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上工治未病。通俗講,所謂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慢性病的產生都是經歷了一個從功能性病變到器質性病變的過程,而中醫藥治未病的作用,在功能性病變階段效果會最顯著。例如,我們可以根據特定人群的需要,通過中醫食療、食養的方法,限制、延緩或者根除一些慢性病風險向慢性病轉變,達到早期干預、防患於未然的目的。在這裡,發現特定人群的需要是關鍵。若要方法有效,必先通過技術手段,準確把握特定人群的健康風險所在,瞭解健康風險程度,掌握特定人群的體質特徵,抓住主要矛盾。在這方面,單靠中醫從業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急需功能醫學檢測、干預和康復技術,作為中醫藥治未病的有力支撐,不斷提高中醫藥治未病的科學性和效率,把理論實踐上升為技術實踐,為國民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積累更多的經驗。

一、上工治未病需要“診”字當先

欲開藥先問診。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傳統的中醫問診與西醫有很大不同,西醫主要靠儀器來檢測,中醫則主要靠望聞問切。這也是很多人願意去看老中醫的原因所在,畢竟,望聞問切需要經驗的積累。

治未病階段的“診”,無論是對於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個挑戰。診和斷相連,診得不明確,斷則更含糊。未病狀態是健康風險存在狀態,是功能性病變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年8月5日頒佈衛醫政發〔2009〕77號文件《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提出,“健康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身體檢查,瞭解受檢者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的診療行為。”既然是以人體當前健康狀態為中心的身體檢查,我們所熟悉的超聲、心電、放射、血液、尿便的化驗,就都不是功能醫學檢測應該採取的方法了。

以治未病為目的的健康檢測,需要解決幾個主要矛盾:

其一,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醫學手段和方法。

健康體檢不是對健康人的全方位折騰、立體折磨和整體剮蹭。健康體檢中心為受檢者拉的設備清單,讓人想起了渣滓洞的一道道“刑具”,健康體檢是以人體當前健康狀態為中心的身體檢查,不應該把什麼人都抬到統一的體檢通道里過堂。所以,一般醫學家認為健康體檢是指在身體尚未出現明顯疾病時,對身體進行的全面檢查,目的是瞭解身體情況,篩查早期疾病,發現健康風險。為了便於跟傳統意義上的體檢作區分,也稱之為“預防保健性體檢”。

其二,如何瞭解受檢者健康狀況。

對受檢者健康狀況的評估應該建立在全方位檢測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之上。全方位檢測怎麼進行,是一個一個“刑具”都過一遍,還是來個一體化的設備,一次性檢測完。

其三,怎樣早期發現疾病和健康隱患。

在全面的基礎上找出重點,需要檢測手段的精準性;醫師分析的精確性。

其四,健康體檢是什麼層次上的診療行為。

診,候也。——《三蒼》;診,驗也。——《通俗文》。候:探測,診察。療,治也。——《廣雅•釋詁》。所以,健康體檢只是一種相對於臨床體檢的通俗說法。嚴格意義上說,健康體檢實際是體質評價和功能狀態評估,是“診”的方向性指導,和“療”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健康體檢的目的是要確保“診”要有度,避免折磨好人。至於“療”更要有法,不能亂治。對早期疾病的治療,實際上是指對風險的干預。

健康體檢用於瞭解受檢者健康狀況,根據檢查結果,明確有無異常體徵,進一步分析這些異常體徵的性質是生理性變異,還是疾病危險因素,需不需要做複查或者通過健康促進手段去幹預和糾正。對於可以作為疾病診斷依據的體徵,再做進一步檢查和確診。

健康體檢跟功能醫學檢測不是一個概念,但功能醫學檢測應該是健康體檢的主要內容。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功能醫學檢測能夠早期發現疾病和影響健康危險因素。疾病是在損害性因素下發生內部調節機制紊亂的異常生命活動。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可以對抗和抵制其異常活動,避免出現症狀時的痛苦。功能醫學檢測為受檢者提供檢查結果的客觀描述和健康隱患提示,可以及時發現新的異常體徵;從累積量變中查出身體質變的信息;尋找影響健康的不利因素,糾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指導修正自身調節機制,維持機體內外環境平衡;促進 “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將疾病消滅於萌芽狀態。

