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這麼少?

肖何哥


趙孟頫在清代民國,一直被大家廣泛學習。

有一本楷書字帖叫《四時讀書樂》,據傳是趙孟頫書寫,其實是後人假託,可見趙孟頫的影響力。

不過現在,出版太發達,古人字帖滿地開花,人們已經看花眼了。

再加上有論者說,取法乎上,所以一窩蜂都去追晉人了,遍地都是寫二王的,當然是所謂的二王了,因為水平實在太差。

因為之前評論說趙孟頫書法流美,偏軟,很多人沒有判斷力,便避之唯恐不及。

趙孟頫在宋代尚意書風之後,以一人之力在異族統治下恢復傳統,主張復古,其撥亂反正的力度和思想,在書法史上起到關鍵作用。

他能日書萬字,說明筆法精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

他如今被輕視,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

急功近利,求奇求怪,這不是趙孟頫。

趙孟頫是博大的,正大的,雖看似平常無奇,實為千古典範。

歷史會重新評價趙孟頫。正如杜甫詩說的那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書法日課


1大家好,我是蘭亭書法日講。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為什麼現在學習趙孟頫的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了,我認為有四點原因!


2.趙孟頫,元朝著名書畫家,詩書畫兼善,近乎完美。趙孟頫與董其昌並稱“趙董”,位列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的楷書絕對是超一流的。

第一個原因是:趙字無真楷,這是公認的。趙孟頫的楷書確實不像歐陽詢、顏真卿他們一樣嚴謹,趙體楷書用筆帶有行書的筆意,點畫之間有遊絲引帶。初學趙體字如果學不好就會形成軟綿無力,多肉少骨的情況。

第二個原因是:學書不入晉唐,終入野道的說法。書法界普遍認為學習書法要直追晉唐,尤其是學習楷書要從唐楷入手,因為唐楷的法則是最嚴謹的,唐朝書風尚法,是一個立法的時代,所以學習楷書多學唐楷。



第三個原因:受當今學習歐楷之風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受田蘊章和田英章兄弟書法的影響,學習歐楷的朋友越來越多。

第四個原因就是:可能是對趙孟頫的人品不喜歡。趙孟頫我們都知道他是宋朝皇室後裔,作為皇裔侍奉元朝,某種程度上氣節人品有點問題,字因人貴是也!


3.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覺有用的朋友幫忙點贊轉發,有不同意的下方留言指正!感謝大家閱讀!記得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清涵書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生活的豐富,書法這門古代的精英藝術,已經完全平民化。

近十年來,古代的各種風格面目的書法遺存,都有人在學習,隨著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學習趙孟頫的人當然也不少。

但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學習趙孟頫的人越來越少呢?根本的原因是,學習的趙孟頫的人多,學成的人極少。這是因為:

1.趙孟頫書法是王羲之與李邕書法的綜合,具有晉韻和唐法的雙重意象。法度精微,書寫優雅,造型別致,風格華滋。總體上表現為不偏不倚的中性特徵。這種不強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書法風格,極容易學的媚,軟,甜,俗,平。所以把趙孟頫學好的人,歷史上也不多見。文徵明學趙孟頫,但舍其柔媚,取其勁挺,算是學趙有成者,但他的書法水平,也未達到歷史上書法大家的高度。

2.趙孟頫書法,大多是手中把玩賞讀的文本式的小字作品。而當代的現實,是以大作品為主。尤其是展覽作品,要有視覺衝擊力,要講節奏,墨色變化。趙孟頫的字,要放大寫,寫大幅,還需要解決許多技術方面的難題。

3.我所知道的,許多寫二王一系行草書的當代名家,都精臨過趙孟頫,以糾正平時書法訓練中的粗糙和強直;許多人最少也要經常精讀趙孟頫。但最後表現出來的結果,風格面目都不完全象趙孟頫。但這也是在學趙,是把趙孟頫書法的某一個點,其一個面,化入自己作品裡了。這也是學趙的人多,但明顯的,純粹的表現趙孟頫風格的人少的原因。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現在練習趙孟頫的人比起三十年前的人多多了。

以前他的書法練的人少,是緣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這些偏見雖然還未完全消除。但大部分人都能客觀公正的接受趙孟頫的書法。
(子衿臨趙孟頫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並不少,拋開那些與書法無關的事,就他的書法而言,屬妍麗婉約,精巧柔媚的書風。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功夫才能去學。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中斷。學習趙孟頫書法,要求精雕細琢,纖毫不遺的臨習。若浮躁急功,是很難學到的。


(子衿臨趙孟頫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雖不及歐顏的人多,卻也不少。隨著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對趙孟頫的成見逐步消除,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學習他的書法。
(子衿臨趙孟頫書《歸田賦》)

