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的什麼道理?

老農民說事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的什麼道理?

農村地區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它們大多采用詼諧有趣的表達風格去闡述深刻的道理。在各行各業也滋生出了很多自己行業相關的俗語,蓋房時人們會講究“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的原則;竊賊行竊時會遵循“偷風不偷月,偷月不偷雪”的原則;農民施肥時遵循“會施施一丘,不會施施千丘”的原則……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約定成俗的規矩,雖然不成知識體系,卻指導著人們進行日常的工作。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指的是木匠在打造工具時不怕材料過長,鐵匠在製作工具時不怕材料短。木頭長,木匠可以用自己高超的技術手藝將其變短,並且保持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但是如果木頭太短,木匠就沒有能力將材料變長了;鐵短,可以通過鐵匠的千錘百煉,將短貼鍛造成長鐵,並且材質工藝水平不差,但是如果鐵太長,那對鐵匠來說就會是個大問題,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缺乏切割設備。木匠和鐵匠在以前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處於不可或缺的地位,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木匠和鐵匠的人數已經極劇下降。

大國工匠用他們高超的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值得我們去傳承弘揚的技術。“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於不同崗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全部以一個標準來要求,那這個崗位將面臨極大的風險和問題,要適時而為,適勢而做。木匠和鐵匠這兩門手藝應當得到我們更多的重視,這是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溫暖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的什麼道理?

現在的農村啊,幾乎是看不到木匠和鐵匠了。社會進步了,加工機械化了,純手工的木匠師傅和鐵匠師傅都改行了。很多人都對這一行感到很陌生了。

不過在老家還是能看到木匠製作的椅子凳子,還有鐵匠打的鋤頭鏟子的,這些純手工的傢伙什,在農村人看來還是用著順手的。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是啥意思?其實和它近似的句子還有,“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有經驗的木匠和鐵匠眼中,選擇加工材料的時候,不會是剛剛好。而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留有後路的。比方說這個木匠,在加工木床的時候,床撐不會是剛剛好是一米,他會留有餘量的,萬一眼神不好截瞎了怎麼辦?

再比如這個鐵匠,打鐵的時候往往會盡量選鐵料短一點的來打,就像打個鋤頭,短的話可以過火繼續鍛打,鐵會伸展的嘛,但是長的話就不好辦了,以前又沒有切割機。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的什麼道理?

閒談莫論他人非,風物長宜放眼量,凡事留一線事後好相見,做人要給自己留後路,不把自己的後路堵死了,到時候就是孤家寡人了。其實這就話能引申出來很多的做人道理的。

凡事有個度,為人處世,自己心中一定要有個底線,才會遊刃有餘,不至於手忙腳論,成為別人的笑柄。


農村老俗話


很多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話,雖然詞俗,但是道理卻不俗。認真研究下,會對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是從兩種工匠的工作特性來說的,木匠主要是木頭來打造各種物件,所以對於木匠來說不怕木頭長,長了可以鋸短一些,仍可以使用。而鐵匠是主要冶煉燒鐵、打特,所以如果一段鐵稍微短了點,可以通過加溫後捶打變長。也就說明了看待事物具有兩面性,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結果。

這句話教導我們問題的出現是可以通過努力而去改變的,通過外界的條件可以改變問題發生的過程。無論在生活當中還是工作當中,遇到問題,我們不能退步,要用積極的心態和專研的努力去改變他。

再有就是各個專業有各個專業的技能,比如如果作為一名銷售員,是不怕面對顧客的拒絕的,因為推銷出去貨物是他的工作職責。如果是一名作家,那麼作家是不會害怕寫字、寫文章的,因為他的主要技能訓練就是去寫出東西,寫出文字。所以遇到問題,不要簡單地逃避問題,只有增強自己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才能將問題進行很好地解決。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的什麼道理?歡迎大家留言,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這句老話說的意思是木匠不怕長,長有長的用處;鐵匠不怕短,短有短的精悍!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正是一個意思。每個行業都因為自身不同的標準都有很多自身不同的需要,沒有什麼是高貴更沒有什麼是低賤,只要能安身立命就可稱之為一個行當。過去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樣的說法!只要好好幹,鑽進去在哪個行業裡都可以遍地開花,碩果累累的。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學校飽讀詩書、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可是往往是眼高手低,所學到的理論和社會生產無法對接,找不到在社會中的位置!過去瞧不起的技術工人崗位真的要讓大學生上,根本沒辦法工作,這真是有些諷刺了!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不要瞧不起任何行業裡的人,只要是行業那裡面的學問簡直是大了去了,都有咱值得學的地方!老話說各行如隔山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裡面沒有精深的東西能那麼不好轉行嘛!什麼東西表面上都看著簡單,其實等你自身實際操作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駿景農業


俗話說:“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包括什麼“不長不短是石匠(也有說裁縫)”,都是民間對於各行各業的工作特點總結出來的經典話語。以我們現代人的視角,絕大多數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我就不想再贅述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對於我們的事業,每一項工作都存在只會屬於該工作的特點,雖然有很多共性,但一定有各自獨特的地方。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完美,必須要找到不同之處。讓自己有特點,才能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與眾不同。否則都大同小異,就不會取得認同。都一樣了,還有什麼意思!