功能醫學檢測就是檢查反映器官功能的各種分子的生物活性及功能狀態,從而評估器官功能正常與否,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維護或糾正。功能檢測手段是健康和亞健康人群最需要的溫柔。

二、當“望聞問切”遭遇亞健康狀態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亞健康是什麼?亞健康是一種遊離於健康和不健康之間的中間態,表徵不明顯,診斷起來就加大了難度。西醫的檢測設備,面對亞健康態人群也失了準星。能不能準確判斷是一碼事,受眾信不信服又是一碼事。

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因人而異。面對複雜的人體,老中醫也難。

望聞問切,作為傳統中醫的看家本領,簡便易行,且不受場地和其他條件的限制。缺陷是過多地摻雜了個人能力的成分,沒有統一標準,精準度會受到很大質疑。尤其在面對亞健康人群時,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就能知曉個體所存在的健康風險,這個就更難了。健康風險的揭示,更多應用的是評估的方法,無需太精確,但如果採取的手段不能令人信服,受眾也不可能輕易相信你評估的結果。

解決的方法:

一是要有標準。

達到什麼樣一個指標算存在健康風險?超過什麼樣的水平算健康風險升級?應有一個規範;

二是要有技術。

依靠適宜的技術手段做專業的事情,最大限度避免人為因素形成的誤差,使結果更讓人信服;

三是要有模式。

要把亞健康檢測納入到健康管理流程中來考量,打通上下游,檢管結合,讓受檢者得到結果的同時看到希望。

三、借用科技之手做好亞健康早篩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現在很多中醫醫院也引入了醫學檢測設備,這讓中醫問診輕鬆了不少,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傳統的病檢設備很難發現健康風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國內有企業瞄準功能醫學,進行治未病適宜技術設備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些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列入中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首期治未病適宜技術設備名單的HRA,它採用生物電感應技術,結合人體電阻抗測量技術,應用計時電流統計分析法,對人體組織器官進行3D重建,可直觀地看到全身臟器變化趨向,判斷早期疾病和健康風險,對人體健康狀況作出評估。對人體全系統檢測,找到主要健康風險,並對這些風險進行分級。

2015年4月18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武警總醫院和惠斯安普公司共同開展了“HRA對體檢人群心血管功能狀態評估多中心應用研究”課題研究,武警總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通過應用HRA-型人體電阻抗分析儀,對258名健康體檢者進行檢測。這258名健康體檢者中,男167名,平均44.6歲;女91名,平均50.3歲,年齡均大於或等於18歲,每位體檢者至少有一項吸菸、不健康飲食、無體力活動、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

通過與臨床體檢結果比較,發現在258人中,HRA系統與臨床檢查均提示心血管系統正常的為32名,HRA系統評估心血管系統功能異常,但臨床檢查提示存在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為58例。HRA系統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狀態的敏感度為72.5%,特異性為86.5%,準確性為78.3%。經HRA心血管功能狀態檢測,存在危險因素的研究對象的心血管功能異常檢出情況為:糖尿病者20名(62.5%),吸菸者50名(68.5%),有心血管家族史20名(80%),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者檢出率均為100%。本研究中的體檢人群以城鎮居民或企業員工為主(男性居多),其中職業人群所佔比重較大,特點是經濟條件好、吸菸、經常飲酒、不合理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和能量攝入多於消耗,均是導致高肥胖率的重要原因。258名研究對象的超重率為47.8,肥胖率為18.0%;高於最新的統計結果(至2012年,我國成人超重率已達30.1%,肥胖率為11.9%)。男性組超重率、肥胖率顯著高於女性組。

同時,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競爭日益激烈,導致人們精神緊張,進而可能引起神經、內分泌或飲食方式等改變而導致肥胖發生。結果顯示,肥胖罹患率的年齡趨勢不明顯。由於社會經濟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症在各年齡段均表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尤其是30歲以後的中青年。

