的画作都是工笔画,唐宋时期的荆关董巨,李刘马夏的山水画也是工笔画,元代之后文人画兴起,写意画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工笔画并未没落,直到近代,工笔画也都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谈古代的工笔大师,单讲近代的,很多重要的画家都是工笔画高手。齐白石的工笔草虫精细程度无与伦比,张大千的仿古工笔画可与古人比肩,还有,刘奎龄的工笔动物,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徐燕孙的工笔人物,还有何家英,陈之佛,任率英,王淑晖,田世光,俞致贞等等画家,他们有的一生只画工笔画,他们不是大师,谁是大师。所以说,在绘画艺术的各个领域,只要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并在自己的领域有突出的贡献的艺术家,被称为大师是完全可以的,不在乎他画的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





鄞粤强


我国但有大家而无大师之谓。画之四祖,唐之诸家,荆关董巨李范,南宋四家,莫不细笔。元明以降,意笔大盛,诗书画印夤於一纸,故号文人画,但求意足,不死形似。而以工笔能称家者,仇英、陈老莲、陈之佛数人矣。至于今日,不惟工笔,即写意,有能稱家者否?


贫画中农


工笔画家,也是艺术家,至于现在所谓“大师”就不好说了,呵呵……

一般认为,大师是对艺术创作方面有独到的造诣,作品在社会层面影响极大、在历史层面影响极久、在某一行当正面能量极强、在经济层面市场极抢手的艺术创作者才被人们普遍认同为艺术大师。那么工笔画家的创作活动或其作品是否具备这些个因素呢?

假如某个工笔画家做到了这些我想Ta不被认可为大师也是很难的!


世界其实是蓝色的


不知提问者读过美术史没有,就敢说工笔画家成不了大师?

当中国画的主体从墙面搬到纸绢上以后,线条代替平面造型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且从唐宋开始,工笔画大师就层出迭见,唐代仕女和宋代花鸟小品都是工笔画主要创作题材。单从以花鸟画创作为主的宋徽宗,就已是一般古今画家无法触及的了。

虽在元明时期,工笔画略有式微,但也有不少工笔画大家出现。直至现代,工笔画又展现出了再度繁荣的景象。

而在艺术创作中,能够称得上大师的,多数是起到开宗立派,承前启后的画家。而所谓开宗立派,也就是说在美术史中创造出去过去其他画家不同的风格、技法和样式,并被后来的画家与艺术评论家所接受和承认。而承前启后,则代表画家在艺术创作和工作中有过对美术起到过积极作用。

而在上述对大师含义的阐述中,可以看出美术史才是评判画家是否成为大师的的关键之一,所以说当代并不是不会产生大师,而且作为当代人的艺术作品是否会在美术史中产生深远的意义,主要是后代人的评判,所以说工笔画不出大师或是当代工笔画不出大师,都是对美术史一知半解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