既然說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性,就需要看其從業者是否用心去找到不一樣的地方。大家都在做,但真正做得出類拔萃的,沒有幾個。而這其中的佼佼者必定掌握了該領域的精髓,他才會脫穎而出。如何讓自己也變成那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也許正是這樣的精髓。

問題是我們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大波兒哄,同質性過於強烈。我們還有一句俗話:“槍打出頭鳥!”,或者是“出頭的椽子先爛!”似乎我們總離不開俗話,我們到底如何使用和看待這些俗話呢?

我覺得,“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同樣在傳遞一種工匠精神。是匠心才會總結出這樣的精髓話語,是匠心在教誨後來的從業者。但今天的我們,還有多少引以為傲的匠心呢?匠心設計,即是獨特設計,是最新最前沿的設計,是一種高度。當工匠精神變為稀缺資源時,再去談匠心設計,好像有些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味道。不希望再看到心靈雞湯般的無效按摩,更不願意聽到打雞血的誇張口號,這些都是錯覺,只會把前行的方向搞偏。還是要遵循科學的發展規律,要懂得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每項工作,才有可能成功。放衛星的年代,不希望再看到。人定勝天?那個天在井底之上。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隨著很多傳統手工藝的消亡,這些經典話語會越來越彌足珍貴。當某些行業或者技藝失去的時候,我不希望那些代表中國古人智慧結晶的精神財富,也悄無聲息的離開。這比失去一個行業或者技藝,更加損失慘重!這是精神力量的,精神象徵的退化,這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圖騰。想想看,我們如何把自己的文明傳給後代子孫。越來越變的“現實”,但絕大多數人都在內心深處討厭這樣的“現實”,但不得不趨向“現實”。當社會上不斷出現挑戰我們心理防線的事件時,我們是否想想為何會這樣呢?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它更多的代表著過去,但現實與過去越發格格不入了。我們該如何把握呢?老祖宗留下的,我們如何繼承,不能只想著發展當地旅遊資源吧!老祖宗的本兒,總有吃完的一天。要有我們民族的精神,不要讓中華文化在這裡出現斷層。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自己去想,自己去踐行吧!


我是畫大衛,可以關注我。謝謝!


畫大衛


鐵匠再打製鐵器時會用錘子敲打,鐵料被加熱擊打後長度會增長,所以再下鐵料時就要按照所要打製物件的長度縮小。

其實兩句話闡述的做人道理是做事情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家住長白山


有一句話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裁縫。”這句話除了告訴我們做木工,打鐵,縫紉的絕竅外,也闡述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屬性,我們為人處事要學會變通,根據事物的特點,靈活地運用和改造舊事物,那麼才能事半功倍,讓你處理事情來能夠遊刃有餘。

我們做人也一樣,學會得饒人處且退一步,功成讓三分之功,謹記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萬物盈則虧,驕必敗,剛則易摧,柔弱勝剛強,無路之路且退,有路之時則行。


水寒雅芙


木匠做活,繩墨規矩不能有任何的偏差。

經鐵匠錘鍊鍛打,補足丈二並無困難,對劍也無損傷。

木匠不怕長,鐵匠不怕短。告訴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根據自己所做事情的特點去做,不能違背事情的原則。

在為人處世方面,也一樣。俗話說的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有的人會說這樣做人是不實在的。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就要學會逢場作戲,這不是讓我們對別人虛情假意,是要學會在不同的場所說不通的話,看懂別人的眼色。


一生如一人


我們農村老輩人有句俗語“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是對生活中匠人們的做工特長,總結出來的經驗。以前這三個職業在農村很受歡迎,而吃得開。木匠做工時材料下長了好處理,而短了無法解決。鐵匠用料短了容易解決,錘子一砸就能伸長,如長了就不好處理,以前沒有現代化切割工具。用此俗語比喻處世做人,是說為人處世,凡事應該有度,自己心中要有個底線。無論做什麼事要考慮周到,遇到問題多動腦子。凡事靈活運用多觀察分析事物的本質,從而巧妙處理不受損失。所以做人也一樣要明白自己所長,自己所短,學會用別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人謙虛誠實,又能摻雜半分虛假,不然如上述所講會使自己在人生當中走些彎路,把自己的特長像費料一浪費埋沒悼。用俗話說遇事要"遊刃有餘”也為恰當。謝謝!


農夫老嶽


長木匠短鐵匠不是說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之意!不可妄言,75年我跟師傅學徒。(我師傅是古建木匠)此話說的是木工選材儘可能選適當長度的料,儘可能不鋸斷長料。木斷了不好接,用長料時就不好找了,而鐵匠鍛爐中越短越是方便鍛打而且可接可斷。因此得來長木匠短鐵匠之說。意思就是木工儘可能留長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