超重、肥胖是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最近一項Meta分析發現,肥胖甚至可以增加人群的全因死亡率。本研究結果也顯示,總人群的高血壓檢出率隨BMI的增高而升高,不同BMI分層間高血壓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男、女性別組,高血壓檢出率隨BMI的增高而升高,不同BMI分層間高血壓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與文獻結果相一致。高血脂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都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本研究發現,總體人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檢出率隨BMI的增高而升高;肥胖症心血管危險因素檢出率顯著高於體重正常組和超重組;提示超重、肥胖會增加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而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肥胖人群因常與其他危險因素並存,具有較高的心血管患病風險。

通過以上實例研究,認為HRA系統採用生物電感應技術,結合人體電阻抗測量技術,應用計時電流統計分析法,對人體組織器官進行3D重建,可直觀地看到全身臟器變化趨向,判斷早期疾病和健康風險,對人體健康狀況作出評估。HRA通過查找健康風險(功能量變)、分析風險存在的原因、用藥指導和療效評價(可以評價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當前器官功能變化情況的把握,進行體質評測。

HRA系統對心血管功能狀態的評估主要通過器官電阻值的變化、醛固酮及腎上腺髓質激素的變化趨勢、前庭壓力感受器生物活性的變化。應用HRA系統檢測出總體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異常的比率隨BMI的增高而升高,肥胖組心血管功能異常72人,檢出率為94.7%,明顯高於體重正常組(53.8%),提示肥胖導致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狀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且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一致。HRA系統可快速、準確地檢測出體檢者當前的心血管功能狀態並做詳細分析,有利於提早干預,阻止其發展為器質性病變。HRA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狀態的檢測可作為一種心血管系統高風險的評估系統,作為臨床診斷心血管系統疾病和選擇相關診斷及治療性檢查的篩選工具。肥胖人群因常常與其他危險因素並存,具有很高的心血管患病風險。

所以,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早期發現超重、肥胖人群,對BMI24kg/m2的人群進行干預並檢測相關疾病及危險因素,通過HRA設備檢測存在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的人群,評估其心血管乃至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狀態,HRA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四、建立良性循環模式增強服務粘性

拿什麼“治未病”,我的“上工”?

亞健康狀態是很多慢性病的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血壓、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指標尚在正常氛圍內,但較健康人群已有明顯升高趨勢。文獻研究表明,與健康人群相比,亞健康人群更容易發生心血管損害,繼而引起器質性病變。因此,有必要對特定人群進行危險評估,及早識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進行干預,尤其降低心血管病危險,預防心血管病事件。

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和醫藥衛生觀念落後,在我國,長期以來就醫模式仍是“因症就診”,缺乏長期規範化的防治和管理。功能醫學技術應用,無疑會對慢性病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產生積極影響。目前,相關研究也在北京小湯山醫院、上海東方醫院、解放軍第180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咸陽市中心醫院等國內三甲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時開展。在治未病功能醫學檢測技術正在被更多中醫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機構應用的同時,專項功能醫學檢測技術、功能醫學干預、功能醫學康復技術也實現了產品化,例如惠斯安普ADDS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篩查和診斷系統、PMR微循環修復系統、ADTS記憶力訓練系統,已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這為中醫藥治未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施展空間,也為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輸入了寶貴的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 周海躍,鄧笑偉.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對超重和肥胖人群心血管系統功能狀態的應用價值 [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誌,2016,4:286-28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6.

[3] 郭瑞,王增武,王馨等.我國部分省份職業人群高血壓現患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循環雜誌,2014,29(3):172-175.

[4] 高閱春,何繼強,姜騰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J].中國循環雜誌,2012,27(3):178-181.

[5] 張子將,楊兵.血尿酸與冠心病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2014,5(7):497-500.

[6] 董傑.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發布[N].醫師報.2015-7-2(14).

[7] 王增武,郝光,王馨等.我國中年人超重/肥胖現狀及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4,35(4):354-358.

[8] 張冰,大衛貝林,王緯等.百病之源—微循環障礙[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5.

[9] 張冰,大衛貝林,王緯等.阿爾茨海默病離你有多遠[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