趙孟頫書法,是現今存世墨跡最多的一位古代書法家。墨跡是學習書法中最好的參照物。在墨跡中,能夠看到書者的用筆方法和墨色變化,對書法愛好者來說,是提高書法水平的最好範本。相信在以後的書法愛好者中,趙孟頫書法的學習者會成為一個主流。


子衿書法


1、趙孟頫的書法其實在元代就備受推崇了,這和他所處的地位也有一定的關係,他在元代任翰林院的承旨,坐擁翰林院的頭把交椅,他主張復古,是一位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書法家。

2、到了明清時期,由於臺閣體後來被稱為館閣體的興起,趙孟頫的書法適合考試,很多學子也紛紛學習他的書法。

3、後來清代的皇帝乾隆,對趙孟頫的行書十分推崇,乾隆本人也學習趙孟頫書法,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一時間學習趙孟頫成了一種風氣。

4、到了清代末年,碑學的興起,碑學的地位逐漸高於帖學,趙孟頫的書法也開始被貶低,多數人都批判他的書法太俗氣。

5、另外書法界對於他的人品也大加批判。因為他本身是宋代皇室後裔,卻在元朝做官,被批成二臣,他的地位也逐漸降低。

6、我們現在的書法其實就是受清代末年書法的影響,崇尚碑帖的融合,學習趙孟頫書法的的人還是比較少,當然,當代也有學習趙孟頫高手,比如書法家龍開勝。

7、我個人認為趙孟頫書法繼承王羲之衣缽,對於二王書風,他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的,可以作為學習王羲之的一個參考,但不建議主攻趙孟頫。

首先,他的書法確實有俗的嫌疑,他寫字很快,據說能一天寫一萬字,太熟練本身就容易俗氣。另外雖然他是王羲之理解比較深,但是畢竟不如王羲之。

學習行書,建議還是學習王羲之的。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係一下啦。


不二齋


趙孟頫是我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家。他長於各種書體,《元史》稱他“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他博學多才,繪畫能工能寫,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無一不精,技術全面,風格多樣。除書畫之外,他還工詩文,有《松雪齋集》傳世。

趙孟頫的書法,得古人筆法甚多,尤其精求字體的結構,明代人宋濂說他“留心字學甚勤,羲獻帖凡臨數百過”。他學習古人,守其筆法,而求變其法,做到不失傳統且別具匠心。因此有人評論說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說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者,並不過分。近人馬宗霍說:“元之有趙吳興,亦猶晉之右軍,唐之魯公,皆所謂主壇坫者。”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為許多書家所宗。

過去很多人把趙孟頫的書法分成早、中、晚三個時期,即元貞以前(一二九五年,四十二歲),學宋高宗(趙構)書;大德間(一二九七年——一三零七年,四十四至五十四歲),專習鍾繇、羲獻;延佑以後(一三一四年,六十一歲)變入李北海、柳誠懸。其實這只是個大略的說法,趙氏一生的書風是在逐漸變化的,前後差別雖然較大,但不可截然分開,因為他臨習古人碑帖之多,不可勝計,如他在重題自書《千字文》裡曾說:“僕廿年來,寫千文以百數,此卷殆數年前所書,當時學褚河南《孟法師碑》,故結字規模八分。今日視之,不知孰為勝也……”。可見他學書時間之長,臨習之寬。

趙孟頫提出遵循古法,崇尚二王的思想,是元代復古的領軍人。他強調學習古人的用筆,重視“意”的作用。他和行草書初學高宗,智永,後來學二王。他的字以中和為主。雍容平和,不激不勵,形聚而神逸。

他的楷書法度森嚴,筆畫精到、姿媚、灑脫。

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不但影響了整個元代,還影響到了明,清兩代。


藍天08


哪裡少了?你說個學習人比較多的書法家來看看?

實際上 ,我認為趙孟頫書法現在學習的人很多,而之所以你覺得不多是因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申明,這兩個原因絕對不可能像其他人說的那樣,說趙孟頫書法一本正經,規規矩矩,沒有變化,完全是靠尺子量出來的。這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趙孟頫書法水平世所共認,是一流書法家,楷書四大家,行書直追王羲之。可謂書法小聖了。

某些人希望通過否定趙孟頫藝術水平來解釋趙孟頫書法學習的人比較少,第一,勇氣可嘉,但是譁眾取寵,愚昧無知。第二犯了想當然的毛病。

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書法學習總體的人數下降了

雖然說最近十幾年書法大有興盛得熱潮 但是年輕一代真正學習書法的有多少呢?

書法變的越來越小眾了。你去大街上問問一個年輕人,問他趙孟頫是誰,他都有可能不知道。更別說學習趙孟頫的書法了。

實際上學習其他書法家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了,也不能說僅僅是學習趙孟頫的人變少了,這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描述,只能說總體上學習書法的人變少了,所以才會顯得某個書法家的追隨者者少了。

如果真的存在學習趙孟頫的人變少了,那麼其他人都改行去學誰的書法了呢?必定有其他書法家學習者變多,到底有沒有呢?是沒有的。

歐陽詢的書法學習者變多了嗎?柳公權的書法學習者變多了嗎?顏真卿的變多了嗎?

都沒有,都在減少。因為整體上總人數變少了。

第二、能學好趙孟頫書法的人不多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我們是怎麼體會到一個書法家的書法學習者正在變多呢?

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學習這個書法家的人,學出名,學好的人多了,我們就開始從感覺上認定了這個書法家學習的人應該不少,因為,你看!把他書法寫好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例子可以用在二田書法學習者上。坦率的講,學二田的人不多,僅僅就是學習歐陽詢歐體書法的初學者中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為什麼老覺得學二田的人很多呢?那是因為學習二田能學好,能學像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會覺得學習該種書體的人會多

相反的,一個書體學習者可能本來不少,但是,沒寫出多少名家出來,慢慢人們就會覺得,你看!那個書法家學習的人正在變少!

於是,有些人就趁機唱衰這個書法家。認為這個書法家的書法不行了,認為人們開始拋棄他的書法啦,認為他的書法沒有變化,沒有新意,藝術水平不高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揣測,都是無端的,沒有理由的胡說。

因為那些寫的不好的人,自然不好意思難以引起人們注意。所以就成了書法學習中沉默的大多數。

然而這種學習的人學不好,寫不好,並不代表這個書法家是有問題的,相反的,應該是學習者的責任,或者是學習者和我們這些後人應該承擔的過錯。歸罪於古人書法不好,說他們書法有問題,只能是吃不到葡萄,硬說葡萄酸!


松風閣書法日講


你的說法很正確,最接近王羲之的肯定是趙孟頫。但我不覺得學趙孟頫的很少。

趙孟頫是書法史上第三次變革的旗手。宋代的尚意書法,過於強調性情而忽視法度,到南宋時終因技法單調而江河日下。

此時趙孟頫高舉復古大旗,跳過唐宋而直接取法魏晉,重新創造了書法的輝煌。

趙孟頫直接取法二王,並且降低了王字的難度。當然,後世以乾隆為代表的書家,曲解了趙字,並將其發展成館閣體,這已偏離了趙孟頫。

不管怎樣說,趙孟頫無疑開創了元明清書法的一片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如今,學習趙體的人很多啊!我這裡有很多同道都熱衷趙子昂書法,尤其是趙孟頫的楷書。我小時候,我的老師曾經讓我臨《膽巴碑》,我以後也讓我兒子和學生學習趙體。

古代的四大楷書名家,當屬"顏柳歐趙″,前三位都是唐人,唯趙氏乃元人。能在歷史上楷書擠身於前列,並與"顏柳歐"並行,實乃是實力所至,當之無愧。因為他的楷書,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尤其是《膽巴碑》,融入了唐人李北海與晉王羲之的精華,以行楷傳世。同時趙孟頫在小楷上也成就斐然,他的小楷《汲黯傳》《道德經》等等,都成為後人的範本。如果當你想從楷書向行書過渡,不妨從趙孟頫楷書中取法。蘇東坡雲"真書難於飄揚",這一點,趙子昂做到了。。。

後人對趙子昂的人品進行抨擊,認為文天祥不姓趙就為國捐軀了,而趙孟頫乃大宋皇室後裔,就更不該投靠元世祖忽必烈並在其朝庭任職。當時趙孟順也處兩難境地,若抗爭即滿門抄斬,保不住妻兒老小的趙氏血脈;投降則又丟失了名節,遭後人唾罵。所以趙氏晚年便一心向佛,寄託心靈。但從藝術上講,趙氏是王羲之以後,繼承並光大傳統書法藝術最成功之人,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我從趙體受益頗多,以下是我的大小楷)











四官殿人彭曦書畫


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少嗎?我倒不這麼認為。趙孟頫書法影響書壇少說也有五百年。如果說影響較弱的時代是在碑學興盛之時,但那是也有學習趙孟頫書法的高手,如趙叔孺先生。
趙叔孺先生行書中堂

要說當代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少也不盡然。南京藝術學院喜帖派一路書法,趙孟頫書法很受歡迎。大學書法教育趙孟頫行書是必修課。杭州少年宮多教授趙孟頫楷書。中國書法家協會投展者,趙孟頫小行書一路也是很多的。


趙叔孺先生對聯作品

當代學趙孟頫書法的名家也大有人在,如杭州金鑑才先生,陳忠康先生、錢偉強老師,南京曹元偉老師等,都深受趙孟頫書法影響。
金鑑才先生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